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2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6/515

  李休他们一行人说说笑的进来到咸阳县境内,其实咸阳县建立的时间并不长,而是在李渊建立了大唐后,这才从泾阳县和始平县各自划出一部分,建立了咸阳县,属于京畿道管辖,地位比一般的县城要高,毕竟关中是大唐的核心,无论是人口还是耕地面积,都不是其它地方可比。
  咸阳县本来就在长安城边上,事实上如果是汉长安的话,咸阳离长安仅仅只有十几里,可惜汉长安因战乱被毁,后来杨广重建长安城,使得长安离咸阳远了一些,这也让李休他们花了一上午才来到这里。
  咸阳县境内大半都是平原,而且泾河与渭河流经这里,使得这里的土地十分适合耕种,特别是县南更是大片大片的良田,红薯也主要种植在这片区域。
  李休他们进到咸阳县境内不久,当地的县令就急匆匆的跑过来迎接,事先他们已经接到农部要来的消息了,毕竟李休他们肯定需要当地官员的配合,而且明年要推广红薯和玉米,也需要与这些官员打交道。
  咸阳县的县令是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姓黄,刚一见到李休立刻就向他们介绍道:“驸马请看,我们咸阳县境内的所有田地中,有种植红薯的约有三成左右,其它种植的麦子、谷子等作物,全都毁于之前的蝗灾与旱灾中,幸好红薯即耐蝗灾又耐旱灾,大部分红薯都熬了过来,下官听说红薯的产量又高,应该能够弥补今年的粮食损失!”
  李休一边听着黄县令的介绍,一边打量着眼前这一片又一片的红薯田,这些红薯种植的并不集中,有些田地只种了一半,有些则间隔着几空白的田地,这也并不奇怪,毕竟当初的红薯都是分给各家各户,农夫无论愿不愿意,都必须得种植。
  不过红薯毕竟是新作物,很多人都怀疑红薯的产量,因此相比之下,人们还是更愿意种植麦子和谷子,但是在官府的强制下,他们也不敢不种,这也导致当初很多人都种得很随意,这一块那一块的到处都是,却没想到红薯最后竟然成为家中的救命粮。
  “咦?那些人在做什么?”不过就在李休打量着眼前的这些红薯田时,忽然发现远处的田地里有一些人提着篮子,似乎是在采摘着什么,这让他也有些奇怪的问道。
  “这个……”黄县令看到那些人也是一愣,犹豫了一下这才开口道,“可能……可能是在采摘野菜吧,毕竟今年的粮食不足,很多人家都需要用野菜充饥!”
  治下的百姓以野菜充饥,这并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因此黄县令说到这里时也有些脸红,不过李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别说咸阳这里了,长安附近的一些百姓也开始以野菜充饥,而且数量还不在少数,毕竟在这种灾荒年间,能有东西填肚皮就已经不错了。
  当下李休带着人走上前,这些采摘的百姓大多是一些妇女和老人,看到李休等人衣着光鲜的走过来,一个个也都有些畏惧,只有少数几个孩子睁着圆圆的大眼睛,一脸好奇的看着他们。
  随着李休的走近,也看清楚这些人采摘的东西,这让他也不由得眉头一皱,随后这才向不远处的一个老人问道:“这位老丈,你们这是在做什么,为何把这些红薯藤给割掉?”
  李休发现这些人的篮子里除了野菜外,还有不少红薯藤,事实上这些人不少都拿着镰刀,主要就是来割红薯藤的,这让他也不禁有些恼火,毕竟之前蝗灾已经吃光了一次红薯藤,现在好不容易才又长了出来,再割掉肯定会影响红薯的产量。
  “官人,我们也不想糟蹋这些红薯,毕竟全家老人都指着这东西救命呢,不过现在家里实在没粮食了,野菜也不顶饿,这红薯藤虽然不是粮食,但却比野菜好吃多了,而且也顶饿,所以现在我们全家老小全都靠这东西活命呢!”只见这个老者一脸苦相的回答道。
  听到对方的回答,李休这才注意到对方脸色腊黄,双颊也深深的凹陷,他身后还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脏兮兮的也看不出男女,但却都是头大身小,看起来和后世电视里的非洲儿童差不多。
  “原来如此,不过老丈你们割的时候要注意一些,尽量割那些新长出的藤蔓,老藤就不要割了!”李休听到这里沉默了片刻,随后就开口说道,他不想告诉对方割掉藤蔓会影响红薯的产量,因为这都是屁话,毕竟人家连饭都吃不上了,哪里还顾得上这些?
