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9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4/1986


他用力掰开了齐勒布的嘴巴,看到那被割掉一半,肿胀流脓的舌头,早已被愤怒所充斥的他浑身好像都燃起了火焰。
他大声咆哮了起来,抽出腰间的配刀便是一阵乱斩,周围的人纷纷在惨叫声中被他斩的皮开肉绽,一个家伙不幸的被斩中脖子,一颗脑袋骨碌碌的滚落在地。
他此时的狂暴和凶残代表着他是一个真正的吐蕃贵族,没有人敢于上前相劝,被斩杀的人也不是有什么罪行,而是因为太过倒霉。
在这样一个大贵族面前,九成的吐蕃人都不会有任何的生命保障。
发泄了一阵,囊聂才算平静下来,他的目光死死的盯住了阿鲁,像刀子一样在他身上逡巡了一番,好像在琢磨着是不是现在就杀死这个人。
可这时火气渐渐消退,理智重新占领了高地,“阿鲁长老,跟我进来坐坐吧,告诉我,我们的敌人有多强大,不要试图欺骗我,神明的仆人不应该说假话,对吗?”
===第1197章叙述===
“低地人真的那么强大吗?八万人,那是能够铺满整片草原的大军,低地人是请来了他们的神明作战吗?才能把他们全部留下?”
阿鲁才进了屋子,便已有人开始发难。
对于吐蕃人来说,传回来的消息是那样的令人难以置信,就好像听到他们的神明在跟魔鬼的战斗中陨落了一样,对他们精神上的打击无以复加。
有人也一如既往的叫嚣着,“这不可能是真的,没有谁能埋葬八万骑着马的战士,肯定是他们在撒谎,他们怯懦的在敌人面前逃走了,应该砍下他们的头,把他们永远留在黑夜里面。”
吐蕃人粗鲁的争吵声立即充斥于屋中,很快商人们也加入了进来,如果消息是真的,他们的利益也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囊聂深深的皱起了眉头,自从齐勒布战败的消息传过来,这样的毫无意义的争吵已经在他的屋子里发生了几次。
而他和部下们一样,都对这个消息充满了怀疑,甚至想过是不是齐勒布不愿意他率兵去低地而故意传回来的谣言。
毕竟他今年早些时候确实派人到齐勒布面前示意,自己想明年带兵去低地,跟齐勒布一起征服低地人……
可当他亲眼看到齐勒布的尸体的时候,所有的一切都再无疑问。
他之前的暴怒不是起于悲伤,而是低地人是如此的卑鄙,竟敢这样侮辱一位吐蕃统帅,他们剃光了齐勒布的毛发,割去了他的舌头。
虽然吐蕃人也很擅长用各种方式来折磨那些不会驯服的敌人,可这很少发生在贵族身上,因为大家都信奉着各自的神明,谁也不会去刻意激怒一位天神……
好吧,简单些来说就是低地人的凶恶出乎了吐蕃人的意料之外,激起了囊聂无穷的怒火之外,却也让他感受到了些许的寒意,这也更加助长了他的愤怒。
…………………………
阿鲁安静的坐到了屋子的中间,谁也不看,对指责的声音听而不闻,因为这里能够决定他生死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囊聂玛本。
囊聂坐下之后,在他深沉的目光的注视下,声音终于小了起来,还有一个人在大声说话,囊聂不耐烦的拿起手边的碗砸了过去,于是屋中彻底安静了下来。
“阿鲁长老,请你从齐勒布玛本领着你们去到积石山下说起,我要听到你们所做的一切……”
接着他目光在众人脸上逡巡一番道:“齐勒布玛本是我们吐蕃人中少有的英雄,他不是荒原上任人追逐,射杀的猎物。
现在他失败了,我们要知道的是他怎样被敌人所击败的,而不是在这里进行争吵。
好了,阿鲁长老,你可以说开口说话了,记得神明在注视着你,不要对我说假话,不然我会代替神明来惩罚于你。”
阿鲁终于抬起了头,“感谢您的仁慈,没有立即送我回到神明的身边去,虽然那一直是我希望的事情。”
按照习惯神棍了几句,他便不敢再说废话,从今年起兵时说起,简略的说了说大军怎么越过积石山,进入到低地。
他知道囊聂想要听什么,从大军过了黄河,分兵了一部分去追逐枹罕东迁的部族开始,就变得越来越详细。
