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大明星(校对)第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622

  “不,叫《火星救援》!”
第54章
票选银河奖
  “你这个想法太赞了,主角一个人生活在火星等待救援,还需要那么多科学技术做支撑,听起来天方夜谭,我从没见过这种写法。这本书你一定要好好写,我有预感,这可能是最贴近我们生活的科幻小说,不像其余硬科幻那么冰冷疏远,跟现实生活的共鸣更强。”
  “你也觉得不错?”
  林翰两人说到兴奋处,根本停不下来,男主角怎么实现自救,怎么跟外界联系,地球又怎么去拯救他,这些都是悬念,简直将李文渊的心都吊了起来。
  这本小说可以将科学这个狭窄、专业、小众的趣味变成大众消费品,对于需要提高知名度的林翰而言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火星救援》说起来也就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胜利,主角发现问题,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戏剧性跟波折一点也不少。
  每当读者发现主角暂时成功之后,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一直牢牢吸引住读者的视线,让他们在心里为主角祈祷。
  “我打算把这个写成一个纪实类的科幻小说,因此会出现非常多现实中的人名、地名以及科学技术,这可是一个大工程。唯一的难题就是主角的背景设置,他为什么会跑去火星,这是关键,必须要说服读者。”
  在《火星救援》的原著里面,主角叫马克·沃特尼,是一名植物学家,重点研究水文土壤学和环境学。主要工作集中在地球关键区域内,后来申请加入美国航天局宇航员培养计划,然后到火星上面来做科学研究。
  这个背景就让读者们相信为什么主角可以在火星上成功种植土豆,并且将燃料弄成水。
  李文渊也知道光是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够,更重要的是要有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这些东西恰恰是一点也不能少的,也同样不能错。
  喜欢科幻小说的人大多比较严谨,他们会察觉到里面最细小的BUG,然后进行反驳,有时候一本书甚至会因此而被毁掉。
  “那你的想法是什么?是关于主角的身份还是工作背景?”
  李文渊一下子就问到了关键的地方,马克·沃特尼是美国科学家,他的队友也是美国人,最后依然是美国航天局NASA跟中国合作将马克救回来。
  林翰不知道该不该将背景进行修改,如果不修改的话,肯定有部分偏激的读者认为他是卖国贼,连续两部小说都是外国人当主角,说不定还得骂他一顿。
  《火星救援》就相当于是NASA最好的宣传片,作为一个中国人跑去写美国宇航局,这似乎有些不对劲。
  于是他开口说道:“我原本打算是讲主角设置为美国人,最终由美国跟中国两个国家合作,共同拯救这位困在火星的宇航员。但现在,我想可以将主角定为中国人,这里面的差距并不会影响太大。一本书最重要的是故事情节跟叙事方式,人物的名字跟背景只是符号而已。”
  “这话虽然没错,但你想要兼顾国内跟国际市场的话,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好的作品可以忽视掉这些问题,你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那些涉及到的科学技术支撑找到,让小说可以经得起推敲。”
  李文渊神色复杂的看着自己的朋友,这还真是写科幻小说的料,已经发表的一部长篇跟一部短篇都是科幻小说不可多得的佳作,现在新书听起来也非常不错,把他拐到科幻小说界来是正确的事情。
  确定好新书写什么内容之后,林翰整个人就轻松起来,他看过《火星救援》的电影,也阅读过中文版小说,但英文版只看了一些就败退了。
  那些专门的科学名次还有计算方式都出现在小说里面,特别是其中关于写NASA的内容就足足占了25页内容,高深得有些看不懂。
