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断九州(校对)第1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1/610

  “对啊,吴皇被曝尸,嫔妃被赐与兵卒,公主……吴国公主也被楼温从宫中掳走。”
  “楼温还放纵士兵淫乱后宫,多少年了,吴人还为此深感羞耻。”
  吴兵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气愤。
  徐础必须停下脚步,向众人道:“天成无道,三世而亡,诸位却要效仿吗?”
  众人这才勉强闭嘴。
  出到宫外,徐础与曹神洗汇合,将太后懿旨交给他,“东都安定与否,全看曹将军。”
  曹神洗上前几步,冲着宫门跪地磕头,然后才起身接过折子,叹息道:“曹氏名声,尽毁于我手。”
  “弃小家而保大局,曹氏当得更大的名声。”
  曹神洗轻轻摇头,“吴王让我掌管东都,好,我接受,义军想要什么,你跟我说,要多要少随你开口,给个期限,我尽力满足。唯有一条,请诸王手下留情,不要祸乱百姓,皇宫我也会找人把守,等我给太后安排一个妥善去处,再将皇宫让给义军。”
  “全由曹将军做主。现在我就有事相劳,明天我需要一个地方,能容纳百人,大摆宴席,酒要多,肉要足够。”
  曹神洗一边叹息,一边点头,“唉,这个容易,鸿胪寺里有地方,唉,酒肉肯定够,唉,今后我在皇宫外面的吏部治事,你可以去那里找我。唉,我这是在做什么啊?”
  虽然心有不甘,曹神洗还是接下职责,带着太后的懿旨,召集更多隐藏家中的官吏,稍一点数,十缺其七,东都闲官多,剩余三成倒也够用。
  曹神洗选出三名副手,共同治理东都,一切倒也井井有条,皇宫以及户部库房一律封存,其中物品任由吴王调用。
  徐础给曹神洗留下一百名士兵,一是护卫,二是监督,自己去见宁抱关。
  宁抱关就住在城楼上,也不怕冷,开窗向外遥望。
  夜色已至,城外只见点点火光,宁抱关却看得入迷,好久才转过身,向徐础道:“还是你有办法,找来的东西不少啊,我这边都快堆不下了。”
  “这才只是一小部分,若治理得当,贡物当源源不绝。”
  “嗯,我得能活下去,才能享受这‘源源不绝’。听说你进宫了?”
  “是,向太后要来一份懿旨,安抚东都士民。”
  “你还让曹神洗帮你掌管钥匙?”
  “是,义军初到,未得东都士民信任,需要曹将军出面安抚。”
  “嘿,左一个安抚,右一个安抚,好像义军就是专门来讨好东都士民的。”
  “收买人心,有时候的确与讨好无异,但最后的结果绝不相同,一个是为己所用,一个是为他人所用。”
  宁抱关骂了一句脏话,“收买人心真难。你先不必管我,看看外面,明天一早,薛六就要带着晋王、梁王、蜀王进城,我不能拒绝,只能让他们进来。”
  “宁王做得很对。”
  “然后呢?让出东都,还是将他们杀个干净?”
  “诸王怕是不会孤身进城。”
  “各带三千人,加在一起,已经比咱们人多了。”
  “那就是没法杀个干净,但也不让出东都。”
  徐础等于什么都没说,宁抱关转过头,又向外面望去,“薛六与晋王,只能先除掉一个,晋王早有害我之心,应当先除,可薛六部下最多,我若再让一步,怕是永无退路……”
  宁抱关一整天都思考这件事,难下定论。
  徐础道:“五王联军,宁王是主帅,天下皆知。宁王本是降世王部下,王号得之于他,同样天下皆知。”
  “嘿,你总能说到点子上,既然是造反,当然先要除掉头顶上的家伙。那就是薛六了,待会你就出城,去见晋王,告诉他,天下九州,我可以给他秦、并、冀、汉四州。他若同意,大家一块杀薛六,他不同意,大家混战一场,看谁命大。”
  “还有梁、蜀二王呢?”
  “跟从前一样,梁王得淮州,蜀王得益州,至于你,我若得东都,吴州可以让给你,还剩一个荆州,算是给我养老吧。”
  “宁王若有此心,天下可定。”
  “我有此心,可惜你们不会相信。跟我说实话,晋王是不是已经将吴州许给你了?”
  “是。”
  “但他只是暗中许诺,没有公开,对吧?”
  “当然。”
  “很好,在你出城之前,我会召集诸将,宣布去掉吴越王之号,今后只称宁王,让你一个人当吴王,怎么样?”
