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3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5/1806

[137][645]《辽史》,卷18,第220页;卷115,第1526页。
[138][645]《辽史》,卷20,第247页。
[139][645]《辽史》,卷21,第251页。
[140][58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7,第4282页。
[141][584]《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77,第4282—4283页。
[142][645]《辽史》,卷21,第252页;卷71,第1204页。
[143][645]《辽史》,卷21,第256页。
[144][645]《辽史》,卷113,第1510—1511页。
[145][645]《辽史》,卷90,第1355页。
[146]据[645]《辽史》,卷90,第1355页,举行的是瑟瑟礼;而据同书卷113,第1511页,则是南郊献祭。后者似乎更为可信。
[147]关于道宗统治时期政治两极分化的分析,见[785]陈述:《契丹政治史稿》,第137—152页。
[148][645]《辽史》,卷56,第908页。
[149][541]《中国社会史:辽》,第492页(表格)。
[150][645]《辽史》,卷48,第807、811、817—821页。
[151][645]《辽史》,卷48,第807、811、820页。
[152][645]《辽史》,卷48,第807页。
[153][645]《辽史》,卷47,第788页。
[154][645]《辽史》,卷21,第258页。
[155][645]《辽史》,卷22,第269页。
[156][645]《辽史》,卷23,第275页。
[157][645]《辽史》,卷21,第256页。
[158][645]《辽史》,卷22,第262页;卷64,第988—989页;卷112,第1502页;卷114,第1514页(译文见[541]《中国社会史:辽》,第421页);[595]《契丹国志》,卷9,第88页。
[159][580]王鼎:《焚椒录》(序言为1089年),2b—3a,断言重元还被他的妻子所煽动,后者曾经与道宗的年轻皇后有过一次争吵。
[160][645]《辽史》,卷71,第1204页。
[161][595]《契丹国志》,卷14,第153页;[580]王鼎:《焚椒录》,3b,均误认为他是被处死的。
[162]他的传记,见[645]《辽史》,卷110,第1483—1486页。
[163]他的传记,见[645]《辽史》,卷96,第1395—1397页。
[164][645]《辽史》,卷110,第1484页;卷96,第1396—1397页。
[165][645]《辽史》,卷96,第1387页。
[166][645]《辽史》,卷110、卷111,特别是这些章节的前言(第1483页)和史家的评论(第1495页)。
[167]这一实录由天祚帝下令编撰,于1103年由耶律俨完成。《辽史》的编纂者还用来作为材料来源的《契丹国志》,几乎完全忽略了道宗统治时期的事件,而且它的记载充满了错误。同样有敌意的《焚椒录》由王鼎(死于1106年)于1089年写成,它保存下来是由于天祚帝解除了对作者的监禁,并把他流放到遥远的边界地区,由于天祚帝的个人态度,他一直住在那里。见[654]《辽史》,卷104,第1453页。
[168][645]《辽史》,卷22,第264页。
[169][645]《辽史》,卷23,第276页。
[170][645]《辽史》,卷24,第290页;卷104,第1456页。
[171]见[541]《中国社会史:辽》中所收集的资料,第304—307页。
[172][645]《辽史》,卷24,第284页。
[173][645]《辽史》,卷22,第268页。
[174][645]《辽史》,卷22,第267页。
[175][645]《辽史》,卷22,第270页。
[176][645]《辽史》,卷22,第264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5/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