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364

第五十一章
朕要御驾亲征
  长安城好像丝毫没有受到高句丽战争的影响,甚至与往年相比,显得更加的热闹。不过高句丽之战毕竟不是一件小事,长安城做为大唐的国都,当然也受到一些影响,比如城中一些家中有子弟在前线的,自然心中牵挂。另外因为南方运来的粮食有部分被分到前线去了,长安、洛阳等北方大城的粮价普遍都提高不少。
  家中有子弟在军中的人毕竟只是少数,受影响的人并不多,而粮价上涨影响虽大,但是从去年开始,整个关中地区开办的水泥厂、煤矿、玻璃厂、食品厂等直线上升,需要的工人数目更是十分庞大,人们从一开始的疑虑到积极,在尝到甜头后,开始主动寻找周边工钱更高的工厂干活,甚至有人放弃土地上的微薄收入,将工厂做工当成自己的第一事业来做。
  也正是因为如此,关中地区的人均收入大大增加,粮价虽然上涨了几成,但与增加的收入相比,却根本不算什么,有些一家几口都在工厂干活的人家,一年的收入几乎都快赶上的乡间的小地主了,对于罐头等稀罕物件也能买上一些,过年时无论是送人还是待客,都是倍有面子。
  也正是因为收入的增加,所以今年的春节显得格外热闹,特别是长安城中,城内城外手中有了余钱的居民,都一窝蜂似的涌到东西两市上,拥挤的人群几乎都快将两个坊的坊墙给挤塌。现在朝中已经有人上书李世民,希望将商业放开。允许其他坊也能进行各种商业交易。
  不过现在李世民却没空理会这些小事,更没心思过什么春节。他现在除了处理一些比较紧急的政务外,其他精力全都扑在了对高句丽的这次征战上,虽然这场战争发动的有点仓促,不过他对最后的结果却抱着极大的信心,那就是一举灭亡高句丽这个烦人的小车,将前隋之耻用高句丽人的鲜血来洗刷。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七了。再过三天就是春节,现在天色已经微黑,长安城虽然热闹依旧,不过路上大部分的行人却都是脚步匆匆。顶着寒风想快点回到温暖的家中,而没忙完事情的人也加快了手头的速度,争取在宵禁前回到家,这一年长安城的宵禁虽然放松了许多,但随着高句丽这场大战,宵禁却又再次严格起来,若是到时还在街上乱闯,那可不像以前那样,说几句好话就能放过,估计一顿板子肯定逃不掉。
  普通人可以按时回家。可是做为统治者的大唐皇帝及身居高位的文武重臣们,这段时间却忙的不可开交,比如现在的太极宫两仪殿内,不但李世民没有回去休息,连房玄龄、李靖和侯君集三人也都在这里。
  “玄龄,前段时间高句丽那边粮草紧张,朕让你和君集一起想办法解决,现在办的如何了?”李世民用手指揉了揉太阳穴,一脸疲惫的问道。
  听到李世民的问话。房玄龄和侯君集对视了一眼,最后还是房玄龄站出来说道:“启禀殿下,臣也正要禀报这件事,因为是两路进军,其中李绩的后方多是产粮之地,因此虽然准备不足,不过挺过最初的一段时间后,调集的粮草倒也够用。至于南线的牛进达那里,本来我们是想将运河那里的粮船都调过去,以支撑大军的行进,不过让我们没想到的是,齐王殿下治理的登州富裕,本来就储存了大量的粮食,而且前段时间殿下还出台了一个盐票法,将盐业与运粮结合起来,一时间使得海商们争着从南方运粮,现在光靠海路运去的粮食,就能支撑大半的南路军消耗,因此现在粮草问题已经解决了。”
  “盐票法?那是什么?”听到房玄龄话中对李愔大为赞赏,李世民也是精神一振,为了高句丽的这场战争,本来今年年末就能回长安的李愔却不能回来,毕竟登州的位置太重要了,没有一个足够分量的人坐镇可不行。
  听到李世民的问话,房玄龄就把李愔的那个盐票法讲了一遍,不但李世民听的是喜上眉梢,连旁边一向稳重的李靖也是不停地点头称妙,不过很可惜的是,这个办法只能在登州施行,因为只有登州才有大量廉价的海盐,其他地方的晒盐厂都还没有发展起来呢。
  “哈哈哈~,好!不愧是朕的儿子!”听完之后,李世民抚掌大笑道,整个人感觉这段时间的劳累和不顺心一扫而光,精神更是又好了几分。
