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515

  “陛下,农以立国、工以强国、商以富国,这三者缺一不可,我大唐之所以强盛,就是因为这三者比其它国家要强,比如以工为例,我大唐不但有火药,而且还可以冶炼上好的钢铁,制造出锋利的武器、打造出坚固的铠甲,这才能让我大唐军队无往而不胜,可是如此这些技术传到其它国家,他们也有了锋利的武器和坚固的铠甲,到时我大唐在战场上还有什么优势?”李休再次神色凝重的道。
  “冶铁与武器的制造自然十分的重要,这些也一向由朝廷掌握,自然不能轻易的传授给给外人,不过你的意思恐怕不仅仅是这些吧?”李世民听到这里再次有些开口道,他这时也终于明白了李休的意思。
  “的确如此,我大唐在农工商方面远比周边的国家要强上无数倍,比如吐蕃这样的国家,甚至还在以物易物,连钱币都没有,种植更是原始无比,直接在地上撒上一把种子,之后就不闻不问,如果让他们学到了咱们汉人的种植技术,岂不是会让他们的粮食增长数倍?另外还有纺织、建筑、造纸等等行业,这些技术都是咱们老祖宗苦苦摸索出来的,如果让外人轻易学走,岂不是太可惜了吗?”李休这时终于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道。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不过我大唐并不禁止四方的夷人进入,而且我大唐国土广大,也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能照顾得到,恐怕也很难禁止这些素人从我大唐学走一些东西吧?”李世民这时也皱起眉头道,对于李休的建议他倒是十分赞同,只是执行起来实在太困难了。
  “陛下,臣也知道不可能将我大唐所有先进的技术封锁起来,只不过是想建议陛下,尽量保密一些重要的技术,其中火药、冶炼、制铠等技术就不必说了,另外像纺织、种植,甚至是造船、造纸等等技术,也尽量让官府控制,不允许外流,这样才能保持我大唐在农工商各个方面都比其它国家更加先进强大!”李休当下再次开口道。
  其实李休也知道,像大唐这么庞大的国家,而且古代官府对地方的控制也不像后世那么强,所以肯定无法阻止一些技术的流出,不过他也只是想给李世民提个醒,免得他像历史上那样,把一些工匠、书籍等等,全都像不要钱似的大方往外送。
  比如历史上李世民嫁方成公主时,就送给吐蕃无数的工匠,使得吐蕃的生产力上升了几个台阶,也让吐蕃后来有了对抗大唐的实力。另外还有倭国的遣唐使,其实不光倭国,大唐在这方面太过开放,周围国家都派出不少人来长安留学,结果从大唐学走了不少的东西,虽然这极大的促进了大唐与周围国家的文化交流,但也提升了周围国家的实力,这可不是李休想看到的。
  不要说李休自私,大唐想要保持强盛,就必须对周边的国家进行打压,这就好像后世的美国一样,为了保持全球霸权,美国也同样打压世界上可能对它形成威胁的国家,哪怕没有理由,也可以随便找个理由出兵,就好像那位倒霉的萨达姆,说他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他就必须有,哪怕是后来没有找到,但美国的目的却已经达到了。
  “火药和冶炼这些技术的确十分重要,但是像造船、造纸这些技术,有必要也进行控制吗?”李世民这时却是沉思片刻再次问道,他刚才也只是觉得一些重要的技术,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技术需要控制,但是像一些不太重要的技术就没必要花费力气了。
  “陛下此言差矣,有些东西看似不重要,但其实却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比如以造纸为例,有了纸张,我们就可以更加方便的记录前人的智慧,从这些智慧中总结出经验,吸取前人的教训,提升各方面的技术等等,这些陛下应该能想到。”
  说到这里时,李休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另外还有造船,说起来也很有趁,倭国本来位于咱们大唐的东北方向,与新罗、百济相临,但是陛下可知,为何倭国派出的使节每次都要到咱们大唐的南方登陆吗?”
  “这个……”李世民听到李休后面的话也是一愣,他还真没想过这个问题,以倭国的位置,他们直接从山东一带登陆才最近,不过无论是这次还是以前,倭国派出的使节却都只能从南方沿海登陆,难道倭人喜欢绕远路不成?
  “呵呵,陛下有所不知,倭人的造船技术十分简陋,所造的船只出海之后,只能以季风吹动船只航行,所以他们想要到达大唐,只能趁着秋天吹北风时,从倭国出发南下,最后刚巧在南方登陆,可以说要多走上千里才能到达长安!”
