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0/1806


赋税和征用如此沉重,一般农民都知道,如果天气不如人意,或者如犁头折了,牛死掉,他就要陷入严重困境。大批体格健全的年轻人被征走了——有些村庄约占他们的3/4——只有老人、孩子和孕妇在地里正常劳动,大多数家庭才能够维持下去。[131]
在1949年和1950年,共产党的土改队来到北方农村,实地检查土改的进程。他们报告说,他们到达的每一个村庄,在1937年至1949年间,牲畜、农具、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在平原县(河北)[132],1949年粮食产量仍低于1937年。[133]对山东省49个村的一次调查,发现1949—1950年每户的平均耕地面积低于1931—1936年的平均水平。农具供应量也下降了,粮食产量也低一些。[134]
这些年的历史记录呈现出的农村贫困的惨淡情景,已被许多评论者加以说明——与我们在这一章前面部分提出的观点相左——作为情况从来没有什么不同,乡村从来没有过过好日子的证据。显然,农业中国为这30年政治上和军事上的灾难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
*
*
[1]费迪南德·保罗·威廉·冯·列区荷芬:《中国旅行日记》,老原正雄译,第1卷,第139页。
[2]F.H.金:《四千年的农人:中国、朝鲜和日本的不变的农业》,第233—234页。
[3]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第910页。
[4]益子呈辅:《中国中部》,第29页。
[5]葛敬中:《五十年来中国农业史》,载梁启超等:《晚清五十年来之中国》,第210页。
[6]李文治编:《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1辑,第22页。
[7]满铁北支经济调查所调查部:《华北农村概况调查报告》第2卷,第68页。
[8]原文P’eng—te译音为彭德,河南省无彭德其地。据后文称袁世凯在Peng—te购买土地。根据中国文献记载,袁世凯所购土地系在河南彰德。疑原文作者以字形近似,误彰德为彭德。——译者
[9]满铁北支经济调查所调查部:《华北农村概况调查报告》第3卷,第22页。
[10]史坚雅:《农业中国的市场和社会结构,第2部分》,《亚洲研究杂志》第26卷第2期(1965年2月),第18—19页。
[11]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清代的城市网和德川时代的日本》,第103—104页。
[12]艾伯特·马谢:《中国的贸易组织和贸易管理》,《美国经济评论》第6卷第2期(1916
年6月),第309—323页,见第309页。
[13]东亚同文会编纂局:《中国经济全书》第7卷,第225页。
[14]调查浙江经济所统计课:《浙江建德县经济调查》第1卷,第6页。
[15]东则正编:《华中经济调查》第1卷第1册,第361页。
[16]马若孟:《中国的农民经济:河北和山东的农业发展,1890—1949年》,第177—178页。
[17]吴华宝:《陕西永乐店的农业经济》,《南开社会经济季刊》第9卷第1期(1936年4月),第171页。
[18]W.Y.申:《中国山东潍县的农业类型,生产费用和年劳动分配》,《中国经济杂志》第3卷第2期(1928年8月),第653页。
[19]《中国经济杂志》(1927年11月),第921页;《中国经济全书》第8卷,第31—32页;《中国经济月刊》(1926年8月),第295—299页。
[20]满铁上海事务所调查室:《华中农村的社会状况》,第2页。
[21]原文如此。——译者
[22]W.Y.申:《中国山东潍县的农业类型,生产费用和年劳动分配》,第667页。
[23]见前有关彰德的译者注。——译者
[24]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华北农村概况调查报告》,第118页。
[25]实业部:《农业经营续篇》,第88—89页。
[26]卜凯:《中国土地的利用》,第293—294、291、306、297、295页。
[27]满铁上海事务所调查室:《江苏省松江县农村实态调查报告书》,第158页。
[28]冯·列区荷芬:《中国旅行日记》,老原正雄译,第2卷,第79—80页。
[29]明恩溥:《中国农村生活:社会学研究》,第18—19页。
[30]甘博:《定县:一个华北农村社区》,第22页。
[31]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编:《中国农村调查资料五种,江苏省农村调查》,见第1、2卷附录。
[32]詹姆斯·W.海斯:《九龙的古老生活方式:郑沙湾村》,《东方研究杂志》第8卷第1期(1970年1月),第154—188页,见第154、157页。
[33]根岸勉治:《华南农业经济论》,第196—197页。
[34]天野元之助:《中国农业经济论》第1卷,第28—31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0/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