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364

  有几个监察御史看不过去,立刻上本弹劾李愔越权,不过却被李世民给批了一顿,因为李愔修路用的是水泥,而水泥督造使则掌管一切与水泥相关的事务,所以这并不算是越权。虽然这个理由勉强说得过去,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这显然是李世民在偏袒李愔,修路用的是水泥没错,但修路本是工部分内之事,李愔大可以只提供水泥,然后让工部派人来修,根本用不着他的水泥督造院出面。
  不过随着两条主干道的修建,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道路本身所吸引,再也没有人在意这路是谁修的了。因为只要见过水泥路的人,都会被平整如镜、坚硬如石的水泥路面所震撼,在大唐人的眼中,将一堆面粉状的水泥加沙石混在一起,然后倒在路上抹平后,过几天就变成如石头一样,这简直是太不可思议了。所以现在修路的时候,总有一群好事之人跟着,赶都赶不走,甚至有不少人专程跑到东西两市观看。以东西两市的人流量,现在长安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水泥这种神奇的东西,而且也知道发明水泥的人就是之前召开五王宴的梁王,一时间李愔之名再次成为整个长安的焦点。
  这天房玄龄刚下早朝,他正准备回中书省处理政务,却没想到被李世民叫住,非要拉着他一起去看李愔修的水泥路面。房玄龄身为中书令,身上的事务繁多,本来是不想去的,但奈何李世民身边的程咬金死拉硬拽,最后只能随着他们一起去了。他们这些人都换上便服,除了李世民、程咬金和房玄龄自己外,还有李靖和长孙无忌,刚好两文两武再加一个皇帝。
  一行五人来到东市,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整个东市的主干道从中间被分成两半,右边已经铺上了水泥,而且也完成了硬化,现在已经可以走人了。左边那部分也正在施工,只见工匠用木板将路面隔成一个个长方形,然后将搅拌好的混凝土一点点倒进去,有工匠在里面将表现抹平,不过几刻钟的时间,一段十几米长的水泥路面就修好了,然后晾上一段时间,等表面差不多凝结后,就铺上稻草等着阴干。
  “这速度也太快了吧,从六郎开始修路到现在,也不过十几天的时间,怎么一下子就将东市的主干道修好了一半多?”李世民看着快速被水泥覆盖的路面,有些迟疑不定的说道。
  “陛下,其实这是梁王殿下在取巧!”房玄龄倒是看得明白,笑着指着那些修路的地方小声说道,“陛下请看,那些工匠只不过是在原来的路面上铺上水泥,因为这条道路本来就是以砖石铺地,相当的坚实,直接铺上一层水泥就行了,但如果要新修一条路的话,就要先把路面平整夯实,然后才能铺水泥,那时的速度可就慢的多了。”
  “哈哈,这点朕倒没有注意!”李世民仔细一看,果然如房玄龄所说,于是笑道。
  李靖和程咬金则好奇的走到修好的路面上,先是用脚使劲跺了跺,发现和那天见到的水泥板几乎一样,现在修好的这半边路已经开始使用了,路上的行人车辆很多,有不少人都如李靖和程咬金一样,对脚下平整坚硬的水泥路面十分好奇,有些人甚至还弯下腰摸摸路面,几乎和李世民他们初见水泥时的表现一模一样。
  “陛下,如果不是亲眼见到的话,实在是想不到水泥路面还有这么多的好处,如果全国都用水泥来筑路,以后不但不用担心雨水的冲刷,而且运送货物的马车在上面行驶时,速度可以跑得更快,而且还节省马力,以老臣估计,如果以前一辆马车一天可跑百里的话,那么在水泥路上一天就能跑上三四百里,以后无论是运输粮草还是兵马,都要比以前快上数倍。”李靖也一脸兴奋的回来禀报道,他们虽然是便服出巡,但身边都有护卫将周围的人隔开,所以倒也不怕有人听见他们的对话。
  “药师所言不错,水泥路如果修成,不但在军事上有大用,而且可以加快各地物品流通,使得百业更加繁荣,百姓也更加富足,实在是一项利在千秋的壮举!”李世民也是一脸感慨地说道,如果说之前他对大举修路还有些疑虑的话,现在看到这已经修成的半条街后,他也立刻坚定了修路的信心,只不过他没有发现,身后的长孙无忌却是满脸的阴晦。
  李世民饶有兴趣在水泥路上走了几圈,又听了听周围民众的议论,发现讨论的大部分都是关于水泥和李愔的事,其中关于李愔的传言倒是引起了他的兴趣。
  李愔以前的混蛋样子整个长安都知道,但从上次受伤失忆后,却开始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才华,极其具有传奇色彩。所以有不少人传言,说李愔身负两朝皇家血脉,身份尊贵无比,所以得神仙看中,得以传授天上的神术,所以才开始变得如此不凡。而且传言中还说的有证有据,比如说五王醉其实就是天上的仙酿,水泥就是传说中大禹治水所用的息壤等等,反正一个比一个离谱,可越是离谱,百姓们越是喜欢听。
