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9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4/1986


侯君集那会正值青春年少,可不管这些国家大事,杨玄感等人在他们这些纨绔子弟的嘴里,都是有福不会享的蠢人,至于皇帝……估计没几天好活了吧?
可谓是少年不识愁滋味,日子过的欢快无比,眼见着天下烽烟四起,对他们却毫无触动。
皇帝举办秋狩,侯君集便也来凑个热闹。
可这一场秋狩却让人愁上心头,因为在秋狩之上,他结识了独孤家的一个女儿,在皇家猎苑的树林当中,那银铃般的笑声仿佛把侯君集的魂给召走了。
丝毫也没怪对方嘲笑他拙劣的弓马技术,只一心追在人家马尾巴后面傻笑,满眼都是对方那活力四射的身影。
长安贵族人家把射猎当成相亲会是惯例,年轻的男女在这个场合可以有一些接触,表现出色的关西男儿会得到关注,因此喜结连理者不在少数。
于是侯氏小儿就此有了心仪的女子,侯君集一直很骄傲,骄傲的根本认不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嗯,应该称之为自负。
所以回到家中便央求家中长辈去独孤家说亲,结果可想而知。
别说人家女儿根本没相中他,就算相中了,独孤氏的女儿是谁都能娶的吗?那可是出过两位皇后的人家,祖上更是关西世阀的奠基人独孤信,京中顶级门阀中的一员。
人家稍微打听了一下,就差点被气歪鼻子,你个癞蛤蟆还想吃天鹅肉?嗯,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意思,反正就两字,不配。
因为感觉受到了羞辱,人家回话也不客气,鼠辈休想。
好吧,关西人用词就是这么霸气,丝毫未加修饰,一耳光就抽了过来,不但是侯君集本人,连带着侯氏的脸都被打的啪啪作响。
侯君集将此视为奇耻大辱,心仪的姑娘虽好,可受此羞辱,让他那爆棚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此时就算是独孤氏把女儿送到他家里,他也不打算娶了。
古代版的莫欺少年穷?那你就想多了,别说侯君集是世族出身,家里根本不穷,而且独孤氏对侯君集这种没有自知之明之人已经算是非常客气了,只是用言辞稍稍羞辱,而非用行动来让你知道门户间的差距。
之后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侯君集自此洗心革面,奋发图强,先是从军进入骠骑府,等李渊进了长安,他便投了李世民。
独孤怀恩被杀之时也就是他不在李世民身边,不然的话这厮一定要抢着来操刀。
即便程知节懒得搭理一个醉鬼,可还是零零碎碎听了一些进去,最终心里只冒出两个字……活该……
一点叽叽歪歪的糟烂事竟然能让人记这么久,那得多小心眼?换了是他的话,早就道上一声大丈夫何患无妻,便将此事抛之脑后了。
哪还能想着有朝一日俺发达了,再去人家门上羞辱回来?若都这般,娶妻嫁女的事得有多危险?一个不好不就成了仇家?
所以说啊,人和人是真不一样,这事若放在老程的身上,那根本不算事,要是真喜欢咱抢了就走嘛。
可到了侯君集身上,那就是能改变命运的人生大事,海誓山盟就是不如仇恨能让人记得长久。
侯君集算是找错了倾诉对象,两个人的思维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你把他当知心好友,人家只当你是煞笔。
虽然觉着这人怀的心事有点奇怪,像个娘儿似的,不过程大胡子最后还是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关怀,晚上把醉醺醺的侯君集弄回帐篷的时候顺势给他怀里塞了两个女人。
让军规戒律见鬼去吧……
越是偏远艰苦的地方,越是考验军人的意志,把程知节放在这里一年半载的,他能把这里变成贼窝。
侯君集不好说,别看他一直有着坚忍的模样,最后也许比程知节做的更过分,也不用说谁高谁低,谁是小人谁是君子,这就是人性,世人几乎皆不能免,你当突厥人在这就干了什么好事?