  “陛下,粮食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高句丽那边却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安市城中的荣留王该怎么处理,过了年我们要不要攻打安市城?”等李世民为自己的儿子骄傲过后,侯君集这才上前一步问道,他身为兵部尚书,这次高句丽之战他虽然没有上战场,但是花费的心血却比前线的李绩和牛进达都要多。
  “不过是个名号罢了,我大唐的兵锋岂能因为一两个而停下?”李世民冷哼一声说道,在唐军抵达安市城的时候,他就派人与荣留王接触过,希望能将对方说服归顺大唐,到时唐军借着他的名号,也更加名正言顺,但是让李世民没想到的是,家人臣人都死在渊氏手中的荣留王,竟然不肯和唐军合作,反而命令安市城主全力抵挡唐军,绝对不能让高句丽亡国。
  对于荣留王这种不识抬举的表现,李世民是十分恼火,要不是安市城主想出以冰为墙的办法,使得唐军在冬天无法攻城,他早就命令李绩他们把安市城拿下了。
  听到李世民的气话,李靖急忙站出来阴笑道:“陛下,虽然只是个名号,不过事关我大唐威名,因此这个名号还是得要,不如明年开春后,我们依然攻城,至于荣留王尽量将其活捉,然后再对外宣传,说安市城主与渊氏私通,挟持了荣留王,我们攻打安市城是为了解救荣留王,如此一来,岂不是两全其美?”
  “好,药师真是朕之肱骨啊!”李世民听到这个阴险之极的计策,立刻高兴的大声赞赏道,史书向来都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况且以现在大唐的强盛,只要一口咬定是为了解救荣留王,又有谁敢怀疑?
  解决了粮草和名号上的事,接下来他们又商议了一些战略上的事,然后李世民就叫侯君集退了下去,却把李靖和房玄龄留了下来。侯君集虽然依言退下,不过在走出殿门时,却满脸嫉妒的看了一眼殿中的李靖和房玄龄二人,然后这才转身离开。
  李世民让侯君集退下后,从案后站起来在殿上来回走动了几趟,最后忽然一转身,面对李靖和房玄龄说道:“过了年之后,朕想御驾亲征高句丽!”
  “陛下不可!”听到李世民的话,房玄龄第一个反对起来,“殿下,现在高句丽战事顺利,近半国土落入我大唐之手,可以说只是苟延残喘,根本用不着陛下亲自出征!”
  李靖一听也有些皱眉,开口劝道:“房相说得不错,陛下乃万金之躯,虽然御驾亲征能鼓舞士气,但却也会给前线将士带来更大的压力,若是被对方抓住机会,甚至还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还请陛下三思!”
  对于两人的反应,李世民早就料到了,不过他想亲征高句丽,除了想重温一下当年金戈铁马的旧梦,还有两个十分隐秘的原因,而且这两个原因还事关他的几个儿子。
  “药师,玄龄,你们听朕说完,这次朕御驾亲征,会留太子监国,毕竟太子年纪也不小了,是该让他熟悉一些政事的时候了。”李世民说到这里,神情一下子低沉下来。
  虽然李世民的话不多,但是下面的房玄龄和李愔却是神情微动,互相对视了一眼,心中同时想到:自从太子腿瘸之后,长安城上下都盛传陛下要易储,而呼声最高的就是魏王李泰和齐王李愔,可是这时候陛下却忽然让太子监国,而且又让太子熟悉政务,这哪里是要易储?分明是帮太子加固自己的位子啊!不过他们两人都是非常人,立刻同时想到一个人,那就是长孙皇后,能让陛下改变想法的,也就只有这位大唐的贤后了。
  “陛下既然有此打算,那老臣也不会反对,不过老臣年纪大了,受不得军中之苦,请陛下允许臣留在长安!”明白了李世民的打算,李靖立刻识趣的说道,李世民虽然离开长安,但长安只有一个太子却还是有些单薄,因此李靖主动留下来,有他这个军中第一人镇着,无论如何也不会出乱子。
  “老臣必定尽心尽力辅佐太子!”房玄龄也很知机的说道,他是大唐的丞相,自然不能像以前那样,跟着李世民在军中乱跑,大大小小的政事都等着他去处理呢。
  看到一文一武两个肱骨重臣都表了态,李世民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和两人商量了一下自己亲征的安排,这才让他们退下,不过李世民却坐在殿中半天没动。
  过了好一会儿,李世民忽然开口吩咐道:“来人,去通知望云殿,朕今天要去杨妃那里,让她准备些酒菜,朕要与她喝上几杯!”
