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1/2763

  只要吃过五谷的人就都知道,拜托,全才或者专才,是问题吗?能不能找到一个好工作才是问题好吗!
  家长们是担心孩子们的学习吗?太片面,太表面,担心孩子学习的家长,其实担心的实质是,孩子将来能不也能找一个好工作好吧!
  只要孩子们读完书之后,能做一颗合格的螺丝钉,能娶得起老婆,养得好孩子,那你要我们成为专才就专才,全才就全才。
  就在今年,那位本来被高中破格录取的青年作家,又一次因为多门功课挂科,而选择从高中退学。
  退学之前的一件事,让他的好多同龄人解气又羡慕,拿手续的时候,一位老师问他,“你将来靠什么养活自己?”
  “稿费啊!”
  这话一出,一时间,他就被那些成绩不太好,考上好大学无望,或者是不太喜欢学习的同龄人,奉为偶像,原来我们的前途,不是只有挤高考的独木桥那一条路。
  他和他那一拨同时出名的年轻80后男女作家,因为生活阅历的关系,作品里描写的青春是残酷的,社会,是黑色负面消极的,但是,没想到,这样不同于市场上现有文学作品风格的书,迅速引起了很多同龄人的共鸣。
  因为市场的需要——就像后来的网络小说一样,作者如果不多写些踩人打脸的情节,那他就会被惨淡的成绩所打脸,他和他那一拨,写了不少这样内容的小说,几乎每一本都很畅销,有些学校的学生,甚至人手一本。
  再加上他们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世俗的否定,对一些约定俗成做法的无视,对一些权威的无视甚至是蔑视,也因此,“80后”,被打上了一个“叛逆一代”的标签。
  而今天首都晚报的这篇文章,就把冯一平拿出来,和那位标杆性的人物做了比对。
  文章说,同样是在高中写了一部畅销小说,但冯一平不但没有功课不及格,高考的时候,还是省状元,而另一位,初中学习就严重偏科,被高中破格录取之后,依然我行我素,最后,因为7门功课挂科,而从学校退学。
  同样是小说,一位文字是美的干净的,整体是阳光的,另一位整体是阴郁的,把粗俗当有趣,把暴力当有理,原本令人难忘的青春,在他们眼里,就是负面到不愿意想起的一段经历。
  我们比较了一下两位作者的生长环境,同样是80后,一位出生和成长在非常偏僻穷困的山区,一位生活在我国最富裕现代的城市之一,自小就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各种福利。
  按理,应该是一位对社会有意见,一位应该知道感恩,为什么偏偏他们的看法,恰好调了个个?为什么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如此南辕北辙呢?
  在另一位只顾着批评社会的时候,冯一平已经默默无闻的为改造家乡的面貌,做了非常多,而且卓有成效的努力。
  上大学之后,不但各门功课依然优异,公司也经营得有声有色,现在还出版了一部在国际国内,都广受好评的管理学著作……
  当然,我们知道,有不少青少年,是那些新锐作家的拥趸,但是,如果我们做一个调查,就会很容易发现,像冯一平这样的,才是社会各个阶层都喜欢的偶像。
  所以,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这个问题还用讨论吗?
  拜托,论据和论点的逻辑关系并不紧密好吗?
  虽然通篇都是对自己的表扬,可是,冯一平真不希望把自己和那位对标。
  本来,有不少青少年,肯定是同时喜欢他和他的,这篇文章一出,肯定得分出阵营来,这真不是他想要的。
  其它的都可以讨论,但80后的消费能力,那肯定是毋庸置疑的,冯一平真心不想现在就有一批反对他的人,比如很快有佳的分店就会开到上海,那些同学一看,冯一平的,“走,换另一家。”
  冯一平该找谁说理去?
  你说,你们两个加起来都好几千岁的城市斗气,犯得着把我们这样两个,加起来还不到四十岁的人扯进来咩!
  得想办法解决一下啊,冯一平皱着眉头想。
第四十七章
协会和机会
  没有博、微博、微信的日子,真是极好的!
  放在十多年后,各种社交平台上,这会估计早就撕得不可开交,就是门户网站上,说不定也会把这一热门的话题拿来吵一吵。
  但是现在的三大门户网站,日子那个难过啊,为了紧缩开支,他们甚至都在计划放弃新闻,哪还有人力物力财力来关注这些事?
  所以现在,据洪浩然说,只有几个论坛里,出现了一些辱骂冯一平的帖子,不消说,肯定是受晚报昨天那篇文章的影响。
  那批新锐作家,他们的粉丝,正是一群在上初中或者高中的孩子,天不怕地不怕的那个年纪,嘴炮几句,再正常不过的事。
  当事人和冯一平一样,没有发出声音,不过,上海的一家电视台,已经在计划,想把这两位80后聚在一起,做一次采访,冯一平觉得暂时没有必要,如果出现一次类似的事情,就接受一次采访,他真的没时间干别的事。
  关键他也不是娱乐明星,没必要想方设法的增加曝光率。
  而且,据他估计,虽然同属80后,但那一位比他要小两岁,现在还很有个性,又是一朝成名,这会,或多或少的,会对他有些意见,搞不好在现场就会呛起来。
  所以,即使参加,也还是缓一缓的好,等对方也心平气和的时候再聊。
  最主要的,是因为那次访谈节目的影响力,也在慢慢的衰退,现在再来一次,又炒热起来,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事。
  他现在事很多的说。
  中文版蓝海战略面世以后,各地的邀请像雪片一样飞来,首都的一些公司和协会,还专程到有佳,到科技园送邀请函。
  好在邀请他的公司和协会,都恪守了商业礼仪,没有出现直接到学校堵人的情况。
  隔着玻璃门,看几个内勤在会议室里整理那些邀请函,金翎笑着说,“没想到吃了鸡蛋,还要看看母鸡的人和单位,居然这么多!”
