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7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8/1806

[249]引见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310页;唐君毅:《论晚明东林顾宪成与高攀龙之儒学》,载《中国学志》,第6期(1972年),第555页。另译见于布希:《东林书院》,第129页,以及在注224中的英语资料。
[250]唐君毅:《论晚明东林顾宪成与高攀龙之儒学》,第556—557页。
[251]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311页。
[252]黄宗羲:《明儒学案》,第58卷,第1399页。参见秦:《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第234页。另见《明史》,第243卷,第6311页;容:《明代思想史》,第301—302页;布希:《东林书院》,第121页;《明人传记辞典》,第702页。
[253]高攀龙:《高子遗书》(晚期;1983年台北重印),第51b—52a页。见布希:《东林书院》,第90—91页。
[254]《三时记》,引见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304页。译见于泰勒:《培养成圣贤的宗教目标》,第192—264页。
[255]参见布希:《东林书院》,第123页。
[256]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309页。
[257]布希:《东林书院》,第125页。
[258]引见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308页。
[259]黄宗羲:《明儒学案》,第58卷 ,第1402页。参见秦:《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第240页。
[260]高攀龙:《高子遗书》,第5卷,第23页。引见于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304页。
[261]参见唐君毅:《论晚明东林顾宪成与高攀龙之儒学》,第562页。
[262]《明人传记辞典》,第703—704页。
[263]布希:《东林书院》,第132页。
[264]据黄宗羲:《明儒学案》,第1507页。参见秦:《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第235页;布希:《东林书院》,第132页。
[265]姚名达:《刘宗周年谱》(上海,1934年),第13、16页。
[266]姚名达:《刘宗周年谱》,第24—26页。
[267]姚名达:《刘宗周年谱》,第28—31页。
[268]姚名达:《刘宗周年谱》,第31—32页。
[269]姚名达:《刘宗周年谱》,第33页。
[270]姚名达:《刘宗周年谱》,第34—35页。
[271]姚名达:《刘宗周年谱》,第36—37页。
[272]参见黄宗羲对刘宗周奏疏的概述,以及黄宗羲在《明儒学案》中的评论和觐见,《明儒学案》,第62卷,第1508—1511页。参见秦:《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第255—259页。
[273]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324页;姚名达:《刘宗周年谱》,第45页。
[274]姚名达:《刘宗周年谱》,第98—99页。
[275]姚名达:《刘宗周年谱》,第175—176页。
[276]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334页。唐君毅:《刘宗周的道德心学与实践的学说及其对王阳明的批判》,收入《新儒学的演变》,狄百瑞编,第326页,断定刘比顾与高更前进了一步。
[277]我选用了秦的译文。见其《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第262页。另见姚名达:《刘宗周年谱》,第184页。“慎独”一词出自于《中庸》首章,及《大学》第6章。
[278]见唐君毅:《刘宗周的学说》,第323页。
[279]唐君毅:《刘宗周的学说》,第324页。
[280]刘宗周:《刘子全书》(1824年;1986年台北重印),第10卷,第26页。参见唐君毅:《刘宗周的学说》,第324页。对刘氏四句教的一个不同的解释,参见杜维明:《刘宗周哲学人类学中的主体性》,收入《个体主义与神圣性:儒家与道家价值观研究》,多纳德·J.墨罗编(安阿伯,1985年),第226页。
[281]见秦:《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第261页;姚:《刘宗周年谱》,第336—337、341页。
[282]姚名达:《刘宗周年谱》,第342页。
[283]黄宗羲:《明儒学案》,第62卷,第1512页。参见秦:《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第261—262页。
[284]唐君毅:《刘宗周的学说》,第327页,认为我们可以容易理解从刘到黄的过渡。依我之见,这是一个深刻的转向。
[285]参见王毓铨:《明代徭役制的几个显著特征》,载《明史研究》,第21期(1986年),第219—305页。我未列出一种特殊的人,他们被界定为归属于“儒”的范畴:诸如孔子、孟子以及某些弟子之类的早期圣人的有学识的后代,也未列出创立宋代道学的一些领袖大师的有学识的后代,这些大师当然包括程氏兄弟和朱熹。他们归于《明史》《儒林传》,第284卷,第7295—7305页。
[286]参见黄宗羲于1693年《明儒学案》前言的开首句,第7页,秦的《黄宗羲的〈明儒学案
〉》中未译。
[287]黄宗羲:《明儒学案》,第7页。
[288]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中国字典,如大部头的《辞海》,则以“通经之士”作为儒的定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8/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