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校对)第1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364

  李治是小孩子心性,做为皇子,什么样的美味都品尝过,但是在张刘氏这种贫苦人家里做客,却还是第一次,而且他也很想尝一尝,贫苦人家吃的东西,到底和自己平时吃的有什么不同?
  趁着张刘氏婆媳到厨房做饭的机会,李治凑到李愔的耳边,低声说道:“六哥,这家人生活这么苦,你又那么有钱,却只给她们一贯钱,这是不是太扣了点?”
  “切,小孩子懂什么,人家张嫂子这几年再苦再穷,却也是一个人努力扛过来的,这样的女人都是有骨气的,你要是给的太多,人家根本就不会收,而且这一贯钱对她们来说已经不少了,我担心等张嫂子知道后,可能还不肯收呢。”李愔敲了敲李治的脑袋,教训着说道。
  李治一脸不满的推开李愔的手,揉了揉脑袋说道:“不给就不给,不过这张家嫂子的日子也真不容易,一个妇道人家带着两个孩子,又有一个婆婆要养着,她又刚好在六哥你的厂子里干活,给涨点工钱总是件很容易的事吧?”
  “还用你说?”李愔白了李治一眼,不过紧接着却又一脸正色的对他说道,“九弟,张嫂子一家虽然可怜,不过你要记住,这个世上比她们要可怜的人何止万千,今天是我们遇上了,所以就帮她一把,但是这只能解决一家之苦,以圣人的行事标准来看,最多只能算是小仁,可是我们做为皇子,能为国家、为百姓做的事还很多,不能只将眼光放在这些小仁小义上,而要着眼于整个国家、整个社会,只有将大的方面改变了,其他的一些细枝末节,自然也会随之改变!”
  李治年纪虽小,但却也能听懂李愔的话,只见他一脸恭敬的说道:“多谢六哥教诲,小弟明白了!”
  看着李治一点就透的样子,李愔也满意的点了点头,李治的性格虽然有缺陷,但是这份聪慧却比其他几个兄弟都要强,虽然历史上的李治被人评价不高,但其实却也算是一位极为出色的皇帝,当然了,若是他能再果决一点的话,肯定不会被前面的李世民和后面的武媚娘掩盖住风采。
  不一会的功夫,张刘氏婆媳就将做好的饭菜端上,看得出来,她们为了招待李愔和李治这两个读书人,在饭菜上着实下了不少工夫,主食是小米粥和白面馒头,六个菜,其中除了四个时令蔬菜外,还有两大碗‘特别’的荤菜。
  其中一个荤菜是蒸鱼,而且用的还是鲤鱼,这可让李愔和李治两人哭笑不得,因为鲤和李同音,所以他们老李家坐了江山后,就禁止吃鲤鱼,不过这条法令虽然颁布,但却很难实行,王公贵族自然犯不上冒着风险吃鲤鱼,但对于贫苦人家来说,能开荤就不错了,管你是什么鱼?只要能吃就行,官府就算管的再宽,可也不能管到每家每户的饭桌上。所以鲤鱼在平民百姓中还是有人吃的,只不过没人敢公开贩卖,有些暗地里卖的,价格也是极低,估计也正是因为便宜,所以张刘氏才吃的起。
  至于第二道,李愔则看着眼熟,这道菜是一个个焦黄色的面团,里面加着一些蔬菜和豆腐煮,菜的上面飘着一层厚厚的油,闻起来香味十足,甚至鼻子尖的李愔还能从中闻到一股海腥味。也正是这股海腥味,终于让李愔想起这是什么东西来。
  “两位先生,穷苦人家没什么好吃的,不过蒸鱼和旁边的鲸鱼肉还是不错的,两位请慢用!”将饭菜上齐之后,张刘氏婆媳却没有上桌,而是站在一边说道。毕竟在这个年代,女人是不能和客人一起上桌的,她们家又没有成年的男人,只能让李愔和李治自己吃了。
  “咦?这也是鲸鱼肉,怎么和六哥你带回来的不一样啊?”李治好奇的挟起一个面团,仔细看了看然后扔进嘴里嚼了嚼,发现果然和李愔从登州带来的鲸鱼肉味道很像,而且因为烹饪得法,口感和味道都不错,于是高兴之下,一连吃了好几块。
  李愔在旁边看着自己的亲弟弟吃‘鲸鱼肉’,嘴角却一直在抽抽,想要出声制止,却又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无奈之下只能任由李治往肚子里塞。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与李治的交谈
  “六哥,你也快尝尝这道菜,虽然样子不好看,但味道却很好。”李治嘴里嚼着所谓的鲸鱼肉,含糊不清的说道。看得出来,这道菜应该很合他的胃口,不但自己吃,而且还拼命的请李愔也品尝一下。
  “不用,你自己吃吧,我还是喜欢吃鱼肉。”李愔低头挟起鲤鱼,装做很喜欢吃的样子说道。
  “咦,六哥你不是一向不喜欢吃鱼吗,而且鲸鱼和鲤鱼不都是鱼吗?”李治一边吃一边随意地问道,他平时山珍海味的吃厌了,现在猛然吃到张刘氏做的家常菜,自然感觉十分新鲜美味,所以吃顾着自己吃了,倒没发现李愔的异常。
  “鲸鱼不是鱼,它们是……”李愔刚想解释鲸鱼与哺乳动物,不过一想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干脆改口道:“鲸鱼是海里的,有股海腥味,我不太喜欢,不过这鲤鱼做的倒很鲜嫩,张嫂子果真是好手艺!”
