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1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515

  “这个……好吧,那杨兑你收拾一下,我送你进去!”李休听到杨农的话也不由得一愣,随后苦笑一声点了点头,他能够理解杨农的心态,只不过这种心态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毕竟操之过急也容易出错,不过现在也不好劝,以后倒是可以找个机会和杨农好好的聊一聊。
  杨兑似乎也早就习惯了自己大伯这种雷厉风行的态度,当下答应一声就跑了出去,不一会儿就带着铺盖跑来了,看样子他也做好了在青田县长住的打算。
  当下李休带着杨兑向杨农告辞,先带他去了李休之前住的军营,那里实际上也是青田县的边界,而且房玄龄也在那里,李休向房玄龄讲解了来意后,对方犹豫了一下也答应下来,毕竟玉米和红薯的生长情况也十分的重要,而且杨兑去了青田县之后,短时间内也不会离开。
  “房相,杨兑他只有一个人,如果独自去青田县肯定有些不安全,你们这里能不能派人护送一下?”李休这时开口询问道,自从天花爆发之后,青田县的县令都病死了,有些得了天花的人在绝望之下爆发出人性的丑恶,发生了不少的恶性事件,所以李休才担心杨兑的安全。
  “哈哈~说来也巧了,孙道长他们在青田县已经开始接种牛痘了,现在带去的牛痘粉已经用得差不多了,今天派人来要运送一批牛痘粉去县城,听说还是青田县的县尉,而且还带了几十个士卒,刚好那位农部官员可以与他们一起去青田县城!”房玄龄这时也是笑道。
  “那太好了,不过我能不能见一见那位县尉,毕竟杨兑去了青田县后,肯定需要县中的官员协助做一些事情,所以有些事情我想当面和这个县尉交待一下!”李休听到这里也立刻惊喜的道,杨兑一个人肯定办不成事情,必须还需要青田县衙的协助,只不过县令病死了,剩下的也只有县丞和县尉了,刚好他可以交待一下,免得对方不配合杨兑。
  “没问题,我就派人把那位县尉叫来!”房玄龄也十分爽快的答应道。随后他就吩咐手下去叫人。
  不一会的功夫,就只见一个身材瘦高的青年官员大步走来,长脸方口五官端正,颌下留着短须,看起来精明强干,看到房玄龄也立刻行礼道:“青田县尉刘仁轨,拜见房相!”
  “刘仁轨?这个名字怎么有些耳熟?”李休听到这里却忽然掏了掏耳朵,感觉自己好像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
第447章
大器晚成
  大唐是一个传奇的时代,特别是初唐时期,涌现出许多耀眼的名字,其中很多人都是少年成名,比如李世民十八岁起兵反隋,比如罗士信十四岁勇冠三军,然而也有人反其道而行之,也就是大器晚成,比如最有名的有两个人,其中之一就是之前李休向李世民推荐的苏定方,他在最大的功劳几乎都是六十岁以后立下的。
  而除了苏定方之外,另外还有一个大器晚成的著名人物,而且这个人物的命运比苏定方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就是现在李休眼前的刘仁轨,只不过对方现在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县尉。
  李休刚听到刘仁轨这个名字时,就感觉十分的耳熟,随后才想起对方在历史上的大名,不过他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刘仁轨的大器晚成,而是想到对方在白江口与倭国人四战四捷,一把火烧了倭国四百艘战船,经此一战,倭国对大唐彻底的跪了,哪怕是到了后世,也一直对大唐推崇无比,当然有人说是倭国羡慕大唐的文化,但谁敢保证没有这一战的功劳?
  李休成长的那个年代里,中原与倭国之间的关系众所周知,这也让他对中日之间的历史有些了解,也正是在那时,他才终于知道了刘仁轨这个名字,以及他的那些事迹,而刘仁轨在白江口一战成名时,他却已经六十二岁了,随后仕途一片平坦,后来更是位极人臣,而在此之前,他却没有什么能够拿出手的政绩,只是大唐一个普通的中低级官员。
  “驸马!驸马!”就在这时,李休忽然听到有人叫自己,当下急忙停下思考扭头看去,却发现房玄龄正一脸苦笑的看着他,而刘仁轨则一脸无奈的保持着向他行礼的姿态,看样子应该是房玄龄向他介绍了自己,然后刘仁轨向他行礼,可是李休脑子里想着事情,却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
  “哈哈~刘县尉不必多礼,刚才在下想到一些事,所以有些怠慢了,还请刘县尉不要在意!”李休这时也是豪爽的一笑道,他也没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见到刘仁轨,不过之前已经推荐过一个苏定方了,日后有机会的话,倒是可帮一下这个刘仁轨,也算是结个善缘。
  看到李休对自己竟然如此的客气,这让刘仁轨也是即惊讶又惶恐,当下也急忙再次行礼道:“驸马客气了,下官对驸马也是久仰大名,今日能够见到驸马,也是三生有幸啊!”
