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5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8/1806

[1]《光明日报》,1961年9月3日,第2版。
[2]周恩来:《论文学和艺术》,《文艺报》[778],1979年2月;《北京周报》[568],(1979年3月30日),9。
[3]斯图尔特·施拉姆编:《毛泽东的讲话和信件,1956—1971年》[634],第169页。
[4]《文艺报》[778],3(1961年),3。
[5]《上海文学》[652],5(1962年),3。
[6]《光明日报》,1961年9月3日,第2版。
[7]《光明日报》,1961年9月3日,第2版。
[8]刘国钧:《“神仙会”促进了知识分子的自我改造》,载《人民日报》,1961年5月16日;《中国大陆报刊概览》[738],2.513,11。
[9]《捣毁“三家村”的黑后台》,《光明日报》,1967年6月18日;《中国大陆报刊概览》[738],3977,14。
[10]吴南星:《三家村札记·专治“健忘症”》[819],《前线》,14(1962年);《当代背景材料》[735],第792期,第4页。
[11]马南(邓拓):《王道和霸道》,《燕山夜话》[489],四集,第13—16页。
[12]邓拓:《爱护劳动力的学说》,《燕山夜话》[489],一集,第58页。
[13]邓拓:《为李三才辩护》,《燕山夜话》[489],五集,第150页。引文不见于该文,此处按英文翻译。——译者
[14]邓拓:《智谋是可靠的吗?》,《燕山夜话》[489],四集,第17—19页。译者按:引文出自邓拓《欢迎“杂家”》,《燕山夜话》,一集。
[15]邓拓:《事事关心》,《燕山夜话》[489],二集,第60—62页。
[16]邓拓:《太湖吟》,《光明日报》,1960年9月7日。译者按:组诗《太湖吟》中,《过东林书院》一首作:“东林讲学继龟山,事事关心天地间。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访高子止水》一首作:“力抗权奸志不移,东林一代好男儿!攀龙风节扬千古,字字痛心绝命辞。”
[17]《人民日报》,1962年5月13日。
[18]《文艺报》[778],8/9(1964年),15—18。
[19]《周扬反革命修正主义言论集》,《中国大陆杂志选录》[737],648,11、15。
[20]冯友兰:《关于孔子讨论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哲学研究》[97],6(1963年),载《中国的历史和哲学研究》[138],1.4(1968年夏),第84页。
[21]《中国的哲学研究》[137],(1972—1973年秋冬),第18页。
[22]冯友兰:《批评和自我批评》,载《中国的历史和哲学研究》[138],第1卷,第4,86—87页。
[23]贡文声:《孙冶方的“理论”是修正主义谬论》,《人民日报》,1966年8月8日;《中国大陆报刊概览》[738],3766,17。
[24]拉斯·拉格瓦尔德:《作为文学评论家和理论家的姚文元》[597]。
[25]《人民日报》,1958年10月13日。也见帕里斯·张《中国文化革命中的激进分子和激进思想》[85],第81页。
[26]关锋、林聿时:《关于哲学史研究中阶级分析的几个问题》,《哲学研究》[97],6(1963年),载《中国的历史和哲学研究》[138],1.4(1968年夏),第66页。
[27]戚本禹、林杰:《翦伯赞同志的历史观点应当批判》,《红旗》[345](1966年3月24日)第19—30页,《联合出版物研究服务处》[374],第35、137页。
[28]戚本禹、林杰:《翦伯赞同志的历史观点应当批判》,《红旗》[345](1966年3月24日)第19—30页,《联合出版物研究服务处》[374],第35、137页。
[29]戚本禹:《评李秀成自述》,《历史研究》[444],《人民日报》、《光明日报》1963年8月23日转载,标题有改动,《北京大公报》也予转载,见《联合出版物研究服务处》[374],26,631。13—14、15。
[30]罗克珊·威特克:《江青同志》[797]。
[31]江青:《为人民作新贡献》,《东方红》,1967年6月3日,见《中国大陆报刊概览,补遗》[739],192,7。
[32]《〈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以来(1942—1967年)毛主席关于文艺的重要指示》,《文艺红旗》,1967年5月30日,见《中国大陆报刊概览》[738],4000,23。
[33]《解放日报》社论,1963年12月25日,第3版。
[34]毛泽东:《在柯庆施同志报告上的批示》,《毛泽东思想万岁》[507],载《当代背景材料》[735],901,41。
[35]毛泽东:《中央委员会关于加强相互学习和克服保守、自大、自满的指示》,《毛泽东思想万岁》[507],载《当代背景材料》[735],892,15。
[36]施拉姆编:《毛泽东的讲话和信件,1956—1971年》[634],第204页。
[37]同上书,第207页。
[38]《文艺战线上的激战》,《首都红卫兵》,1967年7月7日,载《当代背景材料》[735],842,17。
[39]《欢呼毛泽东文艺路线的胜利》,新华社,1967年5月17日;见《中国大陆报刊概览》[738],3950,13。
[40]《关于文艺的指示》,《毛泽东思想万岁》[507],载《当代背景材料》[735],891,41。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8/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