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散初唐(校对)第1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515

  “陛下,一个突利的确不算什么,死了可以再扶持一个,但是草原上弱肉强食,一个部落如果抓住机会,很可能在短时间内成为草原上的霸主,我大唐强盛时还没什么,可是万一衰弱,肯定会重演之前的突厥之祸!”李休这时再次开口道。
  中原王朝几乎一直陷在这么一个怪圈之中,强盛时,将草原打的望风而逃,衰弱时,却被草原蛮族搅得不得安宁,甚至于有灭国之危,哪怕强盛如大唐,也一直没能跳出这个怪圈,这是李休无论如何也不愿意看到的。
  “驸马未免想得太多了,陛下正值壮年,而且我大唐也日益强盛,以后陛下还有足够的时间来慢慢的解决草原的问题,现在考虑这些也实在太早了!”正在这时,只见旁边干瘦的杜如晦忽然开口道,他的年纪与房玄龄差不多,而且两人还是至交好友,房谋杜断更是被传为美谈。
  “杜相的话也有道理,不过在下只是想提醒陛下,对于北方草原上的那些蛮族,一定要做些长远的打算,否则就算可以解决了一时之问题,可是却会给后世子孙留下无穷的隐患!”李休这时再次语重心长的道。
  杜如晦的话其实也没错,毕竟相比别人,李休的目光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个皇帝的更替,而是一个王朝的更替,而且他还熟悉这个王朝的历史,这点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只不过有时眼光太超前的话,也会让人接受不了。
  “李休,你的话也不无道理,只不过除了在草原上搞平衡之外,你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正在这时,忽然只见一直没有开口的李世民向李休问道,他刚才也一直在考虑李休的话,只不过想来想去,却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
  “没有!”李休十分干脆的摇头道,他只能借助原来的历史看出大唐对草原政策的问题,但他并不是政治家,甚至对政治的了解还不如一个普通的官员,而且后世的几个王朝中,似乎也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彻底的解决草原的问题,所以他自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只能给李世民提个醒,希望可以借助他的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
  看到李休这么干脆的回答,李世民也不由得露出无奈的表情,按照以前的经验,既然李休敢提出来,应该会有一个解决的办法,却没想到李休竟然也没有办法,而且还回答的这么干脆,这让他竟然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陛下,驸马的意思臣明白,北方草原一直是我中原王朝的心腹之患,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想要彻底的解决北方草原的威胁的确有些不太可能,所以臣觉得可以分为三步!”正在这时,忽然只见一直笑眯眯旁听的长孙无忌开口道。
  “哦?无忌你快说说是哪三步?”李世民听到这里也十分感兴趣的问道,同时也吸引了李休和杜如晦的目光。
  看到李世民和李休他们都看向自己,长孙无忌则是淡定的笑了笑,这才回答道:“陛下,对于现在来说,北方草原的威胁主要来自于突厥人,所以对于我们大唐来说,第一步就是要灭掉突厥,只要灭掉了突厥,才能暂时的解决掉草原对我们的威胁,十年之内,草原应该不会再有什么势力威胁到我们大唐!”
  “第二步,那就是要趁着这十年的时间,彻底的分化瓦解草原上的势力,必要之时甚至可以引发他们的内斗,使得整个草原成为一盘散沙,无法再形成一股凝聚的力量,这样又可以为我大唐争取更长久的安定时间。”
  “至于第三步,就是要解决驸马提出的那个问题了,就是想办法彻底的消除掉北方草原对我大唐的威胁,只不过现在我们都找不到什么解决的办法,但是臣认为局势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现在找不到办法,并不意味着以后找不到办法,所以臣以为这一步可以暂时搁置,以后想到办法再讨论也不迟!”
  长孙无忌把他的三步策略讲完之后,李世民与杜如晦也都不由得大为赞叹,李休也同样惊讶的看着对方,心想不愧是凌烟阁位列第一的大臣,长孙无忌能够走到今天,可不仅仅靠他和李世民的特殊关系,更因为他本身的才能,无论什么复杂的问题,到了他手里都会变得井井有条,他这三步走的策略的确让人想不出反驳的理由。
  “这个三步走的策略的确十分清晰,只不过想要完成这三步,恐怕需要花费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陛下最好也要做好心理准备!”李休沉思了片刻,最后再次向李世民开口道,因为在原来的历史上,李世民连第二步也没能完全做好,所以李休才不得不再次提醒道。
  “哈哈,李休你就放心吧,哪怕朕做不完,朕的儿子也会帮朕做完的!”李世民这时却是信心满满的道,这时的他正值春风得意,认为以自己的眼光,肯定可以选出一个优秀的接班人来。
  不过李休想到原来历史上李世民那帮儿子之间的破事,却不由得在心中叹息一声,希望李世民日后也能保持这么乐观的心态。
第450章
封王?