他不知道那些追逐敌人而去的人遭遇了什么,那边的人好像过了枹罕就消失了,再没有什么消息传回来。
说正常其实也很正常,他们第一次去道陌生的地方,分兵出去十天半个月联系不上是行军打仗常有的事情。
只是大军主力战败,敌人出现在了他们的后方不说,他们回来的一路上,曾经被他们攻破的城池,都已被敌人重新占据,连积石山口都已出现了敌人的身影。
再加上回到高地之后他也询问过,从高地的草木变黄的时候开始,就再没有吐蕃人的商队从北边回来了。
留守的人开始的时候还没有注意,以为是大军走的太远,或者是没有什么收获所致,但时间一长,留守的人便终于有些担心了起来。
于是他也便可以断定,那些离开大军主力的人,遭遇估计并不会比大军主力强上多少,怕是永远也回不来了。
他说到吐蕃大军去到湟水,有的人建议向西去奴隶所说的西海过冬,但齐勒布玛本决定带兵去攻打低地人的姑臧城。
他趁机向屋子里面的人解释了一下姑臧在低地人心目中的地位,就像是吐蕃人的逻些城,或者伏俟城之余吐谷浑人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
而且暗戳戳的强调了这是齐勒布玛本的决定,还是在大多数人反对当中做出的,因为那个时候天气已经有些冷了下来,按照吐蕃人的习惯,在那样的季节,大家应该准备过冬了。
可齐勒布玛本还是想在低地人的姑臧城中过冬,于是率军继续北上。
这无疑是导致吐蕃大军最终溃败的一个重要节点,囊聂等人都常年处于战争状态当中,即便是其中的几个商人,也是常年随军而行,他们都听出了阿鲁的话外之音。
屋中有窃窃私语的声音响起,这里没有齐勒布玛本的亲信,他们大多都死在了北边,囊聂玛本的部下们对齐勒布并不恭敬,甚至有很大的敌意。
所以阿鲁的暗示很合他们的胃口。
而阿鲁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兵败的结果在于齐勒布,与其他人并不相关,这也是他回来的一路上,一直在给随从们灌输的东西。
任何兵败逃归的人其实大多都是这种操作,不需奇怪,推卸责任嘛,可不光中原人擅长……
趁着这会工夫,阿鲁像个说书人一样故意停了下来,并舔了舔早已干裂的嘴唇,他早已精疲力竭,却还不得不打起精神来耍心眼,身心受到了极大的摧残,已经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不过求生的欲(和谐)望还是那么强烈。
囊聂挥手示意,立即有人送上了奶酒,阿鲁端起来便咕嘟嘟的饮了下去,连喝了三碗,才再次开始叙述,和他娘的那些常说请听下回分解的人差不多。
===第1198章诉说===
敌人的战术在阿鲁的讲述中变得很简单。
他描述着姑臧城怎么高大,坚固,并拿逻些城来做出对比,让将领们有一个直观点的印象,如果你没去过逻些城,好吧,你这样的人也就不用跟我来叫嚷了。
他说的倒都不是假话,也没多少夸张的成分,基本上都是事实,可却给了吐蕃将领们一种敌人并不算强大,却善于运用阴谋诡计的印象。
等他说到吐蕃大军在攻城数日后不得不撤军的时候,将领们这时已经知道了最后的结局,大群的敌人骑兵突然出现在他们撤军的路上,让疲惫而又沮丧的吐蕃大军措手不及,于是便被彻底的击溃了。
而远离故乡的他们在失败之后,甚至连逃走都变得艰难无比,四处都是敌人,低地人对战败的他们进行了一场为期数日的围剿,没有谁能逃回来。
阿鲁的眼泪流了下来,他声音哽咽的诉说着敌人的凶残,就像高地部族这几年来一直在控诉着吐蕃人的暴行类似,在胜利者看来,都属于败者的哀鸣。
可阿鲁没有这样的自觉,他告诉吐蕃将领们,敌人根本没有收容多少俘虏,更没有打算让人活着回来,他们砍掉了所有人的脑袋,并堆放在一起,好像要进行一场盛大的祭祀。
代入感比较好的人想象了一下用几万人来向神明祭祀的情景,不由毛骨悚然,虽然他们一直保留着这种原始的祭祀活动,可却从来没有拿这么多人的生命去取悦过神明。
看来低地人信仰的神明的胃口还真是不小啊,这么说来的话,那祂的力量是不是也比吐蕃人的神明要强大的多呢?
