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心理学(校对)第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49

这些例子都表明,对一个陌生人或熟人敞开心扉是要承担风险的。当我们决定和一个人交往时,都期望从中得到回报,或者至少能得失平衡。在我们全力以赴做一件事之前,会估算时间、金钱和机会成本,“她值得我花一小时乘地铁去布鲁克林吗?”“他虽然富有魅力,但值得我先表白吗?”许多人的答案是:“不值得为碰运气而遭受损失。”
习惯性害羞者十分清楚这个决策过程,因为他们很在意自己是否被接纳,即使两人关系正处于上升时期,他们依然会生动地想象与对方相处遇到困扰时遭受的恐惧不安,他们通常过分关注此类想象,下面是一位21岁女性的内心独白。
“我非常害羞,当我开始了解一个人并频繁接触时,行为和思想往往背道而驰。如果我真的对某个人感兴趣,就会和他保持一种朋友关系,并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对他漫不经心,所以我和某人第一次交往时都是心不在焉。
我知道这是自我防御的反映,我知道这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也是害羞在背后作祟。”
害羞者往往陷入人际关系的窘境:他们内心渴望交往却表现出漫不经心。他们宁愿选择孤立,也不愿承担被拒绝的风险。事实上,人们必须承担交往的风险,才有可能建立生活中重要的人际关系。
研究显示,当人处于危险境地时,如果是在一架被劫持的飞机或一艘正在沉没的轮船上,人们会在第一时间与周围的人联系:“老头,没看见我快淹死了吗!扔件救生衣过来!”
人们感到不安的时候倾向于独处。耶鲁大学一项关于口腔敏感度测试的研究中,要求研究对象吮吸婴儿奶嘴或自己的手指,在做这些婴儿口腔期行为时,研究对象通常会表现出明显的不安。所以,当问及是选择一个人做还是与其他人一起进行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
大部分人面对焦虑不安时也选择独处,因为他们担心自己可能表现不佳:“我为什么要吮吸手指呢?”“我行为异常,别人会怎么看?”由于害羞者总是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妥,所以通常选择独处来避免臆想中的被嘲笑。在自我防御的同时,也失去了获得反馈的机遇,从而更深化了自己的害羞情结——“因为太害羞了,我不能与别人交往”。
这种自我防御式的选择孤立在自助餐厅聚餐时表现尤为明显。自助餐厅聚餐通常以许多人坐在一起聊天为主,大部分害羞者会提前或延迟享受美食,因为这时周围的人比较少。为避免与人交流的尴尬,他们通常会选择桌角位置,或干脆把身边的椅子拉开,有时甚至放上一件衣服暗示此位已占。当身旁有人时,他们一般会埋头看书或读报;如果有人愿意与其交谈,他们会把嘴里塞满食物来避免继续谈话,这些都是害羞者阻止交谈的有效方式。
进一步来说,许多害羞者其实乐意加入邻桌的聊天闲谈和愉快说笑。实际上,即使他们谢绝了邻桌的邀请,还是会为没有分享到这种快乐而懊恼万分。害羞者在接到他人真诚而温暖的邀请暗示时往往有大胆的举动。但对那些特别害羞的人,只有发出更强烈的信号才会有所回应。当然邀请者也要慎重行事。
害羞者的亲密行为障碍
一旦我们决定发展某种关系,友谊之旅就开始了。但是要想深化这种关系,首先要展示自我。在自我表露的过程中,要分享彼此的人生观、价值观、目标、理想,甚至个人隐私。事实上,自我表露是从陌生人到朋友,从朋友到爱人的必经之路,所有的亲密感都是从自我表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而分享的前提是信任,如何才能在真正了解一个人之前做到信任呢?