第五十二章
朕将皇位传给他如何?
  春节临近的皇城之中,自然也是张灯结彩,平时规矩森严的宫中这时也放松了许多,不少年幼的宫女成群结队在宫中嬉戏,年老的管事宫女也由着她们疯,长年板着的脸上也难得露出几分笑容。相比于这些不当值的宫女,望云殿中的宫女就没那么轻松了,因为今天陛下来杨妃这里,她们自然要在一旁侍奉。
  “陛下,快尝尝臣妾做的这道清蒸桂花鱼,六郎知道我喜欢吃鱼,因此特意派人从南方用船运来的,今天才刚送进宫,虽然不及秋天时的肥美,但却也十分美味!”杨妃一脸喜意的给李世民夹了块鱼肉,催促着他快尝尝自己的厨艺。
  杨妃今天之所以如此高兴,除了李世民来自己这里外,另外就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李愔,今天也将过年的礼物送来,各种珍稀之物倒也罢了,关键是儿子还知道自己的喜好,竟然不远万里从南方运来了不少的活鱼,这份心思才是让她这个当娘的最感欣慰。
  李世民也是一脸笑意的夹起鱼肉尝了尝,然后立刻大声夸赞道:“爱妃的厨艺冠绝天下,自然美味之极!”
  李世民的表现看起来虽然十分正常,不过尝了一口之后,却再也没动筷子,显然有什么心事。杨妃陪伴李世民多年,对他的脾性习惯自然十分了解,立刻看出了他的异样。
  “陛下,可是高句丽的战事不顺?”杨妃十分关切地问道。当年她的父亲杨广就是因为多次征伐高句丽。结果造成国内民怨沸腾,可以说是隋末群雄并起的直接原因之一。因此现在她也担心自己的夫君也栽在同一件事上。
  “呵呵,高句丽那边的事爱妃不用担心。而且愔儿在登州也做的极为出色,正是靠着他的聪敏机变,现在登州一地就供养了前线近半的大军,今天玄龄还在朕面前夸赞愔儿,这也让朕十分的欣慰。”李世民说道这里,双眼透着无限柔情的看着杨妃又道。“爱妃,多谢你给朕生了一个好儿子啊!”
  “咯咯咯~,看陛下你说的,臣妾能生个好儿子。不也有陛下的一半功劳吗?”杨妃听李世民说得有趣,而且又夸赞自己的儿子,不由得娇媚的横了他一眼笑道。
  看到杨妃笑脸如花,虽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却依然如二八佳人般美貌,李世民也不禁心中微动,伸手轻轻地将杨妃耳边的乱发抚到耳后,深情的说道:“九娘,你我自小相识,只是当时的我做梦都没有想到。那个皇宫中一脸孤傲的小公主,竟然会成为我李世民的女人,而且还和朕生了两个能干的儿子,看来上天真的对我不薄!”
  听到李世民情动之下,竟然叫出自己的小名,杨妃脸上也有些羞红,又听他提起当年旧事,想到儿时与李世民相识,之后虽然遭逢大变。但至少有夫君知道痛惜自己,因此心中也不禁有些甜蜜。再加上两个儿子也都快要成年,而且个个都是人中龙凤,杨妃心中更感幸福,只觉得此生能与眼前的这个男人相伴,是自己这辈子最大的幸事。
  想到这里,杨妃不禁轻轻的偎依在李世民怀里,轻声道:“能与夫君相识相伴,也是九娘的福气,现在我只求夫君身体康泰,恪儿和愔儿他们也能平安一生,除此之外若是能陪伴夫君一生最好,若是不能,就算是让九娘现在就死,我也再无撼事了。”
  李世民拥着怀中的玉人,听着她话中流露出来的浓浓深情,心情也是十分激动,再也按捺不住,猛然低下头吻住了杨妃的玉唇,一开始杨妃有些意外,不过很快沉迷其中,并且予以十分热情的回应。
  虽说两人成婚多年,但也许是刚才的对话,让他们重新找到了新婚时的激情,因此李世民表现得十分狂野,忽然一把抱起杨妃,然后大步走进她的寝宫,而杨妃也报以足够的热情,不一会的功夫,寝宫中就响起一阵让人耳热心跳的喘息声……
  寒夜漫漫,芙蓉帐暖,望云殿寝宫中的春意过了好久才慢慢消散,榻上的杨妃全身瘫软的伏在李世民胸口,听着自己夫君如战鼓般强劲的心跳声,满脸都是幸福的表情,眼角眉梢仍然有几丝春意没有退去。
  李世民体贴的拉了拉被子,将杨妃裸露在外的香肩盖住,免得她着凉。不过相比于杨妃的幸福,欢愉过后的李世民却眉头微皱,似乎在这种时候还有什么烦恼让他无法忘记?
