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1806


[282][244]胜藤猛:《忽必烈汗》(东京,1966年版)。
[283][767]李唐:《元世祖》(台北,1978年版)。
[284][366]爱宕松男:《忽必烈汗》(东京,1941年版)。
[285][853]萧启庆:《忽必烈时代“潜邸旧侣”考》。
[286][828]姚从吾:《忽必烈汗对于汉化态度的分析》。
[287][839]夏光南:《元代云南史地丛考目录》(上海,1935年版)。
[288][49]陈学霖:《忽必烈时期兼通佛道的政治家刘秉忠(1216—1274年)》。
[289][54]陈学霖:《姚枢(1201—1278年)》。
[290][478]见南希·S.斯坦哈特:《蒙古影响下的都城建筑:忽必烈的帝都大都》(哈佛大学1981年博士论文);[479]亦见她的论文《忽必烈的都城规划》。
[291][177]原田淑人:《元代夏都上都》(东京,1941年版)。
[292][252]驹井和爱:《元上都与大都的平面比较》。
[293][214]石田干之助:《关于元之上都》。
[294][475]斯坦哈特:《中国的帝都规划》,第150—154页。
[295][250]
S.
V.吉谢列夫编:《古代蒙古城市》(莫斯科,1965年版)。
[296][110]戴维·M.法夸尔:《元代政府的结构与职能》。
[297][126]傅海波:《从部落领袖到至高无上的皇帝和神:元代的正统观念》(慕尼黑,1978年版)。
[298]见[441]舒尔曼:《元代经济结构:(元史〉卷93—94译注》(坎布里奇,1956年版)和[442]《13世纪蒙古的贡纳制》。
[299][17]有高岩:《元代农民的生活》。
[300][292]罗荣邦:《忽必烈时期(1260—1294年)关于粮食运输的争论》。
[301][879]鞠清远:《元代系官匠户研究》。
[302][840]翁独健:《斡脱杂考》。
[303][336]村上正二:《元朝投下的意义》。
[304][365]爱宕松男:《斡脱钱及其背景》。
[305][10]托马斯·T.爱尔森:《1200—1260年间的蒙古诸王与斡脱》。
[306][104]伊丽莎自·恩迪科特—韦思特:《元代中国的官商:斡脱》。
[307][359]彼得·奥勃里赫特:《13—14世纪蒙古统治下中国的驿传制度》(威斯巴登。1954年版)。
[308][195]萧启庆:《元代的军事制度》(坎布里奇,1978年版)。
[309][300]冈瑟·曼戈尔德:《蒙古统治下的中国军事制度》(班贝格,1971年版)。
[310][63]陈恒昭:《蒙古统治下的中国法律传统》(普林斯顿,1979年版)。
[311][412]保尔·拉契内夫斯基:《元法典》,4卷(巴黎,1937—1985年版)。
[312][55]陈学霖和威廉·T.德巴里编:《元代思想:蒙古统治下的中国思想和宗教》(纽约,1982年版)。
[313]见[348]野上俊静:《元代道佛二教的争执》和[349]《关于元代的宣政院》二文。
[314][410]保尔·拉契内夫斯基:《蒙古大汗和佛教》(莱比锡,1954年版)。
[315][497]约瑟夫·蒂洛:《蒙古时期的佛道之争》。
[316][377]
L.毕达克:《吐蕃与宋、蒙古的关系》。
[317][143]傅海波:《元代中国的吐蕃人》。
[318][340]中野美代子:《八思巴字与〈蒙古字韵〉研究》(堪培拉,1971年版)。
[319][427]莫里斯·罗沙比:《元代初期的穆斯林》。
[320][480]孙克宽:《虞集与元代江南的道教》。
[321][325]慕阿德:《1550年前中国的基督教徒》(伦敦,1930年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