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9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5/1986


在他们的习俗当中,征服者与被征服者都要附从命运的安排,对于征服者来说,那是神明的奖赏,对于被征服者而言,也是他们信仰的神明对他们的考验。
神就是这么的无所不能,而且其中充满了辩证和双标的味道,仔细体会一下,是不是很熟悉?
囊聂挥了挥手,让人们安静一些,问道:“攻打你们的时候,敌人多不多?我听说低地人的骑兵总是很少,如果敌人全都是骑兵的话,应该比你们的人数要少的多吧?”
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但却问错了人,阿鲁哪知道敌人有多少?他甚至没见到敌人的面,吐蕃大军就已经溃了,他和齐勒布被人裹挟着向后逃走,甚至不敢回头看上一眼。
可他不能这么来回答,“玛本,我们和敌人相遇的时候已经非常疲惫了,有的勇士坐在马上就能睡过去,而且我们也从没想到会在那里遇到敌人。
当我们准备跟敌人作战的时候,敌人已经来到了我们的面前,很多很多的敌人,没办法数清楚到底有多少,那些该死的奴隶扔下我们开始逃走,我们根本站不住脚,只能任凭敌人砍杀。
我并不擅长战斗,也许是太累了,或者是太过沮丧,也没有听到神明给予我的警示,当我抽出刀的时候,已经被敌人围住
我亲眼看到齐勒布玛本亲手杀死了五个敌人,才被卑鄙的敌人拽下战马,他的英勇真是让人赞佩啊。”
===第1199章商讨===
囊聂又问了一些问题,阿鲁艰难的一一对答。
在经过如此重大的挫败之后,不管其他人怎么样,囊聂却已经收敛起了自大的心态,开始愿意详细的了解敌人。
只不过阿鲁并不能给予他满意的答案,他随军去到低地,并经历了整个战争过程,可他对敌人的描述总是那么的含糊。
他不知道敌人强大在何处,同样也不很清楚的知道怎么会经历如此惨败,甚至见到了敌人的首领人物,却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姓名。
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只是一个神明的仆人,除了为神明效劳之外,对其他的事情并不感兴趣。
在囊聂的追问之下,他的愚蠢和无知几乎原形毕露,如果他不是一位祭祀,他一定会死在这里。
囊聂恼怒的把阿鲁赶出了屋子,又把失去了双耳的几个人陆续叫了进来,又是一番询问。
以吐蕃人暴躁而又残酷的作风,这是很少见的事情,显示出齐勒布的战败对吐蕃人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甚至让他们隐隐感受到了恐惧。
逃回来的人大多都是齐勒布的卫士,他们的说法和阿鲁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一直在极力维护自己的玛本,对于战事也比阿鲁更为熟悉。
在对敌人的描述上比阿鲁更为详实可靠一些。
敌人很强大,他们几乎人人都穿着只有吐蕃人的如本们才配穿戴的坚固盔甲,吐蕃勇士抛出的石块打在敌人的盔甲上根本不起作用。
他们的武器几乎都用钢铁制成,锋利无比,借助马力挥舞之下,甚至能轻松的砍断吐蕃人的兵器。
他们还有最为有力的武器,那就是弓箭,这个是吐蕃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地方。
不论是他们在攻打姑臧城的时候,还是在最后一战的时候,都受到了弓箭的密集打击,这种在吐蕃人眼中无比昂贵,轻易不愿动用的东西,在低地人那里好像荒原上的野草,只要对敌,必然要先以弓箭作为先导。
他们收集过敌人的箭矢,都是用铁制箭头,在很远的距离就可以轻易的穿透人的身体,不管你有着怎样的防御。
在他们还用着骨制箭头的情况之下,铺天盖地的密集箭雨,对他们造成了无比严重的伤亡。
还有就是低地人那些战士,他们穿着统一的服饰,打着一样的鲜艳旗帜,像狼群一样作战,好像从不会落单。
