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6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37/1806

某女士真疯狂,
妄想当女皇!
给你个镜子照一照,
看你是个啥模样?
纠集一小撮,
兴风又作浪;
欺上瞒下跳得欢,
好景终不长。……
若有人反总理,
如同狂犬吠日
——梦想![209]
面对这些口诛笔伐,“四人帮”暂时认识到了现实。他们与政治局里的“文革”受益者们合谋采取强硬手段。本来,政治局在4月1日的会议上已经认定南京事件是分裂分子和邓小平的支持者制造的。根据这一否定性的判断,北京的警察在4月2日和3日开始采取行动,企图阻止悼念者,搬走花圈。[210]
4月4日晚,当清明节即将到来时,政治局又开会讨论天安门广场的形势。政治局主要成员朱德、叶剑英、李先念等一些老革命家以及支持他们的许世友将军都未参加,[211]邓小平当然也不可能参加了。“四人帮”和“文革”受益者们完全控制了会议。华国锋谴责了天安门广场事件的挑动者,说有些诗是对主席的直接攻击,很多是攻击党中央的,很恶毒。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吴德则认为这是一次有计划的行动,并说1974—1975年邓小平就为此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他说,“性质是清楚的,就是反革命搞的事件”。[212]江青问中央领导人的安全是否有保障,为什么还不将对手们抓起来。[213]
在这次会议上,“四人帮”和“文革”受益者们继续合作的基础变得更为牢固了,双方都感到了威胁,他们的主张遭到人们唾弃。如果华国锋的论断是正确的,即毛泽东本人也成了一些悼念诗文攻击的目标,这就意味着他们分享权力的基石已经动摇。[214]毛尚在世就发生了这种事情,那么他死后又会发生什么呢?这样大规模的、前所未有的支持周恩来的高潮至少也说明人们不再把毛当成指引未来的、独一无二的、神一般的领袖了。另外还有一条道路,他们选中了这条路,即他们也反对毛选中的接班人。人们对周的敬意表明他们想要邓小平来接替他的职务,那天晚上与会的每一个人都清楚,邓小平重握大权就等于是他们的灾难。
这样,就有必要迅速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毛远新将会议结论向他的伯父作了汇报,并且得到了毛的认可,于是,警察很快就开始行动。至4月5日凌晨4时,广场上的花圈和诗文全被清除了;滞留广场看诗文和守护花圈的人被逮捕。[215]5时左右,王洪文来到天安门广场,就白天如何行动对警察作了指示。[216]
当局采取行动的消息迅速传开,人们开始从城市的四面八方向广场汇集,这时的行动是个人的而非集体的。但是有一群人——10个中学生于早上6点钟来到广场准备敬献花圈,没料到他们的去路被挡住了,纪念碑周围站满了军人和民兵,说纪念碑要清理。[217]一个8时左右到达广场的外国人说,广场上有1万人,冲着广场西边的人民大会堂高喊:“还我花圈!还我战友!”[218]下令群众解散却又不解释为什么移走花圈,这激怒了在场的人们。警方的一辆面包车被掀翻,车里的人因说人群是被“阶级敌人”利用误入歧途而被迫道歉。一个激进分子(可能是清华大学的旁听生)在一旁指责送花圈是悼念“党内最大的走资派”,他很快就被揪了出来并且被迫离开。午后不久,有好几辆警车被焚毁,一个警察指挥部遭到袭击并被付之一炬。[219]
下午6时30分,吴德通过广场上的喇叭发出呼吁,要求群众离开广场。[220]大多数人散去了,根据中国人的说法,只剩下几百人还滞留在广场。[221]到了晚上9点35分,广场上的灯光突然全部打开,一片通明,扩音器里播放着军乐,集结在天安门后故宫里的工人民兵、公安人员和卫戍部队突然出现在广场,他们手持棍棒开始殴打群众。至9时45分,大打出手的场面结束了,受伤的群众被带走受审问。[222]
当晚召集的会议上,政治局作出结论,认为这一“事件”是“反革命暴乱”。4月7日,主席听了毛远新关于此事的报告之后,下令将《人民日报》关于整个事件的报道和吴德当时的讲话一起发表。邓被解除了所有职务,但允许他保留党籍,以观后效。不知邓当时还发生了什么事,因为就在当天,他被人民解放军神秘地转移到了南方某安全地。他在政治局里的盟友许世友和韦国清控制着那里的驻军。[223]
4月7日,毛作出了或许是他最重要的决策:命令立即将华国锋提拔到总理和党的第一副主席的职位上。[224]或许是因为形势太危险不能再耽搁,或者是华已经受住了毛的考验;无论如何,毛最后决定了他的接班人。3个星期后即4月30日晚上,毛听了这位新的第一副主席汇报全国形势后,对他说:“你办事,我放心。”[225]这句话后来被华当成护身符。实际上,华的生存能力并不见得比前三任接班人强,只是毛永远也不会知道这一点了。
毛的逝世
对于讲迷信、讲传统的中国人来说(也就意味着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1976年是充满凶兆的一年。周恩来于1月去世,接着,89岁高龄的老革命家、老革命战士朱德于7月逝世,在早年艰苦的环境中,正是由于他对毛的忠诚才确保了军队服从党的领导。过了3个星期,华北煤城——唐山发生了大地震,死亡达24.2万多人,重伤16.4万人。[226]
整个国家动荡不安,一方面是由于极“左”分子煽动反对邓小平引起的,另一方面则是公众对邓遭清洗感到愤怒引起的。铁路运输再次发生堵塞;钢产量在1976年的头5个月比预定指标少了123万吨;化肥、棉纱和其他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也迅速下降,导致国民财政收入减少了20亿元。年度计划的各项指标不得不重新修改。[227]
