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364


  “启禀父皇!”李愔一改之前的懒散模样,一本正经的上前说道,“儿臣身为皇子,理应为国解难为父分忧,水泥和平辽三策只不过尽了自己的本份,哪里还用赏赐?”
  谦虚!一定要谦虚!虽然心中很想要,但面子上却一定要推辞一下,这就是中国人的做人哲学。
  “有功就要赏,有过就要罚,朕一向是赏罚分明,六郎你既立下如此大功,哪有不赏之理?所以你就不要推辞了。”李世民对儿子的态度很满意,小小年纪就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实在是难得。
  “这……”李愔故意迟疑了一下,这才继续说道,“若父皇您真的要赏,儿臣斗胆想向父皇讨要一件东西。”
  “哦,你想要何物?”李世民现在是满脸微笑,现在他对李愔的看法已经大为改观,这个本让他很讨厌的儿子,却处处给他惊喜,连军政大事上也能帮上不少的忙,这让老李同志心中十分欣慰。
  胜负成败在此一举,李愔暗暗的咬了咬牙,这才开口说道:“父皇,儿臣想总领水泥的所有事务!”
  “呃~”李世民一愣,他没想到李愔竟然提出这么一个要求?周围的文武群臣也都用疑惑的目光看向李愔,不明白他又在打什么主意?虽说李愔是水泥的发明者,但他既然已经将水泥献给了朝廷,那么以后的事就应该由工部出面,开始组织工匠建立工坊,生产出来的水泥供修路之用,当然如果产量有富余的话,也会向外贩卖一些作为民用。这些事除了比较繁杂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为什么李愔要揽下这么一件无趣的事?
  “父皇,儿臣之所以想总领水泥事务,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是想将水泥更好的推广起来,同时也想让朝廷多一项收入,减少修路的成本。”李愔看李世民沉吟不语,急忙继续说道。
  “哦?还能减少修路的成本?”李世民奇道,他倒不是舍不得,只是水泥的生产以及运营事务十分繁杂,没有相关经验的人,根本理不清其中的头绪,李愔虽然表现得十分聪慧,但毕竟年龄太小,李世民很难相信他能将水泥的事务办好。
  “父皇,若是将水泥一切事务交于儿臣管理,别的暂且不说,儿臣可以保证,每年最少能向国库上缴十万贯。而且儿臣敢向父皇保证,若是达不到十万贯,那么儿臣就算是自已掏腰包,也会将钱补足。”李愔有些着急地说道,这水泥的运营可是关系着他日后计划的实施,所以哪怕是赔钱他也要将事情揽下来。
  “好!难得你有如此决心,水泥又是你发明的,交给你运营倒也可以,不过水泥事关修路大事,所以你要向朕保证,绝对不能耽误了修路之事。”对于上缴钱财什么的,李世民倒是不怎么在意,只要能不耽误了修路,交给谁都一样,当然他存了一点私心,想看看李愔这个儿子还能做出什么让他惊喜的事?