  听到李愔的夸奖,张刘氏也很高兴,招呼他们兄弟二人吃好吃饱后,自己和婆婆带着儿女进到厨房,只是两个孩子一直盯着李愔他们桌上的饭菜吞口水,好不容易才将他们拉到厨房里,然后一家四口支起一个小桌子吃饭。
  李愔趁她们不注意看了看,发现两个大人在啃一种黑窝头,两个孩子则分吃了一个白馒头,喝的也是小米粥,只是明显比他们的稀了许多,明晃晃的碗里都能当镜子照,另外在桌子上,还放着一盘青菜,菜里却没有半点的油腥,让人看着就有点心酸。
  用肩头挤了挤正吃的起劲的李治,让他看了看厨房内的情形,结果李治感觉刚才吃的正香的饭菜一下子就没了味道,看了看手中已经啃了半个的馒头,吃又吃不下,放下又感觉有点不太合适,一时看着李愔有点不知所措。
  “该怎么吃还怎么吃,这是人家的一片心意,你吃得越多,人家只会感觉越高兴!”李愔对张刘氏这些底层百姓的心理十分了解,所以才如此对李治说道。
  不过话虽然是这么说,李治低头勉强将手中的馒头吃完,却再也吃不下去了。李愔倒没李治的那种感觉,而低下头将桌子上的菜吃掉大半,这几样菜虽然材料普通,不过滋味却还不错,让他有种吃家常菜的感觉,而且小米粥也连喝了两碗。
  吃过饭告辞后,李愔带着李治依然就这么慢慢的向回走。现在白天长,夕阳还挂在西边的天空没有落下,街道上的行人也没有着急回家,三五成群呼朋唤友,钻进旁边的酒肆中饮酒作乐。
  “九弟,今天采访过后,你有何感想?”李愔看着来往的行人,笑呵呵的问道。
  “六哥,看到张刘氏中的情况,你现在竟然还笑的出来?”李治白了他一眼,有些不满的反问道。
  “九弟,看事情不要只看表面,张刘氏家中的日子在你我眼中,的确算的上是十分清苦,不过你要反过来想一想,她们家中只有张刘氏一个弱女子支撑,凭着自己每月的工钱,却还能养活一家四口,这可比她以前的那种食不果腹的日子强多了,这足以说明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已经给这些贫苦百姓带来了不少的好处。”李愔摆出一副兄长的样子,语重心长的教训道。
  李治虽然聪明,但毕竟是个孩子,看问题也比较简单,听到六哥的解说后,仔细想想果真如此,十分敬佩的说道:“六哥的话果然有道理,想我大唐工厂万千,厂中的工人更是不计其数,虽然不是每个工人都能拿到像张刘氏那样的工钱,但想必相差也有限,如此算来,工商业几乎养活着上千万人,果然不愧是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嗯,不错,工商不但可以让少数人聚拢起大量的财富,对于广大平民百姓来说,也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其中最直接的改变就是让他们多了一条生存之路,单靠着做工就能获得养活自己和家人的报酬,甚至这种报酬比最传统的务农还要丰厚,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大唐的农户正在逐渐减少,而工商业的人口却在快速增加。”李愔点了点头说道,话题不知不觉又转到了工商业与农业的人口之争上。
  “六哥,我听说那个土地置换和推广粗种之法,就是为了应对我大唐粮食减产的问题,好像已经有人对工商业的发展有所不满?”李治年纪虽小,但他身为皇子,对这些朝廷的政策,府中会有专人向他进行讲解,不过他之前并没有上心,现在经过亲身经历,以及与李愔的谈话后,终于想起了这件事。
