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断九州(校对)第1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0/610

  晋阳军士气再起,发兵逼近东都。
  郭时风回到梁王营中,劝说马维第一个承认晋王之号,两军联手,共为先锋。
  与此同时,刘有终则再度出使降世军,将晋王之号归入降世军,劝说薛六甲早日派出大军。
  晋、梁为先锋,降世王随后,缓缓向东都进发,声势越来越大,四方百姓、散兵竞相投奔,数日间,兵力号称五十万。
  朝廷一方,曹神洗原想先平定南路叛军,可是派出的官兵太少,打了几场无关紧要的小胜战,却在两路重要的叛军面前铩羽而归。
  南路的吴越王也挺兵北上,声称略逊于北路,宁抱关颇识时务,立刻派出信使前去拜访北方三王,立誓结盟,共举降世军旗号。
  降世军从此号称百万。
  另一路叛军的名声就更逊一些。
  徐础率领吴军轻易攻下一座几乎无人守卫的军寨,距离东都只有数十里,中间隔着一座无上苑。
  无上苑是皇家避暑、狩猎之所,占地广大,周回百余里,军寨正好面对少阳门。
  立营不久,来了一位信使,自称代表降世军五王,向吴军大都督传旨,命他即刻率军与诸王围攻东都。
  五王分别是降世王薛六甲、晋王沈耽、吴越王宁抱关、梁王马维、蜀王甘招。
  看到沈耽的名号,徐础暗自叹息,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对蜀王甘招则很意外,降世军中的称王者大都遭到报复,非死即逃,没听说甘招做出什么事迹,居然能在降世王身边保留王号,算是奇事一桩。
  除了蜀王甘招,诸王单独都有信件,降世王例行公事,先是赞扬,然后以命令口吻要求徐础速速带兵前来相会。
  沈耽在信中表示已为四弟洗刷罪名,盼望早日相见。
  宁抱关的信最简单,只有几个字:速称王,立参战。
  马维的信更长一些,讲述兄弟之情,自己如何努力维护徐础的名声,终于令一切真相大白。
  徐础读罢信,命人好生招待信使,亲笔写下回信,对薛六甲恭谨,对宁抱关服弱,对沈耽慨叹,对马维感激,各有不同,派王颠携信,随使者回访诸王,约定日期,一同发兵进攻东都。
  大战日益迫近,吴军攻破少阳门,进入无上苑,珍禽异兽尽杀为军粮,开辟出一条平坦的道路,可供骑兵奔驰,直达洛阳城外的官道。
  数日之后,王颠带回诸王约定的日期:腊月二十开战,年前破城,降世王要在皇宫里与群雄共贺新年。
  离开战之日只剩三天,义军将士皆有必胜之志。
  王颠还带来一条东都的动向,掌权的梁、兰两家终于承受不住四面临敌的压力,已于日前重新起用大将军楼温。
第一百二十九章
执政
  孟僧伦、宋星裁、王颠三人先后进来,一字排开,拱手行礼,沉默不语。
  徐础起身相迎,笑道:“又是那件事?”
  自从降世军五王派来使者之后,吴军诸将就频繁劝进,希望徐础称王。
  宋星裁道:“大都督明天就要带兵去与降世王汇合,到时候我军无王,岂不是矮人一头?”
  王颠道:“群雄并起,吴国并未落于人后,该有一王,便是降世军五王,也愿意看到大都督称王。”
  徐础微微一笑,宁抱关的确在信中劝他速称王,可那只是试探,宁抱关早已将江东视为己有,断不会与他人分享。
  孟僧伦道:“大都督才智过人、功勋卓著,满军公认,非大都督谁可称吴王?”
  “我乃改姓之人,非吴皇嫡孙,而且我已承诺,必要寻得吴皇后人,奉其为王,言犹在耳,怎可背信?”