  刘仁轨是个十分刚正的官员,对上官也从来不会阿谀奉承,但是对李休的话中却透着无比的仰慕,因为他不但早就听说过李休的大名,这次青田县爆发天花,也全靠着李休发明种牛痘的办法,拯救了县中无数的百姓性命,因此他对李休是即仰慕又感激,别的不说,他与他的家人也都已经接种了牛痘,现在再也不用担心染上天花了。
  李休对刘仁轨也十分的客气,当下与对方聊了几句,不过毕竟是刚见面,所以也不会聊太深的话题,顶多就是询问一下对方的籍贯、年龄,家里的情况等等,对此刘仁轨也一一做了回答。
  另外李休还向刘仁轨打听了一下青田县境内的情况,说到这个问题,刘仁轨脸上也露出凝重的表情,据他所说,当初天花爆发之后,整个县都被封锁起来,后来天花传到县城里,连县令都染病去世了,整个县衙也瘫痪了,用后世的话讲,就是整个青田县都处于一种无政府的状态之中。
  后世有种无政府主义,目的是废除政治当局和一切政府管理机构,可是他们也不想想,当一个社会中缺少了官员、警察、军队等等机构后,整个社会会变成一种什么状态,人性得到彻底的释放,可是人性本来就是一种很复杂的东西,有善也有恶,而当恶的一面被释放出来时,它造成的破坏远比善要大得多。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青田县令病逝后,整个青田县就全都乱套了,抢劫、杀人、偷盗等等一系列的恶性事件,幸好刘仁轨与另一位周县丞还在,他们尽量的组织衙役控制县城的局势,可惜在那种绝望的气氛下,他们再怎么努力也没用,只能控制着县衙周围的一小片区域保持安定。
  幸好后来李休发明了种牛痘的办法,特别是随着孙思邈等人去了青田县后,种上牛痘的人不再害怕染上天花,这让那些绝望的人也终于看到了希望,而且与孙思邈一同去的还有保护他们的军队,在军队的帮助下,青田县的局势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控制,现在整个县城都已经安定下来,虽然县城外可能还有些乱,不过已经不算什么大问题了。
  李休和刘仁轨聊了好一会儿,不过天色已经不早了,刘仁轨他们今天还要赶回县城,所以李休也不好再留他,当下将杨兑介绍给刘仁轨,并且叮嘱他尽量的协助杨兑,对此刘仁轨也是拍着胸脯保证,一来是他对李休的感激,二来也是知道高产作物的重要性,所以就算李休不说,他也会全力的协助杨兑。
  当下李休亲自送刘仁轨与杨兑他们离开,一直到对方穿过一片山梁后消失不见,这才与房玄龄一起回来,不过在路上时,房玄龄却是笑着开口道:“驸马,刚才看你好像对那位刘县尉很是看重啊?”
  “呵呵,房相果然是好眼力,其实我也是看到那位刘县尉精明强干,日后的成就恐怕不会比你我二人差,今日也算是结个善缘吧!”李休笑呵呵的道,他和房玄龄的接触虽然不多,但却十分敬佩他的为人,所以这时也是实话实说。
  “没想到驸马竟然这么看重一个小小的县尉!”房玄龄听到李休的话也不由得大为惊讶的看着他道,随后沉思了片刻又接着道,“不过说起来这位刘县尉倒是真的有些才能,如果不是他的话,青田县恐怕也不会这么快的安定下来。”
  “哦?房相此话怎讲?”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露出感兴趣的表情道,刚才刘仁轨只是说在军队的配合下安定了青田县的局势,但具体怎么安定的却没有详细的讲,现在听房玄龄的话,他好像是知道的更加具体一些。
  “呵呵,驸马有所不知,刚才刘县尉也有些自谦,所以有些事情没有说。”只见房玄龄先是笑了笑,紧接着又道,“当初青田县境内大乱,刘县尉本来就身负稳定县境治安之职,可惜当时人心散乱,连衙役都没有几个人再听他的,不过这位刘县尉也真是果决,竟然亲自提刀在街上巡视,一连杀了四五个匪徒,这才稳定了县衙周围区域的治安,至于其它的地方,他也是有心无力,毕竟人力总有穷尽之时!”