  对于这些传言,李世民听后是哈哈一笑,他可不信什么神仙看中李愔的鬼话,如果真的有神仙看中他的儿子,那也应该是看上李恪才对,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以前李恪都要比李愔强上太多了。
  不过有人夸奖自己的儿子,做为父亲李世民还是十分高兴的,而且最近李愔也的确争气,表现出来的文才让人震惊不说,又献上水泥这种利国利民的奇物,而且还帮自己定下了灭辽之策,实在是让他这个做父亲的大长脸面,最近连杨妃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在东市上转了一会后,李世民几人又杀到了李愔的水泥督造院。现在督造院的牌子已经挂上去了,门口站着两个衙役,看起来倒也有模有样。
  李世民的侍卫上去一亮禁卫的牌子,衙役不敢拦着,立刻放行。不过还没等他们进去,就看到有几个小吏匆匆从里面跑出来,怀里好像还抱着东西。李世民等人也没在意,径直走到里面的办事大厅里。
  “殿下,商家每生产一吨水泥,就要交二十文的专利费,这是不是太少了些,按这个算的话,我们似乎一年收不到多少钱啊?”还没等李世民进去,就听见里面有一个年轻的声音高声问道。
  “呵呵,义府啊,你还是太低估水泥的产量了,全国马上就要大修水泥路,这需要的水泥可不是一点半点,按我的估计,每年最少也要上百万吨,而且等民间看到水泥的各种效果后,肯定会吸引不少民众使用,他们才是水泥使用的大户,没个几百万吨的产量,根本满足不了全国的需求,这样算下来,一年收了十万贯的专利费,还是绰绰有余的。”李愔语气缓慢地说道,声音显得十分疲惫。
  “可是这只是在市场达到最大时的产量,最开始几年的需求量肯定达不到几百万吨,那么开始几年我们就达不到向陛下的保证的最低费用了。”年轻的声音再次说道。
  李世民听到这里脸上一愣,这倒是提醒了他,当初李愔为了总揽水泥事务,曾经向他保证,每年最少上缴十万贯的费用,听他们谈话的内容,这个费用好像就是从那个什么‘专利费’里来的。只是让李世民听不懂的是,那个‘吨’又是什么,听起来好像是用来计算水泥产量的?
  “这个无妨,督造院下有那么多的工匠,除了一些有能力的用来研究水泥的改进,其他大部分也可以用来生产水泥,用这些水泥销售的利润来补专利费的不足,说不定还能有所盈余。”李愔显得信心十足,看来他在这方面的确下了不少工夫。
  “嗯,如此一来,倒也可行。”年轻的声音沉吟了一下,接着似乎带着苦笑再次说道,“殿下的计划下官都理清了,理论上的确可行,不过对于那个‘水泥工业协会’,下官还是有些担心,毕竟从古至今,可从来没人这么做过。”
  “哈哈哈~,没人做过才好呢,我们就是要开创一种新型的模式,让所有人都跟着我们这种模式走,以后无论是哪种行业,都要照抄水泥工业协会的运行方式,这可是一个千古留名的好机会,也是你义府兄出人头地的好机会啊。”镜头拉进办事大厅,李愔顶着两个黑眼圈半躺在椅子上,一脸兴奋地对李义府说。
  这几天他一边要组织工匠修路,又要编写水泥工业协会的办事章程,白天忙不完晚上还要加班,好不容易把章程给搞定了。
  其实李愔对水泥运营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仿照后世的专利模式,由水泥督造院提供技术,吸引全国各地那些有实力的人出资建厂,然后他们每生产出来一吨水泥,李愔就要从中收取二十文做为专利费。李愔代表着封建社会最强大的皇权,所以根本不怕别人赖帐。至于水泥工业协会,则是管理所有水泥生产厂商的一个半官方组织,主要是协调和处理各个水泥厂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而且每年还要在协会中召开厂商大会,商定下一年水泥在各地的价格,毕竟每个地方人力和物价都不相同,不可能统一定价,除非是把所有工厂都放在同一地区,不过这显然不太现实。
  今天李愔将李义府叫来向他解说了一下,毕竟这么大的事他一个人肯定忙不过来,有李义府这么一个好帮手不用实在有点浪费。但李义府作为一个传统士人,对于李愔的超前想法一时无法适应,让李愔费了许多的口舌。
  “可是……下官实在是没什么信心。”李义府仍然显然底气不足,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李愔的脾气已经被他摸了个通透,知道这位梁王殿下向来不拘小节,平时在他面前随便一些更能获得他的好感,所以李义府慢慢的也少了许多顾及。今天这事他实在没有信心,以至于犹豫再三,却也不用担心李愔会因此怪罪。
  “好了,事情就这么说定了,以后你就是水泥工业协会的副会长,告示我已经让人贴出去了,说不定明天就有人前来询问,你好好准备一下。”看李义府还在犹豫,李愔干脆直接强压下来,大手一挥替他做了决定。
  “大丈夫当有‘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婆婆妈妈可不是我辈所为?”李愔接着又鼓励道。李义府却在心中腹诽:你是老大说的倒轻巧,可具体干活的还是我们这些小官吏啊!