  李愔看李世民答应,当下喜不自胜,深施一礼大声说道:“谢父皇,儿臣必不负父皇所托!”大事已定,李愔仿佛看到,自己身边团结着一帮权贵,任由大唐的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到时无论是谁上位做了皇帝,都拿自己这个实力雄厚的兄弟没有办法。
  房玄龄等重臣虽然觉得将如此重要的事交给李愔,似乎有些不妥,但看李世民已经答应,李愔这些天的表现也往往出人意表,所以左右权衡了一下,也都没有反对。
  散会之后,李愔又被李世民单独留了下来,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很是关切的详细询问了一下他打算如何运营水泥?李愔也没有隐瞒,将自己的想法对李世民讲解了一遍,其中有些地方还需要有老李同志的支持。李世民先是为李愔的想法感到震惊,然后是不解,最后是大为赞叹,并当场表示让李愔全力去做,他会给予最大的支持。
  李愔回到王府已经是中午了,昨天宿醉在他家的李恪和程怀亮等人,在上午的时候就已经各自离开了。李愔心中有事,草草地吃了点东西后,就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里不出来,搞的文儿和画儿以为李愔出了什么事,急的在书房外团团转,可又不敢进去。
  一直到晚上天黑之时,李愔才一脸疲惫的从书房里出来,眼睛里透着一股异样的兴奋,他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将之前的计划上的细节进行了补充,以保证之后的实施能够顺利进行。
  “殿下,您没事吧?”看到李愔出来,文儿急忙上前问道。
  “哈哈哈~,我能有什么事?”虽然很累,但李愔心情很好,大笑着扬了扬手中写的计划接着又道:“文儿,一会吃过晚饭后,帮我把这份东西誊写一遍,如果有那里看不懂,直接来问我。”他这段时间虽然学了不少的繁体字,毛笔也勉强能用,但离单独书写还差的远,遇到不会写的繁体字就直接用简体字代替,字体更是乱七八糟,拿出去绝对会让人笑掉大牙,所以一般都要文儿誊写一遍才行。
  “文儿遵命!”看到李愔情绪如此高昂,文儿和画儿总算松了口气,听到李愔的吩咐后,立刻答应一声,紧绷了一下午的小脸上也露出了明媚的笑容。
  李愔被文儿柔柔的声音勾的心神一荡,再加上今天实在高兴,所以禁不住伸手摸了她的小脸一把大笑道:“文儿真乖,你家王爷要做官了!哈哈哈哈~”说完大笑着离去。
  文儿脸皮薄,被李愔亲昵的举动搞的满脸通红,根本没注意李愔说什么。画儿这小丫头看着李愔离去的背影,满脸都是不解,过了半天才自言自语道:“殿下今天发什么疯,他已经都是王爷了,还做什么官?”
  第二天一大早,李愔就急急忙忙的起床,今天他要去参加早朝,到时李世民会颁下圣旨,正式将水泥之事委任给他。这还是他第一次上朝,将平时不用的王服拿出来,由文儿和画儿忙了大半个时辰,这才将这繁琐的衣服穿好。幸好唐朝的早朝时间并不像明清时,天不亮就要召开,唐朝的早朝一般到八九点才开始,要不是为了穿这件繁琐无比的王服,他也不用起这么早。吃了早饭之后,李愔这才乘上马车和那些文武官员一起进宫上朝。
  昨天在两仪殿参加会议的人并不多,也就是房玄龄、李靖那几个重臣。而早朝则不一样,几乎五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李愔本来还想数一下,可却被那些花花绿绿的官服晃花了眼,不过以他估计,绝对有上百人。对于李愔的到来,上朝的官员倒没什么反应,毕竟李愔身为皇子,也是有资格上朝的,只不过通常没有发言权罢了。
  李愔身份尊贵,在文官那一列还要排在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的前面,仅在太子李承乾之后。对于李愔的到来,李承乾也收到了风声,对于李愔这个近段时间十分活跃的弟弟,他心中也略有不满,认为他抢了自己这个太子的风头,不过表面上还能保持兄弟之间的关爱,十分亲切的和李愔交谈了几句,李愔也一一作答,直到李世民来到之后才打断他们。
  等李世民就座后,文武百官山呼万岁,早朝正式召开。刚开始李愔还兴致勃勃,但很快就感觉有些乏味了,朝会上商讨的无非是哪地方受了灾,然后请求救济的;要么就是哪个官员贪污受贿或行为不检等,被御史给弹劾了;或者是边境哪个附属部族被欺负了,来找老大求救的,这些事可能很重要,但毕竟离李愔太远,根本引不起他的兴趣。