  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惊讶的瞪大眼睛,随后向刘仁轨离开的方向看了看,虽然知道对方日后是靠着战功起家的,但却没想到年纪轻轻的刘仁轨就已经如此的暴烈,不但亲自杀人,而且还连杀四五个,这可不是一般的官员能够做到的。
  看到李休惊讶的表情,只见房玄龄再次笑了笑接着道:“这还不算什么,后来孙道长他们带着军队去了青田县,也是这位刘县尉数次请求军队的将领,最后终于说服了对方帮忙,然后他亲自带着军队恢复县城的治安,抓到犯罪之人直接就地处决,光是直接或间接死在他手里的匪徒,就不下数十人,这才终于恢复了青田县的治安!”
  “这……没想到刘县尉的杀心这么重,恐怕日后会影响到他的仕途吧?”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震惊的道,县尉这个职位有些特殊,虽然是文官,但却掌管着一县的治安,相当于后世的县公安局长,品级倒是不高,但职位却十分重要,不过像刘仁轨这样一连杀了这么多人,虽然是为了恢复治安,但恐怕也会对他产生一些影响。
  “嘿嘿,其实本官在这件事倒是挺佩服这位刘县尉的,正所谓乱世用重典,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以青田县当时的情况,也只能用这种重典来威慑百姓,从而恢复治安,不过道理虽然简单,但实际上却没几个人能够做到,而这位刘县尉却毫不犹豫的去做了,光从这点来看,就不是一般的官吏可比,至于影响到仕途和名声,那就要看是不是有贵人相助了?”房玄龄这时却是对刘仁轨夸赞了一句道,说到最后还特意看了一眼李休。
  “哈哈~多谢房相,在下明白了,等到这段时间过去了,在下一定请房相喝酒!”李休听到这里也立刻会意,当下向房玄龄道谢道。
  房玄龄这是给李休提了个醒,算是卖了个人情给他,只要李休肯在李世民面前帮刘仁轨说上几句好话,那么杀人太多这种事也根本不算什么,如此一来,刘仁轨也就欠了李休一个好大的人情,日后他真的发达了,也只会对李休感激不尽。
  不过房玄龄的人情也不是好领的,毕竟人情这东西很难还清,不过李休倒是不怕,因为他也有一个很大的人情可以还给房玄龄!
第448章
打起来了
  贞观元年,这场突如其来的天花虽然猛烈,但最后终于还是有惊无险的渡过了,种牛痘的事也在缓慢的推广,主要是牛痘粉的产量一直上不去,为此朝廷派人去草原上收牛,不是为了种地,就是为了生产出更多的牛痘粉。
  几个月后,青田县的百姓终于全都种上了牛痘,染上天花的就没有办法了,只能集中到一个地方看守,不让他们跑出来,能够熬过去的自然最好,熬不过的只能把尸体一把火烧了,毕竟天花这种东西实在太可怕了,尸体如果埋在地下的话,说不定还是会传播天花。
  在这种情况下,李休也终于抽调出一批牛痘粉,给农部衙门上下都种上了牛痘,青田县边界的封锁还没有解除,不过已经松动多了,杨农他们也终于可以进青田县了,而通过他们李休也才得知,青田县境内的玉米和红薯种植虽然受到一些影响,但经过之前杨兑的努力,将这个影响减到了最小,这也让杨农等人都是松了口气。
  “夫君,听说外面的天花已经控制住了,咱们什么时候搬回去啊?”这天早上吃早饭时,衣娘忽然开口询问道,说完她还和旁边的月婵对视了一眼,两人都在担心着家里的茶叶作坊,毕竟长安城的戒严还没有解除,她们也不能派人出去,李休虽然能出去,但像家里的生意他一向都不过问的,所以衣娘才想早点搬回去,反正也没什么危险了。
  “衣娘妹妹倒是和我想到一块去了,在外面住惯了,在城里总感觉有些气闷,如果没有什么危险的话,咱们还是早点搬回去住算了。”这时平阳公主也开口赞同道,这座公主府赏赐给她后,她就几乎没怎么住过,相比之下她还是更喜欢别院那边的生活。
  “这个……”李休听到这里也不禁犹豫了一下,过了片刻这才开口道,“秀宁、衣娘,你们再等一等吧,青田县那边的局势虽然稳定住了,但天花这东西的传播性很强,谁也不敢肯定现在就没有爆发出来的危险,这也是朝廷一直没有解除长安戒严令的原因,所以最好还是再等一段时间。”
  说到这里时,只见李休顿了一下接着又笑道:“说来也是巧了,咱们的新家也已经建造好了,不过新房子都有点潮,刚好接下来的天气比较热,所以最好还是晾上几个月,到时咱们直接就搬到新家去!”