  “好!好一个‘敢为天下先’!愔儿你果然不愧是朕的儿子,哈哈哈~”正在这时,在外面听了好长时间的李世民高声赞道,如果不是亲耳听到,他还真不敢相信自己的儿子竟然有如此魄力?
第四十三章
火爆的招商
  “参见父皇、陛下!”李愔没想到李世民会来,急忙躬身施礼,李义府虽没见过李世民,但他反应极快,跟着李愔也一起施礼。
  “呵呵,都起来吧!”李世民大步走到厅中坐下笑道,“愔儿,没想到你的动作这么快,那个‘水泥工业协会’马上就要开始招人了?”
  “是的父皇,告示我刚才已经让人贴出去了,估计今天下午就会有人来咨询。”李愔十分自信的说道,他不光让人贴了告示,而且还向一些相熟之人的府上送了信,详细解说了一下水泥的前景,在如此大的利益诱惑下,李愔不怕他们不动心。
  “陛下,那个水泥工业协会是怎么回事,老臣听的实在是一头雾水?”房玄龄一脸疑惑的开口问题,他身为大唐丞相,却听不懂李世民父子在说些什么,所以才忍不住发问。
  “噢,这个还是由六郎来说吧,上次他也只是向我大概讲了一下,至于如何运行,其实我也是一知半解。”李世民听完一笑,指着李愔说道。
  李愔却是一笑,取过桌子上编写好的章程交给李世民和房玄龄等人道:“父皇和各位大人请看,这是我编写的水泥工业协会的运行章程,大家一看便知。”这些章程当然已经让文儿誊写了几遍,要不然还真没人能看懂李愔写的是什么。
  “咦~,这……这水泥竟然还能如此运营?”房玄龄越看脸上越是震惊,看到最后忍不住说道。大唐对于工匠还是比较重视的,有些工匠凭着精湛的技艺还能做官,在这种开明的态度下,大唐政府内的工匠也不时有新发明涌现,这些新发明一般都是由工部组织工匠生产,然后再推行天下,却从来没有人像李愔这样,用一种全新的模式进行推广。
  李靖和程咬金也就罢了,他们是武将,对于政事上不怎么在意,所以只是看了看却没啥反应。不过长孙无忌就不同了,如果论才干的话,他并不在房玄龄之下,可惜外戚的身份却限制了他的权力,不过他的眼光却很是毒辣,一眼就看出李愔这个水泥工业协会的好处,相比由工部费钱费力效果缓慢的推广,李愔的这个办法不但见效快,而且花费极少,以后还能带来不少的收益,孰好孰坏自然不言而喻。
  不过李愔的办法越好,长孙无忌心中就越是阴沉,他和李世民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李世民心中所想他最清楚不过,现在李愔表现得越来越出众,而李世民也对这个儿子越加看重,这对于他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
  “好办法,不花一文让别人替我们生产水泥,然后再择优选择,那些厂商为了争取修路的订单,肯定会想尽办法改进工艺,用来降低成本,六郎你们只要做好监管不让他们以次充好就行了,果然是一举数得的好办法!”李世民将章程详细的看了一遍,虽然之前已经了解了一些大概情况,却仍然忍不住赞叹道。
  “咦,不过这个‘吨’是什么,好像是计算水泥产量的?”李世民忽然眉头一皱,指着章程上计算水泥产量的吨问道,刚才他在门外就听到了这个吨字,心中就有了疑问,现在才问了出来。
  “启禀父皇,水泥产量太大,以石来算实在有些不方便,所以儿臣就擅自发明了一个新单位,以2000斤为一吨,这样数额会小一下,计算起来也不容易出错。”李愔答道,大唐计算重量一般都是以石来计,一石才一百二十斤,也就是六十公斤,单位实在是太小了,所以李愔就把后世的吨借用过来,虽然现在的斤和后世的斤有些差别,但李愔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反正都是人为规定的,以后一吨就是两千斤。