  好不容易挨到快下朝,对李愔的任命终于当堂宣读出来。对于文言文李愔仍然是一知半解,不过圣旨中的意思他大概也听懂了,无非就是将李愔之前那个水泥督造使的临时官,直接变成了常任官,由史部登记造册,暂时领五品衔,主管与水泥相关的一切事宜,手下掌管的除了将作监的那个水泥作坊外,还由工部拨调了一批工匠和相关的官员,全部都听李愔的调遣,如果人手或其他方面遇到问题的话,李愔还有权力命工部协助,并且即刻上任。
  对于李愔的任命,殿上的文武百官倒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上次他们在将作监已经见过水泥了,也知道是李愔一手发明的,现在让李愔总领水泥事务倒也不奇怪,只是有不少人担心李愔太年轻,会误了用水泥修路的大事,不过这也不是不能解决,只要多派一些经验丰富且有才干的官员辅佐就行了。
  站在李愔前面的李承乾却是眉头一皱,本来他对于李恪和李愔这两兄弟并没有敌意,李恪虽然得父皇宠爱,但与他和李泰相比,却还是有些差距。李愔就更不用说了,父皇以前最讨厌的就是他和老五李佑,但谁也没想到的是,自从李愔失忆之后,就像是变了个人似的,特别是近段时间,先是以文才之名满长安,接着又召开五王宴,让不少文武官员对他有了很大的改观,最近更是接连献上水泥和平辽三策,深得父皇的欢心。听说昨天议事完毕后,还单独留李愔过去谈心,这种父子之间的关爱连他这个太子都没享受过。虽然李愔身份上有缺陷,对自己的威胁很小,但如果背后有父皇的大力支持,再加上他表现的也足够优秀的话,那么他将是继老四李泰之后,对自己太子之位的又一强力威胁!
  正是因为想到这些,所以在听到李愔开始进入朝堂掌管实务时,他心中才十分的不快,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五品督造使,但这与那个清贵的亲王头衔不同,手中掌管着水泥这一重要物资的生产,可以名正言顺的插手政务,也更加容易进入父皇的视线,从这点来说,甚至连李泰那个最受宠爱的家伙也比不上李愔。想到这里,李承乾看向李愔的目光也开始变的有些敌视和警惕。
  李愔只顾着高兴了,接过圣旨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根本没有注意身边李承乾的变化。不过朝堂上有一个人一直关注着李愔的一举一动,对于他身边李承乾的变化也看在眼里,这人心中叹息一声,本以为李愔能做个以文才出名的清闲王爷,但没想到他竟然自己跳进了朝堂这摊浑水中,现在又招惹了太子李承乾,真不知道自己当初做那个决定是福还是祸?
第四十一章
人猫李义府与新作坊
  下了早朝之后,工部尚书段纶就找到了他,李愔这个水泥督造使暂时归属于工部,名义上也是归段纶来管。这位段尚书身份可不简单,李愔还得叫他一声姑父,他妻子就是李世民的四姐高密公主,上次宴会时李愔也见过,只是那位高密公主十分低调文静,不像丹阳公主那么喜言好动。
  “六郎参见姑父,以后小侄可就在姑父手下混饭吃,希望姑父你可别为难小侄啊!”李愔对段纶的印像不深,只记得他酒量很大,别看他是个文官,上次在五王宴上和那帮老兵痞拼起酒来,却是毫不逊色。
  “哈哈~,六郎你太谦虚了,你能来工部这座小庙,真是委曲你了!”段纶笑眯眯的打着哈哈,顺便还夸奖了李愔几句,接着又说道:“六郎你随我去工部一趟,昨天我就帮你挑选了一些得力的人手,办公的地方也叫人收拾好了,就等你这位督造使来上任了。”圣旨虽然是今天才发布,不过昨天段纶就得到宫中的通知,早就准备好了一切。
  “呵呵,那就有劳姑父了!”李愔急忙谢道。两人出宫上了同一辆马车,一路段纶十分的热情,对李愔是问东问西,李愔表现的也很恭敬,一一做了回答,这让段纶对他好感大增。
  进了工部之后,李愔发现这里和自己想像的差别很大,在他的想像中,工部应该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工坊,里面都是各种各样的工匠,在各自的工坊中热火朝天的干活。但进来后他才发现,其实工部就是一个很普通的政府部门,里面工作的都是普通的各级官员,根本见不到工匠,这让李愔十分的疑惑。
  有不懂的就要问,等李愔将自己的疑惑讲出来后,惹的段纶是哈哈大笑,过了好一会才打趣道:“六郎,按你的想法,那我这个工部尚书不就成了个大工匠头子吗?不过我可没有工匠们的手艺!”