  “多谢官人,小老儿种了一辈子地,虽说以前没种过红薯,但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割红薯藤也都是选着割,每棵红薯上只割一小半,剩下的让它们继续长,我还等着今年冬天吃红薯呢!”这个老者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露出欣慰的表情,在这种饥荒年间还能有一口吃的,这对于他来说已经十分的知足了。
  “红薯可十分的美味,特别是把它放在火堆边烤熟了,味道又香又甜,另外放在锅里煮的味道也不错,不过老丈还是要留一些红薯,等到明年再种!”李休这时也不由得笑道。
  “那是,今年年初的时候,官府让我们种红薯,很多人家都不愿意种,等到蝗灾一来,各家才知道红薯的好处,明年我打算把家里租的田全都种上红薯,这东西的产量又高,以后再也不怕吃不饱饭了!”老丈说到红薯,当下也露出残缺的门牙笑道。
  “哈哈,红薯的产量是高,但就是不好保存,冬天还好一些,可以放在地窖里,不过天气热了就不行了,到时老丈可以把红薯切成片,晒成红薯干,那样就可以像麦子一样保存几年了!”李休当下也笑道,顺便还向对方科普了一下红薯的保存方法。
  估计是看到李休没什么架子,这个老丈也放开了胆子,当下与李休聊了起来,除了红薯之外,李休也向对方打听了一下当地人今年的生活情况,结果据对方所说,今年的蝗灾加旱灾,使得大家的生活都不太好,以他们的村子为例,除了两个小地主外,大部分人家的存粮都已经吃光了,现在就指着地里的红薯救命了,甚至就算是小地主家,现在也都只能以稀粥度日。
  听完这些,李休也不由得心头沉重,同时他也更加明白当初杨农那么拼命的原因,毕竟只有把红薯和玉米推广出去,才能真正的解决百姓吃不饱饭的问题。
  考察完咸阳县的红薯生长情况,李休他们又去了泾阳、三原两县,结果发现这两县的情况和咸阳县差不多,百姓虽然生活困苦,但也尽量的保证红薯的生长,实在是饿的狠了,这才挖一两颗红薯回去熬汤喝,反正饿不死人就行。
  等到李休将三个县转完,已经花费了十天的时间,这天终于要回去了,李休骑在马上也是归心似箭,想着家里的妻子儿女,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听背后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而当李休扭头观看时,却不由得眉头一皱道:“突厥人?”
第565章
嚣张的突利
  这条官道从西北直通长安,路上的车队行人也很多,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一支突厥人策马狂奔而来,哪怕是遇到人也不知道减速,吓的路上的行人车辆纷纷闪避,结果这些突厥人非但不感到愧疚,反而还得意的哈哈大笑,甚至有人因为闪避不及,竟然被突厥人给撞倒,但对方却是连理都不理,气得路上的行人也是纷纷怒骂。
  “把他们给我拦下!”路上的李休看到这种情况,也不由得气得怒吼一声道,随后他身边的护卫就冲了上去,排成一个标准的作战队形张弓搭箭,这次李休外出带了一个百人队,而且全都是当初娘子军中的老兵,当初庆州之战也不知杀了多少突厥人,这时自然是丝毫不怵。
  那些嚣张无比的突厥人根本没想到会有一支军队忽然拦截,当下也都是吓的纷纷勒马,结果一时间马蹄翻飞,更有突厥兵在马上坐立不稳,竟然一头扎了下来,惹得周围的行人也是纷纷叫好大笑。
  “何人敢拦本王!”让李休没想到的是,只见突厥人中忽然冲出一个圆胖脸的年轻人,一脸恼火的冲着李休的护卫怒斥道,更让李休惊讶的是,这个人他竟然认识。
  “哼,我道是哪个突厥人敢在我大唐的土地人撒野,原来是大名鼎鼎的北平郡王,你可真给陛下长脸啊!”李休这时径自提马上前,一脸冰冷的怒斥道,所谓北平郡王,其实就是当初投靠大唐的突利,他被他叔父颉利打得大败,最后多亏了大唐才保住一命,而且李世民为了显示自己招揽突厥人的诚意,特意封突利为北平郡王。