  若是在汝南城,官兵到来之前,徐础假意推辞几次,很快就会接受王号,与官兵交战之后,他却不那么着急了。
  所有义军,包括五王与吴军,都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从未得到解决,反而越来越明显,这让徐础很不安,而且吴军还单有一个致命漏洞——缺少大将,全靠徐础一人的计谋勉强支撑,鲍敦是可塑之材,可他有伤在身,留镇汝南城,没有跟来。
  那三人却不在意这些,来之前早已商量好,孟僧伦道:“徐氏当年惨遭屠戮,幸存者寥寥无几,不知躲在哪里。寻找吴皇后人绝非易事,七族从未放弃努力,这么多年也没找到线索。大都督乃公主之子,亲为吴皇报仇,既已改姓,当可继承大统。若神明另有安排,让咱们找到真正的吴皇后人,大都督自可决定是否禅位。”
  徐础还是摇头,他曾经极度渴望一个王号,事到临头却觉得时机不对。
  王颠道:“不如这样,大都督称‘吴假王’,王号以镇四方,‘假’字则表示虚位以待。”
  宋星裁立刻道:“不好,‘假王’说出去让人笑话。”
  王颠道:“‘吴执政王’如何?代吴王执政,然后还之。”
  大家心里都明白,执政王是不可能归还王号的,何况这位“吴王”连影儿还没找到。
  徐础沉吟,三人苦劝,说到慷慨处,孟僧伦指天发誓,大都督若不称王,他与麾下将军不愿参战。
  “其他将领怎么想?”徐础问道。
  见大都督口风松动,三人大喜,宋星裁道:“诸将皆愿奉大都督为王。”
  “我去叫人进来。”孟僧伦转身出去,马上就带进来十几名将领,七族、小姓、荆州、汝南鲍氏各有三五人,齐声道:“臣等叩见执政王。”
  众人这要就跪拜,徐础急忙让开,说道:“承蒙诸位抬举,推我为大都督,又要奉我为王,盛情难劝。况时事艰难,吴军草创,非王者不可安抚。唯有一条,诸位同意,我便接受王号,若不同意,还是维持现状为好。”
  众将也不问条件是什么,七嘴八舌地表示同意。
  “‘吴执政王’四字甚好,对外称王,对内,诸位请称我‘执政’或是‘大都督’,不可自称‘臣’。”
  众将互相看看,孟僧伦道:“暂时先这样,至少让外人知道,吴军有王,非无主之人。”
  事情就这样定下,众将宣告全军,改换旗帜、刻写新印,然后派出使者传告义军诸王。
  吴军分为两部,步兵仍留守少阳门外的军寨里,加固围堵,做坚守之备,徐础则率领全体骑兵与少量步兵前去与降世军汇合。
  吴军创建没多久,骑兵更是粗糙,马匹大都是官兵留下,多数吴军将士仅仅能够骑乘而已,徐础带他们出征,一是以战练兵,二是炫耀军威,与另外几支义军相比,吴军最为弱小,必须虚张声势,才能抬高地位。
  徐础频繁巡营,尽可能提前将大事小情都安排好,直到下午,才吃上当天的第一顿饭。
  唐为天从外面进来,“公子……大都督……执政……那个王……唉,真是麻烦。”
  “拣顺嘴的叫吧。”徐础笑道。
  “大都督,我喜欢这个‘大’字。呃,那个张问璧想见你一面。”
  张问璧本是宁抱关的幕僚,随徐础一同循行南路义军,与其说是助手,不如说是监视者。
  徐础没将他太放在心上,“让他进来吧。”
  张问璧身子虚弱,经过这些天的劳累,越发显瘦,身子向一边倾斜得更加严重,像是腰上受了重伤,一进来就前趋几步,跪下磕头,“小生张问璧,叩见大王。”
  “‘大王’不敢当。”
  “叩见执政。”张问璧又一次磕头,与唐为天不同,他心里知道该怎么称呼,口称“大王”纯粹是为试探。
  “张先生既是故人,可不必拘礼,起身说话。”
  张问璧慢慢站起,上前两步,拱手道:“恭喜执政。”
  “天成未灭,何喜之有?张先生有话直说便是。”
  张问璧扭头看一眼门口的唐为天,见徐础无意屏人私语,只得又上前一步,小声道:“对内如何称呼不重要,执正既已对外称王,就不担心……外人的想法吗?”
  “天下大乱,遍地是王,外人能有什么想法?”徐础装糊涂。
  张问璧干笑道:“执政忘了,外面可还有一位‘吴王’呢。”
  “不可能,吴皇后裔幸存无几,个个下落不明,哪里还有吴王?”
  “吴越王啊。”张问璧没沉住气。
  “哦——吴越王能有什么想法?他在信中劝我速称王。”徐础将信一直留在身边,取出来递过去。
  信上就一行字,张问璧看过,双手交还,笑道:“吴越王的确希望执政称王,但我以为,吴越王言外另有深意,所以才会只写六个字。”
  “是吗?言外之意最为难猜,我只好见面之后再问他。”
  “见面再问怕是来不及,在下不才,愿为执政跑一趟,当面问清吴越王的用意,回来告知,以免双方发生误解。”
  徐础皱眉,“你说的挺有道理,我光想着吴军的事情,险些忘记外面的影响。嗯,我原是奉吴越王之命招抚南路义军,幸而未辱使命,的确该通报一声。这样吧,你带上盔甲五十副、银钱十箱、布帛百匹,权当是吴军献上的礼物……这点不够,统统加倍,我派人送你回去。”
  张问璧大喜,拱手道:“见此厚礼,吴越王对执政必无疑心。”
  “张先生一路陪同,备尝辛苦,我另有同样的厚礼送给张先生,只是盔甲不在其内,想必张先生也不喜欢这些东西。”
  张问璧目瞪口呆,同样的厚礼就是银钱二十箱、布帛二百匹,祖上几代也没见过这么多的财物,至于盔甲,他的确不感兴趣。
  “这个……礼太厚了些,在下……在下无功而受赏,心中……心中不安。”
  徐础笑道:“出使宁王,代为美言,便是大功。”
  张问璧对徐础的印象一直不好,这时感激压过一切,扑通跪下,激动地说:“徐执政放心,我便是拼上这条性命,也要令两王情同手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0/6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