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史(套装全11卷)(校对)第1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3/1806

[187]刘伯承文,《星火燎原》(香港三联书店版),第5页;薛岳:《剿匪纪实》第3册,第7—9页。
[188]《星火燎原》(香港三联书店版),第48、50页;萧华文,《红旗飘飘》第13集,第87页;安德烈·马尔罗:《反回忆录》,第533页。
[189]刘伯承文,《星火燎原》(香港三联书店版),第4页。
[190]同上书,第6页;《红旗飘飘》第14集,第102—103页。
[191]《明报月刊》第49期,第78页;刘伯承文,《星火燎原》(香港三联书店版),第9页。
[192]Nan—t’ung,未详何地。——译者
[193]徐向前谈话,载于韦尔斯:《红色尘土》,第161页。
[194]陈志让:《遵义会议决议》,《中国季刊》第40期。在福建,蔡廷锴指挥的因1932年1月上海抗战而驰名的十九路军,于1933年10月26日与共产党签订协定(见萧作梁:《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内部的权力关系》,第49页)后,于1933年11月在福州建立“人民革命政府”。(全称为“中华共和国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译者)这次行动严重削弱了蒋介石在东北角的包围。由于许多政治问题错综复杂,这个形势并未导致任何形式的十九路军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而福州政府不久即被蒋介石击破。
[195]迪特尔·海因齐格文,《中国季刊》第46期,第287页。毛泽东的“三人军事小组第一把手”的新地位,现在被中国各大博物馆馆长和中国人民大学胡华教授这样的权威视为毛泽东在党的军事等级制度中的真正地位。见胡华:《中国革命史讲义》第1卷,第363页。
[196]《明报月刊》第51期,第79、82页。
[197]柳宁:《一个工人的供状》,第12页。
[198]《明报月刊》第49期,第80页。
[199]《明报月刊》第50期,第88页。
[200]《明报月刊》第51期,第81—82页。
[201]同上月刊,第79、82页。
[202]《明报月刊》第52期,第83页。
[203]即右路军。下文西路军即左路军。——译者
[204]刘伯承文,《星火燎原》(香港三联书店版),第10页。
[205]《明报月刊》第52期,第96页。
[206]刘伯承文,《星火燎原》(香港三联书店版),第10页。
[207]《明报月刊》第54期,第88页。
[208]《明报月刊》第48期,第85页。
[209]《星火燎原》第4集,第264页。
[210]《剿匪战史》第6卷,第997页。
[211]《明报月刊》第53期,第91页和第54期,第88页。关于这个方案,根据未经证实的情况,林毓英提议把毛泽东的中央改为西北局,张国焘的中央改为西南局,由林毓英本人充当两局之间的调解者,以达到重新统一。见《明报月刊》第53期,第89页。
[212]《明报月刊》第50期,第86页。
[213]《明报月刊》第54期,第88页。
[214]关于红军在长征中的给养问题,只有片断的资料。学者似乎有把握认为向地主和富农征粮是通常的来源(《星火燎原》第4集,第179—180页),这是一种与秋收暴动后游击队征粮相似的形式。
  刘伯承与彝族酋长结为盟兄弟的著名故事(韦尔斯:《红色尘土》,第71页)不是典型的。红军在广西龙坪镇苗区逗留10天左右,军营附近每晚起火(《红旗飘飘》第11集,第32页)。在草地,贺龙和罗炳辉沿途进行后卫作战,受到藏人的骚扰(韦尔斯:《红尘》第130页)。有部落时,红军千方百计从它那里获取粮食(《星火燎原》第4集,第128—130页)。自然,红军宣传国民党施行恶政,帮助穷人和交不起租税而被关进监狱的人来讨好彝族和其他部族(《星火燎原》第4集,第118—121页)。
[215]《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978页。
[216]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杰伊·莱达:《电影:中国电影和电影观众记事》;刘绶松:《中国新文学史初稿》;王健民:《中国共产党史稿》第2卷,第137页;夏济安:《黑暗之门:中国左翼文学运动研究》。
[217]《红色文献》,第386—392页;斯诺:《红色中国杂记》,第17页;郭华伦:《中共史论》第2卷,第326页。
[218]《王明选集》第3卷,第51—52页。
[219]《明报月刊》第58期,第87页。
[220]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正式成立于1928年,1932年扩大为党务调查处,该处同时对外用特工总部名义。同年,中华复兴社特务处成立。1935年,党务调查处与复兴社特务处合并组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原党务调查处为该局一处,原复兴社特务处为该局二处。1938年,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进行改组,该局一处改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通称“中统”),该局二处称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通称“军统”)。——译者
[221]郭华伦:《中共史论》第2卷,第228—261页;曹伯一:《江西苏维埃之建立及其崩
溃》,第408—414页。
[222]柳宁:《一个工人的供状》,第66页。
[223]董显光:《蒋总统传》第1卷,第208—209页;易劳逸:《国民党中国的法西斯主义:蓝衣社》,《中国季刊》第49期(1972年1—3月),第1—31页。
[224]郭华伦:《中共史论》第2卷,第228—238页;曹伯一:《江西苏维埃之建立及其崩溃》,第408—414页。这里的资料未经证实,只应极小心地采取。我已谨慎地不采用龚楚和李昂文章中提供的情况,因为我认为应尽量避开这两个作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3/18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