  “你……你是谁,既然认得本王,为何还敢如此无礼?”突利看到李休认识他,却不由得一愣道,李休认识他,但他却不认识李休,毕竟当初他们只在渭水河畔见过一面,而且他当时的注意力都在李世民身上,对李休并没有多少印象。
  “哈哈~北平郡王还真是贵人多忘事啊,当初渭水河畔,本国公就站在陛下身边,可是亲眼目睹郡王当时的风采啊!”李休这时大笑一声,随后就话中带刺的道,当初渭水一战,突厥可是被大唐杀的惨败,到现在都没能缓过劲来。
  “国公?你到底是谁?”突利也不笨,自然听出了李休话中的讽刺之意,只不过听到李休自称国公,而且还能在渭水之战时站在李世民身边,身份肯定也不低,因此他一时间也不敢发作。
  “区区一个番王也敢如此嚣张,睁大你的眼睛好好看看,这位乃是我大唐燕国公,李休李驸马!”这时没等李休开口,杨兑就已经抢先说道,农部的众人也都是一脸怒火的看着突利等人,在他们看来,突利只不过是个降将,却敢在大唐的国土上如此蛮横,简直不把王法放在眼里。
  “李休!你就是那个李休!”突利听到李休的身份也不由得大吃一惊,随后一脸震惊的看着他道,他自然知道李休是谁,毕竟大唐的火药就是出自李休之手,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有李休的话,上次的渭水之战说不定大唐已经被灭了。
  “不错,我就是李休,北平郡王在我大唐的官道上横冲直撞,伤我大唐子民,你可知罪?”李休这时再次冷声质问道,他今天非要打掉突利的嚣张气焰不可!
  “你……你想怎样?”突利面对李休也不由得有些心虚的道,他可知道李休是李世民最信任的大臣之一,而且还是李世民的姐夫,他的妻子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平阳公主,这样的人他也不敢轻易招惹。
  “我不想怎样,刚才你惊扰路上的百姓也就算了,竟然还纵马伤人,留下一笔医药费也是应该的吧!”李休这时一指后面那个刚才被突厥人撞倒的路人道,对方这时已经被人扶了起来,这时看到有人为自己撑腰,胆子也大了起来,这时也站在路边怒视着这些突厥人。
  “笑话,我是陛下亲封的郡王,不小心撞到一个平民那是他倒霉,若是在草原上,敢挡本王道路的人早就被我砍了,哪里有赔钱之理?”突利听到李休的话却是冷哼一声道,他在草原上嚣张惯了,而且在他眼里,平民的地位其实与牛羊差不多,自己想杀就杀,更何况只是撞伤了对方?
  “我不敢你在草原上怎么做,在我大唐就要行我大唐的律法,正所谓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何况你一个小小的郡王,信不信本国公当场把你拿下!”李休却是亮不退让的道,最后更是威胁道,虽然他的护卫没对方多,但却比对方精锐,更何况这里是大唐境内,周围的百姓也对突利等人怒目而视,如果真冲突起来,李休可丝毫不怕。
  “李休,本王此次有要事要见陛下,片刻耽误不得,你若是再这么胡搅蛮缠,耽误了这件大事你可吃罪不起!”面对李休的威胁,突利虽然恼火,但却不敢真和对方发生冲突,所以只能再次强辩道,事实上他这时的气势已经弱了下来,甚至已经有些服软。
  “哼,我不管你有什么要事,伤我大唐百姓就必须赔偿,否则你别想离开!”李休却是丝毫不惧道。
  “你……”看到李休软硬不吃,突利又是恼火又是无奈,周围的大唐百姓却是再次高声叫好,甚至有些人更是一手摸着刀鞘,看着他们一副跃跃欲试的表情,要知道这时的关中民风剽悍,只要是成年男子,一般都要参加府兵,而且大唐对突厥屡战屡胜,更大唐百姓对突厥人丝毫不惧。
  “好,算你厉害,赔钱!”看到周围的这种情况,突利也终于认栽,当下怒吼一声道,他身后的突厥武士虽然也十分恼火,但却不敢不听,当下有人掏出一块金子扔给那个受伤的人,结果对方眉开眼笑的收了起来。
  看到突利服软,李休这才让护卫让开道路,随后突利冷哼一声打马离开,李休看着对方离开的背影,心中也禁不住猜测突利去长安的目的?
