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364

  “殿下,今年登州上交的税赋,几乎比往年增加了六倍有余,若不是最后几个月高句丽战争爆发,我们登州受到的冲击最大,今年的税赋绝对可以超过往年十倍以上,而且百姓的收入也比往年增加了数倍,现在登州民间富庶,再无当初的饥馑之色,这些都是殿下这之功,下官敬殿下一杯!”
  赵复站起来,举起酒杯对李愔说道。他虽然不是王府官员,但是整个登州官场,除了李愔就数他地位最高,平时更是李愔的左右手,因此政务上的处理几乎都由他来做,因此现在也算是李愔的直系属下之一。
  “哈哈,赵别驾你也不要谦虚,现在谁不知道,我这个齐王就是个甩手掌柜,主要政事还要靠你和燕兄、仁轨帮我处理啊!”李愔也端起酒杯,顺便把燕北和刘仁轨也拉上。两人无奈,只能陪着李愔和赵复喝了一杯。
  相比于赵复燕北这些文臣,苏定方这个武将头子却是兴致缺缺,刚才替李愔喝酒时,也有种借酒浇愁的滋味,现在正一个人喝闷酒,而席君买和李永似乎也有心事,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话。
  “苏兄,看你们好像有什么心事,可否说出来让大家听听?”李愔其实能猜出一些,不过却装成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问道。
  “启禀殿下,末将没什么心事!”苏定方的心事谁都可以说,却不能对李愔这个上司说。
  “呵呵,其实你不说我也知道,是不是看到对面高句丽那里,我大唐的军队纵横无匹,而同样做为武将,你们却只能呆在登州保护本王,心中难免有些抑郁?”李愔笑呵呵的问道。
  自从高句丽那边的战事一起,苏定方和他手下的那帮好战之徒就心痒难耐,可惜身为王府护卫,没有李愔的允许,他们哪也去不了,这点甚至连登州守军都比他们自由些,至少在前线战事吃紧时,后方的守军也是有机会被调上战场的。
  “这……”苏定方一看被李愔戳穿心事,脸上现出几分尴尬,他是个有野心的人,一个小小的王府司马,根本满足不了他封侯拜将的愿望,可是武将要想上位,唯一的途径就是战功,因此看到别人在战场上立功,苏定方和那些有同样想法的人自然都按捺不住。
  看到苏定方不好意思说,李永反而急不可待的站起来说道:“嘿嘿,六郎,你不是曾经对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看我现在训练的这么辛苦,其实就是想在战场上立下功劳,然后让所有人看看,我们河间王府可不仅仅只有我老爹一个人!”
  “好!九郎有志气!”燕北第一个很不负责的跳起来叫好,其他人也都是纷纷对李永刮目相看,他们没想到以前那个纨绔子弟,竟然也会有如此之志。
  李愔听完李永的话,心中虽然也是暗暗敬佩,不过无论如何也不希望他上战场,毕竟当初李孝恭把李永交给自己,把他扔到军中历练也就算了,毕竟这是为了李永好,而且也没什么危险,但若是到战场上有个好歹,那李愔可真没办法交待了。
  也正是有这种想法,李愔对燕北的叫好立刻报以白眼,然后也不理会李永,而是径直对苏定方说道:“苏兄,这件事你不用担心,我早已经有了安排,过了年之后,我就会以劳军的名义,给牛大将军那里送一批酒肉,到时你将王府里愿意到战场上的人统计一下,劳军后就留在军中效力,牛大将军当初欠我一个人情,绝对会帮你们安排的。”
  既然手下有上战场的想法,李愔也不会拦着,若是能立功最好,就算立不了功,也能为高句丽的战事出一分力,毕竟他可是十分希望高句丽的战事早点结束,到时不但奴隶来源有了,而且登州的商业也能恢复。
  “对啊,当初牛大将军之所以能大破吐蕃,六郎可是出了不少的力,这才让牛大将军一举被封为国公。另外也要多亏我们打了吐蕃大使,这才引发了两国的战争,如此算起来,牛大将军也欠着我几分人情,到时可要好好利用一下!”李永一听李愔允许王府护卫上战场,立刻高兴得跳了起来,而苏定方更是激动地跪下来,重重地向李愔行了一礼这才站起来。
  李愔看着李永兴奋的样子,却是露出一脸无奈,不过随即转为一脸坚决地说道:“别人可以去,但是你除外!”