  李世民听后连连点头,能够不循旧理,敢于打破常规,自己是越来越欣赏这个儿子了。
  “殿下,这水泥协会虽然优点很多,但却也不是没有缺点。”房玄龄思维缜密,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缺点,“如果以水泥的制作方法吸引商人出资办作坊,那么水泥的制作方法就不可避免的传播出去,这样一来,谁还会参加水泥协会?毕竟没有人愿意多缴纳一份专利费。”
  在李愔看来,房玄龄之所以这么问,还是没有明白什么叫‘专利’,于是笑着解释道:“房相有所不知,所谓专利,其实就是指独占权利,水泥督造院掌管着水泥相关的一切事宜,只有经过们督造院的授权允许,商家才有生产水泥的资格,如果有人私自生产水泥,那么我督造院就有权利对其进行处罚,一般是没收工坊和非法所得,并罚以重金,而且还鼓励他人举报,如果举报属实,那么会把没收非法所得的一半奖励给举报人。”
  听着李愔笑眯眯的回答,房玄龄等人却是感觉有些冷意,李愔对于私自生产水泥者的处罚倒也罢了,可那个举报制度却是阴狠之极,将没收非法所得的一半奖励给举报人,那不是说规模越大被举报的可能越大。与其冒着那么大的风险私自生产水泥,还不如老老实实的把专利费交上,毕竟生产一百斤才收一文钱,与水泥销售的利润相比,实在不算什么。
  “好办法,水泥毕竟是朝廷所有,拿出来让别人生产得利,已经是朕的仁慈了,岂能白白便宜了那些想不劳而获的人。”李世民也当场表示支持,同时心中也是有些遗憾,以前朝廷推广的新发明由工部生产一段时间后,开始倒是获利极大,但后来生产方法就会不可避免的泄露出去,然后各地商家争相效仿,工部组织的工坊根本争不过这些商家,最后只能靠着朝廷的那点订单勉强过活,有些甚至直接关门倒闭。
  李愔的这个专利之法就好的多了,并不直接参与生产,而是提供技术收取专利费,虽然获利没有独家经营大,却十分稳定,而且还可以对参与生产的商家进行统一管理。如果这次水泥工业协会运营成功的话,那么以后朝廷推广新发明,倒可以全都按这个模式来。
  得到了李世民的支持,李愔心中最后的那点担心也放了下来,本想再详细的为他们讲解一下水泥工业协会的运营流程,不过李世民看着李愔两眼红通通的样子有些心痛,叮嘱他要好好休息,别太劳累了,然后带着房玄龄等人就离开了。
  看到连李世民也支持水泥工业协会的成立,李义府这个见风使舵的家伙立刻拍着胸脯保证,一定不负李愔的期望,将水泥工业协会的事情办理的妥妥当当。
  中午在督造院草草地吃了点饭,一连几天晚上没有好好休息,李愔实在是累的不轻,反正有李义府盯着,想必也不会有什么大事,所以李愔回到休息的地方打算好好睡一觉,可惜偏偏有不长眼的来搅局。
  “六郎,大白天的你睡什么觉啊?我拉着兄弟们给你来助威了!”李愔迷迷糊糊正要睡着的时候,忽然外面一个熟悉之极的声音喊道,紧接着房门被人一脚踢开,‘呼啦’一下进了一群人。
  李愔吓的直接从床上跳起来,脑子一下子清醒过来,等看清了来人,当下气的是咬牙切齿道:“九弟,你们来的可真是时候!”来的正是李永、李景恒、燕飞等十几个狐朋狗友,看来这个觉是睡不成了。
  “咦,六郎,你做官还真是卖力啊,几天不见你怎么连黑眼圈都累出来了。”李景恒人虽胖,眼睛却很尖,一下子就看出李愔的精神不佳。
  “嗯~”李愔大大的伸了个懒腰,这才开口说道,“不做官不知做官的辛苦,这几天可真把我累坏了,倒是景恒兄你几天不见,好像又胖了一圈,小心叔父逼你减肥啊!”江夏王是军伍出身,最看不得儿子胖的像条青虫似的,已经不止一次要求李景恒节食减肥了,可惜却是越减越肥。
  听到李愔调侃李景恒,燕北等人也是轰然大笑。李愔知道他们这些人是为何而来,等众人笑过之后,又开口说道:“想必众位兄弟都收到小弟的信了,今天肯定都是为了水泥而来吧?”
