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8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7/1806

[33]见曹宗儒《总管内务府考略》,载《文献论丛》,第112—114页;裘匡庐编:《清代轶闻》卷7,第70页。
[34]关于漕米制度的组织,见星斌夫《大运河:中国的漕运》,第165—179页。又见欣顿《清代的漕运制度》,载《远东季刊》卷11第3期(1952年5月),第339—354页;以及山口迪子《清代的漕运和船商》,载《东洋史研究》卷17第2期(1958年9月),第56—59页。
[35]关于浮费问题,见星斌夫《大运河:中国的漕运》,第185—188、223—224页。关于无地世袭船户的问题,见孙玉庭1817年奏折,载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卷46,第11页。
[36]星斌夫:《大运河:中国的漕运》,第178页。
[37]孟森:《清代史》,第334页;山口迪子:《清代的漕运和船商》,第59页。
[38]星斌夫:《大运河:中国的漕运》,第223—224页;席裕福编:《皇朝政典类纂》卷49,第3页。
[39]星斌夫:《大运河:中国的漕运》,第164页;席裕福编:《皇朝政典类纂》卷48,第4—5页。
[40]关于漕运机构强加给地方政府的负担,参见欣顿《清代的漕运制度》,第349、351页;又见星斌夫《大运河:中国的漕运》,第165、190—191页。
[41]星斌夫:《清末河运向海运的转移》,载《东洋史论丛:和阗清博士古稀纪念会编》,第809—810页。又见孟森《清代史》,第338页。
[42]包括英和建议在内的许多开海路的建议,可见之于贺长龄的《经世文编》第48卷。又见孟森的《清代史》,第338—339页;星斌夫:《清末河运向海运的转移》,载同上注,第809—810页。
[43]张哲郎:《清代的漕运》,第56—57页。
[44]山口迪子:《清代的漕运和船商》,载《东洋史研究》卷17第2期,第59、70页(注14)。
[45]梅茨格:《1740—1840年的两淮盐务专卖》,载威尔莫特编《中国社会的经济组织》,第32—33页。
[46]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卷48,第22页。
[47]关于这次危机的记述,见格罗斯的未发表的论文《贺长龄与1825年关于皇粮运输的辩论》,芝加哥大学历史系,1970年。详细情节可见于各有关官员的传记。见清史馆编《清史列传》卷34,第9—13页;卷35,第51—54页。又见星斌夫《大运河:中国的漕运》,第179页;张哲郎:《清代的漕运》,第55—60页。
[48]孟森:《清代史》,第339页。
[49]星斌夫:《清末河运向海运的转移》,载《东洋史论丛:和阗博士古稀纪念会编》,第181—182页。
[50]欣顿:《经由运河的漕运》,载《中国论文集》第4期(1950年4月),第33—37页。
[51]清史编纂委员会编:《清史》卷193,第2946—2948页。
[52]梅茨格:《陶澍对淮北盐务专卖的改革》,载《中国论文集》第16期(1962年12月),第1—39页。陶澍作为粮盐二政的改革者所起的作用,曾在魏源的一篇墓志铭中受到热烈的赞扬,见魏源的文集《古微堂外集》(1878年版)卷4,第13—15页。
[53]梅茨格:《两淮盐务专卖》,第42页。
[54]英文著作中关于内务府的最详细的研究是托伯特的《对清代内务府组织及其主要职能的研究》(芝加哥大学博士论文,1973年),特别是见第148—149、195—200页;关于内务府在盐政方面的作用,见第115—118页。
[55]关于走私盐,见佐伯富《清代盐政的研究》,第157—178页。
[56]胡昌度:《清代的河政》,载《远东季刊》卷14第4期(1955年4月),第505—513页。又见孟森《清代史》第330页;肖一山:《清代通史》卷2,第890—892页;昭梿:《啸亭杂录》卷7,第29—30页;席裕福编:《皇朝政典类纂》卷45,第7—9页。