  李休的新家修建了足足一年,主要是李休在修建时提出了许多新想法,结果让工程进度大为减缓,幸好用的工匠都是公主府上的,哪怕之前因为天花的事搞得人心惶惶,工程也没有停下来,现在总算是完工了,李休还特意跑去看了一下,大部分都达到了他的要求,至于剩下的一小部分实在超出了这个时代,只能无奈的放弃了。
  听到李休这么说,衣娘和平阳公主也只得无奈的点了点头,不过这时月婵却忽然开口道:“老爷,夫人她们暂时不能回去,不过您能不能带我先回去,这样我也可以照看一下家里的产业,特别是再过段时间就要夏收了,没个人照看可不行!”
  月婵的话一出口,衣娘和平阳公主都是点头赞同,家里的事除了她们两个之外,也就只有月婵能够做主了,而且她做事可靠,哪怕她们回去,也得靠月婵去处理家里的事务,特别是月婵也接种了牛痘,不用担心染上天花,所以现在月婵能回去就最好了。
  李休听到月婵的请求也不由得犹豫了一下,最后终于点了点头道:“好吧,月婵你回去可以,不过多带点人,我也会经常去城外转转,到时有什么事情就和我说!”
  看到李休同意,月婵也欣喜的连连点头,然后就被平阳公主和衣娘拉到一边,毕竟上次离开家的时候太急,很多事情都没来及交待,现在月婵回去,自然要让她处理一下。
  李休看到这种情况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看来月婵这次回去肯定有得忙了,别的不说,光是茶叶作坊,以及夏收的事就足够她忙的脚不沾地了,可惜他真的帮不上什么忙,因为家里事情他根本一窍不通,全是这几个女人在忙活。
  不过也就在这时,忽然只见有下人飞快的跑来,然后低声向李休禀报道:“老爷,宫里来人了,说是陛下要请您进宫一趟!”
  听到李世民要请自己进宫,李休也不禁有些奇怪,现在天花都已经控制住了,好像没他的什么事了,怎么李世民会在这个时候让自己进宫?
  不过虽然有些奇怪,李休却还是换了衣服,然后让人备马去了皇宫,结果当他来到两仪殿时,发现李世民正在与长孙无忌、杜如晦两人议事,看到他时,李世民也立刻一脸笑容的招呼道:“李休你快来,突厥那边有好消息传来了!”
  “突厥?难道是突利与颉利打起来了?”李休听到李世民提到突厥,当下也立刻有些惊喜的问道,突厥可是大唐最大的敌人,之前他就提出了不少应对突厥的办法,为的就是早日解决突厥这个心腹大患。
  “哈哈~不但打起来了,而且突利差点连命都丢了!”只见李世民这时畅快的大笑一声道,之前因为天花的事,让他承受着很大的压力,虽然李休找到了解决的办法,但天花的威胁也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解除的,现在总算有一个让他能够开怀大笑的好消息了。
  “太好了,到底怎么回事,还请陛下给臣讲一讲!”李休得到确切的回答也是十分兴奋地叫道,之前突厥就已经元气大伤,突利与颉利之间更是势如水火,但他们之间一天不打起来,就对存在着巨大的威胁,现在他们终于打了起来,这样再也不用担心他们南下了。
  “嘿嘿,这次突厥可热闹了,颉利上次战败后威望大减,突厥国内的贵族很多都不愿再听他的号令,不过颉利并不甘心,休养了一年多后,准备重整旗鼓,树立起自己大汗的威望,结果这时突利就倒霉了……”
  随着李世民的述说,李休也终于明白了突厥现在的情况,原来颉利在恢复了一些元气后,看到国内的贵族不服从他的命令,这让他大为震怒,所以想找只鸡杀鸡儆猴,结果这个鸡的人选很容易就落到突利的头上,毕竟颉利一向都看不惯突利,上次又被突利摆了一道,现在不杀他杀谁?
