懒散初唐(校对)第2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515

  “那倒也是,不过驸马你看这些倭人,来的时候那些地方官连匹马都没有给他们准备,竟然让他们就这么徒步来到长安,看样子也是对这些倭国人没什么好感啊!”长孙无忌这时再次指了指前面的倭人笑道。
  李休听到这里也才发现,这些倭人还真是没有骑马,连那几个走在中间看起来像是使节的倭人也都是徒步而行,这让他也不由得哑然失笑,看来对于倭国这个自大的小国,唐人也没有什么好感啊。
  前面的倭人没马,秦琼他们却全都是骑兵,因此很快就追了上这些倭人的队伍,周围的商队看到军队前来,也都是纷纷闪避,偏偏这些倭人也不知道是自大惯了,还是不认识大唐的军队,竟然挡在路上不肯让路。
  虽然官道很宽,但是倭人队伍的人也不少,一下子挡得严严实实的,而且大唐的军队可从来没有给人让道的习惯,有时两支军队在路上相遇了,可能都会因为让路的问题打起来,毕竟这些丘八可是谁都不服,除非你的拳头比他的硬。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前面的骑兵竟然丝毫没有减速,就这么骑着马就冲了上去,结果把这些倭人吓的急忙往两边闪,甚至有人因为躲闪不及,竟然被马匹给撞倒,这也更吓的不少人直接在地上一滚,这才躲开了骑兵的马蹄。
  看到这些倭人狼狈的模样,马上的骑兵却全都没心没肺的大笑起来,秦琼虽然不喜欢手下的将士扰民,但是看到这些人并不是唐人,而且还主动挡住他们的去路,因此也懒得管,这一点他倒是和李休很像,只要不是大唐的子民,是死是活都不会被他放在心上。
  秦琼的骑兵一冲而过,留下一群狼狈不堪的倭人,而且这些倭人刚开始不敢骂,直到李休他们都跑的没影了,这才用倭语骂了几句,李休他们根本听不到,事实上就算听到了也没用,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倭语。
  遇到倭人只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了,所有人都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除了李休,他脑子里却一直考虑着倭人派来遣唐使所产生的影响,据长孙无忌说,这是倭国第一次派出的遣唐使,虽然人数不多,但想到日后倭国派出大量的遣唐使,从中原学走了许多方面的知识,对倭国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让他感觉十分不舒服,毕竟后世两国可是有不共戴天之仇,哪怕他穿越了,这个仇也不会轻易的忘记。
  李休脑子里想着遣唐使的事,队伍也离长安城越来越近,而在距离城门还有十里的时候,就见前面出现一支庞大的队伍,竟然是李世民亲自出城迎接!
第646章
回家
  一战而灭突厥,这让大唐上下也是群情鼎沸,所有人都期盼着李靖等人的凯旋而归,可惜因为雪灾的原因,导致李靖他们暂时还无法回来,只能让秦琼他们先将颉利押送到长安,不过就算这样,也依然得到李世民的重视,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出城十里迎接李休他们的到来。
  当然李世民之所以这么重视李休他们的归来,有一大半的原因都要归于颉利和传国玉玺身上,所以当李世民看到队伍之中押送颉利的囚车时,脸上也不由得露出几分喜悦的笑容。
  李休与长孙无忌看到李世民亲自迎接,当下与秦琼等人也都一同上前行礼,李世民这时十分高兴,特别是看到李休时,也急忙将他拉到身边问了几句他被困在草原时的情况,对此李休也一一做了回答。
  不过最让李世民感兴趣的还是颉利,所以在和李休他们聊过几句后,李世民立刻率领文武百官来到关押颉利的牢笼前,只见颉利这时披头散发的坐在牢笼里,眼睛也一直闭着,哪怕是李世民都亲自来了,他都懒得睁眼看一眼。