心理学家西德尼·朱拉德(Sidney
Jourard)对自我表露这一矛盾过程有过深刻地描述,他写道:“为保护自己不受拒绝、嘲讽和伤害,在了解别人之前我们会自我掩饰。”但是,自我表露是通往彼此心灵的大门,但是,如果我们表露了不真实的自己。朱拉德认为:“这样做结果会更糟。在看似成功保护自己的同时,也失去了接触真实自我的机会,并产生更多的误解。”
信任和自我表露都要以安全感为基础。一个人只有觉得另一个人完全可靠时,才可能尝试表露自我。但是,当一个不害羞的人尝试接近害羞者时,他会发现不同的人对安全感的理解大相径庭。例如,在聚餐时,一个人问道:“你喜欢这里的食物吗?”害羞者可能会大跌眼镜,因为他无法回答如此私人的问题;另一个人说:“你好,我是亚当,你叫什么名字?”同样,这个私人问题也可能得不到答案。所以,对一个害羞者而言,私人问题、评价性的话题(尤其当这个人正在做某件事或正穿着某件衣服时)等都不能成为聊天的内容。这会使一个想得到坦诚回答的人感到迷惑不解,他不明白为何如此寻常的问题都会遭到拒绝。
所有人都会在自己周围建立无形的私人空间,但害羞者的私人空间更大。他们在人际交往上设置很多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决定了一名害羞者人际关系的范围。
恐蛇者也会有类似的心理障碍。一些人参加了报纸广告活动,举办方宣称,他们可以使恐蛇者径直走过去抓起一条蛇。活动设置了不同的标识提醒参与者可以随时停止冒险活动,保护自己的心理底线。有的人根本不敢走进一间有蛇笼的屋子;有的人能接受靠近蛇笼;有的人敢看别人手里拿的蛇;有的人敢触摸一下蛇;有的人则可以让蛇在自己腿上绕来绕去。达到不同的接受阶段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帮助恐蛇者克服心理障碍的过程中,研究者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例如,人们必须克服走进有蛇笼的屋子的心理障碍,才能继续下面的环节,跨越式进程会适得其反。
害羞者在与人交往时会有同样的心理障碍。有的人甚至不敢与人有眼神的交流,精神紧张时更会觉得不舒服(一般来讲,女性更喜欢更渴望这种交流方式)。有些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可以应对自如,但在陌生环境下则显得十分拘谨。对于新环境和陌生人,每个人都可能会害羞。当然,也有人在陌生人面前从不害羞,他们是天生的“自来熟”。
一名曾经非常害羞的女生选择人体模特的职业,这令我非常吃惊。21岁的劳拉是一个漂亮女孩,她一听到别人叫自己名字就脸红,但毕业后做起了人体模特。男士来到她的公寓为她拍裸照,或是看她做各种撩人的姿势以汲取创作灵感,她获取每小时20美元的报酬。当然,前提是绝对禁止身体触摸!对于如何克服心理障碍,敢于在陌生人面前裸露身体,她是这样说的:
“我一向以端庄的形象示人,所以在陌生男人面前裸露身体对我来说也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在入行之后,我很快就学会了以客观的眼光看待男人,就像看待物品一样,这也是他们看待我的方式,接下来就容易多了。我觉得自己处于优势地位,事实上,当我工作结束时,一些没获得灵感的男人会感觉相当沮丧。”
还有类似的例子,比如每晚都有很多顾客的性工作者竟说道:“和我喜欢的人在一起,我也会害羞”。
因为很多表象都具有掩饰性,想弄清害羞者的心理状态很不容易。某个行为单独看起来可能非常简单,但它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十分复杂的行为动机。充满慈爱的拍打、善意的嘲弄、反面的恭维都是典型的例子。
心理学家伦纳德·霍洛维兹(Leonard
Horowitz)把表现人们内心世界的外在行为分为两类:C型——亲近他人的行为,D型——疏远他人的行为。当人际关系中出现合作、赞同、亲近、分享和爱时,C型行为出现;当人际关系中出现疏远、刁难、不信任和敌意的时候,D型行为发生了。