  李愔也很希望李治能看到工商业的重要性,听到他问这个问题,于是就耐心的将五姓七望打压工商业这件事讲了一遍,而且还详细的分析了工商业与农业之间的对立与相辅相成。
  小小年纪的李治根本没有想到,在表面的土地置换与推广粗种之法的背后,竟然还有如此复杂的隐情。同时也更加没有想到,在自己印象中这个嘻嘻哈哈的六哥,竟然已经有了左右天下大势的实力。
  “六哥,五姓七望真的有那么可怕吗,父皇身为天子,一言就可决人生死,为何不以强硬手段灭掉五姓七望这些不听话的大世家?”李治听后有些愤然的说道,通过今天对张刘氏一家的采访,让李治看到工商业给贫苦人家带来的改变,所以心中对工商业充满了好感,至于对立的五姓七望,自然就成了他心目中的反面人物。
  “呵呵,九弟,事情要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就好了。”李愔摸了摸李治的脑袋,露出几丝苦笑说道,“五姓七望这些大世家,在中原大地上盘踞了数百年甚至上千数,他们的关系与人情在整个社会中盘根错节,影响力之大几乎无法想像,就拿大唐所有为官者来说,有两三成都是直接出身于这些世家大族,剩下的七八成中,至少还有一半与这些世家大族有着极深的关系与渊源,因此父皇对外可以大刀阔斧的用兵,但是处理国内事务时,却也不得不小心谨慎,至于说强硬手段,更加的不可能,除非父皇敢拼着动摇大唐的根基!”
  听完李愔的解释后,李治若有所思的沉默下来,虽然有些关节他还想不太明白,不过总算从六哥的话里,体会到五姓七望这些世家大族的可怕,同时也明白了父皇为什么要不遗余力的打击这些世家大族。
  看到李治像个小大人似的在沉思,李愔也轻叹口气,让一个十岁的孩子明白这些可能有些残忍,不过做为皇子,这些事是他迟早都要面对的,无论他做不做皇帝,以后都少不了与世家大族打交道,而且因为出身的关系,他们天生就是处于对立面,多了解一下对手的实力,总归不是坏事。
  “对了九弟,今天你吃的那份鲸鱼肉好吃吗?”李愔知道李治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完全想明白自己话中的意思,还是等他回去慢慢想吧,于是开始转移话题道。
  “呃?鲸鱼肉?”李治一时没反应过来,愣了一下才想到张刘氏做的那道菜,有些不解又有些回味的答道:“挺好吃的啊!”
  “真的好吃?”李愔脸上闪过一丝玩味的笑容。刚才那一大碗鲸鱼肉,全都被李治给吃光了,倒是省得剩下祸害张刘氏的两个孩子。
  李治毕竟是小孩子心性,注意力很容易就被李愔转移了过来,一脸肯定地说道:“当然好吃!对了六哥,我还想问你呢,张刘氏的鲸鱼肉怎么和你上次带来的不一样啊?虽然样子差了点,不过口感还不错,而且鱼腥味也少了许多,是不是登州新出的鲸肉罐头,在哪能买到?”
  看着李治一脸的馋相,李愔同情的摇了摇头,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九弟,你还记得当初我向你们表演硝石制冰时,对你说的那句话吗?”
  “硝石制冰?”李治露出回忆的神色,不过很快就想到,当初自己因为不知道冰是硝石制的,然后吃进了肚子里,结果一连拉了几天。而当时六哥说风凉话,告诉自己东西不要乱吃,否则肯定会出大问题的。
  想到这里,李治脸色一白,立刻有种不好的预感,结结巴巴地说道:“六……六哥,你不会是想告诉我,张刘氏的鲸鱼肉有问题吧?”