  杨妃也很快发现了自己夫君的异常,抬头看到李世民的表情,有些心痛的伸出玉手,轻轻地将他的额头抚平,然后这才开口问道:“夫君,你满腹心事,若是不妨事的话,能否和臣妾讲讲,憋在心里会伤身的。”
  李世民低头看了看杨妃,忽然叹了口气道:“九娘,这件事我也只能和你说说!”
  “到底是什么事,竟然让陛下如此为难?”杨妃有些好奇地问道。
  “昨天……昨天……”李世民的表情忽然变的有些沮丧,说话也少有的吞吐起来。杨妃心中十分奇怪,抬起头盯着李世民。
  “唉,昨天我和皇后起了争执!”李世民忽然重重地叹了口气,脸上沮丧之色更重。
  “姐姐?”杨妃听后一惊,虽然她知道夫君宠爱自己,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宠爱自然不会只给自己一个人,而在后宫之中,最受李世民宠爱的除了她之外,另外一个就是长孙皇后,幸好她们两人感情很好,因此倒不用担心争宠这种事。
  “夫君,可是因为太子之事?”以杨妃的聪慧,很快就想到两人争执的原因,也只有这件事,才能让长孙皇后不惜夫妻翻脸,也要为儿子争一争。
  李世民自然知道自己枕边人的聪慧,对于杨妃能猜到,也不觉得意外,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昨天皇后责备朕,说朕太过宠爱其他皇子,而对太子却太过严厉苛刻,而且在太子受伤后,也没有尽到一个父亲应尽的责任,反而心中有了易储的念头,还说朕作为一个父亲,这么做对太子来说实在太不公平。”
  说到这里时,李世民沮丧的叹了口气,转头面向杨妃问道:“九娘,你说朕真的做得不对吗?”
  杨妃听到丈夫的问话,心中却在暗笑,她对自己夫君的心思自然十分清楚,说起来皇后说的一点没错,比起李泰等其他几个皇子,李世民对太子的确是太苛刻了一些,而且在太子受伤后,一向爱面子的李世民也有了易储的念头,只是昨天被皇后当面戳穿后,他也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今天之所以来自己这里,恐怕只是想得到一些安慰罢了。
  “夫君身为一国之君,身系天下万民,太子又是日后的国君,因此夫君对他要求严一些,自然也是应该的,只是姐姐身为母亲,看到孩子受到委屈,心中有些不平罢了,因此夫君也不必生气,免得伤了你和姐姐的感情,只要日后在细节上对太子多关照一些,同时太子的年纪也不小了,也可以让他帮着处理一些政事,这样一来,想必姐姐也就没什么怨言了。”
  杨妃的话虽然看似是在帮着李世民,不过话中内含的意思也是说他做得不对,只是她说的十分委婉,而且连后面补救的办法也帮丈夫想了出来,因此让李世民听着感觉十分的舒服。
  “还是九娘知心,为夫也是如此想的,只是希望太子不要再让朕失望才好!”李世民欣慰的紧了紧手臂,让杨妃紧贴在自己胸口,只是说到最后一句时,语气有些萧索,他对于自己那个大儿子的性子实在有些不太放心。
  “夫君放心好了,我看承乾倒是不错,性子沉稳不说,而且对于政事也比较上心,这点连恪儿都不如他,更不用说六郎那个惫懒家伙了。”说起太子,杨妃倒是对他印象不错,还拿自己的两个儿子做的比较。
  听到杨妃一直帮太子说话,而且又提到六郎,李世民心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于是微笑着向杨妃道:“九娘,其实以我来看,六郎在各方面都要比承乾强的多,特别是机敏聪慧方面,别说各个皇子,就是普天下也难找出几个人能与六郎相比。”
  李世民说到这里微微一顿,然后又以开玩笑似的语气问道:“对于六郎这个儿子,我这个做父亲的甚是满意,不如朕就将皇位传给他如何?”
  虽然杨妃明知道李世民是在开玩笑,不过听到这话还,却还是全身一震,急忙想站起来推辞,不过却被李世民紧紧地抱住,让她无法动弹。不过杨妃挣扎了几下还是说道:“陛下千万不要拿这种事开玩笑,皇位关系到天下苍生,六郎虽然聪慧,但以他的性子,实在不是个做皇帝的料!”
