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锤第7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3/1097


虽然宁导到底有多少个人财产,一直是众说纷坛,但每年福布斯排行榜发布的时,肯定不会忘了宁导。虽然宁为没有公司,没有股票收益,个人财产究竟多少,很难探查,但福布斯的工作人员却另辟蹊径,通过分析宁为掌握的那些专利产品销量来分析宁为每年所得。
比如湍流算法设备的销量,三维硅通体5G芯片的使用量,等等,最后预计宁为每年专利对外授权收益已经达到了惊人的百亿元,扣去个人所得税后,应该还有五、六十亿的个人收益,这些年下来,数百亿是肯定有的。
所以宁社小金库里的资金宁为肯定是看不上的,反正在他看来,宁社就是宁班那帮孩子瞎闹,至于想动心思的,也得考虑宁为那块招牌。
到也不是没人想过把宁社卡里的钱盘活,激起了宁社七神的反抗,那段时间正好宁家小公主——宁可小朋友偶染风寒直接住了院,明显有女儿奴潜质的宁导直接把办公室搬到了可可小朋友的病房里……
等到回来后,大概是把这些天看到女儿遭得罪,全算到那位动了心思的教授身上了。据说是宁为直接找到学校主管大佬办公室拍了桌子,直接放话如果学校教授敢干预宁社内部项目评选机制,学校不闻不问的话,他直接考虑下届宁班换所学校开办……
这消息没人知道真假,但效果是宁社虽然很有钱,不过投向的项目却可以坚守本心,由社团内专门的学生自治部门决定。当然为了保证有投票权的学生不会被腐蚀,宁社内部还有专门的自治监察部门。
第一届宁班学生班干部,也就是后来人称“宁社七神”很自然的成为了宁社第一批拥有投票权的社团领导,要拥有投票权,其实也很简单,努力学习就好了。能保证在一学年内,两次期末考试成绩都在同年级专业前十的宁社成员,自动拥有审核项目的投票权。
同理连续两次期末考成绩排入专业前十五的宁社成员可以申请进入监察部门。
发展到现在,宁社具有投票权的社员已经有17人,相应的自治监察部门也有九人,而且这九人还有强力外援,三月……
不管怎么样,现在宁社的发展是极好的。
陈典诚作为最早的发起者,即便已经在大三就修够了足够的学分,跳过了大四阶段,直接开始在宁导手下读直博,也依然保留着宁社社长的身份。
跟他一样,大三就修完足够学分,直接开始跟着宁导做科研的第一届宁班学生还有三人,卢永嘉、王熙文跟邱睿茂。现在四个人还要承担着轮流给宁班低年级的学弟、学妹们解惑的任务,每周四个人都各有两课时的自习辅导任务,说白了,就是宁班孩子们在一起上自习时,他们得在教室里呆着,随时解答学弟、学妹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于是自然也有给出题意见的资格……
===365
商业间谍===
目送着自己的小学弟一溜烟般的扭身跑路,消失在走廊转角,陈典诚这才重新迈着六亲不认的步子,朝着宁班的办公室区走去。
是的,为了更好的服务宁班,数学研究中心这边专门划分了一栋两层小楼给只给宁班的教职人员。不过这栋楼同时也挂着二级智能学院的牌子,同一套人管理两个系统。
这栋楼目前来说也是研究中心最热闹的地儿了。守在门口经常也能看到各种大佬。当然陈典诚已经无感了。
最初见到那些传说中的学界跟商界大佬,大家还会激动激动,但见得多了,没了那层神秘感,只觉得大家都是一个脑袋加躯干,便没了曾经的兴奋感。
更重要的是,如果单纯的比调动资源的话,陈典诚觉得自己也不差了。
这底气可不止来自于宁社账户上躺着的几十亿,更来自于现在宁社在宁为帮助下建设下来的属于宁社自己的实验室。包括了一个超算中心,一个工业云基础实验室,一个智能云试验平台,以及还在搭建中的智能硬件实验室。
超算中心可以让宁社的项目不需要去学校排队,直接就能进行各种计算,还惠及了宁班的学弟、学妹,平时的作业都可以直接用宁社专用的超算中心完成。