  “哈哈哈哈~多年不见,可汗似乎瘦了许多,看来这一路上真是辛苦了啊!”李世民也十分的腹黑,哪怕颉利不愿意理他,但他也依然装得像是老朋友见面似的,可是像他这样把“老朋友”扔到牢笼里的估计还是第一个。
  也许是李世民的挖苦起了作用,只见这时颉利终于将闭着的眼睛睁开了一条缝,随后撇了李世民一眼冷哼道:“胜者为王,本汗现在成为你的阶下之囚,也怪不得别人,任你处置便是,不过本汗虽然倒下了,但我们突厥还在,日后突厥必须还会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在这种情况下,颉利其实也只是想说几句狠话,不过他的话却让旁边的李休心中一动,如果自己没能改变历史,将突厥人内迁的话,那么颉利这些话还真有可能成真,不过颉利的话也更让李休坚定的信心,一定要彻底的让突厥人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
  “可汗真是豪气干云,朕也十分的佩服,不过你放心,朕不会杀你,反而还要让你看看朕是怎么治理草原的!”李世民这时却是再次大笑道,说到最后时,身上也流露出一种无比的自信。
  听到李世民说不会杀他,颉利却是冷哼一声然后再次闭上眼睛,丝毫也没有露出喜悦的神色,因为他知道自己就算不死,也只能被软禁在长安,哪里都去不了,而且时不时还会受到李世民的羞辱,这可比死还要难受。
  看到颉利闭目不语,李世民再次大笑一声,随后这才请李休等人一同乘上自己的龙撵,与他一同回到长安城,这时道路两侧早就聚集了无数长安城的百姓,他们也都是事先得知突厥可汗被押送到长安的消息,因此也都自发的跑来看热闹,对于秦琼这些有功的将士,百姓也都是欢呼雀跃,这也让所有人都挺直了胸膛,对于军人来说,这一刻正是他们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
  回到长安之后,李世民立刻在后宫中设宴款待秦琼与李休这些功臣,不过李休这时可无心饮宴,心里想得全都是家里,特别是自己走的时候衣娘马上就要生了,后来从书信上他才得知生了一个女儿,这可是李休一直想要的,可是他现在却连自己宝贝女儿的面都还没有见,这让他也是归心似箭,好不容易等到酒宴进行到一半,大部分人都已经喝的七倒八歪时,他这才悄悄的离开了后宫,骑上马就往家里跑。
  进城的时候,月婵和护卫们已经先回家了,家中也早就得知了李休回来的消息,所以当李休狂奔到家门口时,立刻看到平阳公主和衣娘站在门外迎接,而当他跳下马后的第一句话就是立刻叫道:“女儿在哪?”
  “咯咯,夫君真是心急,刚一见面也不问问我和姐姐好不好,第一句就问女儿,你可真偏心!”衣娘看到李休着急的模样,当下也不由得捂着嘴笑道。
  “夫君真是糊涂了,这么冷的天,我们哪敢把小家伙抱到外面吹冷风,而且她连名字都还没有取,就等着夫君回来亲自给她取个名字呢!”这时平阳公主也同样笑道,看到李休回来,她的心也总算放了下来。
  听到女儿在家里,李休也是急不可耐,甚至连两个儿子上前行礼也只是草草的应付了一下,然后就拉着两个妻子进到府中,刚一进到内宅的客厅,立刻有奶娘抱着一个襁褓中的婴儿上前,正是衣娘为李休生下的女儿。
  看到这个粉嫩的小家伙,李休也是十分激动的接过来,现在小家伙才几个月,但却一点也不怕生,看到李休时甚至还伸出胖乎乎的小手抓他的鼻子,惹得李休也是哈哈大笑,不过可能是他笑的样子太吓人了,结果竟然把小家伙吓的“哇~”一声大哭起来,最后只好让奶娘抱走哄一下。
  “夫君去草原上肯定吃了不少苦,你看你都变得又黑又瘦的,看着都让人心疼!”自从回来后,衣娘就一直打量着李休,这时也一脸心疼的看着他道。
  “草原上的条件肯定不能和家里比,不过我虽然吃了点苦头,但咱们大唐总算是把突厥给灭了,日后再也不用担心北疆的问题了!”李休这时却是笑呵呵的道。
  “夫君说的极是,这次灭了突厥,北疆不再受边患之苦,可以说夫君这次的功绩肯定会让万人传颂的!”这时平阳公主却十分解释的道。