  但现在既然林翰要写这篇小说,那首先就要让自己来搞懂这些概念这些方式,只有自己弄明白了才能浅显易懂的告诉给读者。
  这或许会是他写作生涯最艰难的一部小说,必须要进行大量的积累跟研究才行,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对了,你什么时候发新书啊,上本书跟现在隔了太久吧,你读者在网上天天找你催稿呢!”林翰关心起李文渊的新书来,这货快一年时间没发新书了,科幻读者们早就饥渴难耐。
  “我又不着急,最近在看时间、虫洞还有维度方面的书,书名已经注册了,叫《时空隧道》,目前正在跟清华的一名物理学教授一起做设定,这比较麻烦。”
  任何一本书都不是那么容易写出来的,几十万字的小说需要太多太多的东西进行填充,并不是想写就能写的。
  既然是朋友,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李文渊好奇的询问起来:“你这本《我,机器人》销售势头很好啊,版税给的几个点?现在来说超过50万册总销量根本不用担心,你的目标肯定是冲百万吧。”
  “我签的是阶梯状版税,卖得越多,我拿到的版税就越多。一百万有点遥远,现在销量还是挺坚挺的,希望能延续下去。你们那个银河奖到底什么时候评选出来啊,我之前11月刊的时候就看到说《乡村教师》进入复赛,现在还不知道结果,都过了一年。”
  当初林翰可就是因为银河奖征文那个奖励才进入科幻界的,可现在自己新书都已经上架销售了,可之前那短篇小说获没获奖还是未知数,办事效率实在太慢。
  李文渊耸耸肩膀,笑着说道:“我还以为你沉得住气,不关心这些呢。结果已经交给《科幻世界》了,我这边得不到具体的消息,保密工作特别好,由公证处的人进行统计结果。”
  “你不是评委吗?评委居然不知道结果,但怎么说我的《乡村教师》也不会太差吧,起码应该有个安慰奖才对。”
  林翰打趣着说道,他原本想通过李文渊提前知道一下那奖项的内容,但现在却失败了。不过他并没有太过于看重这个奖项的奖金,目前《我,机器人》销售势头如此好,他的稿费并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只是银河奖这个头衔对于一名科幻作家来说非常有地位,是国内科幻小说的至高荣誉。
  国外的奖项,就是雨果奖,也被称为“科幻成就奖”,但并不是纪念大文豪维克多·雨果,而是纪念美国科幻杂志创始人雨果·根斯巴克。此外还有世界科幻协会颁发的星云奖,科学小说作家协会的国际幻想奖、科幻小说研究会颁发的朝圣者奖等等都算是有分量的奖项。
  国外的奖项暂时无法涉足,但国内的那个银河奖却让林翰看到了一丝希望,自己的《乡村教师》不仅影响力增大,而且还获得了业界内外的一致好评。
  看李文渊的表情,林翰就知道自己应该不会太差,要是太差的话,李文渊那张脸上肯定会显露出端倪来,而不是这样故意吊胃口。
第55章
留学生的福音
  跟李文渊聊天之后,林翰便回到家里,他并没有第一时间选择动手写《火星救援》,而是开始在网络上面搜寻起来,哪个地方的科学类杂志最多,他觉得自己需要去充充电。
  由于地球跟这个世界的文化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林翰也拿不准小说里面需要的那些科技是否会出现在这边,或者说名字有没有变化。
  这些细节方面的东西是吸引读者的关键,越是详细越是真实,越让人有种不明觉厉的吸引感,如果一本书满是BUG,那看起来还有什么意思呢?
  科幻小说虽然不像真正的科普文那样要求格外严谨,但也不能出现太离谱的错误,起码怎么建立火星跟地球的联系方式,怎么用燃料来获取水资源这些都不能弄错。
  经过一番查询之后,林翰惊讶的发现这个世界上,中国作为大国之一,也往火星上发射过火星探测器,这个结果让他非常欣喜。
  因为在小说里面,主角通过火星车找到了1997年发射的探索者号,马克·沃特尼将探索者号挖了出来,然后接通电源,通过静态相机跟地球联系。
  最终在地球工程师的指导下,修复了避难所的通讯设备,最后得以使用计算机跟键盘跟地球进行通信。
  当然这只是第一次失联的状况,由双方成功解决。但电影版并没有将小说里第二次失联的状况拍摄出来,主角第二次跟NASA失联之后,便只有采用拖拽文字的方法单方面向地球简短报告自己的状况。
  为了保证火星上空的卫星能清晰的读取出马克·沃特尼想要传递的信息,所以他拖拽出来的宽度为半米到一米的轨迹,并且每个文字的尺寸都在5米以上。
