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7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3/1806

[140]其序重印于朱元璋:《明太祖集》(合肥,1991年),第310—312页。
[141]没有记载说明印了多少份。到1492年图志再版时,它是珍本。也许是主都迁往北京减弱了人们对南京的皇家历史的兴趣,以致无人关心此书。1492年负责再版此书的官员坚持所有书籍爱好者都需要一本,但这个版本也没有重新树立其地位。只是16世纪60年代在归有光的主持下重新发现和再版此图志,它才得以流传到20世纪。
[142]这种印象可以从他几篇序言中看出。见朱元璋:《明太祖集》(合肥,1991年),第296、302页。
[143]《明史》,第2343页。
[144]例如,见缪荃孙:《顺天府志》(1886年;1983年北京再版),第1、257页。“图经”一词用于隋唐,指的是地方志的原型;“志书”一词较笼统地指有法律效力的行政文书。我见到的两词合用的惟一的地方志是1522年版的湖广省志,称《湖广图经志书》。
[145]陈光前:《慈利县志》(1574年),第11卷,第14b页。
[146]例如,见郑庆云、辛绍佐:《延平府志》(1526年),第12卷,第7a—8a页;张岳:《淮安府志》(1530年),第9卷,第10ab页;《瑞金县志》(1524年),第3卷,第13a—14a页;谢顾:《瑞昌县志》(1568年),第5卷,第6a—7a页。我只在谢彬的《南京户部志》(1550年)的“应用书目”(第1a页)看到引用“军法定律”。
[147]程梦星:《扬州府志》(1733年),第27卷,第20a页,引1523年的府志。
[148]《琼州府志》(1619年),第9卷下,第786、80a页。
[149]《扬州府志》(1733年),第27卷,第21a页。
[150]例如,明初以仁僧人编了杭州城外龙井寺的一部志,希望鼓励后人重建此寺;汪孟钧:《龙井见闻录》(1762年;1884年再版),第8卷,第18页。
[151]孙铎:《鲁山县志》(1552年),第10卷,第9b页。
[152]《琼州府志》(1619年)。
[153]《衡州府志》(1536年),第9卷,第14b页。
[154]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第687—691页。
[155]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北京,1981年),第127页。《明人传记辞典》第1346页根据另一史料,说王延哲摹写用了两年时间。
[156]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第132页;《明人传记辞典》,第11页。
[157]《明人传记辞典》,第1450页。
[158]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第131页。所编丛书之一《续百川学海》通常被认为是吴永之作,司马泰只扮演了主办人的角色。
[159]《明人传记辞典》,第1271页。
[160]《明人传记辞典》,第1046—1047页。
[161]引于布鲁克:《18世纪中国的监察制度》,第188页。
[162]青山定雄:《明代地图之研究》(1940年,林丝译成中文,1941年;转载于《明史研究论丛》,台北,1985年),第2卷,第505—506页。
[163]霍冀:《九边图说》(1569年),第1a—2b页。霍冀把许伦的《九边图论》说成是《九边图考》。在许伦和霍冀本人的作品之间,霍还提到另一部边境地舆图《九边考》,此书是1541年魏焕在兵部主管征讨的职方部门任职时呈给皇帝的。
[164]关于对叶春及制图的考察,见蒂莫西·布鲁克:《16世纪的地图绘制知识:叶春及的制图地名索引》,载《杰斯特图书馆杂志》(1994年)。叶春及的永安县地图被胡邦柏(音)考察过,见《永安县志的地图》,载《杰斯特图书馆杂志》,6,第1期(1993年春),第85—100页。顺德县志中叶春及的地图似乎已佚失;《惠安正书》和《永安县志》只留下单独的卷册,分别保存在东京和北京,不过前者在1987年在福州被重印。
[165]行玑、行元:《黄檗寺志》(1637年),第1卷,第2、24页。手册为《比尼日用》(1633年);元代的文章为刘谧的《三教平心论》(1324年;1637年重印)。蒂莫西·布鲁克对刘谧之文作了探讨,见他的《综合精神的再思考:晚期中华帝国的三教合一及其共同崇拜》,载《中国宗教杂志》,21(1993年)。
[166]《五伦书》(1443年)在宫廷本出现后七年,由北京刘姓售书商私人刻印。李贤编的《大明一统志》(1461年;1965年台北再版),可能是因它的部头太大,直到1505年才由慎独斋出于商业目的刻印成书;但3年后,另一家出版商鸿昌堂印了第2版。关于1505年版的《大明一统志》,见傅吾康:《明史资料介绍》(吉隆坡,1968年),第237页。
[167]张岳:《惠安县志》(1530年),第9卷,第10a页。以上的话可能不是张岳说的,因为34年后在湖广的一部县志中,张的言论被逐字地重复;陈光前:《慈利县志》(1574年),第11卷,第14a页。
[168]蔡光前:《琼州府志》(1619年),第3卷,第886页。
[169]钱存训:《纸张和印刷》,第49—50页。
[170]根据向达对这些书籍的描述,引于郑鹤声、郑一钧编:《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济南,1980年),第1卷,第306—307页。
[171]引于《徐霞客游记》(英文版),第16页。
[172]《明史》,第2343页。(原文为“士庶家稍有余资尚欲积书”,原意与英译引文似不相符。——译者注)
[173]《明史》,第2343页。
[174]例如,见吴晗:《江浙藏书家史略》(北京,1941年),第44页,提到宁波人金华的藏书情况。
[175]例如,一名河南官员李敏的书斋藏书数千卷;《徐州志》(1540年),第4卷,第12b页。
[176]吴晗:《江浙藏书家》,第10、22、145、155、229、232等页。
[177]吴晗:《江浙藏书家》,第112、160页。
[178]吴晗:《江浙藏书家》,第132页。
[179]吴晗:《江浙藏书家》,第126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3/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