  “秀宁,你瘦了许多,前段时间让你担心了!”李休这时看着平阳公主有些消瘦的脸庞,当下也同样十分心疼的道,之前他被困在草原上的消息平阳公主肯定知道,但是李休敢肯定,她也绝不会告诉衣娘等人,而是自己一个人默默的扛下,刚才李休一回来,就发现平阳公主瘦了许多,估计也是因为担心他造成的。
  “夫君说的哪里话来,你在军中受了那么大的苦,相比之下,我受的这点苦算什么?”平阳公主听到李休的话却是淡然的一笑道,之前她接到李休被困的消息,的确是选择自己一个个默默的承受。
  “夫君你和姐姐在说什么啊?”衣娘这时却是十分不解的问道,她到现在都还不知道李休他们被困在草原上,差点回不来的事情。
  看到衣娘还不知道,李休当下也无奈的一笑,将之前的事情讲了一遍,毕竟随着他们的归来,之前大军被雪灾困住的消息迟早会传出来,所以还不如早点告诉衣娘。
  衣娘听到李休竟然差点回不来时,也是吓的脸色惨白,过了好一会儿这才面带惧色的道:“打仗实在太危险了,夫君以后千万不要再去什么军队了!”
  “哈哈,衣娘你放心吧,随着突厥被灭,咱们大唐周围也没有什么强敌了,我自然也用不着再出马,以后就天天的守着你们,绝对不再外出!”看到衣娘害怕的模样,李休也急忙笑着安慰道。
  “这倒是,夫君参与的这一战,不但灭掉了咱们最大的强敌,而且还打出了咱们大唐的赫赫威名,日后还真没什么人敢招惹咱们,而且夫君又是文官,自然更不可能再上战场!”平阳公主这时也向衣娘安慰道。
  陪着两个妻子聊了好一会儿,李休却发现没见到月婵,刚想问她去哪了,却没想到这时只见月婵从外面进来,然后指挥着侍女送上来一盘盘已经做好的佳肴,原来她提前回来后竟然钻到厨房里,给李休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接风宴。
  虽然刚才李休已经参加了皇宫里的酒宴,但是皇宫里的饭菜实在不合他的口味,而且他也不喝酒,李世民又拉着他一直聊着之前的战事,所以他也根本没吃什么,现在看到月婵精心准备的这么多佳肴,特别是其中还有许多新鲜的蔬菜,更让他是口水直流,当下抄起筷子就大吃起来。
  不过李休这边吃的正香,却见衣娘那边忽然抹起眼泪道:“夫君肯定吃了不少的苦,你看连以前从来不吃的豆角都吃的这么香。”
  听到衣娘的话,李休这才发现自己光顾着吃蔬菜,也根本没仔细看,结果连平时不吃的豆角都塞到嘴里了,竟然还吃得津津有味,这让他也不由得苦笑一声,豆角这东西他小时候吃伤了,而且豆角里还容易藏虫子,所以他从来也不吃,却没想到今天竟然破戒了。
  “夫人恕罪,都怪奴婢没能照顾好老爷,让老爷受苦了!”就在衣娘的话音刚落,忽然只见月婵有些自责的道,毕竟当初李休离开时,平阳公主和衣娘让她照顾好李休,虽然她已经尽力了,但她依然感觉是自己的责任。
  “月婵妹妹不必自责,这次夫君能平安回来,也多亏了你的照顾!”听到月婵的话,衣娘这时急忙安慰道,只是说到“照顾”两个字时,却是刻意的加重了语气,结果这让月婵也一下子羞红了脸。
第647章
单独召见
  李休和月婵的事情家里也都已经知道了,对此平阳公主和衣娘也早就预料到了,其实抛开感情不谈,李休家里也根本离不开月婵,府内事务的打理,以及府外产业的管理,这些事情都离不开月婵,特别是李休也早就习惯了月婵的照顾,别的不说,除了月婵做的菜,其它人做的菜他根本吃不惯。
  也正是因为月婵对于李休家中的重要性,再加上她又是最早跟着李休的人,感情也十分深厚,所以平阳公主和衣娘早就在心里接纳了她,现在李休和月婵也总算是突破了最后一步,因此在回来之后,衣娘她们也立刻准备给她们举行一个正式的仪式。
  不过在此之前,李休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那就是给自己的宝贝女儿取个好听的名字,只是取名一向不是李休所擅长的,想了几个也都觉得不理想,而且他刚在家里呆了一天,然后就忽然接到李世民的召见,无奈之下只能进宫。
  两仪殿中,李世民看到李休进来时,立刻笑着站起来道:“本来昨天就想叫你来议事的,只不过想到你离家这么久,所以才让你在家里多陪一下妻子儿女,不过现在事情有点多,所以只能将你召来了!”
