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4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6/1806

[780]陈述:《哈剌契丹说——兼论拓跋改姓和元代清代的国号》,《历史研究》1956年第2期,第67—77页。
[781]陈述:《金史拾补五种》,北京,科学出版社1960年版。
[782]陈述:《契丹社会经济史稿》,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版,1978年重版。
[783]陈述:《辽代史话》,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784]陈述:《全辽文》,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785]陈述:《契丹政治史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786]陈明达:《应县木塔》,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787]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1935年修订版;重版载陈垣《元史研究》,台北,久思出版社1977年版。
[788]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辅仁大学丛书》第8卷,北京1941年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年重版;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重版。
[789]陈炳应:《西夏文物研究》,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790]陈高华:《元代盐政及其社会影响》,《历史论丛》第1辑(1964年),第175—217页。
[791]陈高华:《元代役法简论》,《文史》第11辑(1980年),第157—173页。
[792]陈高华:《元代前期和中期各族人民起义斗争》,载陆树庆编《中国农民战争史论丛》第2期,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86—320页。
[793]陈高华:《论元代的军户》,《元史论丛》第1辑(1982年),第72—90页。
[794]陈高华:《元大都》,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佐竹靖彦日译本,东京1984年版。
[795]张元济:《校史随笔》,台北,商务印书馆1967年版。
[796]张正明:《契丹史略》,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797]张宁:《记元大都出土文物》,《考古》1972年第6期,第25—34页。
[798]张博泉:《金代经济史略》,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799]邵循正:《元代的文学与社会》,《图书月刊》3卷(1943年);重版载《元史论丛》第1辑(1982年),第221—224页。
八画
[800]昌彼得、王德毅、程元敏、侯俊德编:《宋人传记资料索引》,6卷,台北,鼎文书局1974—1976年版。
[801]罗贤佑:《元朝诸帝汉化述议》,《民族研究》1987年第5期,第67—74页。
[802]罗继祖:《辽汉臣世系表》,重版载杨家骆编《辽史汇编》卷4,台北,鼎文书局1973年版。
[803]罗继祖:《辽史校勘记》,1938年初版;上海,1958年修订版;重版载赵铁寒编《宋辽金元四史资料丛刊》,台北,大华印书馆1971年版,第261—515页。
[804]罗球庆:《宋夏战争中的蕃部与堡寨》,《崇基学报》6期(1966—1967年),第223—243页。
[805]金光平、金启孮:《女真语言文字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806]金启孮:《女真文字典》,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807]金渭显:《契丹的东北政策》,台北,华世出版社1981年版。
[808]金毓黻:《辽陵石刻集录》,1934年版;重版作为《辽金元语文仅存录》第1卷,台北,台联国风出版社1974年版。
[809]周良霄:《元代投下分封制度初探》,《元史论丛》第2辑(1983年),第53—76页。
[810]周良霄:《忽必烈》,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811]周良霄:《蒙古选汗仪制与元朝皇位继承问题》,《元史论丛》第3辑(1986年),第31—46页。
[812]周清澍:《汪古部事辑》,《中国蒙古史学会成立大会纪念集刊》,呼和浩特,中国蒙古史学会,1979年,第147—229页。
[813]周清澍:《元人文集版本目录》,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学报丛刊》1983年版。
[814]郑绍宗、王静如:《保定出土明代西夏文石幢》,《考古学报》1977年第1期,第133—141页。
[815]郑鹤声:《清儒对于元史学之研究》,《史地学报》3卷4期(1924年12月),第1—23页;3卷5期(1925年1月),第1—22页。
[816]宗典:《柯九思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63年版。
九画
[817]赵康民、韩伟:《关于陕西临潼出土的金代税银的几个问题》,《文物》1975年第8期,第73—81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6/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