  这个段纶倒也风趣,看李愔十分郁闷表情,引的他又是一阵大笑,不过笑过之后,他还是详细地向李愔讲解了一下工部的情况。工部最高长官当然就是他这个尚书,另外还一个侍郎,算是他的副手,工部下面分有四部,各有郎中和员外郎一人,另外每部还各有几名主事,掌管着方方面面的事情。
  至于李愔提到的工匠,工部当然有,不过大部分都在工部管辖下的各大工坊内,也有少数工匠因为手艺精湛,被提拔为官,不过这些技术性的官员并不在这里,而是在工部后面一个大工坊里工作,他们的工作也与一般的官员不同,主要就是利用自己精湛的技能,对现有的工艺进行改进,相当于后世的研发机构。可惜那里由于保密的原因,连李愔这个亲王也不能轻易进入,这倒是让他十分的失望。
  水泥的运营事务十分重要,段纶也十分重视,所以特意派了名主事做为李愔的副手,另外还有十几名经验丰富的小吏协助,至于李愔办公的地方,就在工部的旁边,是一个独立的院子,面积倒是不小,将近有三十亩,房屋也很多,不但有平常办公的地方,甚至连暂时休息的房间也有。
  段纶带着李愔在院子里转一圈,最后才来到会客的大厅,所有从工部调拨来的人员都在厅中等候多时了。为首的是一个身穿绿袍的九品主事,这些人一见李愔和段纶进来,立刻躬身施礼道:“参见梁王殿下、尚书大人!”
  “嗯,都起来吧!”段纶说完转头又对李愔说道,“六郞,我来为你介绍一下,这位是工部主事李义府,别看他年轻,但为人十分有才干,是我工部中少有的少年俊杰啊!”
  其实不用段纶着重介绍,李愔就已经注意到这个工部主事了,这并不仅仅因为他是人群中唯一的官员,更重要的是,这个人实在是太年轻了,看上去顶多有二十岁左右,长的唇红齿白十分帅气,从李愔进来之后,他就表现得十分恭顺,脸上也一直带着人畜无害的笑容,让人一见就心生好感。
  “微臣李义府,参加殿下!”听到段纶介绍自己,李义府急忙上前两步,一躬到地道。
  李义府?李愔总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熟悉,难不成又是个历史名人?不过现在不是细想的时候,于是笑着开口道:“呵呵,没想到李主事如此年轻,竟然已经得到尚书大人的看重,实在是我大唐之福啊!”
  “谢殿下夸奖,下官其实没什么本事,只不过办事认真罢了,这些还都多亏尚书大人教导有方,才使小人有机会追随殿下。”这个李义府虽然年轻,但说话却是滴水不漏,不但把李愔和段纶都捧了一遍,顺便连他本人也夸了一下。
  “哈哈~,义府还是那么会说话,老夫最喜欢的就是你这样的年轻人。”段纶显然最喜欢别人拍他马屁,一下子就高兴的找不到北了,怪不得他将水泥这么重要的事交给李义府?