  李休说到这里顿了一下,接着这才再次开口道:“相比之下,咱们大唐造船技术却远比倭国先进的多,一些海商经常满载着货物去倭国做生意,一匹布甚至可以卖上十倍、百倍的价格,这些赚到的钱也会被带到我们大唐,增加我大唐的财富,而且如果两国发生冲突,我大唐的水军也随时可以北上攻打倭国,相比之上,倭国想要攻打咱们大唐却是难上加难!”
  听到李休的这些解释,李世民也露出沉思的神色,以前他还真没有考虑这么多,不过这也不能怪他,毕竟中原的读书人一向轻视工商,李世民出身贵族,自然也受到一些影响,根本没想过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技术,竟然对一个国家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看着沉思的李世民,李休也没有再打扰,李世民需要一个思想上的转变,而身为大唐的统治者,他的每个想法都将会对大唐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李休一直努力的方向。
第649章
垂垂老矣
  李休和李世民聊了很多,等到下午的时候,李世民再次在太极殿中举行酒宴,所有文武百官全都参加,主题自然还是庆祝大唐一举灭掉突厥,事实上这几天李世民就停止过庆祝,不但宫里摆酒宴,连长安城中也到处都是庆祝胜利的场景,甚至李世民还在宫门前设下御宴,任由城中的百姓取食酒肉,结果导致城中的富户也是有样学样,街道上处处都能看到喝得东倒西歪的大唐百姓。
  另外让李休也没想到的是,这次的酒宴竟然连李渊都出席了,而且还表现的十分高兴,甚至喝到兴头上时,竟然还亲自打鼓,李世民也站起来跳起了舞,不要以为大唐君臣的宴会有多正规,事实上这时的民风豪放,大唐君臣一起喝酒时,经常喝着喝着就又唱又跳,比后世的KTV还要热闹,李休刚开始时还有些不适应。
  酒宴进行到一半,李休也上前给李渊行礼,不过李渊却拉着他坐到自己的身边,让他陪着自己聊天,并且问了一些李休在草原上的经历,对此李休也一一做了回答。
  也许是因为太过高兴,最后李渊也喝得有点多,站起来时都有些踉跄,李休也急忙扶住他,本来旁边的宫女要扶李渊回去休息,但是却被李渊给推开了,反而一定要李休送他回去。
  李休在酒宴上也看到了魏征,他本来打算在酒宴结束后找魏征聊一聊,无论如何也要说服他同意将突厥人安置到南方去,不过现在却被李渊拉着不放手,最后他也只能放弃了这个打算,然后扶着李渊上了他的撵车,毕竟他住的大安宫离这里有些远,所以来往都需要车辆。
  李休看李渊醉熏熏的模样,本以为他上了车之后会很快睡着,这样自己也能早点下车去找魏征,却没想到李渊上了马车之后,先是给自己灌了一大杯浓茶,精神反而更好了,这时不再问李休在草原上的经历,反而讲起他以前起兵的过程,而且还讲得很详细,李休不听也得听,不过他倒是从李渊口中得知了很多当初他起兵后的一些细节。
  “驸马,这次你们能够灭掉突厥,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啊,另外这也证明二郎的确是个不错的皇帝,这下他的皇位也终于彻底的坐稳了,再也没有人可以撼动了!”就在这时,李渊忽然冷不丁的说出这么一句话,这让李休也不由得一下子坐直了身子,然后抬头看了看李渊没有说话,因为他搞不清楚李渊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
  李渊似乎并没有发觉李休的异常,这时只见他再次端起茶杯品了一口,再次缓缓的开口道:“二郎不用担心他的皇位了,承道他们对他的威胁也就小多了,你觉得他们有没有可能回来?”
  听到李渊的这句话,李休的脸色也立刻一僵,过了片刻这才无奈的一笑道:“启禀太上皇,陛下的心思臣也猜不到,不过我觉得承道他们与其冒险回来,还不如呆在美洲那里更自由一些!”
  “是吗?”李渊听到李休的回答却是叹了口气,过了片刻这才再次喃喃自语道,“他们都是朕的子孙,可是有人在这繁华的长安城中锦衣玉食,有的人却要在万里之外受苦,可能连饮食都无法保障,这让朕心中如何不痛?”