  “咳咳~,那啥……,这倒不怪张刘氏,人家也是一片好意,只是她并不知道,那并不能算真正的鲸鱼肉。”李愔也有点尴尬地说道。算起来这件事他也有责任,因为张刘氏做的鲸鱼肉,其实算是登州出的一种罐头,当然了,这种罐头上面虽然注明的是鲸鱼肉,但从本质上来说,最多只能算是一种混杂肉食。
  “六哥,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什么叫不是真正的鲸鱼肉?”看到李愔的脸色,李治心中更加感觉不妙。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一篇文章引发的混乱
  “咳咳,你别担心,其实里面还是有鲸肉的,只是少了点,外面用的也是面粉包裹,然后再用鲸油炸,所以说起来,其实还是一种不错的罐头,只是里面添加了不少其他的东西。”李愔脸上的尴尬更盛。
  “添加了什么?”李治急切地问道,他感到自己马上就要找到问题的关键了。
  “哈哈,其实也没什么,只是你也知道,鲸鱼的体积很大,除了鲸肉和鲸脂外,还有大量的内脏,比如肠子、肾脏什么的,这些东西在登州那地方卖不掉,扔了又可惜,所以就有人收了去,然后打成肉泥,再加上熬鲸油剩下的油渣等物混合在一起,加面粉做为成糊,放在油中炸好后做成罐头,就是刚才你吃的那种!”李愔笑呵呵地说道。
  李治听后一愣,肠子、肾脏什么的虽然脏了点,但洗净后也没什么,毕竟他平时吃的东西就有不少动物内脏做的美食,比如现在市面上很少见的鱼肝罐头,以及用鲨鱼鳔制成的鱼肚,都是十分珍贵的海味。另外的油渣他也见过,熬油剩下的残渣,也是可以吃的,这好像也没什么可恶心的啊?
  看到李治询问的眼神,李愔露出几分同情的说道:“九弟,你也知道,用鱼内脏做食物,最麻烦的一点就是要洗干净,同时消除内脏中的异味,不过登州那家做这种罐头的厂商,认为这种罐头只是卖给贫苦人家,同时也为了减少成本和时间,所以对这些鱼内脏处理的十分马虎,甚至根本就没洗干净,在我来长安之前,就接到有人举报,现在已经责令停产整改了,不过还是有不少罐头被销售出去。”
  李愔说到这里,眼中的同情更加浓厚,很显然,张刘氏给他们吃的那种所谓鲸肉罐头,就是登州那家厂商生产的,因为整个大唐,只有登州才有捕鲸业。
  李治听后脸上更白了几分,不过还犹自心存侥幸的问道:“六哥,你们登州生产这种罐头的,应该不会只有那一家吧?”
  “这个……,九弟,很抱歉,因为捕鲸业规模有限,产生的鲸鱼内脏也不多,因此整个登州生产这种劣质鲸鱼肉的,就只有那一家,不过你放心,我已经重重的罚过他们了,也算是提前为你出气了……”李愔拍着李治的肩膀,一脸节哀顺变的表情。
  “呕~”李愔的话还没说完,李治就再也受不了了,只感觉一股强烈的恶心感从胸口涌出,胃里也如同翻江倒海一般,爬在路边就吐了起来。虽然李愔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内脏没洗干净,但他之前还说了,这种罐头用的大多是肠子和肾脏,想想要是肠子没干净的话,那里面会有什么?
  李治好歹也是个皇子,从小就爱干净,哪里能受的了这些?一想到自己刚才津津有味地吃着可能带着鱼粪便的食物,他胃里的恶心感就会强烈几分,嘴巴更是像喷泉一般,把肚子里的东西吐的干干净净。同时心中大骂李愔这个六哥,为什么刚才不早点告诉他?