  “凭什么,我为什么不能去?”李永一听,立刻感觉一头凉水当头浇下,愣了一下马上一脸激愤的质问道。
  “当初叔父把你交给我,我要对你的安全负责,你想去战场上立功?可以,但必须等我请示过你父亲,他同意了你就能去。”李愔一脸无赖的说道,现在马上就要过年了,而过完年苏定方他们就要动身,一共也没几天时间了,这几天时间想得到远在长安的李孝恭许可,那简直就是做梦,除非现在有人能搞出来电话或电报来才有可能。
  “你……你……,算你狠!”李永也不傻,立刻明白这是李愔在故意刁难自己。想反抗,可自己现在是王府护卫,人身自由都在李愔手中掌握着,只要他不开口,那自己就别想离开王府半步。
  想到这里,李永气呼呼的坐在位子上,开始和自己赌气喝闷酒。苏定方虽然觉得李永是个战场上的好苗子,但也知道他身份特殊,就算是自己帮忙劝,李愔也不会答应,因此也就没再说话。
  虽然李愔用权力将李永想去战场的想法暂时压了下来,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也许是上天注定,不但李永用一种特殊的手段上了战场,甚至连他也被逼无奈,冒着生命危险,参与了即将到来的高句丽灭亡之战。
第五十四章
李永逃了
  虽然经过李愔一年的发展,登州城无论是人口还是人均收入,都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以人口为例,已经从最初的三十多万,爆涨到近百万人,这些增加的人口大部分都是从附近的其他州赶来找活干的,毕竟登州一下子开了那么多的工厂,人手极其短缺,奴隶又不够用,只能高价招收工人。当然了,这些外来的工人户籍还在原来的州县,虽然有些连家人都接来住在登州境内,却只能算是黑户。对于这些黑户,李愔不但不管,反而在暗中支持,其他州看到本地人口流失,不但不敢向李愔要人,甚至连管也不敢管,毕竟人家是亲王,他们可不敢得罪。
  整个登州人口的增加,也使得登州城的规模一直在增长,不过因为城墙的限制,城中土地有限,为了应付这种情况,在登州城外已经多了几个规模不小的卫星城,这些卫星城都有李愔派过去的官员管理,同时为了安全,也都用砖石和水泥建了厚厚的城墙,每天按时关闭城门,毕竟登州对面就是高句丽的战场,一切都要小心为上。
  登州城的城内常住人口大概有十五万左右,加上几个卫星城的话,估计最少也有三十万左右,几乎整个登州境内三分之一的人口都集中在这里,另外还有大量的隐形人口,所谓隐形人口,就是各家的奴仆、奴隶等等,这些人没有户籍,依托各自的主人为生,再加上登州富户极多。奴仆群体的规模十分庞大,因此加上这些人的话,整个登州城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三十五万,而且这还是因为高句丽那边打仗,有不少人担心战火烧到登州这里,因此过年前暂时离开了登州。
  一座城有三十五万人口,这在大唐来说。已经是一座极为少见的大城了,除了长安和洛阳这样的超级城市之外,整个大唐也找不出几个能和登州相比的城市。因此今年登州的春节虽然不及长安热闹。但却也相差有限,再加上当地也有一些异于关中地区的风俗,这让李愔和文心几女都感觉十分新鲜。
  比如在大年初一的凌晨。登州有个十分有趣的习俗,城中所有的孩子们在天还没亮时就穿戴一新,然后成群结队的在城中跑来跑去,挨家挨户的要吃食,这时候就算是穷人家,一般也会准备些自制的小吃食,而富人更是早早的在门前摆下摊子,发放各种干果点心,而且发放这些东西的工作,一般都是由各家的女主人亲自派送。