  “嘿嘿,六郎你真够兄弟,有好事也不忘给兄弟们分点,这不大家都来找你这个水泥督造使来了,想尽快把你说的那个水泥厂给建起来。”燕飞十分骚包的摇着扇子说道。
  “这事还不好办?前厅不是有专门负责的人吗,你们去领份合同,然后签了不就行了,到时我给大家安排在前面,肯定比一般人要提前建好。”李愔有些不满地说道,这点小事根本用不着现在就来打搅他吗。
  “我们要是能挤进去就不来找你了?”李永抓过床头的茶壶灌了几口说道,李愔这才发现,这小子竟然满脑袋都是汗。
  “挤进去?外面人很多吗?”李愔眨了眨眼睛,告示可是今天上午才贴出去,到现在才不过两个时辰,难道消息传播的这么快了。
  “我晕,你还不知道啊,现在督造院的前面都快让人给挤爆了,你竟然还能在这里安睡?哥哥我可真是佩服你!”李景恒一脸敬佩的对李愔一伸大拇指道。
  “这……这也太快了吧!”李愔一脸的震惊,“不行,我得去前面看看,别再出什么事了。”李愔急忙跳下床,穿上鞋子就往外跑,这水泥督造院可是他的地盘,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他无论如何也要去看看。
  李永他们一个不察,结果让李愔一下子跑了出来,可他们的事情还没办呢。大眼瞪小眼看了半天,还是燕飞叫了一嗓子:“大家还愣着干什么,快追啊,今天一定让六郎把咱们的事情先办了。”
  这一下把众人都叫醒了,立刻乱哄哄的全跑了出去,不过李愔却早就跑没影了。等他们好不容易跑到前厅时,却发现衣衫不整的李愔已经被人给围上了,那些人他们也认识,正是程怀亮、李敬业等老熟人。
  “兄弟们给我冲,千万别让姓程的抢了先!”李景恒一看这种情形,胖手一挥第一个就冲了上去,身后的其他人也一脸凶悍的紧紧跟随。虽然和程怀亮他们已经和解了,但明里暗里的竞争却还是少不了,大家都是在长安城里混的,谁能第一个把水泥厂建起来,那就意味着在起跑线上赢了别人一头,就有更大的机会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在这种时候别说是朋友,就算是亲兄弟也要争一争。
  位于漩涡中心的李愔却是暗暗叫苦,他跑到前厅一看,只见这里人山人海挤成一团,他设立的有十个办事处,全都被人给挤得水泄不通,挤在最前面的都是一些家仆或伙计打扮的下人,他们的主家则在后面一脸焦急的盯着,不时还喊上两句为自己的家仆和伙计助威。办事处后面的小吏也是忙的不可开交,回答完这个回答那个,不时还要把人从桌子上推下去,免得有人被挤到他们那一边。
  还没等李愔找到李义府问这是怎么回事呢?结果迎头又撞上程怀亮这帮人,他们也都收到过李愔的信,和李永他们来的目地一样,都想抢先一步把水泥厂建起来。所以一看到李愔,立刻上前把他给围了起来。还没等李愔挣扎几下,李景恒他们又冲了进来,一帮人拥挤在一起吵吵嚷嚷,李愔的耳朵都快让他们给吵聋了。
  最后李愔实在受不了了,拼命扯着嗓子大声叫喊:“静一静!都给我静一静!”
  还好,这帮人总算给兄弟点面子,一个个都老实下来,睁着热切的双眼盯着场中的李愔,那场面恨不得把他给生吞活剥了。李愔激凌凌打了个冷颤,有些尴尬地说道:“大家都是兄弟,有什么好争的,有我在好处还能少了大家的吗?咱们有话好好说,这里人太多,大家到后面再谈。”
  众人也知道他们这么吵也不是办法,于是都跟着李愔到了后院。这里都是平时休息的地方,也没有客厅,李愔也顾不得这些,随便找了个亭子就坐了下来,程怀亮等人也全都挤了进来,或坐或站不一而足。
  “谁能给我解释一下,招商的榜文才不过贴出去两个时辰,为什么会来这么多的人?”李愔顾不上整理凌乱的衣冠,十分急切地问道。
第四十四章
给兄弟们开后门
  “呃~,这件事不是你求陛下的吗,六郎你竟然不知道?”程怀亮一脸惊讶的问道。
  “我求父皇什么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李愔被他的态度搞得一头雾水,就好像他应该知道一般。
  “不是你今天上午求陛下发的皇榜吗?这些人都是看了皇榜来的。”程怀亮看李愔竟然真的不知道,于是开口回答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