  李渊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一股落寞的表情,这时李休才忽然发现,短短几年时间,李渊整个人看起来更显老了,头发都白了一多半,脸上的皱纹也深了许多,这时的他早已经不再是当初的那个帝王,而是一个衰弱的老人,最大的心愿不过是想让远遁他乡的儿孙们回来团聚罢了。
  “太上皇也不必太过担心,美洲那里物产丰富,而且不但承道他们在那里,连我大伯他的人也都在那里,平时的生活肯定是有保障的,另外随着陛下年纪的增长,也许日后会有一天愿意将承道他们召回来的!”李休看到李渊落寞的模样,当下只能开口安慰道。
  “希望如此吧!”李渊这时再次叹息一声,说完就闭上了眼睛,似乎不想再开口,李休这时也不知道再说什么,结果车厢里也陷入到一种尴尬的沉默之中,最后好不容易到了大安宫,李休搀扶着李渊下车,然后送他回到卧室休息。
  看着李渊在床上躺下,李休这才告辞离开,等到他出了大安宫后,却禁不住扭过头打量了一下这座大安宫,当初李渊刚住进来时,大安宫还没有完全建成,几年过去了,现在大安宫早已经完工,而且李世民为了讨好李渊,后来又增加了不少建筑,使得大安宫看起来更加的豪华奢侈。
  只是在李休眼里,这座大安宫其实更像是一座豪华的牢笼,里面囚禁的人已经从一个帝王,变成了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而且他还要在这里度过自己最后的时光,直到他老死在这座宫殿里,而外面的所有事情都与他无关,连他最疼爱的孙儿恐怕也很难再见一面了。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不由得再次叹息一声,随后摇了摇头转身离去,他帮不了李渊,也不想再掺和到李渊父子之间的恩怨,而且李渊落得现在的下场,也和当初他的所作所为有关,所以也不值得同情。
  等到李休回到太极殿时,发现这里的酒宴也已经进行到最后,酒宴上的文武百官一个个都喝得面红耳赤,更有不少借着酒劲撒酒疯,有人跳舞,有人高歌,更有武将直接在大殿上光着膀子角力,李世民倒没有喝醉,但也没有阻止臣子们的胡闹,反而乐呵呵的看着,不时还举起酒杯劝酒,导致醉者愈醉,整个大殿里几乎没几个清醒的人了。
  李休在人群中找了找,结果竟然没有看到魏征的身影,这让他也有些奇怪,当下找人问了一下,结果这才打听到魏征好像去了殿外,于是他只能再次出殿寻找,结果刚走出去没几步,就只听到前面传来一阵剧烈的争吵声。
第650章
华夷之辩
  李休出了大殿寻找魏征,却没想到忽然听到前面的拐角处传来一阵争吵声,这让他也有些奇怪,毕竟这大喜的日子,谁会这么没眼色在这里吵架,于是他向前走了几步,结果还没看到人,就又听一个愤怒的声音吼道:“魏征!你不要强词夺理!”
  “我看强词夺理的人应该是中书令吧!”紧接着一个让李休十分熟悉的声音也大声道,正是李休以前的老上司魏征。
  “我强词夺理?按照你所说的,如果把突厥人迁到河南一带,你知不知道会给地方治安带来多大的压力,另外没有了突厥人,我大唐北方就少了一道屏障,难道等到其它草原人南下时,你魏征亲自上阵把他们赶路吗?”这时只听那个愤怒的声音再次大吼道,虽然没有看到人,但也能从他的语气中感受到他的愤怒。
  从刚才魏征的称呼中,李休已经知道这个和他吵架的人肯定是那个支持将突厥人放在草原的温彦博,说起来他以前倒是见过对方一面,不过印象不深,没想到他的脾气竟然这么火爆,而且还敢和魏征正面吵架,光凭这份勇气李休都感觉自叹不如。
  李休本来只想找魏征,不过既然温彦博也在这里,李休倒也想见见他,所以他大步走上前,转过了拐角之后,立刻看到魏征正与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正在争吵,只见这个老者身穿紫袍,方面大脸身材魁梧,虽然年纪大了,依然十分的健壮,看起来倒更像个武将,这个人正是温彦博。
  “魏左丞原来在这里,在下找了你好久,没想到中书令您也在这里,在下有礼了!”李休这时笑呵呵的走上前,打断了魏征和温彦博的争吵道。
  魏征和温彦博看到走过来的李休也都是一愣,不由自主的对视一眼,却又全都是冷哼一声,随后分别与李休见礼,这次大唐能够一举灭掉突厥,李休这个后勤大总管也是立下了大功,所以他们对李休也不能太失礼了。
  “魏左丞、中书令,刚才我听到你们在争吵着什么,不知所为何故?”李休这时明知故问道。