  对于这个习俗。文心感觉十分新鲜,因为听说这个习俗和上元节摸城门铜钉的习俗有同样的功能,那天给孩子派送的吃食越多,那么在新的一年里,越有机会怀孕生子。虽然今年文心才十六岁。离那个约定的年龄还差两岁,不过这毕竟是个好意头,而且王府里成家的丫鬟也有不少,因此由文心带头,所有结婚的少妇们合作出资,准备了不少的点心果子。在大年初一的凌晨,在王府门前一字排开,笑呵呵的给孩子们发放。
  文心跟着李愔在登州城露过几次面,几乎所有人都知道齐王妃是个温柔美丽的少女,而这次的亲民举动,更让她的声望直线上升,几乎都快超过李愔的声望了。对于这个意外,李愔心中感叹不已,看来无论哪个时代,美女都要占很大的便宜,自己绞尽脑汁为登州百姓做了那么多,竟然还比不上文心心血来潮时的偶然举动。
  过完年之后,登州及附近几个州准备的物资也都送来了,年前犒军的物资都已经送过去了,这次准备的主要是一些元宵之类特有吃食,毕竟对于唐人来说,元宵节要比过年重要,将士们在外征战拼死拼活,吃上一顿元宵也是应该的事。
  不过这次除了送元宵和其他物资外,苏定方和席君买,以及三百名王府亲卫也同在船上,他们带着李愔写给牛进达大将军的信,要到前线去效力,希望能搏个封妻荫子的功劳,虽然战场上刀剑无眼,很可能此去会丧命战场,但想要出人头地,自然就要有付出,他们也都有这个准备。
  苏定方他们走的时候,李愔到码头上相送,不过在那种场合下,李愔什么也没说,举起最烈的五王醉,大家连干三碗,然后由苏定方和席君买带队,向李愔行了一个庄重的军礼后,毅然决然的踏上了远去的海船。
  不过刚把苏定方他们送走,李愔就得一个把他气的七窃冒烟的消息,李永这小子竟然不见,花了两天时间找遍了王府和登州城,却连个人影也没找到。这下根本不用猜,李愔就可以肯定,这小子肯定不知什么时候偷溜上了苏定方他们的船,按现在的速度,估计早就到了对面的卑沙城了。
  “燕北,你敢说这件事你不知情?”王府的大殿上,李愔一脸怒气的冲着下面站着的燕北大吼道,自从知道李永偷跑了之后,李愔气的是暴跳如雷,好不容易冷静下来后,立刻想到这件事肯定有人帮着李永,否则他不可能混上防守森严的军需船。
  “嘿嘿,六郎不愧是六郎,一下子就猜到了事实!”燕北嬉皮笑脸人说道,似乎早就知道李愔会找到自己头上。
  一听对方承认,李愔气的火冒三丈,上去对着燕北的屁股就是一脚,但没想到燕北虽然是个文人,但躲的倒快,一闪身让李愔踢了个空。
  “混蛋!你知不知道,九弟今年才十六岁,小小年纪就让他上了战场,会有多大的危险?”李愔的偷袭落空,却没有放弃,一边追打,一边怒气冲冲的指着燕北质问道。
  “我知道,可这件事九郎的理由也很充分,而且不止我一个人帮他,这件事宇文兄也有份!”燕北一边逃,一边很不负责的把另外的帮凶宇文护也供了出来。
  “什么?宇文兄可是九弟的姐夫,怎么会如此的糊涂?”李愔听到宇文护也参与了李永的逃跑计划,不但更加气愤,另外还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同时对于燕北的追打也停了下来。
  燕北看李愔住手,急忙整了整凌乱的衣冠,然后这才一脸正色的说道:“六郎,我知道你一直把九郎当成亲弟弟看,认为他年纪小不懂事,但是你不要忘了,他其实和你是同岁,现在难得有勇气,想要在战场上拼出一番事业来,你这个做兄长的,应该为他高兴才是啊!”