  李治同情的看着李治,那罐头虽然不干净,但对于张刘氏这种人家来说,估计已经是最珍贵的食物了,人家一片好心做好了请他们吃,若是自己直言说食物不干净,辜负人家的好意倒也罢了,很可能让人家误解,所以李愔干脆就没作声,当然了,他也有看李治出丑的意思在内。
  “六哥,你……呕~”李治一边吐一边指着李愔想骂,张刘氏人家是不知情,而且又是一片好意,生产这种罐头的那个缺德厂商,却又远在登州,自己根本就够不到,因此唯一剩下能怪罪的就只有李愔了。而且相比前面的两人,李愔才是真正最可恶的,明知道那东西不干净,却还是眼睁睁地看自己吃下去。
  “九弟,你放心,虽然那东西不干净,但是经过油炸和高温杀毒之后,里面的细菌和病毒都被消灭的差不多了,绝对不会引起什么疾病的!”李愔看李治吐的可怜,也顾不得对方是否能听懂什么是细菌和病毒,拍着他的后背安慰道。
  不过李愔的安慰好像起了反效果,李治听后吐的更厉害了,周围的行人看到一个十岁的孩子狂吐,也都露出好奇之色,甚至还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
  李愔担心被人认出他们俩,所以等李治吐的差不多了,立刻搀着他离开这里。不过李治可真的被他害惨了,肚子里的东西吐无可吐之后,最后连苦胆水都吐出来了,全身更是没有一丝的力气,连路都走不了,无奈之下,李愔只得找了辆马车载两人回了王府。
  不过李愔的这次玩笑开大了,搞的李治一连几天都没好好吃东西,为了赔罪,李愔还不得不答应李治一件事情,不过可能是李治霉运当头,本来在李愔看来挺简单的一件事,却给两人惹来一身的麻烦。
  就在采访过后的第二天,已经做到隔天出一期的大唐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而这篇名为《一个女人的奋斗》的文章一出,立刻就引发整个大唐舆论界的一场地震,因为这篇文章无论是内容还是书写方式,都引起无数人的争相讨论,甚至连这篇文章的作者,也是所有人讨论的焦点。
  其实这篇文章若是放在后世,可以说根本不值一提,文章的内容主要是讲述一个名为张刘氏的女人,在丈夫病逝后,靠着自己柔弱的肩膀,默默的撑起一个四口之家的故事。整个故事都是用白话写成,因为作者笔力有限,对故事的煽情也不是很足,放到后世估计人家报社根本不会刊登。而这篇文章的作者,自然就是我们的齐王殿下,不过为了给李治道歉,他答应将对方的名字也署上,所以文章就变成了李愔和李治两人的共同作品。
  虽说只是一篇白话报道,但是放在大唐这个年代,却无疑是在大唐文坛和社会中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首先是不少顽固的文人士子,纷纷指责李愔和李治用这种白话文书写文章,简直是有辱斯文,而且两人身为皇子,竟然无聊到关注一个寡居女子的生活,不但有辱皇家体面,甚至还有伤风败俗之嫌。
  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指责,事先李愔根本没有想到,毕竟他一向都是个俗人,平时只对开工厂赚钱感兴趣,以前虽然也偷过几首诗词充才子,但那只不过随兴之举,根本没放在心上,对大唐文学界根本没有任何了解,更没想到白话文的出现对大唐文坛所产生的冲击。
  不过虽然指责他和李治的人不少,但是力挺他们的也有不少人,这些人除了平时和李愔利益相关的人外,另外还有不少开明的文人士子,前面的人就不说了,那些年青的文人士子之所以支持李愔,主要就是被文中的内容所感动,毕竟这种新颖的文学形式,将一个吃苦奈劳的少妇形象给写活了,只要是认真地看过这篇文章的人,无不被张刘氏的坚忍不拔所感动,而这也让他们对这种文体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另外在李愔的支持者中,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那就是富贵之家中的女子,这些女子无论婚否,她们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平时也都颇有才学,比如文心就是她们中典型的代表。
  这些女子平时极少外出,消息十分闭塞,只有趁着偶尔的诗会或宴会等聚到一起,才能从其他人口中得到一些外界的消息,而报纸的出现,则为她们打开一扇通往外界的大门,所以大唐日报的读者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这样的贵族女性。
  大部分女人都是感性动物,当她们在报纸上看到对张刘氏的报道后,同为女子,自然所受的感动也更深。而且她们不像那些老学究,大部分人都不怎么在乎白话文有辱斯文的事,她们只知道,自己从这篇文章中,看到一个女性的坚韧与自强,更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两位皇子对女性的尊重与赞美,所以无论从哪方面,她们都是李愔和李治两人的坚定支持者。
  支持与反对的人都有,平时聚到一起,自然免不了争论,反对者说白话文有辱斯文,支持者则说白话文通俗易懂,反对者说白话文语言罗嗦、占用纸张,支持者则说白话文描写详细形像、表达准确……这种争论有时还会升级成为争吵,有些火暴性子的,甚至还会为此大打出手,大唐文人可不是后世的文弱书生,有不少人都是剑术或刀法高手,打起架来可比小混混斗殴强多了,因此一时间长安文人士子之间火药味十足。
  幸好有不少聪明人想到了大唐日报,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纷纷撰文投稿,将争吵的阵地转移到报纸上去。有了他们的带领,所有人都醒悟过来,一时间报纸接到的投稿量大增。不过在开始的时候,支持李愔的文人士子毕竟是少数,根本招架不住反对者的攻击,局面呈现出一面倒的局面,不过这种局面并没有持续多久,另外一股生力军的加入,很快将局面给扳了回来。
第一百三十六章
开放私人办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3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