好吧,这就是以己度人的想法,宗教在吐蕃人的生活当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所以他们也就无法想象低地人对待神明那种敷衍的态度,在思维上难免出现偏差。
于是大唐将士纯粹出于复仇的目的,顺便清点斩获而做出的血腥举动,让他们误以为是在进行祭祀。
当然了,不管两边有着怎样迥异的风俗习惯,用鲜血凝结成的仇恨都已种下,也只有用更多的鲜血才能洗刷。
当阿鲁的叙述接近了尾声,敌人的战术也就变得更加的清晰了起来。
和那些高地奴隶们对低地人的描述是如此的相似,用坚城来迟滞大军的攻势,当对方疲惫下来,再由援军来决定战事的胜负。
不管是囊聂,还是齐勒布,都听过了无数次这种诉说,可他们都没怎么在意,因为在失败到来之前,他们无法想象有什么样的城池能够绊住吐蕃人的马蹄。
既然攻打不下来,他们一般的做法都是选择绕过它,而吐蕃人居住的环境也决定了不用修建多少道路,因为高原上除了山峦就是大片的荒原,孤零零的一座城池有什么用呢?
现在低地人给他们补上了重要的一课,在一些关键之处立下城池,别说你绕不过去,就算你绕过去,也将付出无比沉重的代价。
“齐勒布玛本真是愚蠢啊”
吐蕃人说话就是这么直接,而且这里的多数人对齐勒布都没什么好感,在他们听完阿鲁的诉说之后,立即开始攻击起了齐勒布,没有半点人死为大的忌讳。
人们在纷纷附和,更有人直言不讳的认为,齐勒布玛本应该为此次战败负责,他的愚蠢葬送了那样一支大军,现在应该是在向神明请罪,而非是获得奖赏。
而在旁观者角度来说,齐勒布确实愚蠢的可笑,但只要仔细想一想,其实就能知道,都是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家伙。
试想一下,率领八万余人的大军北上低地,接连破城之下,统军之人又该如何进行选择行军路线?以吐蕃人的作战风格来看,谁又会在意自己的后路?
他们当中又能有谁会有劳师袭远,非所闻也,或者是困顿于坚城之下,久不可持的战术思想?
别说他们这些土包子了,就算是熟读兵书的中原将领们也会时不时的犯下这种看似愚蠢,但实出必然的愚蠢错误。
当然了,吐蕃将领们没有多少这种自觉,他们也不会设身处地的为战败者着想,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甚至在想,齐勒布果然老了,换了是我,一定不会让大军遭遇如此惨败。
听着众人的议论,阿鲁悄悄的松了口气。
他当然没有说是自己让齐勒布下定决心再攻城几日试试看,如果提早撤军的话也许就不是这样一个结果了。
他也没有详说攻破低地人的城池之后,吐蕃人犯下了多少暴行,这倒不是在推脱责任,而是那对于吐蕃人来说是很正常的行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4/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