  “宁王……”
  “这就对了。我若是不能得到你的信任,就得不到诸王的信任,更得不到天下的信任。徐础,你若助我得到天下,我必与你分享,何况区区一个吴州?江东是你的,我会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
  徐础佩服宁抱关,同时也越发忌惮,仅仅相隔几个时辰,宁王已懂得舍小得大的道理,而且用得炉火纯青。
第一百五十九章
釜底
  宁抱关说到做到,真的召集将士,就在城墙上宣布自己的决定:“从今以后,我不是吴越王,只是宁王,你们叫得顺嘴,我听着顺耳,大家都高兴。”
  将士们欢呼,他们的确更习惯称“宁王”,既亲切,还能少一个字。
  宁抱关指向徐础,“带‘吴’字的王只有这一位,再有敢用者,我第一个不放过他!”
  “不放!”吴军将士虽少,喊声却大,带动其他将士一块呐喊。
  宁抱关命人送上酒肉,犒劳将士,又惹来阵阵欢呼。
  将一块自己从未得到过的土地让与他人,以巩固联盟,宁抱关做到了。
  徐础也必须做出相应的回复,趁大家争抢酒肉时,向宁抱关拱手道:“我见过的英雄不少,有帝王之相者,唯宁王一人。”
  “嘿,你又不是相士……以后你留下来专心帮我打天下,我不会亏待你,你也不必再四处逃蹿。”
  徐础微笑道:“我的毕生之愿是找一位可劝之人,既已找到,绝不弃之。”
  宁抱关点点头,“你出城去吧。”
  徐础告退,只带两名卫兵,悄悄出城,奔往外面的军营。
  出城不久,空中飘下雪花,待到军营门口时,雪势纷纷扬扬,遮天笼地。
  守门士兵认得吴王,十分惊讶,立刻前去通报。
  徐础站在营地门口回头望去,已看不见东都的身影,心中忽生一阵茫然,急忙忍住,他现在需要的是决绝果断,而不是多愁善感。
  身后突然传来一阵大笑声,徐础转身看去,只见沈耽穿着单衣单裤,大步迎来,居然还是赤脚,边走边笑,朗声道:“吴王来访,瑞雪先知,倒先我一步迎接佳客!”
  与宁抱关相比,沈耽的笼络之术更加随和,令人不由自主地生出好感。
  徐础也迎上去,笑道:“瑞雪虽然好客,却比晋王冷三分。”
  沈耽来到近前,执臂查看,好像两人已经多年未见,“快随我进帐,外面的确有些冷。”
  沈耽的帐篷与士兵无异,只是温暖许多,没地放置桌椅,沈耽拉着徐础坐在床上,又以兄弟相称,嘘寒问暖,问的都是个人私事,然后才谈起夺取东都的过程。
  徐础没提起谭无谓,也不谈自己的劝说,将功劳尽数归于宁抱关。
  沈耽听得明白,笑道:“若无四弟相劝,宁王断不敢冒此奇险,义军能攻下东都,多半是四弟的功劳。”
  “动嘴终究不如动手,我怎敢与宁王比功?”
  外面突然响起一个声音,“是执政到了吗?我要见见,现在就见!”
  “四弟有一帮忠臣,可喜可贺。”沈耽起身,到门口掀帘道:“几位将军请进,吴王在此。”
  孟僧伦带着几名吴将进帐,跪下磕头,徐础急忙上前扶起,“诸位辛苦,吴军伤亡几何?诸位有谁负伤?”
  孟僧伦起身,稍显激动,“还好,晋王与谭将军智勇双全,大家运气也好些,伤亡一千三百多人,折损十一名将领。”
  孟僧伦报出将领的名字,徐础叹息,他借出三千人,伤亡近半,对这场大胜来说,损失不算严重,对于初创的吴军来说,却是伤筋动骨。
  徐础出帐,抚慰等在外面的一些吴将,孟僧伦知道吴王有事而来,见他安全,也就放心,带众将离去。
  回到帐篷里,沈耽已经穿好衣靴,笑道:“孟将军对四弟可谓忠心耿耿,每次激励将士,必以四弟为名,但有功劳,也全归于四弟。”沈耽稍一停顿,“就像四弟将功劳归于宁王。”
  为臣与为王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沈耽得弄清楚,徐础究竟要选哪一样。
  徐础道:“江东偏居一隅,人民习于水战、步战,难与北方争雄。当初吴国最后一个被天成所灭,原因无它,乃是太弱,天成先除强敌,再扫其余,反给吴国几年喘息。我欲兴复吴国,首要之务就是联络强豪,附龙骥而升天。”
  附龙骥就是要为臣了,沈耽大笑,“四弟志向当不止于此。”
  “我所愿者,天下太平,吴国兴复,能成此两事之人,便是达我心愿者,志向至此已足。”徐础轻叹一声,“吴人虽忠,却非问鼎之利器,与其强而迫之,不如顺天知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1/6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