当然,他们肯定不如吐蕃勇士们彪悍勇猛,只不过在狡猾和卑鄙上,却胜过吐蕃人很多,不然就像以前吐蕃人跟高地部族那样进行一场场面对面的较量的话,胜出的一定是吐蕃人,而非是那些该死的低地人。
晚间,屋中只剩下了囊聂和他的几个心腹。
囊聂命人烤了两只羊子,几个人一边啃着羊棒骨,一边喝着奶酒,心情终于有所松弛了下来。
“玛本,低地人想引我们再去跟他们交战,像击败齐勒布玛本那样击败我们,看来奴隶们说的低地人上不来高地是真的。”
说话的是科勒布钦大如,他是香雄部的部落首领,也是囊聂的老师,用中原人的理解来说,此人就是囊聂的谋士,同时他也管理着囊聂的财产,作战的时候则跟随在囊聂身边,保护他的安全,无疑是囊聂最为信任的人之一。
他的睿智在香雄部乃至于整个吐蕃都很知名,而且他还在香雄的寺庙中进修过,是一位祭祀,身份上比阿鲁要复杂的多。
囊聂抛下啃的乱七八糟的羊骨头,脸上终于露出了些笑容道:“这正是我想说的,我们之前一直听说低地人在打仗,争夺国王的位置,所以觉得很容易便能战胜他们,但现在看来,我们要好好想一想这件事了。”
不过睿智的人总是少数,有人接着便不很同意的道:“玛本啊,齐勒布死在了那里,还这样被人送了回来,我们若不给他报仇的话,王一定会惩罚我们的。”
“齐勒布太着急了,他们不该带人走那么远,他只要走的慢些,就不会被敌人的套索套住又是一个被贪婪蒙蔽了双眼的人啊。”
几个人七嘴八舌的说着话,相比之前那些乱糟糟的话语,他们明显更为理智,而一场重大的失败来临之后,让他们的态度也谨慎了起来。
只不过他们也并不认为低地人有阿鲁他们所说的那么强大,齐勒布所率领的大军犯下的错误太多了,好像到了低地就被神明抛弃了一样。
于是便被敌人紧紧攥住了咽喉,他们要是再次出兵低地的话,一定不会像齐勒布那样,在这一点上,不论囊聂,还是科勒布钦都很赞同。
吐蕃作为一个新兴的高原王国,和那些崛起在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不同的地方更多,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个明的雏形,只是还很稚嫩罢了。
等他们说的差不多了,科勒布钦才又慢悠悠的说道:“相比低地人,我更担心那些奴隶,齐勒布带走了那么多的勇士和附从,一旦战败的事情被奴隶们知道了,他们会怎么做呢?
连神明估计都已经听到了木庶那个家伙的坏名声,我想玛本不该允许他这么下去了,用他的头来平息人们的愤怒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屋中一下安静了下来,他们的眼中流露出了贪婪的光。
吐蕃大军北上,分为齐勒布和囊聂两路大军,在征服高地部族的战争当中,他们配合的还算默契。
因为齐勒布在吐蕃军中有着很高的威望,所以囊聂只能算是带领着一支偏师,在配合大军主力作战。
当齐勒布率军在几年的战争当中接连击溃了高地联军,囊聂顺势夺取吐谷浑人的王都伏俟城,战争就此渐渐趋于结束。
齐勒布把自己的帐篷设在了白兰,统治着大部分白兰,党项诸羌以及吐谷浑,氐人诸部,即便囊聂的部下们对此都很不满,却也奈何不了势力大增的齐勒布。
而齐勒布对囊聂这个年轻的统帅也给予了一定的尊重,并没有侵占他们的战利品,两边相安无事了很长一段时间。
他们离着王都太远了,没有朗日轮赞的压制,对于北上的吐蕃人来说,这种默契其实很重要也很难得。
而现在齐勒布死了,他的那些亲信部下们也大多战死在了低地,默契就此不复存在
所以科勒布钦的意思就很明显了,与其讨论怎么去给齐勒布复仇,不如先去接收他的遗产。
于是部下们炙热的目光都看向了囊聂,想象一下整个高地都处于囊聂玛本的统治之下的情景,他们的呼吸都不由沉重了几分。
如果成真的话,囊聂玛本就将是吐蕃北方的王
囊聂沉思半晌,却是摇了摇头道:“我应该那样做吗?赞普会不高兴的,还是先把齐勒布玛本的身体送回去吧,让英明的赞普来决定怎么做。”
听了他的话,众人的失望可想而知,科勒布钦也是暗自叹息,香雄部和悉勃野部相互依靠在一起太久了,年轻人都把朗日轮赞当做了一个正在兴起的神明来叩拜。
他们已经忘记了早年流下的那些血,也许只有他们这样的老人才会时不时的想要反抗一下吧?