有时,D型行为阻碍了他人展示C型行为。但有时候,害羞者可能会发出双重信息:“走开,我需要你。”这可能不是有意识的,“你总是伤害你爱的人。”这或许是一种防御手段。正如一名年轻男子所陈述的:
“我对稳定的爱有强烈的需求,渴望从朋友那里得到积极的反馈。我偶尔会做一些奇怪的事来确定我自己在朋友心里是重要的。”
这些“奇怪的事”可能不仅仅是为了考验友谊,而可能是害怕失去的无意识反应。许多人对学业、社交和性关系中可能出现的失败有着强烈的恐惧。如果无法克服这种心理恐惧,人们偶尔会做出一些荒谬的举动来掩饰。通过这种方式,失败就会被归咎于准备不足,而不是能力不足。
临床医生理查德·比利(Richard
Beery)认为:用掩盖失败的方式处理问题会南辕北辙,因为“那些人制造了他们所害怕的情境,在做事过程中,他们会有一种错觉:我正在控制它,在尽可能避免使其发生。”那些表面上注重发展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或性关系的人往往得到相反的结果,但他们并不知道这种失败源于自己无意识的行为,而认为导致失败的因素是时间、地点、他人、体制或其他因素,唯独不是自己。看看那些想要娶个天仙般老婆的男人给自己套上的枷锁和那些明知男友赌博、酗酒还非嫁不可的女人们给自己设置的牢笼就知道了。
有时候,恐惧失败和害怕成功会相互交织,因为成功可能意味着改变身份,调整处事方式,放弃美好的旧时光或面临未知的挑战等。我认识好几对夫妻,都是在关系仿佛和睦时没有任何征兆就分手了。丈夫突然变得对妻子冷漠、疏远,不久,婚姻就走到了尽头。事后丈夫解释道:“她的控制欲太强了”,正是亲密感使这个男人崩溃了。
人们并不知道他们发出的信息常常是自相矛盾的,因为这些信息受到意识和无意识两种因素的控制。在特定情况下,这些双重信息会因别人的误解变得更加面目全非。高中舞会最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来跳舞吗
爱默生(Emerson)说过:“社会就是一个假面舞会,每个人都藏起自己真实的面孔,而别人也了解这一点。”我试着用多种方式了解害羞者如何面对窘境,其中一种方式就是舞会。高中舞会是许多人所熟悉的场景,多少次梦想着能在舞会上碰到自己的梦中情人或是来点刺激的身体接触。正如拉尔夫·凯耶斯(Ralph
Keyes)所说:“就连艾尔丽·麦古奥(Ali
McGraw)这样出众的美女在高中时期也没有收到舞会的邀请函。”即使这样举例,仍然安慰不了那些没有受到邀请的人。
为了了解害羞者在这种社交场合的表现,我特意为我的研究组成员安排了一场高中舞会——迪斯科音乐、壁炉和昏暗的灯光。那些特意打扮了一番,穿着礼服而不是牛仔裤的女孩们迅速站到了一起,而那些身着休闲夹克和领带的男孩们也马上找到了自己的队伍。
10分钟过去了,还没有人进入舞池。这时候,男孩队伍中的几个活跃分子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们慢腾腾地挪到队伍边缘,向女孩那边靠近,而迎接他们的是谨慎和略带戒备的目光。
“杰夫,你先上。”
“别推我,伙计,我准备好了再过去。”
“嗨,迈克,卡罗琳正看你呢。”
“你要走运了,只要去邀请她,她肯定就会答应的!哎,只是她对我来说太高了。”
“加油啊,朱迪,为什么不去和那个外国学生跳舞呢?他看起来也正有此意呢。”
“挺起胸来好不好?塞西莉亚,这又不是小学生舞会。”
最后,高个子杰夫去邀请科琳跳舞,尴尬的局面终于被打破了,他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走向舞池。越来越多的男生开始走出去邀请女生,他们原本整齐的队伍逐渐瓦解了。一曲过后,音乐放慢了节奏。这时,舞池明显安静下来,拘谨的笑容、不安的神情浮现在他们脸上,舞曲节奏越慢越是这样。在快节奏的音乐中,人们不必有太多的语言交流,只需把精神集中到跳舞本身即可。但是,慢节奏的舞曲总是让人联想到亲密这个词,这个时候你不得不和舞伴说点什么,否则,单纯地扭动身体是一件很不自然的事情。邀请某人共舞一曲华尔兹可能会被人们看成关系暧昧,而跳迪斯科的话或许只会想到跳舞,至于舞伴是谁都无所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