第566章
一纸可抵十万兵
  李休一行人在众人的感谢声中离开,然后加快速度赶往长安,因为李休想要知道突利忽然来到长安的目的,想来应该还是与突厥有关,毕竟突利投靠大唐之后,就被安置在靠近大唐的草原生活,成为大唐与突厥之间的缓冲。
  “驸马,这个突利身为降将,竟然还如此嚣张,回到长安后您可千万不能放过他,一定要在陛下面前参他一本!”回去的路上,杨兑依然有些恼火的道,身为大唐官员,看到异族在大唐的国土上欺压百姓,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恐怕就算是驸马亲自参突利一本,也很难对突利产生什么大的影响,毕竟咱们大唐还需要突利阻挡突厥人的南下!”杨兑的话音刚落,只见上官仪忽然摇头叹息道,他倒是对大唐与突厥之间的格局看得十分清楚。
  “就算不能拿突利怎么样,也要罚处一下他,免得他再这么欺压百姓!”杨兑虽然知道上官仪说的有道理,但却还是嘴硬道。
  “事情肯定不能就这么算了,我也会亲自去找陛下,不过就像游韶说的那样,咱们大唐暂时还需要突利,因此陛下倒不会太过惩罚他,不过我现在倒是很好奇,突利为何会忽然跑到长安来?”李休这时也终于开口道,说到最后时,他脸上再次露出思索的神色。
  听到李休问起突利忽然来长安的原因,杨兑等人也都露出沉思的表情,但农部与突厥方面毕竟没有什么太大的关联,因此杨兑他们想了半天也没能想出什么结果,反倒是最后上官仪忽然开口道:“驸马,下官倒是听说过一个与突厥有关的消息,也许和突利此次进长安有关?”
  “哦?什么消息?”李休听到这里立刻抬头看向上官仪道,对于这个小自己几岁的年轻人,他也是越来越看重了,难怪他日后能成为大唐的宰相。
  “其实这个消息下官也不知道是否准确,只是当初蝗灾肆虐之时,下官听说北方草原上也同样遭受了蝗灾,牧草被吞噬一空,无数牛羊因食物不足而饿死……”
  “对对对~这个消息我也听说了,据说草原上的蝗灾还是从咱们这里飞过去的,他们可没有保命的红薯,牛羊一死,草原人就没东西吃了,应该饿死了不少人!”没等上官仪说完,就有另外一个农部的官员证实道,而他的话音刚落,随即又有几人附和,看来他们也都听说了这件事。
  “草原上也受了蝗灾,按照那些草原人的习性,没有了吃的,肯定会南下抢掠,现在又是秋节,正是草原人南下的好时机,难道说颉利又准备要南下了?”李休听到这个消息也立刻分析道,同时眉头也紧紧的锁了起来。
  “很有可能,毕竟草原人一向将我中原视为粮仓,没吃得就会南下抢掠,突利又不是颉利的对手,他可能是提前得到消息,所以才跑来向陛下求救的,毕竟颉利想要南下,必定要经过他的地盘!”上官仪这时再次说道。
  “对了,上次陛下忽然出兵灭了梁师都,梁师都一向都是颉利的爪牙,颉利也很可能借着这个机会向咱们大唐报复!”杨兑这时也开口道,上次大唐灭掉梁师都,颉利一直没有什么动静,这也十分的反常。
  “如果真是这样,那可就糟糕了!”李休听到这里眉头皱得更紧了,经过蝗灾与旱灾,大唐关中地区已经疲惫之极,如果这时再与突厥发生战争,无论胜负都会让大唐雪上加霜。
  一想到上面这些,李休也不由得更加的焦急,当下加快速度赶往长安,杨兑与上官仪等人也知道李休心中的急切,因此也全都主动加快了速度,本来三天的路程仅仅用了一天半就走远了,而当来到长安城后,李休则让杨兑带人回去,他自己却顾不上休息,直接就赶往皇宫求见李世民。
  “你来晚了,突利可是恶人先告状,说你在路上拦截他,差点贻误军机!”李休刚一来到两仪殿,就只见李世民笑呵呵的向他道。
  “这种小事陛下肯定有所明断,不过突利为何会忽然来长安,难道颉利又要南下了不成?”李休看到李世民竟然还有心情开玩笑,当下也不由得一愣,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猜错了,毕竟如果颉利南下,李世民应该会焦头烂额才对?