  “陛下客气了,臣刚好也有些事情想与陛下商议!”李休这时也微笑着开口道,而且这时李休忽然注意到李世民面前的书案上,赫然放着一方玉印,正是传国玉玺,看样子马爷已经将玉玺交给了李世民。
  “呵呵,你肯定是要和朕商量如何安置突厥人的事吧?”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话也立刻笑道,事实上他召李休前来,其实也是为了这件事,毕竟朝堂上因为这件事都已经吵翻天了,再不做出个决定的话,恐怕魏征和温彦博会真的打起来。
  “陛下猜的不错,臣之前听长孙兄说,朝堂上因为这件事吵的厉害,以中书令为首的大臣坚决反对将突厥人内迁的事,不知陛下对此怎么看?”李休这时点了点头,随后就盯着李世民问道,其实他也有些生气,因为李世民之前就已经答应他了,可是现在却因为温彦博等人的反对而犹豫不定,这已经算是失信了。
  李世民看到李休严肃的表情,自然也能猜出他心中的想法,不过他却是淡定的一笑道:“这件事你也不要怪我,其实从一开始,我就没有同意温彦博等人的建议,只不过温彦博这些人的态度坚决,我也不好直接拒绝,所以才拖延了下来。”
  “那陛下现在的意思是……”李休听到这里却是心中一动,隐约间倒是猜到了李世民心中的想法。
  “呵呵,其实也没什么,朕等的就是你们回来,或者说是颉利,现在颉利被押送回来,朕的威望无人可及,现在再推行这件事,也不会有那么大的阻力了!”李世民这时笑着开口道。
  颉利被押送回来后,这两天他也没有闲着,第二天就把颉利押到太庙祭祖,如果放在以前,像颉利这样的战俘肯定是要砍掉脑袋,然后和三牲一起放到祭台上的,不过李世民却没有杀颉利,反而还赐他为官,并且安排他在太仆居住,吃穿用度都由宫内内应,甚至李世民还下旨,让前线的李靖等人收拢颉利的妻子儿女,也一并送到长安与颉利同住。
  李世民之所以不杀颉利,一方面是出于他私人的原因,因为颉利一直被他视为最大的对手,所以他不想让这个对手就这么轻易的死去,反而还要让他好好的看着自己,是如何将大唐带到强盛这一条路上的。
  当然除了上面的原因,另一个就是李世民想要借此收卖人心,突厥已经灭了,但是突厥人并没有灭亡,草原上依然存在着许多突厥人的势力,如果现在杀了颉利,只会激起突厥人更大的敌意,与其如此,还不如留下颉利,说不定还能让剩下的这些突厥人归心,另外也给草原的其它部落往下一个仁慈的美名,这对日后大唐统治草原也有极大的好处。
  “原来如此,陛下留下颉利的确是一举数得,而且等到将草原上的突厥人收拢起来后,也更便于送到南方去!”李休听到李世民并没有改变主意,当下也是松了口气道。
  “的确如此,其实支持将突厥人内迁的大臣更多,毕竟这些年来,咱们中原苦突厥久矣,哪怕是这次咱们灭了突厥,颉利也成为大唐的阶下囚,但很多人心中依然对突厥存着几分恐惧,生怕突厥有卷土重来的机会,只有让突厥人彻底的消失,才能让他们感到安心,这也是魏征等人与温彦博拼死相争的原因!”李世民这时也笑着分析道。
  “听说魏左丞虽然建议将突厥人内迁,但却希望将突厥人迁到河南一带,不知有多少人赞同他的意见?”李休听到李世民提以魏征,当下再次开口询问道,虽然都是内迁,但是内迁地点的不同,却会对以后产生巨大的影响。
  “哈哈,看来无忌和你说了不少,魏征的确建议将突厥人迁到中原一带,他认为中原一带汉人数量众多,又比较富足,突厥去了那里,肯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同化,持有这种观点的大臣数量还不少,相比之下,赞同将突厥人迁到南方开荒的大臣数量虽多,但大都是武将,在朝堂上的影响力远不及文臣,所以就算朕同意将突厥人内迁,恐怕你也要说服魏征才行!”李世民这时再次笑道,他之所以打算等到李休回来后再做决定,同样也是想让李休多出点力,别的不说,魏征这头犟驴就不是好对付的。