  “哼,你说的倒轻巧,要是九弟出了什么事,我还有脸见王叔他们夫妇吗?”无论燕北说什么,李愔也听不进去,虽然他还没见识过冷兵器时代战场的残酷,但凭相像也能知道,以刀枪肉搏是多么的血腥和危险。
  “六郎,这你就错了,其实这个问题你大可不必担心!”燕北忽然脸色一整,严肃地说道,“想河间王是什么人,在皇族之中,除了你父皇外,他可是军中第一人,当年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所向无敌,整个大唐的南方就是他一手平定的,虽然这些年他不再理会军政,但是作为一个将军和父亲,他看到自己的儿子有如此志气,想要在战场上继承他们河间王府的荣耀,你以为他是该高兴还是该生气?”
  “可是……”
  李愔刚想反驳,不过马上却又被燕北打断道:“我知道你怕李永会有危险,可是人家河间王是什么人,从十几岁就在战场上打滚,对于战场上的危险比任何人都清楚,说句不好听的,就算是李永在战场上遇到什么不测,河间王只会为自己的这个儿子感到骄傲,而不会对你有什么怪罪,更何况不是还有宇文兄在前面挡着吗?”
  燕北的话十分在理,而且对于李孝恭的心理也把握的很到位,甚至最后还指出来,宇文护可是李永的亲姐夫,而李永也得到了他的首肯,以后就算出什么事,第一个倒霉的也是宇文护,第二个才轮到李愔。
  不过李愔可不是那么好说服的,无论燕北说什么,他都是坚决不同意,燕北把宇文护找来,两人一起也没能说服李愔,最后他还是派人去了牛大将军那里,让人把李永给押回来。对于李愔的这个决定,燕北和宇文护虽然表面上叹气,但心里却是乐开了花,高句丽的战场那么大,光行军大总管就有两个,其他还有副总管、将军等等无数,而且有许多将领都与河间王有旧,李永可没打算去牛大将军那里。
  而就在李愔为了李永的事心烦意乱的时候,长安那边忽然又传来一个让他手足无措的消息,他那位闲不住的皇帝老爹终于和历史上一样,决定御驾新征高句丽,而且刚过完春节就急不可耐的带着两万禁卫向东赶来,可惜这时节黄河封冻,根本行不了船,只能走陆路,因此速度比较慢,不过估计最迟到二月初,大军就会到达高句丽前线。
  另外随着这条消息一同到的,还有一道李世民的圣旨,而接到圣旨的李愔却是愁眉苦脸,心中更是对自己的那位皇帝老爹充满了怨念。
第五十五章
高句丽溃兵
  对于高句丽来说,今年的冬天特别的冷,这种冷不但是生理上的,同时也是心理上的。在这个冬天刚刚临近之时,就发生了渊氏与荣留王火拼的大事,接着大唐军队长驱直入,以横扫千军之势,将整个辽东半岛的高句丽守军打的溃不成军。
  现在只要有点见识的人都明白,高句丽完了,辽东丢失之后,就算唐军不再攻打高句丽,可是高句丽剩下的那点领土都是贫瘠之地,根本养不起太多的军队,而且旁边还有新罗和百济这两头饿狼,随时都可能扑上来咬上两口,因此高句丽的灭亡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定局,区别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至于渊盖苏文那个借天时地利拖垮唐军的计策,则已经完全破产,因为他还是在用以前的眼光在看唐军,可是在李愔的干扰下,大唐的后勤爆发出十分强劲的力量,前线唐军的吃穿都十分有保障,特别是棉衣的发放,让唐军在冰天雪地中,仍然能保持一定的战斗力,将酷寒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再加上火药武器的应用,更将攻城战简化成一场游戏,整个辽东除了安市城外,竟然没有任何一座城池能挡住唐军的脚步,最后还是因为寒冬的关系,这才让唐军自己停下了脚步,使得高句丽有了喘息之机。
