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九二之商业大亨(校对)第3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0/2763


第四十五章
让子弹飞一会
  “还真有人也准备在这个时候烧钱?”冯一平不慌不忙的给自己泡了一杯茶,“有闲钱的当然有,但是除了我,谁有信心烧?”
  “之前好像没有,但是看了你的访谈,兴许他们就有了信心。”
  “为什么?在访谈上,我并没有说这方面的事情啊?”
  “你是没有说,不过有心人肯定会分析,”金翎款款坐下,看着他说,“从高中开始自己创业到现在,你做的所有决策,都被证明是正确的,没有一次失误,就连你的杂志上的那些文章,它们的观点,大多数也都是正确的。”
  这是祝求元反馈过来的意思,崔云凌这几天频繁外出会客,还几次跟他们提起,“别看冯总年纪轻,他拿定的主意,都很正,眼光比我们高出不是一点两点啊,我真的很佩服!”
  “所以他们就相信我现在朝网站上投钱,也是非常正确,有远见的一次投资?”冯一平帮她把话说完。
  “是啊,难道不对吗?”金翎略带探究的看着他,“其实我也不明白,为什么你做的决定,都没有失误,”她看了看门口,低声说,“包括那一次在股市上的操作。”
  “其实并没有什么,怎么说呢,翔实的数据收集,对大局敏锐的洞察力,再加上可能真有的,那么一点点不靠谱的天赋吧。不然你以为会是什么原因?拜托,改革开放到现在,比我们成功的人多得是,主要还是托政策的福,托这个时代的福。”
  “那这件事你准备怎么处理?我觉得就这样放任崔云凌,很不妥当。”金翎说。
  “汽车网所有的高管,现在是全部用公司统一配置的电脑吗,不管是台式还是笔记本?”
  金翎他们7月的美国之行,洪浩然听了冯一平的话,以非常优惠的价格,拿到了不少崭新的“二手货”回来。
  “是的,”金翎明白他的意思,“那次之后,已经让祝经理把高管们的电脑‘维护’了一遍。”
  “再给他配个专职秘书,用上些手段,搜集他接触的那些人,那些公司的背景,之后再看。”
  “就这样?”金翎等了一会,见他并没有话要说,忍不住问道。
  “就这样,放心吧,我有数。”
  这一次,金翎出去的时候,还带着疑惑,冯一平也没跟她细说,他现在有了个新想法,不过只有个大概,但是,有一点,这次很多人看走了眼。
  他烧钱的那个说法,并不是戏说,这个时候上汽车网站,是真的要烧钱的,而且时间还不会短,至少要到02年年底。
  准确的说,国内的那些门户网站,直到03年非典期间,因为人和人的直接接触受限,通过网络和短信的联系日益增多,才终于走出低谷。
  即使从现在到02年年底,也有两年多的时间,可以肯定,这两年多,收益肯定都是负的,而在现在,估计只有冯一平一个人看到了注册用户对一个网站的重要性——这也是他为什么要选择在这个时候进入的原因。
  他现在提前多投入一些,把优质用户先拉过来,把基础夯实,后来的那些汽车网站,就只能喝喝清汤,了不起上面有浮几点油星子,里面有根把青菜。
  呵呵,如果崔云凌以美好的前景和“钱景”,鼓动那些人现在进入这个行业,当他们怀着很快就有大把大把绿油油的美元进袋的美好愿望,面对的却实亏损了一个月又一个月,一个季度又一个季度,一年又一年这样残酷的现实,当看上去赢利无望,上市更是遥遥无期的时候,那些被他忽悠的家伙,会怎么做呢?
  崔云凌同志,还能不能囫囵着离开?
  哎呦,那画面太美,我不敢想。
  所以啊,冯一平真的是一点都不担心,就让他先折腾一会,反正他现在折腾得越厉害,就是给自己挖的坑越大。
  他现在折腾的这些,就是在准备两年内射向他自己的子弹,冯一平邪邪的笑了一下,“就让子弹先飞一会!”
  他这里在放长线,钓大鱼,等人帮着自己挖大坑,没曾想,有些人,比之前的那些想踩着他上位的专家和教授更肆无忌惮。
  随着那期访谈的播出,和蓝海战略中文版在各大书店正式上市,并且随之大卖,冯一平这个人,正被国内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从此,冯一平三个字,不再是个人名,而是个名人。
  他还没高兴几天,然后,就有不少个人和单位,非常顺手的用起他名字和名气来,连招呼都不带打一声的。
  冒出来的第一条假新闻,是西部的一家叫金伦电子的公司,满世界嚷嚷,“在公司股票即将上市的前夕,我公司已经聘请国内最年轻的商业管理专家和商业奇才,蓝海战略一书的作者,冯一平先生,为独立董事,同时接受聘请的,还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经济学专家毛教授,世界银行学院首席经济学家……相信在上述各位的协同努力下,本季度内,我们就将在沪市顺利上市。”
  这牛皮吹的太像真的,以至于连公司的不少员工在内,他们还真的相信了,不过,他们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颇有几分自豪的。
  冯一平看到消息,真是哭笑不得,话说这家叫金伦电子的公司,你知道我家门朝哪边开吗?反正我是不知道你家门朝哪边开。
  不过,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马上登报发一个严正声明?好像有点太沉不住气,大家说不定会以为你就专门等着这些事发生一样,没看另外的那几位被提到名字的专家,现在不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吗?
