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4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6/1806


[242]保罗·比尔:《早期蒙古中国的部落、汗和兀鲁思:早期元史绪论》(华盛顿大学1977年博士学位论文)。
[243][9]托马斯·T.爱尔森:《蒙古帝国主义:蒙哥汗对中国、俄罗斯和伊斯兰地区的政策,1251—1259年》(伯克力和洛杉矶,1987年版)。
[244][29]
W.巴托尔德:《蒙古入侵时代及其前的突厥斯坦》,第3版(伦敦,1968年版)。
[245][301]
H.德斯蒙德·马丁:《成吉思汗的兴起及其征服中国北方》(巴尔的摩,1950年版)。
[246][391]罗依果:《蒙古早期的北中国人》。
[247]罗依果、陈学霖等编:《元人传记》,第1卷(威斯巴登,即将出版)。
[248][299]牧野修二:《金后期和元初期〈十经〉的翻译》。
[249][442]
H.
F.舒尔曼:《13世纪蒙古的贡纳制》。
[250][469]约翰·马森·史密斯:《蒙古人和游牧民的税收》。
[251][43]保罗·比尔:《蒙古不花剌的汉—契丹管理机构》。
[252][6]托马斯·T.爱尔森:《蒙哥汗时期(1251—1259年)的护卫与统治机构》。
[253]格哈德·多尔佛:《新波斯文中的突厥和蒙古要素》(威斯巴登,1963—1975年版)。
[254][373]伯希和:《〈马可·波罗游记〉注释》(巴黎,1959年版),第1卷,第281—363页。
[255]柯立夫:《1240年的汉蒙文碑》,《哈佛亚洲研究杂志》,第23期(1960—1961年),第62—75页。
[256]丹尼斯·西诺的《中世纪欧亚大陆研究介绍》(威斯巴登,1963年版),第294—319页。
[257][11]托马斯·T.爱尔森:《12—14世纪东亚的蒙古人:基本西文论著目录》。
[258]亨利·G.施瓦茨:《蒙古书目》(贝林哈姆,1978年版)。
[259][379]查尔斯·A.彼德森:《旧幻想与新现实:1217—1234年宋的对外政策》;[378]《1211—1217年宋对蒙古入侵北方的最初反应》。
[260][632]祥迈:《辨伪录》,《大正新修大藏经》,卷52,第751—781页。
[261][633]念常:《佛祖历代通载》,《大正新修大藏经》,卷49,第477—735页。
[262][436]卡米耶·塞松:《南诏野史》(巴黎,1904年版)。
[263][641]无名氏:《元高丽纪事》,《史料丛编》四编(台北,1972年版)。
[264][639]无名氏:《大元仓库记》,《史料丛编》四编(台北,1972年版)。
[265][638]无名氏:《大元马政记》,《史料丛编》四编(台北,1972年版)。
[266][637]无名氏:《大元海运记》,《史料丛编》四编(台北,1972年版)。
[267]见本书注释[231]、[232]、[233]、[234]、[235]。
[268][87]克里斯托弗·道森编:《出使蒙古记》(纽约,1955年版)。
[269][415]威廉·柔克义:《鲁不鲁乞东游记》(伦敦,1900年版)。
[270][328]慕阿德、伯希和:《马可·波罗游记》(伦敦,1938年版)。
[271][326]慕阿德:《马可·波罗游记别注》(坎布里奇,1957年版);[373]伯希和:《〈马可·波罗游记〉注释》,3卷(巴黎,1958—1973年版)。
[272][361]里奥剌多·奥勒斯基:《马可·波罗的亚洲》(伯克力,1960年版)。
[273][434]克劳斯·萨噶斯特译:《白史》(威斯巴登,1976年版)。
[274][32]查尔斯·R.鲍登译:《蒙古编年史阿勒坦·脱卜赤》(威斯巴登,1955年版)。
[275][416]罗列赫译:《青史》,第2版(德里,1976年版)。
[276][40]沃利斯·布治译:《叙利亚编年史》,2卷(伦敦,1932年版)。
[277][37]约翰·A波义耳在《小亚美尼亚国王海都出使蒙哥汗廷纪行》一文中,对此游记作了说明。
[278][426]莫里斯·罗沙比:《忽必烈汗:他的生活和时代》(伯克力和洛杉矶,1988年版)。
[279][425]莫里斯·罗沙比:《忽必烈汗和他家族的妇女》。
[280][424]莫里斯·罗沙比:《关于少数民族的中国神话:对忽必烈的个案研究》。
[281][810]周良霄:《忽必烈》(长春,1986年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6/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