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乔安第34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21/3776


王子港一战,除了战俘,温斯洛普伯爵还缴获了上万支步枪,其中半数配发给通过测谎的降卒,还剩下近5000支步枪,囤在仓库里生锈未免浪费,怎么才能充分利用起来呢?
率部投诚的伊萨克胡克将军,向总督阁下提出一个很有想象力的建议:
“退守莱顿港的叛军缺少枪支弹药,我们可以找一个代理人,先把这批步枪通过黑市卖给叛军,等我军将来打下莱顿港,再把这批武器缴获回来”
这个“钓鱼执法”、“一鱼两吃”的想法的确很有创意。胡克将军在亚尔夫海姆经营多年,当了半辈子“土皇帝”,交友广阔,手眼通天,不难在莱顿港找到一位能与“大陆会议”搭上线的“白手套”,若能做成这笔生意,岂不美哉?
至于敌方拿到这批步枪,武装起来,会否在将来的两军对垒中给己方造成大麻烦?这种问题根本不值得担心。
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南方大陆军的主力部队已经在王子港一战折损殆尽,莱顿港以民兵为主的防御力量,就算武装到牙齿也无力阻挡斐真大军的碾压,更何况到目前为止民兵还没有被充分动员起来,完全就是一盘散沙。
既然亚尔夫海姆殖民地首府的陷落已经进入倒计时,何不让注定被毁灭的叛党再发挥一些余热,以这批军火作为诱饵,把“大陆会议”在远东发债募集的军费榨取出来,反正这笔钱在废物手中也是浪费。
温斯洛普伯爵和胡克将军算盘打得很精,为了做成这笔生意,不光把这批步枪的价格压的很低,还授意代理人以丰厚的回扣贿赂大陆会议的要人。
“大陆会议”是一个良莠不齐的松散组织,内部的确不乏损公肥私的蛀虫。
这笔生意眼瞅着就要做成了,可惜功亏一篑,关键时刻卖家代理人的底细被莱顿邮报社的三个王牌记者揭发出来,登报曝光丑闻,顿时轰动全城,闹得沸沸洋洋。
“大陆会议”面对堵门抗议的愤怒群众,连忙发表声明,撇清与那几个“蛀虫”的干系,这笔荒唐交易也就以一地鸡毛的闹剧收了场。
此计不通,温斯洛普伯爵又生一计。
过往两年来,斐真人在新大陆的战场上占尽了上风,然而在另一处不见硝烟的舆论战场上,却总是吃亏挨打,全面落于下风。
自开战以来,以那篇冠冕堂皇的独立宣言为发端,大义名分牢牢掌握在大陆会议和大陆军手中,在国际社会乃至斐真国内赢得了广泛的同情。
温斯洛普伯爵对此一直耿耿于怀,决定吸取过往在舆论宣传领域被“大陆会议”的笔杆子们花式吊打的教训,利用在王子港驻军休整的这段时间,争取在舆论战场上打出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事实上,温斯洛普伯爵的确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切入点,既能揭穿以“大陆会议”为代表的“革命义士”们虚伪的一面,打到他们的痛处,还能在国际舆论上占据不败之地,顺带嘲讽一波“大陆会议”的盟友远东人和迦南人。
这个精准的切入点,就是“解放黑奴”!
1627年5月21日,温斯洛普总督发布公告,宣布“凡叛乱者名下的契约佣仆、黑奴和其他人等,只要愿意拿起武器加入国王陛下的部队,将立即获得自由”!
早在公告正式发布之前,温斯洛普伯爵就授意麾下将领,在亚尔夫海姆煽动奴隶逃亡从军,计划组建一支以黑奴为主的部队。
5月21日正式发布的这份“解放公告”,注定会成为载入史册的重要献,如同千钧巨石投入湖中,在亚尔夫海姆的大地上激起了广泛且激烈的反响!
成千上万饱受压迫与折磨的黑奴们为之欢欣鼓舞,终于盼到了获得自由的曙光。
废奴计划推行的比温斯洛普伯爵预想中更顺利,这份“解放公告”发布之后还不到一个月,就有超过3000名黑奴从亚尔夫海姆各地逃亡到了王子港,投奔斐真兵团,用步枪为自己争取自由,怀着满腔怒火,迫切渴望向昔日虐待自己的主人们复仇。
这也就意味着,在整个南方殖民地还有更多黑奴收到关于“解放公告”的消息,要么已经逃离主人的庄园,正在前往王子港、投奔“解放区”的途中,要么正在酝酿逃亡乃至暴动的计划。
温斯洛普伯爵委派胡克将军和康华利将军收编这些逃亡的黑奴,命名为“自由兵团”,就用从盖茨将军那里缴获来的步枪武装这些被解放的黑奴。
这些黑人士兵身穿斐真军装,佩戴着统一的胸章,上面铭刻着“给奴隶以自由”这无疑是一个令那些鼓吹“自由”的白人奴隶主们毛骨悚然的口号!
这些黑人士兵当中,包括个别从大陆会议与大陆军头面人物的庄园中逃出来的奴隶。
其中二十人,来自独立宣言起草人亚历山大杰斐逊的蒙蒂塞洛庄园。
还有十五人,来自大陆会议元老帕特里克亨利的种植园正是这位可敬的先生,率先提出“不自由,毋宁死”这一响亮的革命口号。
===第116章
自由兵团(Ⅱ)===
讴歌自由的同时,并不妨碍帕特里克亨利先生蓄奴,用皮鞭强迫奴隶在棉花田里卖命劳作,以至于黑奴们实在消受不起这份恩典,竟然很不体面地砸碎这位“自由领袖”慷慨赠与他们的手铐和脚镣,不惜冒着生命危险逃离庄园。
更让人尴尬的是,就连素以厚待奴隶著称于亚尔夫海姆的大陆军总司令乔治瓦萨家里,也有好几名黑奴受到温斯洛普伯爵那份“解放公告”的煽动,连夜逃离弗农山庄,历经波折来到王子港,加入自家主人死对头的麾下。
这些“出身名门”的黑奴,受到了温斯洛普伯爵及其幕僚的高度重视,把他们当做“活动广告牌”大加宣传,狠狠打了一波脸,令杰斐逊、亨利和瓦萨等独立革命领导人颜面扫地。
这起事件在各国舆论界也引起热议,支持独立革命的国际友人不约而同选择了沉默。
毕竟多数“国际友人”还是有那么一点儿良知和底线的,实在拉不下脸强行洗地,硬说“人人生而自由平等”的理想与蓄奴的现实毫无矛盾之处,可以和谐共存。
温斯洛普伯爵这一招,结结实实打在了对手的痛处,如愿在舆论界扳回一城,并且获得母国内阁和国王陛下的嘉许。
但是,在斐真国内其实也存在反对“解放公告”的声音。
远的不说,就连温斯洛普伯爵身边的核心圈子里也有尖锐的反对者,更让他尴尬的是最为激烈反对这一政策的人,恰恰是他的长子班尼斯特。
是的,班尼斯特温斯洛普勋爵从不讳言自己是一个“白人至上主义者”,属于当今人类世界种族主义者当中的主流派。
但是,他反对父亲的政策,可不仅仅是因为打心眼里就瞧不起有色人种,还有更为实际的顾虑。
班尼斯特反对打着解放的旗号,征召黑奴入伍,认为黑奴天生愚蠢懦弱,在战场上没什么大用处,反而会给己方后勤补给带来很大压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21/377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