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娱的人生模拟器第6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9/861


这一组就拍了半个月。
梁嘉辉正式登场,已经是王文侠在面粉厂当经理了,备受老板器重信任中,带着一家面粉厂快速扩张,遇到民国灾难,水灾旱灾之类,他们的面粉厂是经常助捐,给灾民发放粮食。
然后在无良奸商、土豪劣绅打压下,在社团帮派份子打压下,依旧靠着王生的精明才干,混的风生水起。
不止面粉厂大幅度扩张,还涉足各种贸易行业,1937就杀入上沪滩商界了。
和另一位商业巨子开办的钟厂,甚至敢和那年代的岛国货大战。
一切顺风顺水中,七七爆发,淞沪大战,他才不得不逃离。
接下去时间段就是山城、港岛发展了,剧情最巅峰就是他在港岛沦陷期,港币变废纸时代,各种看好抗战前景,一边援助国内一边收港币。
不敢太明目张胆的收,就是开一家废纸厂作掩护。
再到抗战胜利,英伦遍地废墟、港岛遍地废墟,港方都没有充足的原材料和机器印刷货币,货币不够,港方不得不宣布旧钞依旧有效,能流通。
30多岁的王生以数亿现金流,一跃入局汇丰成大股东之一。
上半部就是到这里收尾。
拍战争场面的,就是上沪、山城、南都等地,分别有内地导演和港岛导演,一起执导战争戏片段、展示民国时代风貌的片段,足足五六位导演,开了五六个组。
那就是(三国演义)电视剧的导演组跑去拍战争戏的,得到的支持也很多。
赵东淮从月开始砸钱请央妈拍(三国演义),现在快两年了还没拍完……不过那边剧组暂停一下,来拍摄一些战争大场面,拍摄鬼子的残暴、有人性戏份,拍抗战英烈们的为国奋战,置生死与度外等等戏份,那些大导演们还是能拍得很好的。
那些剧组都不需要梁嘉辉这个王文侠扮演者,经常在剧组,而是导演们拍他们的,阿辉跟着麦珰雄拍自己的主线成长故事,他偶尔在战争背景下冒个泡拍一下小故事线就行。
整个电影,除了是展示王文侠的个人成长,救助灾民,援建官方等侠气成长,再到入股汇丰时的人生小巅峰。
战争戏,岛国鬼的凶残有人性片段,抗战史诗背景也有很多。
和梁嘉辉这主角对立的,初期是土豪劣绅、社团帮派,后期就是岛国鬼了,从上沪烧到长江两岸,再到烧杀到港岛。
阿辉这个主角的戏份,在一部90分钟的电影里,占到三分之二分量,主线还是他从穷人家的孩子开始,一路成长为大亨的故事线。
最巅峰拍摄期,一个(王文侠传)上部,能同时开八个拍摄组一起拍,导演、演员也算是汇聚大华夏区了。
那在今天的11月17号,全部杀青,也就不出奇了。
你说这么多不同导演,拍出来的成片最终风格会不会割裂?那个问题不大,拍史实史诗抗战背景片段的导演,五个都来自电视剧版(三国演义)。
原版三国演义总共六个导演,那版电视剧,风格割裂混乱了么?并没有!这要相信现阶段内地拍史诗战争片段戏的能力和实力。
他们定位就是辅助麦珰雄拍片,定位清晰,就不会乱。
这部电影就是麦珰雄、黎大为师徒为主,梁嘉辉的戏份,超九成都是出自他们师徒之手。
其他众多组不同成员的戏份,可以看做是一场鸿大、悲壮的乱世、抗战史实背景补。
看着侏罗纪公园剧组有条不紊的收拾东西打算休息,赵东淮才点头道,“下半部,那位王生的下半生,什么时候拍都好说。”
“上半部尽快杀青后,还是希望他能看看。”
“这电影阵容比三毛(富贵列车)强大多了!”
何止是幕前幕后阵容比(富贵列车)强大?这里面跑龙套的港星不计其数,弯弯出身的也很多,内地同样大把抓。
拍摄时间虽然短暂,但各种战争大场面,大镜头,妥妥属于能名留影史的。
谁让赵东淮人脉广呢?他主导下,别说在港濠弯如何,内地也多的是赵生的朋友啊,不管是韩山平还是中戏、亦或者张一谋、黄健新等等,哪不是朋友?
央视里陆陆续续砸了那么多大电视剧,上美电影厂投资那么多钱,影视圈里谈人脉,赵东淮现在就是小无敌。
电影成本不少,就算很多很多人是免费客串,真实成本也超5000万港币了,主要是战争大场面要花钱。
他也不太确定这电影能否在弯弯上映,能否在岛国上映。
赵东淮也不指望这部电影赚钱,就是留个念想。
话说他穿越到现在,抄来抄去抄了大把的经典,也毁了一些经典,(王文侠传),都是他支持下运作起来的,第一部非抄袭大电影啊。
票房什么的真无所谓。
话说到现在,他发现国外很多传记片很吊,(猫鼠游戏)(心灵捕手)(雨人)等等,都是口碑票房双丰收。
但华夏范围,不是没有能对打甚至镇压那些传记电影的原型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9/8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