  “别小看这些协会,和他们处理好关系很重要,就是在美国,这应该也一样吧!我都交代过,公司的邀请一概不予理会,先从中字头的协会开始筛选。”
  上电视宣传,针对的是普罗大众,但是这些专业协会,针对性很强,对他们这样一家新创的,外来的公司来说,加入类似这样的协会,好处自然是大大的。
  除了行业动态和热点,以及肯定会有的合作机会,还有其它不少好处。
  说大一点,96年,国内第一家,由民间资本设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民生银行成立的时候,几个大股东,无一不是在工商联这样的协会有职位的。
  他们并不是资金充裕,比如新希望集团,当时投入的5000万,是很费力才筹集起来的,但是,其它那些有钱的公司,想投资都没门。
  主要还是他们加入了这些协会,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说小一点,好处照样不少。
  打比方,带着崔云凌多到中关村企业家协会去转几圈,向大家介绍他的身份,估计他就会消停一阵子。
  很简单,圈子里的人都知道他是嘉盛汽车网的,他总不好再到处蛊惑人,他要是这样做了,也算是自绝于这个圈子,背叛这样的事,任何时候,别说欢迎,都不会被原谅的。
  不过,等整理好,看着这几十份筛选出来的协议,冯一平犯了难,除了一定要选的中关村企业家协会之外,再选择哪一家,是个问题。
  他斟酌良久,最后拿起了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那张邀请函。
  这家协会,看名字好像没什么特色,但其实是国内成立最早的一家企业协会,由科技部主管,是民营科技企业和企业家之家。
  名誉理事长和顾问里面,不乏副国级的人大和政协领导,协会的正副理事长,无一不是国内民营企业的大腕。
  “为什么选这个?”金翎问,“因为这里面的国家领导多?”
  “拜托,”冯一平指着办公桌上一个相框里的照片说,“那些领导,有这个领导大牌?”
  那个相框里面,是他和院长的合影。
  “那总有原因吧,中关村企业家协会可以理解,第二个为什么选这一家?”
  “附耳过来。”冯一平神神秘秘的。
  “好好说话。”金翎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
  “你知道国内档次最高的超级富豪俱乐部,是哪一家吗?”
  “不知道,”金翎不相信的说,“现在就有这样的俱乐部?”
  “当然。”托重生的福,他刚好知道。
  “是‘泰山会’,而且就在中民协下面,不过,是一个更顶级的小圈子,上次见柳总的时候,我专程请教过。”冯一平这个话,又说得滴水不漏。
  他这一解释,金翎就明白了,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圈子都非常重要。
  “那去演讲有钱收吗?”
  “你这是逗我呢嘛,没钱,但效果是花钱都买不到的,可以刷声望。”
  还是那句话,在国内,你想得到大机会,或者你想投资、并购一些看好的企业,你一个二十郎当岁的小家伙,没声望,别人睬都不睬你。
  中关村企业家协会,今天很热闹,大腕不少,没辙,在这个互联网的冬天,大家其它的都缺,就是这时间,好像一下子空余很多。
  三大门户网站的老总来了两个,在前排就座,冯一平的书还不错,给他们不少启发,现如今闲着也烦,来听听也不会有什么损失。
  但是,当冯一平慢慢深入的阐述起,当今互联网行业的现状和将来时,他们收起了脸上那漫不经心的神态,场内那些大声、小声接电话的人,少了起来,无它,冯一平的这些话,说不上字字珠玑,但也句句在理。
  没办法,为了前沿杂志今年三月份的报道,冯一平收集了很多互联网行业的资料,再加上他又明确的知道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样的演讲,怎么会不受欢迎?
  在中民协的演讲,侧重点又不一样,冯一平重点讲了蓝海战略的核心:价值创新。
  虽然这个观点,在场的人大多数现在都熟知和接受,但是,他在中间,又结合了后来那篇,准确的说,要明年才会面世的《华为的冬天》里面的一些观点,剖析了可能的危机,以及我们现在在国际竞争中最大的优势——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来强调了价值创新的重要性。
  年初的时候,林慧碰到冯一平,说自己一个月赚上万,觉得不踏实。
  在场的中民协会员,和林慧抱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少,他们是在自己都不太明白的情况下,就把企业做大了,赚了不少的钱。
  但是,钱越多,他们就越患得患失,总感觉今天不知不觉的就赚了大钱,也许明天就无缘无故的没钱可赚,今天和明天之前,好像隔着一层纱,罩着一层雾,看不清楚。
  而冯一平强调的这一点,让他们找到了一条路,只要坚持价值创新,企业能好到何种程度,不敢保证,但是能差到什么地步,心里是能有数的——准确的说,是不会差到哪里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1/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