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6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29/1806


[195]《远东经济评论》1970年10月10日,第4页;《自由中国周报》1970年10月25日。
[196]转南斯拉夫通讯社消息,《中国动态》1971年1月15日,A3;《真理报》1970年12月3日。
[197]《真理报》1971年1月15日,《当代苏联报刊文摘》第23卷第2期(1971年2月9日)。
[198]《真理报》1971年3月24日;《中国动态》1971年4月19日,A1。
[199]《真理报》1971年2月20日,《当代苏联报刊文摘》1971年3月23日,第20页;《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1年5月29日;《中国动态》1971年5月24日,A11—12;《真理报》1971年5月22日,《当代苏联报刊文摘》1971年6月22日;《纽约时报》1970年5月22日。
[200]宣传攻势仍在继续,参阅1971年7月1日《真理报》上发表的“亚历山大罗夫”的文章(《当代苏联报刊文摘》1971年10月5日,第1—5页);《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1年3月18日;9月30日;《国际事务》(莫斯科)1971年11月,第17—24页。
[201]《真理报》1972年9月23日;《纽约时报》1972年9月24日。
[202]他返回了莫斯科,以免与尼克松同在北京。
[203]《纽约时报》1972年3月27日和5月各日;《真理报》1972年3月21日(《当代苏联报刊文摘》1972年4月19日,第18页);《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2年3月27日。中国方面对伊利切夫返回北京一事未予报道。《中国动态》1972年3月22日,A1;《远东经济评论》1972年4月1日,第4页;1972年4月8日,第9页。
[204]《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0年8月26日。
[205]《苏联动态》1972年5月1日;《纽约时报》1972年5月1日;《中国动态》1972年5月2日,A5。
[206]《北京周报》第31期(1972年8月4日),第7—9页;《真理报》1972年9月30日,《当代苏联报刊文摘》1973年10月25日,第16页;《苏联动态》1972年10月17日,D1;《纽约时报》1972年10月18日;《中国动态》1972年12月15日,A1。
[207]《纽约时报》1972年8月3日,9月6日,11月9日,12月22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2年8月26日。
[208]《纽约时报》1973年2月25日。
[209]《洛杉矶时报》1973年6月6日;《真理报》1973年6月2日(见《当代苏联报刊文摘》1973年6月27日,第4、12页);《苏联动态》1973年6月1日,D1。
[210]《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1973年9月25日;《经济学家》1973年9月29日,第42页;《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3年10月2日;《国际事务》(莫斯科)第5期(1975年5月),第37页。
[211]《中国动态》1973年3月9日,A3;《纽约时报》1970年3月9日。
[212]《真理报》1973年5月1日。
[213]《纽约时报》1973年7月20日。他是1月13日返回北京的,见《纽约时报》1973年2月25日。
[214]《北京周报》第35和36期(1973年9月7日),第23页。对于这次代表大会的评论,见托马斯·鲁宾逊:“1973年的中国:复活的‘左’倾思想威胁着‘新事业’”,《亚洲概览》(1974年1月),第1—21页。
[215]《纽约时报》1973年10月29日。
[216]《纽约时报》1973年11月11日;《真理报》1973年11月10日(见《当代苏联报刊文摘》1973年12月5日,第6页)。
[217]《洛杉矶时报》1974年6月26日;《纽约时报》1974年6月26日,30日;《苏联动态》1974年6月25日,C
1;《金融时报》1974年6月26日;路透社消息1974年6月26日;《中国动态》1974年6月21日,A1;《世界报》(巴黎)1974年6月27日。
[218]《真理报》1974年5月3日(见《当代苏联报刊文摘》1974年5月29日,第15页);《纽约时报》1974年3月21、24、29日;《经济学家》1974年1月26日,第43页;《苏联动态》1974年6月24日,C1。
[219]《纽约时报》1974年2月9、10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4年2月15日;琼·里奥洛特:“苏联对西沙群岛争端的反应”,《自由电台快讯》1974年2月11日。自1959年和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以后,这是中国首次动用武力解决领土问题。在莫斯科看来,这件事说明,一旦军事形势对中国有利,中国就会使用武力,为所欲为。
[220]《真理报》1974年5月24日(《当代苏联报刊文摘》1974年6月12日,第4页);《纽约时报》1974年5月24、25、28日;《苏联动态》1972年5月23日,C1。
[221]见内维尔·马克斯韦尔:“中苏边界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段考”,《现代中国》第1卷第1期(1975年1月),第116—126页。
[222]《纽约时报》1974年5月28日,6月1日;《中国动态》1974年5月31日,A1;《北京周报》第23期(1974年6月7日),第7页。
[223]马克斯韦尔:“中苏边界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段考”,第122页。
[224]《纽约时报》1974年5月24日。马克斯韦尔的观点(看上去合理但缺乏有力的证据)是,莫斯科“坚决要按沿中国一侧的江岸划定界线,意在以此为条件进行讨价还价,换取中国人在与之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即以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为界的问题上作出让步”。
[225]《中国大陆报刊概览》第5582期(1974年4月2日),第33页;《中国动态》1974年3月25日,A13;《远东经济评论》1974年6月3日,第14页。
[226]《纽约时报》1974年8月19日,10月2日;《真理报》1974年8月19日(《当代苏联报刊文摘》1974年9月11日,第16页);《苏联动态》1974年8月19日,C1;《中国动态》1974年8月19日,D18;《真理报》1974年10月1日(《当代苏联报刊文摘》1974年10月23日,第7页)。
[227]《纽约时报》1974年9月3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4年8月26日;《中国动态》1974年8月23日,A—2。
[228]《曼彻斯特卫报》1974年11月8日;《中国动态》1974年11月7日,A1—3;《纽约时报》1974年11月8日;路透社消息1974年11月8日。
[229]《纽约时报》1974年11月9日。
[230]《真理报》1974年11月27日(见《当代苏联报刊文摘》1974年12月25日,第1—6页);《纽约时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74年11月27日。在此之前,莫斯科曾通过匈牙利的新闻媒介表示,它将拒绝北京的建议,见《苏联动态》1974年11月15日。
[231]《真理报》1974年11月25日(见《当代苏联报刊文摘》1974年12月18日,第1页)。
[232]《纽约时报》1974年2月13日、18日;《苏联动态》1974年2月12日,C1;《中国动态》1974年2月12日,A1;《每日电讯报》1974年2月13日。
[233]直到2月份谈判才恢复,因为中国忙于筹备1月份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34]《北京周报》第4期(1975年1月24日),第25页;《华盛顿邮报》1975年1月24日;《远东经济评论》1974年1月31日,第14—15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29/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