  甚至林翰在考虑,要不要让主角拖拽出摩尔斯电码,这样更为简单一些,只需要不同长度的点跟线即可,要在地上写超大版的中文显然太过于困难。
  有原版小说做参照物,林翰找资料就要轻松了许多,不会像是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撞。
  “后天去国家图书馆看看,那边藏书多一些,早点把这个写出来,也不知道有没有人买电影版权。”
  林翰觉得这本小说光是阅读起来就非常有画面感,拍摄成电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就要看国内的投资方有没有这个底气,再拍摄一部硬科幻电影出来。
  国内科幻电影一直都非常式微,原主把《冲出太阳系》搞砸之后,科幻片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只能忍受好莱坞科幻片在电影市场上搜刮票房跟口碑。
  现在经过林翰修改的《火星救援》也具备了优秀的品质,如果有投资方看到自然更好,要是被好莱坞方面看中,怎么拍摄还是问题。
  不过现在可不是杞人忧天的时候,能不能拍到时候再说,反正先把这个所谓的大IP弄出来再说,《火星救援》被拍成好莱坞大片只不过是巨大影响力的一个方面。
  它已经超越一本书,或一部电影的范畴,而是一种现象,背后是一群忠实的粉丝,用互联网公司的话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好IP,从电影、小说、游戏各个方面都可以进行挖掘。
  这样一部小说就需要精雕细琢,不是几天半个月时间赶工就能出来的。
  ……
  翌日,北京城内晴空万里,久违的阳光洒落在街道两旁,寒风将枯叶从树梢卷落下来,飘扬一阵后就停留在路上。
  林翰随着导航找到了此前郑钰柽说的那家店,当他推门进去时,发现已经有一小群人围在里面坐好,一个个青春洋溢的面孔看起来非常有活力,参加读书会的大部分都是男生,只有少数几个女生坐在其中,宛若稀世珍宝。
  今天林翰为了伪装自己,他佩戴了一副黑框无镜片眼睛,装起了小文艺,头上也戴了一顶鸭舌帽,将自己全副伪装起来,可不能被认出来。
  要是被认出了,那就是科幻作家匿名参加自己粉丝举办的读书会,说出去会被人笑死的。
  看到林翰之后,郑钰柽跟小六两人先是犹豫了一下,他们几乎已经记不得林翰的模样,现在就跟网友见面一样,“星岑?”
  “是我,你是老怪跟小六吧,我还记得你们呢。”
  “喔喔喔,快来这边坐,你读完了《我,机器人》这本小说吧,我们马上就要开始讨论了。”
  林翰笑着走了过去,然后坐在位置上,他低声说道:“那边几个外国人是怎么回事,他们能看得懂中国科幻小说?”
  郑钰柽耸了耸肩膀,解释着说道:“他们是我们学校的留学生,都比较喜欢科幻小说,之前跟我们讨论得也还行。中文聊天还行,就是阅读不大行,之前有个英文比较好的人已经给他们口述过小说的剧情了。”
  “……”
  这才是真正喜欢科幻小说,文字不通都没关系,找人做翻译来看《我,机器人》这本书,这是何等伟大的精神啊。
  于是林翰想了想,他开口说道:“其实用不着这样,《我,机器人》的英文版已经在亚马逊上市了,价格还挺便宜的,他们可以去试试。”
  “真的假的?”郑钰柽一副诧异的表情,他知道这本书明明中文版才开始销售一个月不到,怎么就出了英文版。
  林翰特别笃定的点点头,“我之前去亚马逊下载电子书的时候就看到了的,现在不是有WiFi吗,让他们试试呗。”
  郑钰柽点点头,他抬起头来,对着那边的两个白人帅哥说道:“杰西,我朋友说现在亚马逊可以买到《我,机器人》的英文版,你们要不要试试?”
  那名叫做杰西的白人顿时瞪大了眼睛,然后看着林翰,用流利的英文说道:“真的吗?我前天看都还没有,什么时候上架的?”
  “昨天有的,现在购买下载人数并不多,要是好看的话,你可以给你的朋友们推荐一下。”林翰这简直就是给外国留学生们当福利,省得他们看不懂这些中文方块字。
  拿出手机的几名外国人迅速登录上亚马逊,然后一个个高兴地欢呼起来。
  “真的有!《I,Robot》,作者Han-Lin,售价4.99人民币!Yes,yes,购买下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