而两方聚在一处,就类似于国家行为了。
一万多人启程东返,加上驮马,骆驼和牛羊,长长的队伍蔓延二三十里,启程之后五日,程知节让侯君集,阿史那泥孰率五百人先行回去张掖,通知那边准备好粮草以备过冬之用,另外若有余力的话,让他们派人来迎一迎。
河西这里其实不缺水源,一路上山上的雪水融化形成的溪流很常见,缺的是食物,尤其是赶到张掖之后维持这么多人生存所需的粮草。
把侯君集打发走了,程知节就算是彻底的掌握了这支队伍,他在突厥人当中选出了一千五百多人出来,让唐军来率领,在向导的指引之下,行在队伍前面。
做什么那就不用说了,他们把路上离着比较近的绿洲都扫了一遍。
隋末以来,这里商旅绝迹,也再见不到大隋的日月星辰旗,西突厥的金狼旗也早已成为了人们的记忆。
此时河西的主人多数都是散布在各个绿洲之上羌人和吐谷浑人部族,汉人,匈奴人,鲜卑人也很常见。
而他们将这条长长的商路变成了马匪的乐园,换句话说,河西几乎没有人做什么正当的买卖或者只过放牧,耕种的生活。
在这里行走,两边人遇见了报个名号,一句话不对掏刀子就开干。
而现在呢,不但是金狼旗回来了,日月星辰也在河西的风沙当中烈烈作响。
程知节更是将他们当做了补充人马供给的肥羊,打算一路扫过去,不再有什么俘虏,他们要的只有食物,只要被他们看到就是死路一条,不然一万多人怎么能走到张掖?
山东大匪再次干起了老本行,怕侯君集再在耳边叽叽歪歪,还把他提前给支走了
当然了,可以预见的是,经此一事河西地区倒是会安定不少,相当于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剿匪,蛇鼠被清理出来不少,一些则被赶去了北边的沙漠地区。
这是西突厥降部和唐军的一次联合行动,所得不多,聊胜于无,却标志着时隔多年之后,中原王朝再次将触角延伸到了河西地区,并且与西突厥重新有了接触。
这并不是偶然事件,中原王朝大致上完成了朝代的更迭,即便是满身伤痕,元气大伤,也必定会做出收回这些传统的势力范围的努力。
而另外一个能够影响到河西地区的新兴势力此时也在蠢蠢欲动。
……………………
积石山西南,柏海之畔,伏俟城。
伏俟城坐落在柏海之畔的星宿川上,早年是吐谷浑人建立的天然围栏,换句话说,就是按照地形粗略的建立了一个关牲畜的地方,称不得什么城池,只能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围子而已。
因为作为慕容鲜卑的后裔,吐谷浑人居无定所,是标准的游牧民族,据说有着有城郭而不居的习惯,所以只是在这里建了一座冬天时保护牲畜的畜栏
;
===第1141章河源===
吐谷浑的历史不长。
他们是战败的慕容鲜卑的后裔,战败西迁之后,一直在青海湖的西部,南部,以及果洛地区北部游荡,过着比较原始的游牧生活。
西晋永嘉年间,这个松散的鲜卑部族终于出现了一位比较英明的首领,那就是吐谷浑,他率众迁徙到了柴达木盆地的南部,并以自己的名字建立了吐谷浑氏部族,这就是吐谷浑的由来。
后来吐谷浑首领夸吕时始称汗王,并将伏俟城这座畜栏当做了都城。
算起来也就是二三百年的历史,文字记载也就是一两句的事,倒是他们的祖先慕容鲜卑还算有点故事。
可这个部族发展壮大起来之后,却对河西地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侵扰,和中原王朝的军队大小战事打了无数,多数都是以战败告终,却依靠着高地特殊的地形一直未被彻底消灭过。
到了前隋大业三年,杨广准备西巡,联合铁勒诸部对吐谷浑做出了最为强而有力的打击,甚至把吐谷浑人赶出了伏俟城。
大业五年,杨广设西海郡,郡治便在此处。
可过了没两年,吐谷浑伏允可汗便带人又打了回来,重新占据了伏俟城,西海郡到了那时其实也就只剩下一个名字而已了。
杨广的功业多数都是这样,费了好大力气,却和熊瞎子掰苞米一样,掰一个丢一个,和作秀差不多,但却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军前将士的鲜血也和水一样泼洒出去,几乎毫无价值可言。
可吐谷浑人也没能高兴多久,黝黑粗糙的吐蕃人骑着他们矮小的高原马出现在了高地之上,没几年就把早已元气大伤吐谷浑人打的抱头鼠窜。
很多都被驱赶到了积石山以北,把凉王李轨可给祸害的不轻,那些年李轨一直没什么动静,就是在紧着跟北迁的吐谷浑人纠缠不休,不然的话李轨哪会那么老实,连捉住的薛举的部将,都会给礼送回去,不就是不想轻易结仇吗?
