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娱的人生模拟器第6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0/861


几千年华夏史,值得铭记和大书特书的传奇传记,都多的数不过来,但总有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搞的经典影视诞生有困难。
………………
两个小时后。
当赵东淮和周惠敏、阿珍返回尖沙咀赵氏金融大厦,就见章敏一脸兴奋的跑来,“老板,敏姐,弯那边200座万家综合商超,全面装修竣工了。”
“这最后一批装修竣工的20家,什么时候开业?”
2月初弯那边有人想上日円炒外汇的车,同意万家入弯,买大楼买地皮,买来的大楼装修两三个月,四五月份陆续开张。
就是地皮,150多处地皮,兴建到11月中旬连装修都集体搞定了?很基操,绝大部分万家商超才地下两层,地上五层,建设进度3到四五个月完成,都很常见。
进度快慢主要看人数,以及团队是否成熟!
华人置业的团队?那是华置原本的建筑团队,加大规模挖长实、华懋、新鸿基等全港地产龙头们的成熟核心团队一起做事。
而且还在弯弯招了那么多人……
赵东淮笑着点头,“不错,零售体系总算暂时铺满了。”
周惠敏好奇道,“那下一步,华置怎么发展?”
那么多的大团队,大工程结束,总不能都闲着吧?那是几万人的规模。
赵导失笑,“弯弯的建筑团队先留在那边,看有没有合适的项目,有了再说发展,你不是也已经在油尖旺、中环西环北角等地,买了大量旧楼打算重建?”
“旧楼重建计划可以提上日程了。”
“对了,还有大坑村……虽然我这几年怎么去住过,但是以大坑村为试点,可以试试全村社区化改建了。”
阿敏一愣,“全村社区化改建??怎么建?”
赵东淮解释,“这就涉及到新界原住民的丁屋丁权了,我打算和村里说一下,把老房子和全村有丁权的人,丁权集中起来,建现代化住宅社区,虽然村子距离大埔新市镇,还有三公里距离。”
“但若建好了新社区,三公里的路程,以后不管开一个小巴站点,还是村民自驾来往,坐的士往返,都能把大坑村和大埔新市镇更高效连在一起了。”
他这个位面的老家大坑村,距离大埔新市镇不远,三公里……举个例子,类似于21世纪20年代,和县城直线三公里的自然村落。
大坑村全村200多户,一千多人,风貌?风貌就类似周星星和桦仔原轨迹(赌侠)电影里,投降输一半的大口九九哥开乡村赌档的那样。
住宅,有有钱家庭自建的农村二层小楼小院,也有(赌侠)电影陈小刀老宅住房那模式。
赌侠那还是1990年上映的,里面的村落建筑模式,暂时还算领先新界不少农村自然村。
但若集中所有村民的现有房产,和丁权丁屋者,集体建设现代化住宅小区,大小区边缘也打入百家姓,或缩减版万家,比如原屈臣氏旗下的百佳超市,盖一个白天营业的大超市提供果蔬、肉蛋类综合小超市。
修好路!
上巴士路线和的士路线,那么大坑村依旧还在大坑村,却也可以把它看成城区外延的一部分了,三公里而已,那有多远?别说坐的士来往很快,你骑自行车来往都不慢。
若大坑村这样的旧村落改建现代化新社区的样板做好了,很多新界各地的旧自然村,就都有了类似的发展方向。
当然,不会说一起建设,这是长达十年或更久,选一批突出的先建设,剩下的随着时代发展慢慢搞。
就说大埔身为港岛18区之一,除了一个大埔新市镇,还有多少村落?120多个村落!
一个大埔比整个大屿山岛村落还多的多,单独村落人口也比那边更多。
所以新市镇外,的确可以选一批条件突出的,比如在乡下逢初一初五或其他日期有固定集市的,或靠近新市镇主干道的村落,先发展。
这也不用让一个个市区、新市镇们显得太拥挤了。
是,赵东淮会想着这样操作,就是港九市区真的太拥挤了,原本轨迹里,已经拥挤的不像话,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个位面,有加倍发展趋势了。
别忘了1986年亚戏第二期招生,短短时间就从全球各地赶来七八万白人、拉美人等等,亚裔比如也想来报考的岛国人、南韩人、星家坡人、大马人等等,也不少。
持续到现在?
亚戏招生期早就结束了,但是伴随港岛影坛影响力的进一步扩散,如(永不妥协)那个大炸弹,全球各地跑来港岛找机会的越来越多了。
前几天他才刚看过一份统计报告,粗略估算从1986年1月到11月,来港旅游人次,已经比去年提高了200万人次!
这是什么概念?这不是港岛回归后,只是内地来的游客一年就有几千万人次的时代,这是1986年,而要知道70年代,全球来港旅游人次,一年也就100多万次数。
1984年全年旅游人次330万次,是首次破300万人次!
但在这1986年前11个月,来港旅游人次已经550多万人次了,550多万人次,里面大部分是游玩几天就走了,还有不少是一个人一年内来港旅游两次、三次,增加了总人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0/8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