  聊完了突厥的事后,李世民与李休、长孙无忌等人又商谈了一下天花的事,说起这件事,无论是李世民还是长孙无忌,包括性格比较冷的杜如晦都对李休是夸赞不已,事实上这件事也的确多亏了李休,如果不是他的话,可能整个长安上百万的人口,都要受到天花的威胁。
  李休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于情于理都要大赏特赏,不过李休的身份特殊,所以李世民刚开始时并没有当着长孙无忌他们的面提这件事,而是暗中示意了一下,结果长孙无忌也立刻会意,当下拉着杜如晦一同告退,使得殿中也只剩下李休和李世民两人。
  “李休,说到突厥,上次你向我推荐的那个赵德言,已经被安排到颉利的身边了!”李世民这时忽然一笑转移话题道。
  “哦?那不知这个赵德言的表现如何?”李休听到李世民提到赵德言,当下也是眼睛一亮道,当初他可是极力的向李世民推荐,算是赵德言的担保人,所以对赵德言的表现自然也十分的关心。
  “哈哈~说起来这个赵德言也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几个月前我才将他安排到突厥,结果他竟然凭借着自己的本事,排挤掉几个对手成为颉利身边的近臣,这次颉利与突利之间的争斗,背后就有这个赵德言在推波助澜,随着突利的战败,他也更加受到颉利的信任,看样子用不了多久,颉利就会将赵德言引为心腹,如此一来,恐怕突厥的败亡之日也就不远了!”
  提到赵德言时,李世民也显得十分的高兴,“用间”虽然不是什么堂堂正正之策,但若是用得好了,一个奸细甚至可以抵得上百万大军,而赵德言就是这种人,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李世民丝毫不担心颉利打败突利后实力大涨,甚至他还希望颉利能够重整旗鼓,最好是能够独揽大权,因为他跳得越高,摔的也就越惨!
  “没想到赵德言的动作还真快,竟然这么快就接近了颉利,只是不知道他打算用什么办法来搅乱突厥?”李休这时也十分高兴的道,虽然他早就知道原来的历史,但是亲自参与到这件历史事件中时,李休也依然感到十分的兴奋。
  “嘿嘿,赵德言临走之前,倒是和我谈过搅乱突厥之策,其实无非就是两点,第一就是让引诱颉利向我们中原的皇帝学习享受,第二就是教唆颉利集权,这点也同样是向我们中原学习,毕竟咱们大唐的军政大权都是集中在朕的身上,而突厥却是分散在各个大小可汗之间,这也是颉利早就想改变的,可是以突厥的情况,想要夺走那些大小可汗的权力,绝对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内乱!”李世民这时阴险的一笑道。
  “这个……还真是一下子切中了颉利的命脉!”李休听到这里犹豫了一下,最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道,赵德言不愧是在突厥呆了十几年的人,对颉利的弱点把握的很到位,对付颉利这种即自大又自负的人,他的这两点办法几乎让颉利没有任何抵挡之力,难怪历史上的突厥衰败的那么快。
  “是啊,当初多亏了你向朕推荐了赵德言,有他一人,就足以与百万大军相比,这些也都是你的功劳,另外还有这次的天花,也是多亏了你献上种牛痘的办法,这才挽救了长安上百万百姓的性命,这么大的功劳,李休你说想要什么样的赏赐?”李世民先是列举了李休这段时间的功劳,然后这才郑重的向李休问道。
  “陛下,您也知道我生性懒散,对于赏赐什么的也从来不放在心上,所以您赏赐我什么都可以,只要不要赏赐给我官职就好!”李休一脸无所谓的道,他没什么野心,更不在乎名利,正所谓无欲则刚,所以他在这件事上真的很无所谓。
  “其实以你的功劳,当初父皇早就该给你封侯拜相了,只不过因为你和三姐的事,父皇也想磨一磨你的性子,所以这才一直没给你太大的封赏,现在你又为我大唐立下这么大的功劳,再不封赏实在有些说不过去,这样吧,我给你封个国公如何?”李世民想了想开口道。
  “国公!这个……是不是有点重了?”李休听到李世民的话也是有些惊讶的道,李世民登基之后,虽然封了不少的国公,但这些人都是他当初的心腹,几乎都参与了玄武门之变,而且还为大唐立下了不少的功劳,可是李休只满足最后一点,至于前面的两点却都没有满足。
