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4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1/1806


[42][14]梅尔文·斯里克兰·安:11—12世纪中国的宋辽外交:决定对外政策的社会与政治因素研究》,宾夕法尼亚大学1983年博士学位论文。
[43][871]傅乐焕:《辽史丛考》(北京,1984年版)。
[44][782]陈述:《契丹社会经济史稿》(北京、上海,1963年版,1978年再版)。
[45][785]陈述:《契丹政治史稿》(北京,1986年版)。
[46][783]陈述:《辽代史话》(郑州,1981年版)。
[47][796]张正明:《契丹史略》(北京,1979年版)。根据作者的前言,此书实际完成于1963年前后。
[48][872]舒焚:《辽史稿》(武汉,1984年版)。
[49][832]姚从吾:《辽金元史讲义(甲):辽朝史》,重版载《姚从吾先生全集》(台北,1972年版),2卷。
[50][831]姚从吾:《东北史论丛》(台北,1959年版),2卷。重版载杨家骆编《辽史汇编》。
[51][482]泷川政次郎、岛田正郎:《辽律之研究》(东京,1943年版)。
[52][457]岛田正郎:《辽代社会史研究》(京都,1952年版)。
[53][458]岛田正郎:《辽制的研究》(东京,1954年版,1973年再版)。
[54][454]岛田正郎:《辽代社会与文化》(东京,1956年版)。
[55][455]岛田正郎:《辽朝官制研究》(东京,1978年版)。
[56][456]岛田正郎:《辽朝史研究》(东京,1979年版)。
[57][119]傅海波:《从辽朝(907—1125年)看多民族社会的中国法律》。
[58][145]傅海波:《辽史中的“刑法志”》。
[59][185]詹尼弗·霍姆格伦:《辽朝(907—1125年)契丹统治下的婚姻、亲族和继承》。
[60][187]詹尼弗·霍姆格伦:《耶律、遥辇与大贺:早期契丹部主的世袭特权观念》。
[61][350]野上俊静:《辽金的佛教》(京都,1953年版)。
[62][329]
闵宣化:《巴林蒙古左旗的大辽帝国古都》。
[63][332]闵宣化:《辽代王陵》。
[64][505]鸟居龙藏:《辽代的壁画》。
[65][503]鸟居龙藏:《考古学所见辽代文化图谱》,4卷(东京,1936年版)。
[66][504]鸟居龙藏:《辽代文化探讨》(东京,1937年版)。
[67][486]田村实造、小林行雄:《庆陵》(京都,1953年版)。
[68][459]岛田正郎:《祖州城》(东京,1955年版)。
[69][484]田村实造:《庆陵的壁画》(京都,1977年版)。
[70][271]埃伦·约翰斯顿·莱恩:《晚期中国墓葬装饰的模式和问题》。
[71][232]琳达·库克·约翰逊:《辽朝公主的婚仪:吉林辽代墓葬的壁画》。
[72][422]奥尔布赖特·罗雷克思:《辽墓壁画和中国画中反映游牧民的文姬故事》。
[73][537]威廉·沃森:《唐代和辽代的制陶术》(纽约,1984年版)。
[74][760]李文信、朱子方:《辽宁省博物馆藏辽瓷选集》(北京,1962年版)。
[75][314]
Y.迈纳:《长城南北的辽代陶瓷》(纽约,1973年版)。
[76][446]关野贞、竹岛卓一:《辽金时代的建筑与佛像》,2卷(东京,1934年版);[481]竹岛卓一:《辽金时代的建筑与佛像》(东京。1944年版)。
[77][786]陈明达:《应县木塔》(北京,1980年版)。
[78][476]南希·沙茨曼·斯坦哈特:《中国传统建筑》(纽约,1984年版)。
[79][475]南希·沙茨曼·斯坦哈特:《中国的帝都规划》(檀香山,1990年版)。
[80][644]《宋史》,卷485—486,第13981—14033页;[645]《辽史》,卷115,第1523—1530页;[646]《金史》,卷134,第2865—2879页。
[81][771]详见吴天墀:《西夏史稿》(成都,1983年版),第338—339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1/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