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7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4/1806

[89]参见《明人传记辞典》,第624—625页;黄宗羲:《明儒学案》,第22卷,第512—513页;秦:《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第136—138页;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206—218页。
[90]黄宗羲:《明儒学案》,第22卷,第521页《困学记》。另见第18卷,第388—389页;秦:《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第134页。
[91]黄宗羲:《明儒学案》,第22卷,第521页《困学记》。另见罗德尼·泰勒:《深入自我:胡直的自传性反思》,载《宗教史》,第21卷,第4期(1982年),第330页。
[92]黄宗羲:《明儒学案》,第22卷,第513页。秦:《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第137页。
[93]参见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208—211页。
[94]黄宗羲:《明儒学案》,第22卷,第522页。
[95]黄宗羲:《明儒学案》,第22卷,第523页。
[96]黄宗羲:《明儒学案》,第22卷,第524页。
[97]黄宗羲:《明儒学案》,第22卷,第525页。
[98]黄宗羲:《明儒学案》,第22卷,第526页。
[99]曹胤儒:《盱坛直诠》,下卷,第60b页;容肇祖:《明代思想史》,第207页。《困学记》被认为由胡撰写于1573年,当时他已离官去职。
[100]曹胤儒:《盱坛直诠》,下卷,第60b页;韩德林:《明代思想中的行动》,第43页。
[101]这种说法隐含于黄宗羲《明儒学案》,第34卷,第806页,杨起元条。
[102]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1097页。
[103]曹胤儒:《盱坛直诠》,下卷,第77a—78b页;韩德林:《明代思想中的行动》,第42—44页。
[104]曹胤儒:《盱坛直诠》,下卷,第75b—76a页。
[105]焦竑:《澹园集》,第20卷,第12a页;引见爱德华·钱:《焦竑与晚明新儒学的重建》(纽约,1986年),第38页。
[106]狄百瑞编:《自我与社会》,第234页,罗列了论述何心隐的主要的第一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并对他作出了一个不错的评论,见第178—188页。《明人传记辞典》,第513—515页;罗纳德·丁伯格:《圣人与社会:何心隐的生平与思想》(檀香山,1974年)。
[107]参见容肇祖编:《何心隐集》的前言(北京,1960年),第1—2页;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4卷下册,第1018—1019页。参见《何心隐集》,第70—72页。
[108]黄宗羲:《明儒学案》,第32卷,第705页。参见秦:《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第167页。另见容肇祖编:《何心隐集》(北京,1960年),第95页。
[109]这些年间何心隐活动的编年体论述,见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4卷下册,第1006—1008、1010—1011页。
[110]参见《何心隐集》,第28页;侯:《中国思想通史》,第1023页;丁伯格:《圣人与社会》,第80、86页。
[111]在《何心隐集》中由李贽所征引,第11页。参见《自我与社会》,第186页。
[112]何心隐:《原学原讲》,收入《何心隐集》,第1—25页。在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中曾讨论此文,第1013—1016页;《自我与社会》,第185—186页;丁伯格:《圣人与社会》,第87—101页。侯外庐,第1006页,及丁伯格,第52页,标明此文的时间为1579年,在张居正下令查禁私人书院和讲学与那年稍后,何心隐死于狱中之间。
[113]程学博:《祭梁夫山先生文》,收入《何心隐集》,第135—137页。曾数次帮助何心隐的程学博在云南写了他的祭文,1584年,在张居正之死和贬黜后,他在那里任监察副使之职。
[114]我依照《何心隐集》中的叙述,第5页。
[115]《何心隐集》,第138页和第144页,引沈德符和王世贞语。另见黄宗羲:《明儒学案》,第32卷,第704页。参见丁伯格:《圣人与社会》,第52—54页。
[116]李贽:《焚书》,第93页。另见于邹元标《何心隐集》中所引,第121页。《自我与社会》,第181页;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1008页,描述了这种说法。
[117]《何心隐集》,第142页,引耿定理语。
[118]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1011页。
[119]黄宗羲:《明儒学案》,第32卷,第704页。参见秦:《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第166页。另见《自我与社会》,第179页。
[120]黄宗羲:《明儒学案》,第58卷,第1375页。参见秦:《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第223页。
[121]见于《何心隐集》,第143页。另引见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1003、1011—1012页。译文见于《自我与社会》,第178页。据此,何正在组织一个秘密社会的谣传就增加了重要性。见侯外庐,第1029页。
[122]《神宗实录》,第83卷(万历七年,正月),引见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1098页。
[123]杨铎:《张江陵年谱》(上海,1938年),第5—6页。见《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李周望编(台北,1969年),第767页。
[124]杨铎:《张江陵年谱》,第17页。
[125]杨铎:《张江陵年谱》,第27页。
[126]《明人传记辞典》,第573—574页;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重庆,1944年),第55页。张还得到了高拱(1512—1578年)的支持,高拱在1566—1567年任大学士,他是徐阶的竞争对手。
[127]黄宗羲:《明儒学案》,第27卷,第618页。
[128]《明人传记辞典》,第574页。参见黄宗羲:《明儒学案》,第618页,黄氏对徐阶的最终评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4/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