  杨妃的推辞并不是做戏,而是真正不想让儿子介入到皇位之争,作为一个亡国公主,对于皇权斗争的残酷,自然比任何人都清楚,再加上她的身份,使得两个儿子在皇位一事上天生就有缺陷,因此她早就放弃了让儿子争位的打算,只希望他们能平平安安的做个太平王爷。
  “哈哈哈~,爱妃你不必紧张,六郎有鸿鹄之志,这点你这个当娘的可没我这个做父亲的清楚!”提起这件事,李世民又想起当初李愔在给自己献上那幅世界地图时,向自己表明的志向,也正是通过那件事,才让李世民知道,原来在自己的儿子之中,竟然还有如此了不起的人物。
第五十三章
李永也想上战场
  就在李世民和杨妃在宫中讨论李愔的同时,他们口中那个机敏聪慧的儿子,现在却被人灌的烂醉如泥。因为临近过年,官府也是要放假的,而在放假之前,李愔却要将登州各位大小官员都召集在一起,主要任务是吃吃喝喝,顺便总结一下去年的工作,然后再汇报一下明年的计划。
  登州是个上州,辖下有四个县,大大小小的官员加在一起,也有好二十多个,再加上负责守卫登州的水陆两军的将军,只是武将不能擅离职守,因此李愔只得备好饭菜送到军中,同时也准备了牛羊等新鲜肉食,做为犒军之用。
  不过等到今天开宴的日子一到,李愔府上却一下子来了一百多号人,除了在宴请之列的官员外,其他都是他们的家眷。毕竟整个大唐谁不知道,齐王府的美食美酒天下无双,借着过年这个机会,他们自然想带家眷来见识一番。
  幸好李愔家大业大,王府的人也多,因此对于这些多出来的人,也都很快做好了安排,官员和男性家眷都由李愔来招待,女眷和年幼的孩子自然由文心出面。山东半岛这地方民风彪悍,喝酒也是十分厉害。
  这些官员虽然大部分都不是土生土长的登州人,但在这里为官多年,也都沾染了山东半岛的彪悍气,拼起酒来简直是不要命,而且胆子也大,连李愔这个亲王也敢灌。结果好汉架不住人多,宴会到一半时。李愔就躺下了。第二天他听高重说,昨天来的那些官员最后都喝醉了。然后一起发酒疯,差点把把齐王府的大殿给拆了。
  对于这点李愔也十分意外,平时感觉这帮属下办事挺得力的,可是直到今天他发现,原来一直以来很得自己信任的这帮家伙,竟然个个都是酒鬼。想想以前都将登州开发的重任交给他们,李愔还真有些后怕。
  宴请完这些登州的官员后,第二天接着就是宴请王府官员,唐朝的亲王虽然不像汉代亲王那么有实权。但府中相应的官员却十分齐全,只是很职位与地方官员的职权相重合,因此许多王府官员都只是帮着李愔私人办事,权力并不能伸到地方。
  今天的宴会比昨天的更加热闹,因为王府官员都是李愔直属手下,相互之间都十分熟悉,开起玩笑也没什么顾及,再加上有燕北、李永这两个活跃分子,更是很快将宴会推到了高潮。不过今天李愔可没敢多喝,把席君买和苏定方拉到身边做挡箭牌。这两个战场猛将在酒场上也丝毫不逊色,以二对多竟然不落下风,最后别人都倒下了,可他们两人却还只有六七分醉意,这才是真正的酒坛子,李愔真后悔昨天没把他们带上。
  酒宴进行到后半段时,酒量浅的已经被抬了下去,好一点的正在发疯,再好一点的则几人组成一个小圈子拼酒。毕竟过年嘛,不就是图个高兴吗,这时候该怎么放松就怎么放松,就算是家中有河东狮的男人,这时候也不用担心回家跪搓板。
  以李愔为首,文臣这边是赵复、燕北和刘仁轨,武将那边是苏定方、席君买,另外还有一个依然是小兵的李永。说起来李永这小子还真有毅力,可能是他老爹李孝恭的血统真的适合军队,在他适应了军中生活后,表现出来的拼命劲连苏定方也有些佩服,已经不止一次背着他在李愔面前夸赞了,按苏定方的意思,现在李永已经是个合格的准战士了,现在差的只是去战场上撕杀一次,并且活着回来,那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战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