  刚开始的时候,颉利找了一个很蹩脚的借口,那就是向突利征兵,突厥实行的是全民皆兵,国内的成年男子都是士卒,颉利想从突利手中征兵,其实就相当于喝突利的血,要知道草原上本来就是以实力为尊,如果突利手中没有了军队,那简直就是任人宰割,所以突利自然不肯答应,结果颉利借着这个理由,尽起大兵攻打突利。
  “那现在战况如何了,以突利的情况,恐怕很难是颉利的对手吧?”李休听完之后再次追问道,他并不看好突利,特别是上次在渭水河畔见过一面后,他就觉得突利不是做大事的人,反倒是颉利虽然无耻,但却不是个可以小视的对手。
  “李休你猜的不错,颉利为了对付突利,早就暗中准备了很长时间,结果两军刚一接触,突利就连战连败,现在正向南逃窜,估计很可能会逃入到我大唐的境内。”李世民这时笑呵呵的开口道,他已经从突利的逃亡路线中看出了些什么。
  “向南?陛下的意思是说,突利很可能会向我大唐求救?”李休听到李世民的话也立刻领会了他话中的意思。
  “嘿嘿,我的确是这样猜测的,而且以现在突利的情况,除了我大唐之外,再也没有第二个人可以救他了,所以他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投靠我大唐,否则就等着颉利把他抓回去一刀砍了!”李世民这时也是龇着牙笑道,他和突利虽然是盟友,但上次突利可是坑了他不少的钱财和物资,所以现在看到突利倒霉,他也感觉十分的畅快。
  “如果突利真的归降我大唐,那陛下打算怎么安置他?”李休听到李世民的分析也是点了点头,随后再次追问道。
  “这个问题我已经和无忌他们商量过了,突利此人没什么野心,可以用高官厚禄笼络他,然后打着他的旗号继续分裂突厥,等到突厥的实力降低到一定程度,就是我大唐灭突厥之日!”李世民说到最后时,脸上也露出恶狠狠的表情,他是个很记仇的人,特别是上次差点被颉利逼到灭国的境地,这让他也早就发下誓言,此生定要灭掉突厥!
  听到李世民的回答,李休却不由得皱了下眉头,随后想了想继续开口道:“陛下现在留着突利,如果以后陛下灭掉了突厥,是不是打算用突利来代替颉利,以此来统治草原?”
第449章
草原政策
  “不错,朕的确有这个想法!”对于李休的询问,李世民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的就点头承认道,他之所以留下突利,一来是为了继续分裂突厥的势力,二来也想着日后可以扶植突利,甚至取代颉利现在的位置,毕竟相比颉利,突利就好控制多了。
  “陛下,突利的确比颉利好对付多了,只不过陛下想过没有,若是日后他取代了颉利的位子,难道还会甘心受我大唐的控制吗,如果他不受控制,那么陛下又要怎么办?”李休却是一脸冷静的向李世民反问道。
  李休并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从历史上来看,李世民对草原一直实行的都是羁縻政策,特别是在灭掉突厥之后,他也一直在草原上玩平衡,拉一批打一批,这么做的好像是不需要太大的兵力,就可以控制住广阔的草原,同时也为他赢得了“天可汗”的称号。
  然而任何事情都是有利必有弊,李世民在草原上搞平衡,看似用最少的兵力达到了他想要的效果,可是就相当于一个人在走钢丝,李世民的技术好,所以他不会从钢丝上掉下来,可是他的后继者却并不一定有他的本事。
  另外在草原上玩平衡时,大唐对草原投入不多,这也使得大唐对草原的控制力也很弱,而且草原那里部落众多,战争与兼并一直没有停止过,每当一个草原霸主倒下,都会有另一个霸主站起来,比如薛延陀,比如回纥等等,大唐强盛时还好,可是当大唐衰弱之时,草原就会成为大唐的噩梦,这也是后世许多人说大唐亡于胡人之手的原因。
  “李休,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突利如果取代颉利,日后很可能生出其它的野心,不过这也没什么,对于突利我肯定会在暗中做一些安排,如果他敢反叛,那么就要承担相应的后果!”李世民先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淡笑着开口道,说到最后时,语气中也带上了几分杀气。
  李休听到李世民的话先是一愣,随即却不由得暗自苦笑,他记得在原来的历史上,李世民在灭掉突厥后,的确扶植突利取代了颉利的位置,可是没过几年,突利就不明不白的病死了,当时他好像还不到三十岁,虽然不能肯定,但以现在的情况来看,很可能就是突利生出了野心,结果被李世民给暗中干掉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