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锤第7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6/1097


反正也没什么见不得人的,说起来他跟别的导师不同,跟自己招收的学生比起来也大不了几岁,平时在微信群里他也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当然大多数发言的最终目的还是激励这些学生能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学习上。
因为很多东西,不去学习,还是很难有进步的。这是宁为从余兴伟跟鲁东义身上得出的结论。
尤其是鲁东义。
毫无疑问,鲁师兄的数学基础是极为扎实的,智商更不用说了,学习时的专注程度更是能让许多人汗颜。但即便如此,在宁为的建议下,换了研究方向到现在也快一年了,依然还处于勤奋学习的阶段。
所以要完成五年内博士毕业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不过宁为还真没想到,自己的言论被媒体公布跟放大之后,竟然还顺带着帮三月奖做了一波宣传。
这大概算是意外之喜吧。
按照基金会的计划,未来三月奖将在每年十二月宣布结果,现在也的确是在评审期间,只不过这个评选流程跟普通奖项评选流程并不太一样。
因为是第一届举办,所以所有奖项的候选者,是由三月基金会以电子邮件的形式邀请各个领域一些知名学者跟相关科研机构进行提名,但最终的提名名单则是由三月通过算法进行二次判定而决定下来。
接下来的评选流程就更封闭了。
没有投票程序,所有候选者的科研成就会在被描述之后,通过收费评定的方式让行业内非相关专家进行评定,同时三月也会根据模拟来为所有候选者研究成果进行建模跟打分,最后才得出一个综合答案。
换句话说,三月奖最终获奖者,在三月主动公布之前,连奖项设立的委员会都不知道最终会花落谁家,想凑这个热点都没法凑……
亏了!
===357
忙===
“宁为这孩子……思想还是很清醒啊!”
“是啊。”
“对了,那边的媒体怎么突然搞个这么一出?这是想捧杀?”
“捧杀到也不至于,主要还是被宁为弄怕了。大概是在释放善意。”
“释放善意?”
“是的,之前那件事让一些媒体比较被动。几家大公司因为突然曝出的漏洞问题,在产品方面陷入比较被动的局面。这也让很多人不满,在一周内辞退了网络媒体部门两名总监级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对脸书、推特联手封锁官媒官方账号的回应。至于其他媒体大概也被打了招呼。”
“呵……看来未来已经是年轻人们的天下了啊。对了,听说他现在在研究桌面级的CPU产品?”
“是的,华为专门成立了宁思实验室在配合,另外华微精密控股集团通过其子公司天邦科技与华为旗下2012实验室合作,各出资百分之五十成立了硅通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旨在开发用于智能汽车的总控芯片;华强软件、银河白泽、华为欧拉联合了智能前沿中心实验室正在磋商、打造国产全覆盖操作系统生态,除此之外……”
“停,这些商业化的市场合作暂时就不用汇报了,等他们谈好了,真的做出成绩再说好了。各部门做好引导工作,按照拟定的政策给予足够的支持。到是媒体这边还是消停消停,宁为有句话说得好,我们不需要别人来肯定咱们科技工作者的成绩,最重要的还是给予科研第一线的工作者一个安静做研究的环境。”
“好的!”
“对了,小家伙要评院士了吧?委员会的意思是?”
“大多数都是赞同的,有保留意见的也不好提,毕竟宁为做出的成绩摆在那里,而且学界那些久未发声的大佬们都在私下里穿了话出来,为他站台呢。”
“嗯,不好意思提就好!下次会议你去帮我跟大家谈谈,不要抱着死脑筋,做科学研究不是靠年纪熬上去的,年轻一代能出成果,有破格提拔的通道才是好事。不止是宁为,其他年轻人如果能做出同样的成果也要敢于提拔。只要在华夏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中做出突出性贡献的年轻人,该挑的担子还是要挑起来。”
“是!”
“既然今年评定院士没问题了,干脆更进一步嘛,上个学术委员嘛,到了小宁这个层级,在他擅长的方面做一些科研方面的建议,给一些学术咨询跟评议,应该没人会有意见吧?而且委员会有更年轻的血液,对于科研体制的改革跟发展,也能有正面积极的意义,要多听听年轻科研工作者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想法跟困难。”
“好的,我会将您的建议尽快跟学术委员会那边沟通。”
“嗯,暂时就这样吧,下一个议题。”
……
“……这种设计感觉会让指令集变得臃肿,我觉得还是得通过别的途径解决这个问题。比如苹果M1使用了ARM精简指令集,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效率高弹性好,开发人员能够更加灵活的部署和实现高定制化的功能,软件的执行效率和CPU的低功耗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但是大家要注意,精简指令集的缺点是精简之后,很难具备普遍适用性的能力。高度的定制化对于未来的市场开拓而言,将会极大提高适应性成本。除非大家有精力去为所有的设备设计不同的CPU,来满足华夏差异化的市场需求。所以这套指令集的思路是在X86跟ARM之间,取中间值。”
“一方面我们要追求高性能跟高通用性,要足够的开放,才能被市场所接受;另一方面我们虽然可以适当放弃精简指令集高订制特点,但要保留其单核心执行效率,同时还要在两者之间做出取舍。我不敢说这套指令集是最完美的,但我觉得在现有条件下,已经做到了让两者兼顾的最大努力。”
“这套指令集我将之命名为Njsy指令集。这些指令集的完整代码希望大家能尽快读懂,接下来我对芯片架构跟设计提出一些我个人的想法。首先大家在考虑CPU设计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硅通管的技术特性。在三维层面,我们可以更优雅的进行SOC布局,将三维优势发挥到极致。”
“我的建议是一、二、三级缓存之外,我们应该设计出统一内存库,让一部分关键信息不需要在经过主板连线进行串行沟通,直接在统一内存库中完成数据交换,一次来解决延迟问题跟访问带宽受限问题;利用三维优势,将不同的核心跟缓存堆叠在不同的立体层级上,一次保证核心跟核心之间,核心跟缓存之间,核心跟内存之间的交换速度,同时GPU核心和CPU核心共享内存。”
“其次,将神经网络计算跟仿生芯片集合进芯片之中,并给其一个专门的计算通道跟层级,关于这方面我已经在指令集的设计中给予了体现……”
……
宁为正对着屏幕向宁思核心战斗团队一点点的阐述着自己的思路跟要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6/10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