  而且这样,也相当于是给对方免费做宣传。
  那样做才显得有底蕴。
  可是,对这些大忽悠们说的话,冯一平是连标点符号都不相信的,有没有可能,除了自己之外,那几位专家都是虚构的呢?
  律师的调查,很快印证了他的猜测,那位毛教授,确有其人,但所谓接受独董聘请的事,他一样不知情,至于另外一位世行学院的首席经济专家,是有这么个职位,但是连人名都对不上。
  这下没什么犹豫的,马上有几封律师函发了出去,有给那家公司的,有给当地的工商和其它监管部门的。
  随着类似的事越来越多,冯一平也渐渐的习惯起来,人有名气了嘛,这样的事就少不了,就是公司的法律顾问的工作多了一些,经常要发律师函。
  当然,并没有起诉任何一家,犯不着,即便将来那些公司出了什么问题,有这些律师函留底,完全可以证明冯一平与那些烂事无关就好。
  习惯了这些纷扰的冯一平,又在为下一件大事做准备,“包总,预支分红的工作,程序走完了吗?”
  下个月,他又需要大笔的外汇,多多益善,而且这一次,依然不好让金融公司的李睿远操作,因此金融公司的资金也不好动用,算来算去,除了自己账上的,只有出版社账上还有近千万美金。
  要是在国内,他打个借条就拿过来用也没事,反正公司是自己的,而且一个半月就会还上,可那是香港,他可不想因为自己用自己的钱,结果还被判挪用资金罪,于是,他召开了董事会,大股东冯一平,另一股东嘉盛投资——其实就都是他一个人,做出了一项决议,提前分红。
  “财务部门正在处理,不过,按你的要求,月底前,肯定可以完成这项工作。”包卓远很开心,因为董事会除了决定提前分红,对他们管理层的奖金也有核算,很丰厚的说。
  “辛苦包总!”
  呵呵,虽然有些杂音,但一切都很顺利!
  现在高兴的冯一平不知道的是,从明天开始,他又被动的卷入了另一件事当中。
第四十六章
80后和80后
  金宝懒洋洋的躺在床上,手里捧着一本蓝海战略,宿舍的几个人,就他坚持看了下来,不过,终究没有小说有吸引力,看的时间长了,就感觉周公一只在热情的呼唤。
  就在这将睡未睡的当口,门被轻轻的拧开,不用看就知道,这进来的,肯定是陆文青,其它的几只,开门一向是用脚。
  “老陆下课了?待会给我带一份饭回来。”
  陆文青双手插在口袋里,腋下夹着一份报纸,“这会就冬眠,会不会早了点?”
  有了有佳的那份工作,陆文青同学,是宿舍的五个人中,第一个再也不用向家里要钱的,连学费都可以自己承担,据说还能省些钱出来补贴家里。
  所以,虽然他现在的穿着,依旧是宿舍里最土最朴素的那一个,但他的气质有了很大变化,也自信开朗了许多。
  “你们不知道,一平这书写的太精彩,我要抓紧时间好好学习一下。”金宝笑眯眯的说。
  “偷懒就偷懒,还找那么多理由,不愧是学哲学的,你以为我看不到你上下眼皮在打架?来,给你个提神的,一平又上报纸了。”
  陆文青把那份报纸丢到金宝床上。
  “有什么稀奇的,他现在,不上报纸才奇怪呢。”报纸在脚那边,金宝都懒得动。
  “看看吧,这次不一样,我估计啊,会很热闹。”
  “真的?”金宝一个骨碌爬起来,“那还真要看看。”
  他把晚报上的那篇文章看了几眼,马上就笑了,“呵呵,估计还真有热闹,所以说,出名这事吧,也是把双刃剑。”
  办公室里的冯一平,看到这份报纸,现在也是一头包。
  这要是放在有微博的时代,他这会,肯定在稀里哗啦的掉粉,评论区有一大帮人在谩骂。
  首都和上海,大家都清楚,这两座城市,明里暗里的,一直在较着劲,举例说明,盖楼,你盖了一座400米,另一个马上就盖500米的。
  可是,你们较劲就较劲吧,为什么要把我牵扯进去?
  去年在上海举办的那场作文大赛,可以说是影响深远。
  对没有参加这次大赛的人来说,它的影响,在于通过它走出来的那一批年轻、新锐的作家。
  当然,它更深远的影响是,自那时起,“80后”这个词,第一次被传播开来。
  而且这个词非常富有生命力,经常各种刷屏,直到冯一平重生前,才被“90后”所替代,不过那时提到的90后,多半是这样式的,诸如“90后绝美校花”,“90后霸道总裁”之类的。
  而现在的80后,则是跟“作家”这样的字眼连在一起。
  去年通过那场作文大赛成名的,不少都是初中高中的学生,最出名,引起反响最大的,当然是上海的那位。
  当然,他的文章确实写得很好,不过,与出色的文章相对应的是,他其它的课程,那叫一个惨不忍睹!
  一般人家,家长遇到这样的货,一天不教训三顿才怪呢。
  但是,这样的事,自然成了不少学习成绩不太如人意的孩子,躲避爸妈板子的完美借口,“别人只有一门及格,我只有一门不及格,为什么还打我?”
  总之,两相对比,反差巨大,极具话题性,然后,报纸上就掀起了一场大讨论,“我们是要培养专才还是全才?”
  冯一平自己也看过相关的报道,看了这个论题就觉得蛋疼,肯定是一些坐在办公室里,不太过问世事,却把悲天悯人,先天下之忧而忧为己任的人,鼓捣出来的话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0/276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