在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和经济崩溃同时发生的时刻,精英们也逐渐认识到毛的生命正在走向终结。[228]在邓被撤职却还未彻底垮台的形势下,“四人帮”应在政治局里巩固与“文革”受益者们在天安门事件中结成的联盟,以确保安全度过前面几周的危险风暴。这样做才是理智的。但是,在7月的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他们攻击华国锋,从而失去了最后的机会。很显然,他们已决定必要时动用军事力量,与“文革”受益者们对抗。8月,随着毛的生命日近尾声,他们自1967年以来一直苦心经营的上海民兵开始进入戒备状态。[229]
将军们也开始动起来了。王震将军劝说政治局委员老帅叶剑英与“四人帮”作斗争。叶的老友聂荣臻元帅和杨成武将军也经常与他联系。叶还与其他政治局委员,包括华国锋及其他遭“四人帮”冷遇的“文革”受益者们一起磋商。叶又到了他的故乡——广东,在这里他与邓小平会了面,发现邓也做好了战斗准备:
我们要么任人宰割,让党和国家蜕化变质,眼看着让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烈用热血换来的江山被这四个人毁灭,甘心历史倒退一百年,要么我们就与他们斗争到底,只要一息尚存。如果我们赢了,一切都迎刃而解;如果我们输了,只要活着,我们就上山打游击,或者我们也可以到国外找一块庇护地,以待时机。目前,我们可以用来与他们作斗争的力量至少有广州军区、福州军区、南京军区。如果再拖下去,连这一点本钱我们也会输掉。[230]
但是叶还要等一等。他对王震说,毛没死就采取行动不恰当,[231]他以“投鼠忌器”[232]这一成语来解释为什么要再拖一段时间,意即他不愿毛还在世时,就把他的妻子当作反革命抓起来,这样会使毛受辱。毛于9月9日午夜过后10分钟去世,叶剑英做好行动的准备了。[233]
逮捕“四人帮”
“四人帮”战略上的错误在于他们未能与“文革”受益者们建立共同的奋斗目标;战术上的错误在于他们在毛死后全都留在北京。林彪曾有过在广东另建一个中央的计划,邓小平下台后躲到盟友的控制区里,实际上,整个中国革命的历史都为他们提供了这一教训:面对强于自己的对手时,应另找一个安全据点。他们没有吸取这一教训。
江青及其同党过于得意忘形了。由于毛的支持,他们扶摇直上,很快地、轻而易举地攫取了大权;在毛的默许下,他们目空一切,大发淫威。他们每个人都滥用特权——中共曾发动一场革命来消灭的东西。但是,正如米洛万·吉拉斯所说,特权是官僚独裁制度的派生物,不可避免。[234]在一个世纪以前,这些人就可能是宫廷里的一个阴谋集团,利用与皇上的亲密关系,高高在上,却不知圈外的权力现实。
与宫廷阴谋集团不同的是,“四人帮”在上海有相当大的权力基础,他们本可到上海暂时退避一段时间的。然而相反,他们显然以为与毛关系密切,是政治局常委,又控制了新闻媒介,这些加在一起足可以使他们具备夺取首都的权力的条件。因此,他们倾全力于夺权目标上。毛刚死,江青在黎明前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对毛的丧事安排并不关心,而急于马上将邓小平开除出党。[235]
“四人帮”的行动计划似乎是三管齐下:坚持他们继承毛思想的权利;控制党中央;准备武装对抗。在姚文元的指挥下,各主要新闻机构很快就大肆宣扬据说是毛的临终嘱咐的重要意义:“按既定方针办。”如果不这样做,就是“背叛马克思主义,背叛社会主义,背叛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伟大学说”。[236]显然,他们的目标就是阻止任何逆转反邓运动方向、或(这更可怕了)否定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努力。
通过新闻界,“四人帮”制造了对他们有利的政治气氛,影响下层干部对首都力量对比的判断。[237]但这并不等于他们已真正接管了权力。毛死后不久,“四人帮”就想方设法维持他们对省级机构的控制。王洪文在中南海设立了自己的值班室,以中央办公厅的名义给各省委下达指示,要求凡有重大问题都要找他。([238]9月12日起,“四人帮”发起攻势向政治局施加压力,要求任命未被定为接班人的江青为毛的接班人。[239]在毛的追悼会上拍下了许多别有用心的照片并公开发行,使人们以为江青就是毛的接班人。[240]
“四人帮”步步紧逼,要求迅速作出决策。9月19日,江青要求政治局常委——这时只有华国锋、王洪文、叶剑英和张春桥四人——召开紧急会议,她和毛远新要参加,但不让叶剑英参加。会上,江提议授权毛远新整理他伯父的各种文件,目的是要找或者至少要“发现”对江青夺权有利的毛的最后遗嘱,最后通过表决决定由中央办公厅封存毛的所有文件。[241]
9月29日,政治局再次开会,江青和张春桥企图强行讨论江青今后担当的角色问题,他们拒绝了叶剑英和李先念的意见(即毛远新应当返回辽宁的本职岗位),提出反建议——授权毛远新为下一次中央全会准备政治报告。[242]然而“四人帮”得不到多数人的支持,所以毛远新只好返回辽宁,领导权的问题暂被搁置了。[243]
“四人帮”的第三项措施是准备武力对抗。上海民兵(约10万之众)都发放了武器,并接到了准备战斗的命令。与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也建立了秘密联系。王洪文及其同党在与下属们的谈话中都充满了火药味。[244]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37/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