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4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9/1806


[362][762]李则芬:《元史新讲》,第3卷(台北,1978年版)。
[363][84]窦德士:《征服者与儒士:元代后期政治发展面面观》(纽约,1973年版)。
[364][277]兰德彰:《虞集和他的蒙古君主:充当谋士的学者》。
[365][170]韩百诗:《蔑儿乞部伯颜传札记》。
[366][549]箭内亘:《关于蒙古国会忽邻勒台》,重版见岩井大慧编《蒙古史研究》(东京,1930年版),第361—447页。
[367][852]萧功秦:《论元代皇位继承问题》;[851]《论大蒙古国的汗位继承危机》。
[368][811]周良霄:《蒙古选汗仪制与元朝皇位继承问题》。
[369][113]傅礼初:《奥托曼帝国中的突厥—蒙古人的君主制传统》;[112]《蒙古人:生态环境和社会视野》。
[370][103]伊丽莎白·恩迪科特—韦斯特:《元代的中央机构》。
[371][514]植松正:《关于元代江南的豪民朱清张瑄》。
[372][305]松田孝一:《海山出镇西北蒙古》。
[373][745]孙克宽:《江南访贤与延祐儒治》。
[374][850]萧功秦:《英宗新政与南坡之变》。
[375][730]匡裕彻:《拜住及其新政》。
[376][151]藤岛建树:《元明宗的生涯》。
[377][336]村上正二:《元朝投下的意义》。
[378][220]岩村忍:《蒙古社会经济史研究》(京都,1964年版),第401—469页。
[379][413]保尔·拉契内夫斯基:《蒙古时期投下的意义》。
[380][809]周良霄:《元代投下分封制度初探》。
[381][822]洪金富:《从投下分封制度看元朝政权的性质》。
[382][101]海老泽哲雄:《蒙古帝国的东方三王家族研究》。
[383][191]崛江雅明:《蒙古—元朝时期东方三王研究序说》。
[384][304]松田孝一:《从安西王看元朝的分封制度》。
[385][812]周清澍:《汪古部事辑》。
[386][857]萧启庆:《元代蒙古四大家族》。
[387][753]杨志玖:《元代回回人的政治地位》。
[388][398]罗依果:《蒙古统治下的突厥人:13—14世纪突厥与蒙古关系初探》。
[389][776]陆峻岭、何高济:《元代的阿速、钦察、康里人》。
[390][736]汤开建:《元代西夏人的政治地位》。
[391][709]札奇斯钦:《蒙古与西藏历史关系之研究》(台北,1978年版)。
[392][143]傅海波:《元代中国的吐蕃人》。
[393][253]
W.柯维思:《蒙古人:12世纪(原文如此)初叶世界和平思想的倡导者》。
[394][107]惠足俊之:《海都之乱的考察》。
[395][740]刘迎胜:《〈史集〉窝阔台汗国末年纪事补证》;[739]《元代蒙古诸汗国间的约和及窝阔台汗国的灭亡》。
[396][435]佐口透:《14世纪元朝与西方三王的关系》。
[397][13]托马斯·T.爱尔森:《13世纪的元朝和吐鲁番的畏兀儿人》。
[398][85]窦德士:《从蒙古帝国到元朝:帝国在蒙古和中亚统治形式的变化》。
[399][15]青山公亮:《元朝尚书省考》(东京,1951年版)。
[400][315]宫崎市定:《元朝的蒙古官职和蒙汉关系:科举复兴意义再探》。
[401][755]杨树藩:《元代科举制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9/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