就是去年的时候,伏俟城终于换了主人,也标志着吐谷浑人的覆灭,这次是真的不成了,常年居住在高原之上的吐蕃人,几乎全民皆兵,高地上的气候环境对他们来说也不是问题。
所以人家占住就不走了,剩下的吐谷浑部族都成为了他们的奴部。
吐蕃人和后来的蒙古人很像,此时不论官制还是军制都很粗糙,却有着无比强烈的侵略性。
他们打仗一般只随身带着很少的补给,打到哪是哪,全然是一副以战养战的作战模式。
他们在初步征服了高地上的吐谷浑,氐人,羌人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肆征兵,并向奴部征收军粮,一应财物就更不用提,早就被随军而来的吐蕃商人给惦记上了。
他们就像蝗虫一样把高地部族劫掠一空,然后带着满载的收获回去南边,一部分献给王族和将军,大臣们,剩下的一小部分则公开贩卖,以饱私囊。
看看他们的样子,是不是让人觉得很熟悉,没错,就是后来欧洲那些兔崽子们最喜欢干的缺德事。
此时商人是吐蕃军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会消化大军劫掠所得,给吐蕃的将军和士兵们带来方便,让他们不用为财富发愁。
这无疑极大的促进了吐蕃大军的战斗力,而且吐蕃军中有一个约定俗成的习俗,那就是战时所得全归士卒所有,不用交给将领们,而将领们的油水就在商人身上。
所以说吐蕃能够这么快的席卷高地是有其原因的。
这种带着浓厚的劫掠风格的作战模式和后来的蒙古人极其相像,同样也是中原军队无法模仿的一种模式,你要是敢让油滑的商人混进军队当中,不久之后军队从上到下都得军纪败坏,无法管控。
而这也是吐蕃人和蒙古人无法长久维持统治的原因之一,贪腐,每个王朝的痼疾,在如此一种方式之下,其后遗症会被放大无数倍。
……………………
伏俟城中,最大的一间房子,也是历代吐谷浑可汗的居所,他们没办法建立什么宫殿,技术上也有着极大的限制,所以即便是吐谷浑可汗这样的人,住的地方还不如长安中普通人家规整。
而现在这里已经换了主人。
伏俟城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巍峨雄浑的闷摩迷山(巴颜喀拉山)在南边蜿蜒向东南延伸,山巅的积雪融化流淌下来,东向奔腾而去,成为了孕育中原文明的母亲河。
而在这河源之地,形成了藕断丝连的两个大湖,也就是柏海(扎陵湖和鄂陵湖)。
它的西边则是星宿川,那里遍布水塘,如星辰落于地上,据说是汉时王莽执政期间派人来到此处才取的名字,很有诗意,想来也不是这些高地部族能想出的名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4/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