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3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06/1806

[137]蓝海:《中国抗战文艺史》,第62页。
[138]蓝海:《中国抗战文艺史》,第68—73页。
[139]朱莉娅·林:《中国现代诗歌:概论》,第171页。
[140]《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第1卷,第631、638页。
[141]蓝海:《中国抗战文艺史》,第43页。
[142]胡风:《民族战争与文艺性格》,第53—55页。
[143]《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第1卷,第670—671页。
[144]《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第691—695页。刘绶松:《中国新文学史初稿》第2卷,第63—64页。
[145]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第317页。
[146]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第2卷,第87页。日本学者尾坂德司也很称赞这部小说的创作技巧;见尾坂德司:《中国新文学运动史》第2卷,第245—247页。
[147]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第386页。
[148]同上书,第369页。
[149]张曼仪等编:《现代中国诗选,1917—1949年》第2卷,第912页。
[150]这首英译诗引自朱莉娅·林:《中国现代诗歌:概论》,第191—192页。
[151]柳无忌:《现代时期》,翟理思编:《中国文学史》,第479—480页。
[152]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第320页。
[153]柳无忌:《现代时期》,第481页。
[154]见姚莘农著,杰里米·英戈尔斯译:《清宫怨》。
[155]这份关于被日本占领的上海战时戏剧的资料完全取自爱德华·冈恩的开拓性研究。见冈恩《不受欢迎的缪斯:上海和北京的中国文学,1937—1945年》和冈恩的研究论文《日本占领时期的中国作家(1937—1945年)》。
[156]这部中篇小说收入夏志清编:《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第138—191页;刘绍铭、夏志清、李欧梵编:《现代中国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第530—559页。
[157]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第445页。
[158]引自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第301—302页。
[159]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第2卷,第26页。
[160]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第2卷,第23页。又见李牧:《三十年代文艺论》,第104页。
[161]关于延安持不同意见作家的分析,见默尔·戈德曼编:《共产党中国文学上的不同意见》第2章。
[16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50页。
[16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54、872页。
[164]同上书,第873页。
[165]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71页。
[166]这是默尔·戈德曼编《共产党中国文学上的不同意见》的主题,特别见第1—8章。
[167]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63页。
[168]夏济安:《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的20年》,载其《黑暗之门》,第255页。
[169]《黑暗之门》,第246页。关于延安文学各种形式的详细分析,见菊地三郎:《中国现代文学史》第2卷,第2—5章。又见丁淼:《评中共文艺代表作》。
[170]蓝海:《中国抗战文艺史》,第77—78页;刘绶松:《中国新文学史初稿》第2卷,第24页。
[171]这部剧作收编入沃尔特·梅泽夫和鲁思·梅泽夫编:《共产主义中国的现代戏剧》,第105—180页。
[172]戴意坚(音):《当代中国戏剧和苏联的影响》(南伊利诺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74年),第96—97页。
[173]在60年代,无论什么形式或内容的京剧都被江青的“革命京剧”完全排斥。然而“文化大革命”后,旧剧种(包括京剧)得到恢复。
[174]在1945年出版的赵树理短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中,口头成分大多被删去。然而,夏志清认为这部小说仍是“他的作品中最可读的一部”。见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第483页。
[175]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第2卷,第123页。关于延安时期(文艺座谈会以前和以后)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选集,见丁玲等:《解放区短篇创作》。在诗歌方面,除民歌外,创作量更少。何其芳停止写诗去写报告文学作品。见麦克杜格尔译编:《梦中的路:何其芳诗文选》,第173页。
[176]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第472—473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06/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