  “一点都不重,以你功劳,哪怕是封王也不为过,只不过我大唐的王爷实在太多了,我正准备清理一些,所以不好再给你封王,免得让你被人嫉恨,毕竟朕的那些叔伯兄弟们,有许多人的人品可都不怎么样!”李世民笑呵呵的道。
  当初李渊登基之后大封李氏,导致王爵泛滥,这些人没什么太大的功劳,却坐享高位,朝廷每年都需要拿出巨额的财物养活这些人,这对于大唐来说也是个不大不小的负担,所以李世民才决定清理这些亲族的爵位,不过如果这时李休忽然被封王,而其它人却是降爵,肯定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
  “陛下说笑了,封王之事臣可不敢想,陛下最好立下一个异姓不得为王的规矩,毕竟王爵关系重大,免得日后出什么问题!”李休听到李世民的话也是吓了一跳,沉思片刻这才开口道,封王他可从来没想过,而且以他的功劳,他也不觉得能够封王,哪怕是真的封王,恐怕李世民更多的也是为了弥补他对平阳公主这个姐姐的亏欠。
  “异姓不得为王,可是你又不是异姓,而且还是朕的姐夫,也算是我们李家人,所以就算真的封王,别人也不会说什么!”李世民听到这里却是十分难得的开玩笑道。
  对于李世民的玩笑,李休却是一脸无语的看着他,因为他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反倒是李世民畅快的大笑一声,等到笑过之后,却忽然又一脸郑重的道:“李休,你的赏赐我会很快定下来,另外还有你的妻子、儿子,也都有相应的赏赐,不过三姐的封号却有些为难!”
第451章
一碗水端平
  李世民登基之后,除了对长孙无忌、房玄龄等这些心腹大加封赏外,对于自己的兄弟姐妹也并不吝啬,不过也仅仅是限于他的兄弟姐妹,其它的像一些堂兄、叔伯之类的,如果没有立下功劳的话,爵位不但没有得到提升,反而还会下降,因为李世民根本不会养闲人。
  按照规矩,李世民登基,他的姐姐妹妹们自然都成为长公主,而且有些封号也会有所变动,封地也大为增加,不过唯独平阳公主的封号李世民不敢动,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擅自对平阳公主的封号做改动的话,会不会引起平阳公主的怒火?
  “那陛下你是什么意思,难道是想给秀宁改封号吗?”李休看到李世民为难的表情,当下也不由得开口询问道。
  “的确如此,当初父皇登基之后,我的姐姐妹妹们都得了公主的封号,只不过因为时间仓促,封号也不是太讲究,比如三姐的封号是平阳,但平阳这个封号算不什么太好的封号,所以我才想给三姐换个封号。”李世民点了点头道。
  说起“平阳”这两个字,后世人第一个想到的恐怕就是那句“虎落平阳”,而且对于平阳这个地名的位置也很有争议,有人说古代有平阳县,大概位于山东境内,也有说位于河南或安徽境内,甚至还有人说位于陕西或南方等地,而且历史上对平阳的记载也很少,而以平阳公主的功劳,这个封号的确已经配不上她了。
  “陛下的意思臣明白,不过我与陛下的想法刚好相反,平阳才是最适合秀宁的封号!”李休听到这里沉思了片刻,然后忽然抬头一笑道。
  “哦?为何?”李世民听到这里也颇为惊讶的看着李休道,他也想不明白李休最后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陛下,秀宁本就与一般的女子不同,古往今来,能够像她这样纵横沙场,为国立功的女子更是极为罕见,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绝无仅有,所以对于秀宁来说,什么样的封号都无所谓,因为无论哪个封号,都将因她而名垂青史!”李休这时一脸自豪的开口道,能够娶到这样的女子,也是他的福气。
  李世民听到李休的这些话,一时间也不由得瞪大眼睛看着他,过了片刻这才忽然一笑道:“李休你说的也有道理,朕竟然没想到这一点,以三姐的才能与威名,平阳公主这个封号的确已经因她而变得光芒万丈,我们这些兄弟都被她给比了下去,既然如此,那朕就不多此一举了!”