  “说服魏征?”李休听到李世民的话却差点叫出声来,魏征的脾气他可比任何人都清楚,当初在农部时,他就没少受魏征的气,偏偏魏征的口才又好,想要说服他,让他改变主意简直是难比登天。
第648章
国之重器
  李休这一次去北疆吃了不少的苦头,甚至差点回不来,李世民对此也十分的关心,召他进来后除了商议了一下政务外,也问了不少他被困的情况,李休也一一做了回答,不过他现在却在头疼,考虑着接下来该怎么说服魏征,同意将突厥人迁到南方开荒这件事上,毕竟李世民已经很明显把这个难题甩到他身上了。
  李世民要管理这么庞大的一个帝国,事务自然十分的繁多,特别是这几年又是大唐的关键时期,因此平时都是忙得要命,但今天他却依然抽出半天的时间找李休聊天,这种待遇在满朝文武之中,恐怕也只有李休和长孙无忌两人才能拥有。
  “对了,臣之前进城时,看到一群倭国的使节来到长安,陛下是否已经召见了他们?”李休最后忽然想到那天在路上遇到的倭人,当下十分好奇的向李世民问道,他可不想让那些倭人占大唐的便宜。
  “倭人吗?我现在可没空见他们,而且像这种小国的使节实在太多了,一般都让他们暂时在长安住下,等以后有时间了再接见,不过倭国一向自大,当初杨广都被他们气的不轻,所以我暂时也不想见他们,估计等到过了年再说吧!”李世民听到李休提到倭人时,一时间也没有露出什么好脸色的道,看样子他对倭人也没什么好印象。
  “陛下所言极是,倭人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日后必会自取其辱,不过臣有一件事倒是想和陛下谈一谈!”李休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凝重的表情。
  “哦?什么事?”李世民看到李休严肃的表情,当下也是愣了一下问道。
  “陛下,臣想请问一下,火药配方是否可以传授给外人?”李休这时深吸一口气道。
  只见李休的话刚一出口,李世民却是一下子站了起来,脸色也一下子变得十分阴沉的盯着李休,过了好一会儿这才缓缓的开口道:“李休你什么意思,火药是国之重器,怎可传授给他人?”
  也不怪李世民有这么大的反应,因为火药对于大唐来说实在太重要了,有了火药制作的火器,使得唐军的战力增加了数倍,几乎没有什么能够挡住唐军的进攻,这也使得火药的配方一直处于严格的保密之中。
  比如现在大唐的火药生产全都集中在长安,而且火药作坊周围也驻有重兵,任何人不得靠近,所有知道火药配方的工匠,也都被限制了行动范围,可以说对火药配方的保护措施极其严密。不过李休却是发明火药的人,所以当他说出要把火药传授给其它人时,李世民自然也十分的紧张,甚至如果换做是其它人,恐怕他连杀人的心思都有了。
  “陛下不要误会,臣只是举个例子,就像陛下说的那样,火药是国之重器,自然不能轻易示人,不过除了火药之外,难道其它东西就可以随意的传授给外人吗?”李休当下笑着解释了一下,随后就再次反问道。
  “什么意思?”李世民这时还是有些不明白的问道,李休的思维跳跃太大,有时他也跟不上,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李世民才能经常从李休这里得到一些异想不到的收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