[57]这样的记述见于李岳瑞《春冰室野乘》,第56—58页;此件也重印在其他非官方材料中。见裘匡庐《清代轶闻》卷7,第54—56页;以及见于欧阳绍熙编《清谭》卷5,第11—12页。
[58]铃木中正:《清末的财政和官僚的性格》,载《近代中国研究》卷2,第201页。贺长龄:《耐庵诗文存》卷6(信函),第1—3页。
[59]罗振玉:《皇清奏议·补遗》卷2,第116页。
[60]铃木中正:《清末的财政和官僚的性格》,载《近代中国研究》卷2,第249—250页。
[61]夏鼐:《太平天国前后长江各省之田赋问题》,载《清华学报》卷10第2期(1935年),特别见第410—412页。强购谷物一事的讨论见于1800年一位御史的奏疏中,见罗振玉《皇清奏议》卷3,第5、27页。关于操纵减免谷物的折算比价问题,可看王云五《四朝奏议》第1册,第45—46页。
[62]关于乾隆时期的价格上涨问题,见王业键《数世纪的价格波动与中国的农民经济,1644—1935年》(亚洲研究协会年会散发的论文,1973年)关于清代价格一般上涨的材料选集,见南开大学历史系编《清实录经济资料辑要》,第410—433页。又见冯桂芬《显志堂稿》卷9,第3—4页。
[63]彭泽益:《鸦片战后十年间银贵钱贱波动下的中国经济与阶级关系》,载《历史研究》卷6(1961年),第49页。又见王业键《1750—1911年中华帝国的土地和租税》,第59—61页。关于货币混乱对19世纪50年代湖南税制的影响,可看骆秉章《奏议》,第1450—1455页。关于谎报“天灾”一点,可看冯桂芬《显志堂稿》卷9,第3—4页。
[64]横山英:《太平天国前的抗粮运动》,载《广岛大学文学部纪要》卷7(1955年),第311—349页;李汝昭:《镜山野史》,载向达等编《太平天国》卷3,第15—19页;库恩:《中华帝国后期的叛乱及其敌人》,第98—99页;佐佐木正哉:《咸丰二年鄞县的抗粮暴动》,载《近代中国研究》卷5(1963年),第185—299页。
[65]库恩:《中华帝国后期的叛乱及其敌人》,第98—99页。
[66]关于苗乱的起因,可看
鄂辉等《钦定平苗纪略》卷1(1797年版),第1—3、8—9页。这部官方文献史书中的上谕最足以说明问题。另见马少侨《清代苗民起义》,第34—51页。
[67]傅鼎:《治苗》,载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卷88,第2—3页;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第4500—4502页;罗振玉:《皇清奏议·补遗》卷1,第7—11页;王云五:《四朝奏议》卷1,第2页;马少侨:《清代苗民起义》,第59—69页。
[68]关于红巾军叛乱,写得很好的一篇著作是小韦克曼的《1800—1856年广东的秘密会社》,载谢诺编《中国的民间运动与秘密会社(1840—1950年)》,第29—47页。关于三合会影响的增长和性质,见谢兴尧《太平天国前后广西的反清运动》;钟文典:《太平军在永安》,第159—165页。
[69]奥弗迈耶的《中国民间的佛教宗派》(芝加哥大学未发表的博士论文,1971年)是对白莲教传统重新评价的一篇重要论著。铃木中正的《中国的革命和宗教》则是论述中国传统整个叛乱题材的主要著作。又可参看他的《清朝中期史研究》。
[70]奥弗迈耶的《中国民间的佛教宗派》(芝加哥大学未发表的博士论文,1971年)是对白莲教传统重新评价的一篇重要论著。铃木中正的《中国的革命和宗教》则是论述中国传统整个叛乱题材的主要著作。又可参看他的《清朝中期史研究》。
[71]见铃木中正的《中国的革命和宗教》一书。他在研究明清白莲教叛乱的基础上,发挥了这一带有普遍性的模式。特别可看第117—119、205—220页。
[72]罗振玉:《皇清奏议·补遗》卷2,第1—2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7/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