  虽然大规模的攻势停了下来,不过小规模的战斗却一直没有停止,这主要是因为之前唐军的攻势太猛,许多地方的高句丽守军只是被打散,并没有彻底肃清。虽然这些高句丽溃军大部分看到形势不对,陆续向唐军投降,但也有些死忠之人,带着小股部队四处袭扰唐军,为了清理这些烦人的跳蚤,唐军不得不派出小股精锐,四下追杀这些溃军。
  安市城西南方向的一个小盆地中,厚厚的积雪没有丝毫融化的迹象,因为四周的地势较高,外面的风被挡住,因此盆地里倒没什么风,积雪虽然厚了些,但有些地势相对高一些的地方,还是露出一片片的黄土。
  在这片盆地里,除了随处可见的低矮树木外,就只有一丛丛由雪地里冒出来的枯草,偶尔有兔子或狍子从雪地里跑过,不过为了躲避各种天敌,都是速度极快,眨眼间就消失于雪堆与树木草丛之中。
  “咯吱~咯吱~”随着一声声踏着积雪的脚步声,一支十几人的小队伍慢慢地走进这片小盆地。这十几个人都牵着马,全身鼓鼓囊囊的,身上的袍服都被撑的老高,看上去十分的笨拙,在领口和袖口处,露出一团团的茅草,由此可以看出,这些人的衣服里塞的都是茅草,用来抵御外界的寒风,而且看他们外面穿的衣服,都是高句丽士卒的号衣,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队高句丽溃兵。
  “将军,我们已经连续赶了三个时辰的路,兄弟们都累得不行了,这个盆地风小一些,我们休息一下,吃点东西再走吧!”一个溃兵对前面领队的人说道。这个被称为将军的人,衣着明显与其他人不同,身上并没有用茅草保暖,而是穿了一件皮袍,皮袍外面还穿着一件盔甲,做工也十分精细,一看就知道是个高级将领。
  “嗯,也好,大家也都辛苦了,前面有块空地,都过去休息一下吧!”这个将军伸手指了一下前面的空地,用嘶哑无比的声音说道。那里没什么积雪,而且又有几棵小树,可以依着树休息一下。
  听到将军同意,这些溃兵都是精神一振,牵马快步走到高地上,把马栓好后,立刻一个个如同没骨头一般,全都三五成群挤在一起,精神好的就从怀里掏出冻的像石头一样的干粮,拼命啃了几口,又抓几把雪塞到嘴里化开,然后和着干粮强咽下去。精神不好的则倒头就睡,不一会就鼾声一片。
  将军看了看这些疲惫的士卒,不禁叹了口气,这位将军其实还是李愔的老熟人,他就是那位统领卑沙城水军的安乙罗安将军。当初牛大将军率军从莱州进军,第一战就是在卑沙城,而做为卑沙城外的水军,更是第一批受到唐军打击的军队,虽然安乙罗率军拼命反击,但是无数数量还是质量,他们与唐军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不到半天时间,船只就折损大半,安乙罗本想以身殉国,不过却被几个忠心部下架到岸上,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水军覆灭在唐军手中。
  逃出生天的安乙罗死志已去,他是高句丽的死忠分子,决心与大唐周旋到底,于是带着一些老部下,四处收罗高句丽的溃兵,不出月余时间,就让他收罗了好几千人马,开始对唐军进行骚扰作战。
  开始时倒是取得一些不错的战果,甚至还打掉了一支唐军的运粮队,给南路军的进攻造成一些麻烦,不过等他们的行动引起牛进达的重视后,立刻派出几股唐军分进绞杀,而他收罗起来的那群乌合之众,根本不是精锐唐军的对手,无奈只能四处逃窜,而身后的唐军却是紧追不舍,直到逃以当时还在高句丽手中的辽东城境内时,才算是安全下来。
