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9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3/1806

新教与传教士对太平军叛乱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重大兴趣,特别在西方史学家们中间是这样。这方面的开山著作是博德曼的《基督教对太平军叛乱的思想影响》。中国学者们所写少数几部着重论述基督教作用的著作中,有一部是简又文的权威作品《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迈克尔和张仲礼合编的《太平军叛乱的历史与文献》第2卷和第3卷中,载有太平天国时期基督教史料的英译文。
近些年来,对于传教运动对中国社会起的破坏作用展开了广泛研究。最先论述19世纪后半叶主要“教案”的是王文杰的《中国近世史上的教案》。探讨反基督教思想的有科恩的《中国和基督教:传教运动和中国排外主义的发展(1860—1870年)》和李恩涵的《咸丰年间反基督教的言论》(载台北《清华学报》1967年12月号)。
总理衙门关于1860—1871年间教案的档案,已分作两辑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出版,每辑有三大卷。总共有3209件文件,按省份排列。可参看张贵永等编《教务教案档》。关于同治时期教案(包括1870年天津教案)的论述,见以下三部书:保罗·科恩的《中国和基督教,1860—1870年》、吕实强的《中国官绅反教的原因》和费正清的《天津教案背后的模式》(载《哈佛亚洲研究杂志》1957年第20卷)。卡尔森在他的《1847—1880年的福州传教士》一书中考察了福州地区中国人和传教士之间的摩擦。有许多对个别事件的出色研究之作见《中国论文集》。韦尔利的《1891—1900年的英国、中国和反教骚乱》、矢泽利彦的《长江流域教案的考察》(载《近代中国研究》1958年第1期)及其《长江流域教案的研究》(载《近代中国研究》1960年第4期),都对1891年长江流域的骚乱作了考察。关于共产党人对19世纪最后三十多年反基督教运动的看法,可见李时岳的《甲午战争前三十年间反洋教运动》(载《历史研究》1958年第6期)。
要知道从19世纪中叶中国教徒的角度对基督教作出的有趣的观察,可见贝奈特和刘广京的《中国谚语中的基督教:1868—1870年时期林乐知和早期的〈教会新报〉》(载费正清的《在华的传教事业和美国》)。
基督教传教运动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影响很受注意,但很少研究。关于以医学、教育和救荒为重点的简要介绍和分析,见小海亚特的《新教在华的传教活动(1877—1890):慈善工作的制度化》(此文载《中国论文集》1963年第17期,转载于刘广京编的《在华的美国传教士》,博尔的《作为救灾官员和国家改革倡导者的李提摩太》一书,对李提摩太的救济饥荒和预防饥荒措施做了研究。
格雷格的《中国与新教的教育自治》一书,对基督教在教育领域中的活动作了概述。卢茨的《中国与基督教所办书院一百年》一书,对晚清的基督教高等院校作了全面评述。
许多著作谈到了传教士对近代中国医学发展的贡献,其中最有用的仍然是王吉民和伍连德的《中国医学史》(第二版)。基督教传教士的戒(鸦片)烟活动常常是和教会医院联合进行的,探讨这个问题的书有贝蒂的《新教传教活动与中国的鸦片》(载《中国论文集》1969年,22A)。斯宾士在《1830—1910年美国的传教活动》一文(收于鲍尔斯等编的《中国的医学和社会》)中提出,研究传教士在医学方面的活动可以加深对晚清社会内部动态的了解。
关于新教参与非宗教性出版工作和它在这方面影响的有两篇文章,即巴尼特的《长老会传教士和在华的教会出版事业》(载《长老会历史杂志》1971年冬季号,第49卷第4期)和《新教在中国的发展和中国人对西方的看法》(载《近代亚洲研究》1972年4月号)。贝奈特的《傅兰雅把西洋科学技术引入19世纪的中国》一书,探讨了傅兰雅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所起的促进作用。
研究1890年前人基督教的中国改革家的著作,有科恩的《19世纪中国的“基督教”改革家》(载费正清的《在华的传教事业和美国》)。最先研究新教传教士著作(尤其是《万国公报》)对19世纪90年代改革运动之影响的作品,有王树槐的《外人与戊戌变法》。陈启云的《梁启超所受的“教会教育”》(载《中国论文集》1962年第16期),研究了传教士对一位改革领袖所起影响。
共产党人在评价传教士对晚清改革运动之影响时,强调文化帝国主义这一主题,丁则良的《李提摩太——一个典型的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传教士》一书即其一例。
(陈书梅 译)
参考书目
(甲)书刊名称缩写法
[1]BSOAS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东方和非洲研究学院学报
[2]CPNF
I-hsin
et
al.,Chiao-P’ing
Nien-fei
fang—liieh,
奕等编:《剿平捻匪方略》
[3]
CSL
Ta-Ch’ing
li-ch’ao
shih-lu
大清历朝实录
[4]CYCTChung-yang
yen-ehiu-yüan
chin-tai-shih
yen-chiu-so
chi-k’an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5]FEQ
Far
Eastern
Quarterly
and
JAS
远东季刊
[6]HCTC
Feng
Kuei-fen,Hsien-chih
t’ang
chi
冯桂芬:《显志堂集》
[7]HFT
Hai-fang
tang
海防档
[8]HJAS
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
哈佛亚洲研究杂志
[9]HWCK
Hu
Lin-i,Hu
Wen-chung
kung
i-chi
胡林翼:《胡文忠公遗集》
[10]
HWHTK
Liu
Chin-
tsao,Ch’ing-ch’ao
hsüwen-hsien
t’ung-k’ao
刘锦藻:《清朝续文献通考》
[11]IMH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Academia
Sinica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2]
IWSM
Ch’ing-tai
ch’ou-pan
i-wu
shih-mo
清代筹办夷务始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3/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