  “驸马,你也不要演戏了,那个提出将突厥人迁到南方的提议,就是你第一个向陛下建议的,刚好咱们三人的观点各不相同,今天在这里遇到也算是有缘,不如就争论出个高下如何?”魏征却还是那副直脾气,一下子就戳穿了李休的话道,结果这让李休也颇为尴尬,其实也怪他,魏征的脾气他又不是不知道,所以刚才根本用不着转圈子。
  “驸马,你建议让突厥人南方开荒,咱们先不说少了突厥人后,咱们大唐在草原上就少了一道屏障这件事,按照你的办法,如果把这些突厥人集中起来送到南方,万一他们闹起事怎么办?而且那么多人又该怎么管理?又如何解决他们这些人与当地人的矛盾?这些问题驸马你可想过?”温彦博也是个十分直接的人,立即就向李休发难道。
  “中书令,将突厥人安置到南方的确会一些问题,但是按照你的建议,将突厥人组织起来放在漠南一带,充当我大唐的屏障看起来一举两得,但是你想过没有,突厥人在草原上本来就引起了众怒,现在突厥实力大减,把他们放在草原上只会招来其它部落的围攻,而且突厥人畏威而不怀德,现在我大唐实力强盛,他们自然不敢有二心,但若是日后突厥人的实力恢复,或是我大唐实力衰退之时,这些突厥人岂不是会再次成为我大唐的心腹之患?”李休这时也毫不退让的争辩道。
  “不错,我和驸马虽然在安置突厥人的地点上有分歧,但是在这一点的意见却十分一致,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突厥人狼子野心,绝不能掉以轻心,只有将他们迁到国内,让突厥人彻底的消失掉,这样才不会把突厥的问题留给后世的子孙们!”魏征这时也十分赞同李休的话,当下大声说道。
  “荒谬!谁说彻底的解决突厥人的问题就必须将他们内迁,我们将突厥人安置到漠南之后,同样也可以派出官员管理和教化他们,而且突厥人这次大败之后,想要在草原上立足就必须依靠咱们大唐,至于东山再起更是难比登天,与其担心这些问题,还不如担心你们把突厥人内迁带来的各种麻烦!”温彦博却不是那么容易就被说服的,当下依然坚持自己的意见道。
  “哼,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为了彻底的解决突厥这个问题,就算是前期遇到一些麻烦也没什么,更何况突厥人内迁之后,生死全都被我们操控在手中,谅他们也翻不出什么大浪来!”魏征这时再次针锋相对道,他和李休虽然也有分岐,但只是在内迁位置上的小分岐,所以这时自然也是一致对外。
  “魏左丞所言极是,内迁虽然会带来一些麻烦,但现在我大唐国力强大,根本不怕这些麻烦,所以还不如趁着现在就把突厥的问题彻底解决掉,相比之下,中书令您的办法却会给后人留下极大的隐患!”李休这时也对魏征的话附和道。
  看到李休和魏征两人对付自己一个,温彦博也知道这次交锋自己根本占不到便宜,不过他也依然不肯认输,当下一甩袖子直接怒道:“道不同不相为谋,等到来日咱们朝堂上再争个胜负!”
  温彦博说完转身就走,毕竟他留在这里也是吃亏,还不如早点离开,而且他敢肯定,只要自己一走,李休和魏征的意见相左,说不定吵的更厉害。
  看着温彦博离开的背影,魏征也是冷哼一声,其实像这样的争吵他们已经进行了无数次,每次都是各执己见争论不下,这次也多亏有了李休这个助手,才让他暂时占了上风,不过等到了朝堂上,恐怕温彦博依然会坚持他的看法。
  “驸马,温彦博走了,咱们倒是可以好好的谈一谈突厥人内迁的事!”果然,魏征这时立刻转向李休道,看来他也早就想和李休好好的聊一聊了。
  “好,其实我就是来找魏左丞聊这件事的,只是我很好奇的是,魏左丞为何非要将突厥人安置到河南一带?”李休这时也点了点头道,他也早就等着这个机会了。
  “突厥人乱我中原久矣,从北齐与北周之时,突厥就成为我中原的心腹大患,刚才驸马说突厥人畏威而不怀德,这也是事实,现在我们大唐已经从武力上打败了突厥,但仅仅这样依然是不够的,必须要以礼仪教化这些突厥人,让他们彻底的改变野蛮的习性,成为我华夏的一部分,到时再也没有什么突厥人,这才能彻底的解决掉这个问题。”
  魏征说到这里到顿了一下,接着这才再次开口道:“中原是我华夏的起源之地,民风最为淳朴,圣人的教化也最深入人心,所以只有把突厥人迁到那里,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其汉化,相比之下,驸马将突厥人迁到南方那些荒蛮之地,岂不是让北胡变成南蛮,怎么能起到教化之功?”