工业云基础平台总计有16台服务器及6台交换机,可以提供tos,Ubuntu,Windows
10/Server2012,Docker等多种系统环境,为宁班提供多种平台服务,包括宁班同学日常打卡签到、课程回顾、选课管理、学分绩点查询换算都可以在这里进行。
甚至宁社还专门有人去跟学校食堂进行合作,通过宁班学生开发的APP,大家可以查询学校各个不同的食堂每天提供的菜品跟服务时间……
不止如此,一帮天才孩子还利用课余时间整理了燕北大学几乎所有研导跟博导的履历并随时更新着这些学术大佬的研究方向,同样通过APP进行展示,方便全校学生选择导师。
同时工业云基础平台还跟学校合作,开发了一个每日报新功能,通过终端APP,可以随时查阅校园内各种学术报告、大佬讲课的信息,对学生们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精准推送。
智能云实验室平台则由30台GPU工作站集群组成,交给三月掌控,提供全面的容器镜像以及各种软件包环境。
至于正在建设中的智能硬件实验室,未来目标是建设一个最全面的智能硬件库,包含各种板卡、传感器、芯片等等……
所有这些实验室都是在宁为的协调下,用宁社自有资金通过社会渠道建设跟采购,日常维护跟消耗也由宁社聘用的专业维护管理人员进行,甚至每年还能反哺给学校一笔用地租金。换句话说宁社看中或者要做的项目,完全可以绕过学校,使用自家的实验室完成,所以产权归属非常明确。
时不时的还会有学校教授借用这些设备,所以作为宁社社长的陈典诚,自然是有资格飘起来的。
这么说吧,现在在学校里,陈典诚跟宁社三位副社长,已经比学校一般的教授还要出名。甚至不止是学校,即便是社会面许多科技公司的老总,都希望能跟宁社领导层打好关系。
当然,这可并不是说宁社这帮人真能横着走,比如陈典诚,在研究中心内部,从来不让那些学弟、学妹们喊他社长,因为宁导每每横他一眼,都能让他灵魂震颤。
这还真不是因为宁为平日里太严厉,单纯只是因为学习到一定境界后,陈典诚才感知到宁导在数学跟人工智能这个方向上的研究有多么的深不可测……
这么说吧,外人都觉得宁社极为风光,设计出的算法,几乎都引领了市场潮流,那些难度极大的算法,在宁社这帮天才孩子脑子里,似乎都不叫个事情,搞一搞,就出来了。
但只有参与过这些算法设计过程的孩子们才知道他们中间遇到过多少难题,递归无限循环、定义最优值报错、明明设定好了收敛条件却始终无法收敛,或者无法收敛到最佳位置……
林林总总,高级的、低级的所有各种难题都碰到过,无法可想的时候,一帮人就开始磨教授们,然后发现,找宁导才是最快捷正确的打开方式,不管多麻烦的问题,从来都是第二天就能得到反馈建议,然后照着建议的方向去思考,一般三天内就能把问题给解决了。
于是宁为在宁社这帮孩子心中也有个外号“宁算百”。翻译过来就是算法届的百科全书。
所以对于那些在网络上敢于质疑宁为的,陈典诚只觉得这帮人当真是无知者无畏。这就好像如果两个人智商差距达到20以上,互相都看对方像傻逼是一个道理,学问还没达到那个层次的人,最多只是在新闻上看到某个人的成就,觉得这人很厉害,但根本不懂这人究竟厉害在哪儿。
但宁班的孩子太懂了,自然而然的宁为便也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牢固了他在这帮孩子心中偶像的位置。
尤其是对于考过B卷的孩子来说,平日表现得和蔼可亲的宁导也是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他们心中的梦魇,除了尊敬之外,还多了几分畏惧。
太难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3/10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