  听到李世民这么说,李休也终于松了口气,他刚才的话虽然不是假话,但也并不全面,他之所以不想让李世民给平阳改封号,也同样是担心平阳公主会生气,一来这个封号是李渊给的,二来她与李世民的关系又那么僵,肯定不会接受李世民的册封,如果李世民的圣旨下来,结果被平阳公主拒绝的话,到时双方的脸上都不好看。
  “不过封号不变,但是封地却不能少了,之前我给其它姐妹都增加了不少的封地,三姐那边的封地就显得少了,不如我再给三姐增加一些封地,另外晋儿也出生了,我这个做舅舅的也要给他个封号,既然无法给你封王,那不如在晋儿身上补偿一下,干脆给你们父子一人一个国公吧,你看如何?”李世民笑呵呵的开口道。
  刚出生就被封为国公,这已经是皇子的待遇了,看来李世民为了与平阳公主修复关系,也真是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不过李休听到这里却有些不满地问道:“陛下,您封晋儿为国公,那我另一个儿子平安郎呢?”
  “这个……”李世民也没想到李休的脸皮这么厚,竟然主动问起他另一个儿子的爵位,这让他也是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开口道,“你和裴矩都是朕的肱骨之臣,对于你这个儿子,朕自然也不会怠慢,我看就给他一个县伯的爵位吧,满朝文武之中,除了无忌的儿子,也只有你的儿子才有这样的待遇!”
  “陛下,这可就有些不公平了,晋儿是国公,平安郎却只是一个县伯,品级差的也远了,作为一个父亲,我可不想让两个儿子有这么大的差距!”李休这时却是不满的叫嚷道,他并不是贪心,只不过身为一个父亲,对儿子自然也都是一碗水端平,不想厚此薄彼。
  “你……你怎么……”李世民没想到李休竟然这么不识大体,当下也被他的话给噎的不知道该怎么说?
  不过也就在这时,只见李休忽然狡黠的一笑道:“陛下,不如这样吧,晋儿的那个国公我也不要了,干脆换两个郡公,然后两个儿子一人一个如何?”
  “……”李世民听到这里也不由得无语的看着李休,如果换做是另外一个人说这种混账话,恐怕他早就开骂了,毕竟他赏赐的爵位,作为臣子只有接受的份,哪有像李休这种讨价还价的?
  “郡公不行换成县公也行啊!”李休看到李世民不说话,最后再次一咬牙道,似乎国公换成两个县公已经吃亏了。
  “不行!儿子虽然都是你的,但他的母亲出身却不同,怎么能一视同仁?”李世民这时也终于忍不住开口道,他实在无法认同李休的观点。
  “陛下,臣的孩子虽然母亲不同,但他们都是臣的儿子,对于我来说,晋儿与平安郎也并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我富有,那么我会将我的家产一分为二,公平的分给他们,如果我贫穷,哪怕家中只剩下一张饼,我也会给分成大小一样的两分给他们,绝不会有所偏颇,所以如果陛下给晋儿与平安郎的赏赐不同,那臣宁可不要对他们的赏赐!”李休却是抬头盯着李世民的眼睛道。
  “你……”李世民再次被李休的话噎得无话可话,甚至已经有些恼火,不过也就在这时,他脑子中忽然灵光一闪,李休今天的表现与以前完全不同,甚至像是换了个人似的,而且他的话中似乎还隐藏着一层更深的意图?