  魏征的这一大段话直接把李休侃蒙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反应过来,随后不可思议的道:“魏左丞,突厥人就是突厥人,您不会真的想把他们变成汉人吧?”
  李休在后世的时候,从小受到民族主义的影响,因此在他心里,汉人就是汉人,突厥人就是突厥人,虽然他第一个提议把突厥人内迁,但却根本没把突厥人当成自己人,而是想把对方当成开荒军团一类的组织,去帮大唐开垦荒地,顺便消磨突厥人的人口,这才是他最大的目的。
  “突厥人为什么不能变成汉人,只要他们遵从礼仪,说汉话、穿汉服,自然也就成为了汉人!”魏征这时却是理所当然的道。
  “我明白了!”李休听到这里忽然大叫一声,终于明白了自己和魏征最大的分岐是什么了。
  其实魏征的话也代表着儒家对民族的定义,那就是华夷之辩,按照孙子和孟子对华夏的定义,所谓华夏人,其实就是遵从华夏礼仪的人,而不遵从华夏之礼的人,则被称为夷人,而且在他们看来,夷人只要遵从华夏礼仪,就成变成华夏人,而华夏人如果舍弃华夏礼仪,则会变成夷人,也就是说,华夏人与夷人之间其实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可以魏征对华夷的定义,已经不仅仅是从血缘上来分辨,就算是一个金发碧眼的胡人遵从华夏礼仪,也会被他们看做是汉人,相比之下,李休却是从血缘上来判定一个人的民族,这两种对民族的判定也无所谓高低,只是角度不同罢了,这也使得他们两人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巨大的分岐,想要说服魏征也变得难上加难。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不由得露出沉思的表情,一时间也不知道该用什么理由来说服魏征?
第651章
西市夜谈(上)
  李休和魏征对华夷身份上的认识有着根本的分岐,所以才会导致他们有不同的选择,魏征想把突厥人迁到河南一带,是真正的想让突厥人融入到汉族之中,而李休想把突厥人迁到南方,却是把突厥人当成开荒的牲口。
  换句话说,李休根本不在乎突厥人的死活,也许以后他们会真正的融入到汉族,但这并不是李休想要的结果,他最终的目的只是让突厥人彻底的失去反抗的实力,顺便再收获南方开垦的荒地罢了。
  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服魏征,幸好这时天色已经晚了,而且这里也不是详谈的地方,当下李休灵机一动道:“魏左丞,对突厥人的安置问题关系重大,绝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得清的,不如咱们找个地方坐一下详谈如何?”
  “甚好,不过这宫里已经喝得一塌糊涂,我听说西市那里彻夜不休,咱们可以去那里坐坐如何?”魏征听到李休的提议也立刻赞同道,长安虽然有宵禁,但只是主要干道上不允许百姓走动,坊市内还是比较自由的,这也使得每当坊门关闭,坊市内就会出现一些夜生活的场合开始营业。
  李休听到这里自然也立刻赞同,当下两人出了皇宫,直接乘着马车来到西市,虽然街道上依然处于宵禁之中,但是因为大胜突厥的这个好消息,使得宵禁也不是很严,甚至还有白天庆祝时喝得太多的醉鬼在街上,巡逻的金吾卫遇到他们时,也只是把他们架到衙门里关上一夜,第二天该去哪就去哪,不像平时都得挨板子。
  西市的坊门早就锁上了,不过李休和魏征却还是很容易叫开坊门,等到进去之后,发现西市里依然是灯火辉煌,街道上的行人比白天倒是少了许多,不过两侧的酒楼却是热闹非凡,不时就能看到有人忽然从酒楼里冲出来,然后冲到角落里大吐特吐,吐完之后却还会回去接着喝,如果仔细倾听的话,还可以发现无论是行人还是酒楼里的客人,讨论最多的就是大唐这次的灭突厥之战。
  “还真是热闹,虽然有些不成提统,不过颉利被押送回京也算是天大的喜事,难得百姓们都这么高兴!”李休饶有兴趣的打量着西市的景象,随后这才笑呵呵的道,其实这几天长安城几乎都陷入到一种狂欢之中,白天的景象比现在更加热闹。
  “呵呵,驸马有所不知,这还不是最热闹的时候,当初你们在草原上大败突厥,并且将颉利活捉的消息刚刚传到长安时,那时的长安城才是真正的热闹,甚至可以用疯狂来形容,据金吾卫说,无论白天黑夜,街头全都是喝得烂醉的百姓,甚至因饮酒过度喝死的人都有不少。”魏征说到之前那场狂欢时,脸上也不由得露出无奈的表情,虽然他可以理解百姓们的喜悦,但把喜事变成丧事就有些太过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