  可是更加不幸的是,辽东城也很快被唐军打下来,城破之后,安乙罗不原投降,只得又带着手下逃了出来,不过这次追杀他们的却变成李绩的手下,相比于牛进达,李绩手下的士卒更加凶悍,一路上对他们这路残兵追杀不停。他们逃出来时有两千多人,可是直到半个月前,却只剩下五百多人,除了少部分人是冻死的外,其他大部分都是被唐军杀死。
  看到身后唐军不死不休的样子,安乙罗他们为了活命,最后决定分散逃亡,将五百多人完全打散,每队十几个人,这样目标小一些,而且逃跑方向不一,这样一来,就算唐军也分散追杀,但肯定有一些运气好的人可以逃掉,总比大家都挤在一起等死强。
  让安乙罗欣慰的是,这个办法看来还是很有效的,至少他们这一队逃到这里,除了开始的几天遇到过唐军的追杀小队外,最近几天一直很安全。不过前天他们的粮食吃光了,不得不打劫了一个小村庄,补充了一下食物,不过这样一来,却给唐军剩下一个线索,他真担心对方从那个村庄得到消息,从而追上他们,因此从前天开始,他们就不停在赶路。
  现在辽东半岛几乎全都落到唐军手中,只有那座安市城除外,现在安乙罗他们就准备到安市城去,不过因为安市城下驻扎着大唐的军队,他们不敢从正面去,只得从西南绕了一个大圈子,打机会从南边进到安市城内。
  其实若非被逼无奈,安乙罗也不想进去安市城,因为他以前是属于渊氏武将的势力,而安市城却是荣留王的势力,两方几乎水火不容,不过现在国难当头,他也如同丧家之犬一般,不去安市城的话,根本没有任何活路,因此只得去试试运气。
  安乙罗一边想着心事,一边找了棵树半躺着,嘴里含着块干粮,有一口没一口的嚼着。今天的天气不错,虽然有点风,但太阳很好,被暖暖的阳光一照,使得安乙罗也有些发困,不一会就感觉有些迷迷糊糊的。
  而就在安乙罗似睡非睡之时,忽然间耳边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警觉性极高的他立刻一个鲤鱼打挺跳起来,哑着嗓子大声疾呼:“有敌人,快点上马!”
  跟着他的士卒也都是高句丽的军中精锐,虽然个个都是疲惫不堪,但很快都反应过来,一个个飞奔过去解开缰绳,刚想翻身上马,可是这时只见从他们来的方向,正有十几个唐军骑兵飞快地冲来,手中的马槊已经举起。
  高句丽的士卒虽然也是精锐,但毕竟晚了一步,他们刚上马还没等坐稳,唐军的马槊已经刺到了他们的胸口,眨眼间就有一大半被刺死,剩下的几个在安乙罗的指挥下,不管不顾只是拼命的向外冲。
  “弃槊,射箭!”唐军的领队知道自己一方的马力已乏,而对方的马匹却是休息了好长时间,因此想追上实在有些妄想,于是立刻果断的命令把马槊扔到地下,取下背后角弓,拉满之后瞄准枪手,一支支利箭如同闪电一般,飞速的追上前面逃命的高句丽士卒。
  随着几声惨叫,根本没来得及跑出去多远的高句丽士卒纷纷中箭,不过因为穿的比较厚,一般都是中了好几箭后,这才坚持不住从马上栽倒下来。不过为首的安乙罗因为身上有盔甲,里面又有皮袍,因此中的箭都不深,咬的牙抱紧马脖子,倒是坚持没有掉下来。
  “什长,我们还追不追啊?”眼看着安乙罗的马就要跑过山梁,再不追可就来不及了,一个年轻的唐军立刻有些急不可耐的问道。
  “屁话,当然要追,对方可是个大鱼,抓到可是能换不少的军功和罐头。”他们一共十个人,领头的是个脸上带着刀疤的什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