第452章
话中有话
  “李休,你是不是话中有话?”只见李世民这时也冷静了下来,目光炯炯的盯着李休问道,刚才他差点被李休给气糊涂了,幸好最后关头还是冷静了下来。
  “什么话中有话,陛下肯定是误会了,臣下真的只是想给两个儿子讨个一样的爵位!”李休这时瞪大眼睛很是无辜的道,反正他不承认李世民拿他也没办法。
  事实上李休的确是话中有话,之前李世民登基之后,几个儿子也都成为皇子,其中李承乾更是被定为太子,而李泰等人一个个也都被封为亲王,但是李世民却表现的十分偏心。
  李承乾是太子,可以排除在外,但在剩下的几个儿子中,只有李泰是长孙皇后所生,所以得到的赏赐最为丰厚,封地多达二十二州,而其它的皇子比如李恪等人,却只得到八州的封地,远远无法与李泰相比,也许这些皇子现在年纪还小,并不懂得嫉妒,但是等到他们长大懂事之后,肯定会让他们对李世民心生不满,兄弟之间也会产生间隙,所以李休才提前警示。
  看到李休一脸死不承认的表情,李世民却沉默下来,头也微微的低垂,让人看不清他脸上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只见他这才抬起头道:“李休,我登基之后,身边能够说几句心里话的人也越来越少了,有人说帝王本来就没有朋友,可是父皇身边至少还有一个裴寂,我与你相交多年,也一直把你当成最好的朋友,现在我也希望你能成为我身边的裴寂!”
  李世民在说上面这些话时,眼睛中透着真诚,虽然刚刚登基还不到一年,但他已经感受到一个帝王的孤独了,特别是长孙无忌等人也在有意无意中疏远他,使得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像是纯粹的君臣,而不像以前那样像朋友般亲密,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才更希望与李休保持着朋友,甚至是知己一般的关系。
  听到李世民的这些话,李休也不由得愣了一下,随后脸上也露出无奈的表情,本来他只是想从侧面提醒一下李世民,毕竟他不想太过介入李世民的私人生活之中,可是李世民都这么说了,李休也实在不忍心拒绝他的要求。
  想到这里,只见李休也是沉默了片刻,最后终于苦笑着开口道:“陛下既然如此说了,那臣就直言了,几个皇子之中,承乾已经封为太子,非是其它的皇子可比,但是在剩下的皇子中,陛下却对李泰格外的宠爱,封地竟然达到惊人的二十二州,这已经远远超出一个皇子的规格,甚至可以与承乾相比,当然这表示陛下对李泰的喜爱,可是陛下要知道,有时候过分的宠爱,对于孩子并不一定是件好事!”
  李休的胆子也很大,而且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心中很难真的将李世民当成自己要效忠的帝王,再加上以前两人的交情,所以有什么话他也都敢说出来,再加上李泰也是他的学生,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李休对李泰这个聪明的学生也十分的喜爱,所以才不想让他因李世民的宠爱而走上与李承乾争位的老路。
  听完李休的这些话后,李世民再次露出沉思的表情,好一会儿都没有开口,使得大殿中的气氛也显得有些沉重,不过李休却是面色如常的静静的看着李世民,反正话他已经说出去了,至于李世民听还是不听,那就要看他自己的了。
  过了大概有一盏茶的功夫,李世民这才终于缓缓的抬起头来,目光直视着李休道:“李休,你真的觉得我对青雀的喜爱会害了他?”
  “陛下的家事其实也是国事,臣刚才劝陛下对皇子一碗水端平,其中的难度也太大,而且完全的公平也不太可能,不过陛下还是要尽量的对某个皇子太过偏爱,特别是青雀与太子一样,都是皇后所生,而陛下对青雀的宠爱不下于太子,现在肯定还没有什么,但是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也许会让他生出其它的心思,哪怕是他们兄弟感情深厚,也难保不会有人会从中离间!”李休再次回答道。
  “陛下!妾身也赞同驸马所言!”正在这时,忽然只听后殿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紧接着只见长孙皇后盛装而出,当看到李休时,也郑重的向他行了一礼,一来李休是他们的姐夫,二来李休还是她两个儿子的先生。
  “观音婢,你……你怎么来了?”看到长孙皇后,李世民也有些惊讶的道。
  “启禀陛下,午饭的时辰已过,妾身听说陛下因商量政务又误了吃饭的时辰,所以才来劝诫,却没想到听到陛下与驸马之间的对话,驸马身为承乾与青雀的先生,肯定也都是为他们好,所以还请陛下不要害了青雀!”长孙皇后说到最后时,也十分郑重的向李世民行了一个大礼道,她这时是代表一个母亲来向大唐的帝王请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51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