  李义府?等等!李愔忽然一下子想起来,这个李义府不会就是历史上那个李义府吧?那个号称是武则天手下两大打手之一,最擅长当面微笑背里捅刀子,所以又被人称为‘人猫’,被称为‘口蜜腹剑’的李林甫遇见他,还得称呼一声“前辈”。如果真的是他的话,那李愔今天可是遇上一个了不起的家伙。
  “听李主事的口音,似乎不是长安人士,不知何事来到长安任职?”李愔不敢肯定,只能先试探一下再说。
  “启禀殿下,下官祖籍饶阳县。后迁永泰,贞观八年才经过举荐来到长安任职。”李义府还是那幅笑眯眯的样子,老老实实的答道。
  李愔心中一惊,李义府是哪里人他并不清楚,不过他却知道李义府的确是贞观八年才来到长安,并且一开始担任过不少底层小官,一直到后来李治被封为太子后,李义府攀上了李治的高枝,这才开始飞黄腾达。现在名字和时间都对上了,看来他就是有历史上号称武则天手下两大打手之一的那个人猫了。
  “六郞,我那边还有些事情要处理,你就和李主事他们多熟悉一下,一会再让李主事带你去看一下城外新建的水泥作坊,所有调拨的工匠都在那里了。”段纶一看也没自己什么事了,于是起身告辞,毕竟他这个尚书也没空一直陪着李愔。
  “噢,那小侄恭送姑父!”段纶的话打断了正在发愣的李愔,他急忙站起来送段纶出去,李义府他们这些人当然也都跟着。除了李义府这个九品主事外,其他人都是没有任何品级的小吏,李愔也没必要认识,有什么事直接吩咐李义府就行了。
  虽说对李义府这个历史名人感到震惊,不过李愔也没有多想,该用的还是得用,他第一件事就是吩咐李义府定做一块‘水泥督造院’的牌匾,然后挂在院子的门口,这就是他这个水泥督造吏的正式官署名称了。
  然后李愔又和众人谈了会话,正好这时也中午了,于是李愔请客,大家一起到王子豪开的那家酒楼大吃了一顿。到了下午的时候,由李义府带路,李愔又出城去了由工部划出来做为水泥作坊的地方。
  路上经过李义府的介绍,李愔才知道这个新作坊原来也是工部的石灰作坊,段纶听说李愔在将作监就是用石灰作坊炼制水泥的,所以为了方便李愔,就将这个规模庞大的石灰作坊划出来,也算是给李愔提供了点方便。这让李愔不禁感慨,还是朝中有人好做官啊!
  新作坊就在长安城外西北角上,紧挨着渭水,作坊占地规模极大,据李义府的介绍,这里最多可以容纳上千人一起劳作,毕竟工部有时要做一些规模极大的工程,对石灰的需求量很大,像这种规模的石灰作坊,在全国其他地方还有好几处。
  李愔刚一进新作坊的门口,就看见身穿八品官服的白清正指挥工匠们改造水泥窑,石灰窑虽然也能烧水泥,不过经过白清那些将作监的匠人研究改进,发明了一种新的水泥窑,可以提高水泥的煅烧效率。
  “殿下,您可来了,这工部的石灰作坊就是不一样,连专门用于粉碎的大水车都有。”白清一看李愔来了,急忙跑过来十分兴奋地说道。因为协助李愔烧制水泥有功,白清这个九品小官终于升了一级,现在是八品下的署令,只不过由将作监调到李愔手下任职。
  “哦,竟然还有水车?快带我去看看!”李愔一听也十分兴奋,水泥的配料在煅烧之前,都是要经过粉碎的,但在将作监的时候因为条件不够,所以一直是用人力来粉碎的,效率十分低下,为此李愔还曾和白清讨论过这个问题,白清就提过有些大型的石灰作坊借助水力来粉碎石灰石,可惜李愔一直没有见过,没想到新作坊这里就有。
  “是,殿下请随我来!”白清答应一声,急匆匆转身就走,他也是太过兴奋了,竟然没发现李愔身边还站着一个人。
  “白清,这位是工部主事李义府,以后你们有许多方面要倾力合作,大家认识一下!”不过李愔倒没忘将李义府介绍给白清,以后白清就主管着新作坊内部的运营,而李义府则协助李愔管理水泥督造院的事。