  “我就知道你应该能猜到,这次的蝗灾与旱灾,可不仅仅咱们关中受灾,草原上同样是深受其害,而且草原人没有储存粮食的习惯,使得他们受灾情况更加严重,颉利这次正是打算南下抢掠,好让他手下的部落渡过这个冬天!”李世民再次笑呵呵的道,可是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他竟然一点也不着急。
  “陛下如此的淡定,难道是已经有了应对之策?”面对李世民的异常表现,李休先是不解,随后就眼睛一亮道,千万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特别是像李世民这种一代雄主,事实上李休如果不仗着对历史的熟悉,以及掌握着超越这个时代的知识,其它方面根本无法与李世民这种人杰相比。
  “哈哈~你来看看这个就明白了!”李世民看到李休的样子,当下也不由得再次大笑一声道,说着就从桌子上拿起一份文书递给李休。
  看到李世民成竹在胸的样子,李休也不由得很是好奇的接过文书,然后轻轻的打开,结果当看到上面的内容时,却不由得眉毛一挑,随后就露出欣喜的表情。
  这是一份册封的文书,而册封的对象则是薛延陀的可汗夷男,这几年薛延陀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很多原来依附突厥的部落纷纷投靠薛延陀,使得现在的薛延陀已经成为一个东到靺鞨,西到西突厥,南到大漠的强大势力,对颉利更是产生强大的威胁。
  “原来如此,陛下真是妙计,夷男得到陛下的册封,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与颉利分庭抗衡了,如此一来,恐怕颉利非但不敢南下,反而还要极力的与我大唐打好关系了!”李休看完这份文书后,当即一拍大腿叫好道,这就是外交的魅力,谁能想到一份小小的文书,竟然可以制止突厥大军南下?
  “不错,薛延陀已然成为颉利的心腹之患,颉利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我们与薛延陀南北夹击于他,再加上他也受了灾,实力大受影响,所以只要这个消息传出,他恐怕只会尽力的自保,哪里还敢提兵南下?”李世民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再次畅快的大笑一声,他在草原上苦心经营数年,总算达成了现在自己需要的局势。
  “陛下英明,这道文书可抵得上十万大军啊!”李休当即也是夸赞道,李世民这一手也是远超他的想像,事实上他在来的路上,也一直没想出什么抵御突厥人南下的办法。
  “哈哈,这可不是我一个人想出来的,事实上昨天突利禀报了颉利可能南下的消息后,我就连夜与无忌他们商议,总算是商量出这么一个可行之策,当然北疆那边也不能松懈,必要时甚至要做出主动出击的姿态,这样才能让颉利更加的老实!”难得被李休这么夸赞,李世民也不由得大笑一声。
  “对了,朕听说你这几天到咸阳等地巡视红薯的情况,怎么样,今年的红薯能够让百姓们熬过这个冬天吗?”笑过之后,李世民也关心起李休此行的目的,相比突厥,他更加关心今年的灾情,毕竟关中可是大唐的腹心,只要关中有粮,百姓不乱,那大唐就不会有危险。
  “启禀陛下,臣巡视了咸阳、泾阳和三原这三县,发现红薯的生长情况倒还不错,特别是之前的降雨,更是缓解了旱灾,估计今年红薯的收成也不错,不过我也发现各地百姓的粮食已经耗尽,很多百姓都以野菜和红薯藤充饥,有些百姓饿的实在受不了,才会挖几颗红薯充饥,所以今年只能说饿不死人,但想要靠红薯吃饱还有些困难。”李休当下把自己的见闻讲了一下道。
  “是啊,今年关中百姓的日子都不好过,不过也幸亏有了红薯,否则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于这两场天灾之下!”李世民说到最后时,也不由得露出后怕的表情,按照今年蝗灾和旱灾的规模,恐怕现在已经是饿殍遍地,朝廷根本筹措不出足够的粮食救灾,到时死的人绝对是万计,而且关中也会大为动荡,到时他身上的压力可就更大了。
  一想到上面这些,李世民也不由得更加感激李休和虬髯客,特别是李休,要不是他让虬髯客带回了红薯和玉米这些高产作物,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陛下,突利之前恶人先告状,想必陛下已经知道事情的经过,此人嚣张跋扈,在官道纵马伤人而不知悔改,如此下去的话,恐怕会败坏陛下的名声,所以还请陛下早做打算!”李休这时忽然开口道,突厥南下的事解决了,那么接下来就聊聊突利的事了,确切的说,应该是以后对突厥人的安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6/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