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7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9/1806

[227]参见陈纶绪:《晚明社会与耶稣会士》,载《东西方相遇》,罗南等编,第171—172页。
[228]王徽:《序》,第2ab页,见杨廷筠《代疑编》,收入《天主教东传文献》(台北,1965年),第485—486页。参见方豪:《王徽》,第40—41页。
[229]罗常培:《耶稣会士在音韵学上的贡献》,载《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期,第3卷(1930年),第274—275页。
[230]王徽在《畏天爱人极论》(原文之注为“说”,改为“论”,下同。——译者注),第2b页指出。
[231]王徽:《畏天爱人极论》,第1b—2a页。
[232]王徽:《畏天爱人极论》,第2a页。
[233]王徽:《畏天爱人极论》,第3a页。
[234]王徽:《畏天爱人极论》,第43b—44a页。
[235]方豪:《王徽》,第43、46页。
[236]方豪指出,如果约20部著作未被李之藻汇集与重刊,它们可能已经佚失,因为它们更早的版本已不存在。参见方豪《李之藻辑刻〈天学初函〉考》,介绍了李之藻编纂的《天学初函》(1628年;1965年台北重印),第1页。梁家勉在《徐光启年谱》第180页中,认为《天学初函》刊行于1629年或1630年,而不是1628年,1628年是撰序的日期。
[237]阳玛诺:《天问略》,第43ab页,见李之藻《天学初函》,第5册,第2717—2718页。参见德礼贤:《伽利略在中国》,卢福斯·苏特尔与马修·塞亚塞亚合译(坎布里奇,马塞诸塞,1960年),第8页;彼德森:《西方自然哲学》,第298页。
[238]参见德礼贤:《伽利略在中国》,第33—34页。
[239]李之藻:《题辞》,第1b页,见《天学初函》,第2页。
[240]梁家勉:《徐光启年谱》,第142、158页。
[241]参见徐的奏疏。徐光启:《徐光启集》,第319—322页。根据《大统历》、《回回历》和新法推算日食初亏、食甚和复圆的时间,在英文版第323—324页上的一条注释中列举出来。
[242]梁家勉:《徐光启年谱》,第163—164页;另见《明史》,第31卷,第529页。对耶稣会士们参与历法改革活动的最详尽的西方论述,当推裴化行的《汤若望的天文学百科全书(《崇祯历书》,1629年和《西洋新法历书》,1645年)。论克拉维斯、伽利略和开普勒对中国历法改革的影响》,载《华裔学志》,第3卷(1938年),第35—77、441—527页。
[243]参见梁家勉:《徐光启年谱》,第147页。
[244]梁家勉:《徐光启年谱》,第164、166页。
[245]徐光启:《条议历法修正岁差疏》,见《徐光启集》,第332—338页。参见梁家勉:《徐光启年谱》,第164—165页。徐氏的要点也被收入《明史》,第31卷,第530页。
[246]徐光启:《条议历法修正岁差疏》,第337—338页。
[247]参见《明人传记辞典》,邓玉函条。
[248]梁家勉:《徐光启年谱》,第172、174页。
[249]梁家勉:《徐光启年谱》。第173页。参见徐光启:《徐光启集》,第345—346页。
[250]梁家勉:《徐光启年谱》,第183页。
[251]徐的奏疏,见于徐光启:《徐光启集》,第359—361页。参见梁家勉:《徐光启年谱》,第176页;《明史》,第31卷,第531页。
[252]梁家勉:《徐光启年谱》,第190页,注17。
[253]《明史》,第31卷,第532—534页;梁家勉:《徐光启年谱》,第185—186页。
[254]梁家勉:《徐光启年谱》,第185页。
[255]参见徐氏对提议的奏疏,见《徐光启集》,第371—372、385—386页。书名也在陆鸿基《天文学的百科全书》中列举出来,附录5,第443—444页。历表与历书的提交至少持续到1636年。见于桥本敬造:《崇祯历书与科学革命的进程》,收于《亚洲的科技:薮内清教授祝寿文集》(京都,1982年),第370—390页;另参见桥本敬造:《崇祯改历与徐光启的作用》,收于《中国科技史探讨:李约瑟博士八十寿辰文集》(上海,1982年),特别是第192—198页。
[256]徐氏的奏疏见于《徐光启集》,第424—426页。参见敦约翰:《巨人的时代》,第222页。
[257]参见裴化行:《天文学百科全书》,第453页;敦约翰:《巨人的时代》,第309页。
[258]《明史》,第31卷,第536页。有些耶稣会士怀疑李天经曾随魏氏学习,并同情他;参见敦约翰:《巨人的时代》,第309页。
[259]《明史》,第31卷,第541页。
[260]参见《明史》,第31卷,第543页。
[261]参见《明人传记辞典》,第1154页。
[262]敦约翰:《巨人的时代》,第309页。
[263]参见彼德森:《西方自然哲学》,第308—309页。
[264]参见J.L.米什:《为中国提供一个欧洲形象:艾儒略的〈西方答问〉》,载《华裔学志》,第23卷(1964年),第1—87页。
[265]汤若望的著作被重印于《天主教东传文献续编》(台北,1966年),第2册,第495—615页。
[266]敦约翰:《巨人的时代》,第310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9/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