  “呃~,李主事真是年轻有为,刚才我太兴奋了,有些怠慢了李主事,还望您不要怪罪。”白清看到李义府时一愣,急忙施礼道。别看他的品级比李义府还高一级,但他是匠人出身,本来升迁就很困难,要不然他也不会做了快一辈子的九品小官,而且就算是得到升迁,上升的空间也很小,能升到六七品已经算是顶天了。但李义府就不一样了,工部主事可是正经的读书人出身,虽说现在只是九品,但只要办事得力,朝中再有贵人相助,以后就算是封侯拜相也不是没有可能。
  “呵呵,白署丞太客气了,你一心为公,正是我辈学习的楷模,而且晚辈刚刚接触这水泥之事,以后还要向前辈多多学习才是。”李义府还是那副笑眯眯的样子,说出来的话仍然那么动听。
  白清哪里受的了如此恭维,立刻将李义府视为自己子侄一般,对他的问话是知无不言。李愔也是心中一动,看来能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没有一个简单人物,先不说历史上李义府的名声如何,但以他现在的角度来看,这家伙绝对是个难得的人才。
  转过几排石灰窑,李愔就看到一排高大的水车立在渭水河边,在水流的冲击下缓缓地转动,水车下面不停的传来“呯呯呯~”的重物撞击声。
  李愔快步走到水车下,眼前的景象让他为之惊叹,只见每辆水车通过简单的机械,带动着五个金属重锤,当重锤到达最高处时,就会猛然落下,利用本身的重量将下面凹槽中的材料砸碎,凹槽的两边站着两个工匠,一个负责槽中材料的翻炒,让重锤将材料砸的更加均匀,另一个则负责将砸好的材料铲到旁边的小车上,当小车满了之后,就有专门的力工推到前面混合煅烧。虽然现场粉尘满天飞,但工匠们却显得分工明确井井有条。
  负责水车的匠头看到李愔他们到来,急忙上前行礼,他虽然不认识李愔,但却认识白清,知道白清新来的顶头上司,所以十分卖力的为他们介绍起水车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流程。
  李愔好歹也是受过后世全科教育的人,理论上的知识他比任何人都强,所以看了一会后,就发现有些地方对力学原理运用的不太合理,可惜现在没有时间改进,只能等以后再说了。
  参观完水车之后,李愔在白清的带领下,又大概将整个作坊看了一遍,大部分都很满意,有些不如意的地方白清也正在整改,根本用不着李愔操心。
  离开的时候李愔吩咐白清,让他将之前的水泥库存准备好,并且尽量加快水泥的生产,明天他就要用,白清当下保证不会误事,李愔这才和李义府一起离开。不过还没到他的水泥督造院,李愔就将李义府派到了工部,让他去要一批修路的工匠回来,今天就要办好,李义府也领命去办了。
  现在天色也已经不早了,看着夕阳西下,李愔骑在马上志得意满,水泥造出来只是小事,如何能将它的功能发挥到最大才是大事,现在一切都已准备就绪,就等明天开始行动了,到时他要用水泥建几条长长的大‘广告牌’,让所有人都先搞清楚水泥到底是做什么的,然后再将自己那个计划公布出来,到时……
  “哈哈哈哈~”想到得意处,李愔禁不住放声大笑,惹得周围的行人纷纷注目,要不是看李愔衣着华丽,身边还有不少护卫,估计已经有人冲上来,将他当成精神病抓起来了。
第四十二章
水泥工业协会
  就在李愔的水泥督造院成立的第二天,一件很普通的事却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在长安最繁华的东西两市,两条主干道竟然同时开始改造,而且施工的一方竟然是新成立的水泥督造院,不少人都知道梁王李愔被任命为水泥督造使的事,所以一开始就有许多人关注着水泥督造院的一举一动,没想到李愔上任后竟然不务正业,放下水泥生产的正事不管,反而抢了工部的名头开始修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