可囊聂的野心和智慧在这时得到了体现,他看着众人的神色笑着道:“你们要记得,王城中有无数的目光正在注视着我们,我们送回去的战利品越多,那些足够贪婪的人也就越想取代我们。
你们有没有想过齐勒布玛本为什么会那么仓促的带兵去低地?因为王城中有人正在提议召他回去,如果我们在齐勒布玛本死后占据高地,你们觉得会发生什么呢?
好了,木庶那样的蠢货不值得我们关注,也许他根本活不过这个冬天”
充满了远见和政治智慧的发言,得到了部下们钦佩的目光,而这一刻,也让科勒布钦觉得囊聂才是香雄部的未来。
吐蕃人的政治操弄并没有中原那么复杂,他们刚刚形成了部落联盟,内部斗争还很激烈,像香雄,雅隆,苏毗等大的城邦都有各自的利益,他们在王城和军队中都形成了鲜明的派系。
这些年朗日轮赞正在启用新的贵族,矛盾就更趋尖锐,囊聂是代表着香雄部落的大贵族之一,他不得不注意这些。
而且他远离王城几年了,只靠商人们带回的一些消息,其实已经非常担心王城中的情况。
他的亲戚和友好们给他稍来的讯息时有时无,但那只言片语中透露出来的焦虑和愤怒让他尤为心惊,所以他在这个时候他不愿做一些太过激进的事情,来加重来自王城中的猜忌。
至于去低地为齐勒布复仇的建议,自此屋中的人就再未提起,还有一个冬天的时间让他们来讨论,并等待来自王城的命令,倒也不急。
显然大唐将士的一番操作,确实让吐蕃人感到了忌惮并收敛起了他们的自大和嚣张
===第1200章拜访===
八月十五过后,长安接连下了两场秋雨,西北风也悄悄刮了起来,气温眼瞅着便降了下来。
秋风瑟瑟中,阿史那泥孰紧了紧自己的衣袍。
他这人心思灵活,到了长安立马入乡随俗,把自己那身皮袍子扔了,换上了唐人的服饰,肯定不如他那皮袍子挡风,这会也就觉着长安的暮秋时节好像比西域还冷上几分。
他带着两个随从,由鸿胪寺的一个官员陪同,径自往布政坊而来。
即使他已经来长安有些天了,可每次走在长安的大街上,还是会被长安的繁华所吸引,和个土包子似的左顾右盼指指点点。
在他眼中,这里就是西域传说中的黄金之城,云中国度,甚至可以和他们突厥人口中的神国相比美。
无数的人在这里居住生活,想要什么在这里几乎都能买到,见到,也能够满足人们任何对安居之地的想象,就是没有草原有点可惜。
当然了,和初次来到长安的那些人一样,他也无法想象这样一座大城是怎么建造起来的,又怎么才能把这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而不发生争斗和战乱,人们的食物来源对他来说也是一个谜团。
所以这个突厥贵族的问题分外的多,一副没见识的样子让鸿胪寺的官员们时常能感受到突厥人的无知,于是增加了不少的自豪感和优越感。
阿史那泥孰不管这些,他想将来回到西域去的时候,也能建造出这么一座大城出来,然后躺在自己的宫殿之中享受人们的供奉和赞美。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5/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