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7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9/1986


吕乡君是标准的江南女子,皮肤白皙,额头饱满,轻眉如叶,一双大大的眼睛,眨动间总觉得有光彩流溢而出。
更为不同于常人的是,她身材不高,娇小玲珑,可浑身上下满是青春活力,走在路上一弹一弹的,随时都好像要蹦起来一样,就像一只欢快的鹿儿,瞅着就让人欢喜。
江南女子知书达理,向称娇弱,可到了她这里,却多了几分矫健和不安分。
………………………………
细雨绵绵,从人上前给她撑伞,却被她笑着避开,只行在雨中,袅袅而来,到得近前,衣衫微湿。
向庐中二人又行一礼,声音响亮而又清脆,“乡君见过两位官人。”
两人再次回礼,萧阆虽是主人,却很矜持,他是梁国内史令,不是其他什么人,在江边约见妓子已稍有不妥,若还表现轻浮,丢的可就不是他一个人的脸面了。
崔恪也是高官,可他就不管那么多,摆手邀客间,欢喜溢于言表。
“前几日于桃仙会上有幸听了一曲,至今仍觉余音绕梁,不想今日又能相会,幸何如之?桃中仙人至,芬芳满堂前……可惜这里简陋了些,未尽迎宾之礼,怠慢怠慢啊。”
说完还嗔怪的瞪了萧阆几眼,萧阆嘴角微微抽动,真想一脚将这厮踢到江里了事。
吕乡君身材匀称,可因为身量的关系,总给人一种肉肉的感觉,听了这话,笑声不绝,毫不扭捏的道:“官人谬赞,我可不是什么仙人,只一风尘中人而已……此地大江横过,雾掩江山,非俊杰不能存身之地,哪里简陋了?”
虽一妓子,气魄却是不小,萧阆暗自点头,暗道了一声名不虚传,主要还是这马屁拍的极为舒适。
崔恪俨然成了主人,笑语不断间邀着女子进了草庐。
吕乡君坐定,游目四顾间,瞧了瞧那酒那鱼,心中也是暗道,江陵都传萧从师喜食鱼脍,还真是不假。
只是如今这年月战火纷飞,很多人都朝不保夕间,这两位朝中重臣却还在此饮酒作乐,雅虽雅矣,可其行径着实让人不敢恭维。
江左豪杰若都这般,异日定为他人所获……哼,苦的还是她们这些无根无基,江湖飘零之人罢了。
心中鄙夷,可面上却不漏分毫,接连跟崔恪碰了几杯,几缕红晕渐渐爬上了面庞,看上去和江陵盛产的红橘一般,直想上去咬上一口,试试是不是像红橘一样甜美多汁。
她也不怕喝醉,主动举杯道:“良辰好景,美酒佳肴,高朋对坐,豪论天下兴亡,两位官人好兴致……小女子错入此间,扰人清净,正该赔罪,请两位满饮此杯,小女子这就献上一曲,以佐酒食。”
三人举杯相敬,各都饮了,萧阆饮罢道了一声,“先且不忙聆听大音,此有画作一副,先请五桃居士来品评一番。”
说话间招手让从人拿来一副卷轴,放于吕乡君身前。
吕乡君眉开眼笑,低头抓起卷轴摩挲良久,这才抬头笑道:“李客卿恁的小气,我去求了多次,都未曾让她画个雀儿给我,今日得偿所愿,可要好好感谢一下萧阁部呢。”
眉目流转间,以萧阆之城府,差点也把持不住,心里暗道了两声,红颜祸水,古人诚不欺我也。
崔恪就在那边泛酸,好你个萧从师,看着一本正经,可私下里不但藏了李客卿的画作,竟然还拿来邀约吕乡君,好手段啊好手段。
李客卿也是江陵名妓之一,声名上并不比吕乡君差了,其人工于书画,师从江南大画师杨珧,并青出于蓝,尤善山水,为时人所称道,多少贵族想求其亲笔而不可得
她年岁上比吕乡君大上许多,成名也比吕乡君早,前些年嫁给了吏部侍郎王矩,深得宠爱,是当时青楼女子的楷模。
不过倒霉的是没过多久王矩病逝,王矩的亲戚们以李客卿出身青楼,而将其赶出家门,于是李客卿重操旧业,一直至今。
崔恪家中其实也藏了两幅李客卿的画作,但瞅着吕乡君拿在手中的画轴还是眼馋,便笑着道:“不如展开瞧瞧,也不知其画工有无进益。”
吕乡君一下抱紧了画卷,生怕别人来抢般笑道:“还是算了,此地阴湿,若是弄脏了,岂不可惜?”
萧阆两人看她那样子,不由莞尔,刚才她还将此地夸的花一样,如今却又嫌弃阴湿了,果然是女子善变,自古皆然。
吕乡君爱不释手的摆弄了几下,她能来此相会,为的就是萧阆许下的这点好处,不然待着没事她才不来江边吹风,至于什么内史令啊,尚书左丞的官衔,她都不很在意。
她在江陵见的达官贵人几如过江之卿,其实越是萧阆,崔恪这样的重臣越好应付,最让人烦恼的反而是那些官职不大不小的,不顾脸面的与你纠缠起来,真的不好打发。
她可比李客卿看的开,绝对不嫁门阀世族中人,面上看着风光,过的不定多凄惨呢,她们这样的出身,又有哪个会真的给她们遮风挡雨了?
当然了,她可不会冷落了这两位高官,不舍的将画放下,再次感谢萧阆的大方。
那李客卿年纪渐长,又经历了许多风雨,不知是晓得了物以稀为贵的道理,还是懒得动笔了,反正画作渐少,让她这样真心喜爱的人无处寻觅。
而今受了人的好处,自然要予以回报,感谢两句,便起身来到摆好的瑶琴旁边,闭目平心静气,良久才轻轻拨弄了几下琴弦,稍稍调了下弦,双手抚于琴上,双目平视前方。
此时她的气质已是大变,之前与人说说笑笑,几如多年好友,时不时露出些妩媚来,总能引得两个男人意动神摇。
可当她坐于琴畔,便也变得端庄肃然,聚精会神,诚心正意,凛凛然如对大宾。
于是崔恪不再饮酒,萧阆也不再吃他的鱼片,都坐直了身子,仔细聆听……对艺术的尊重,以及他们自身的修养,都在这一刻表露无疑。
如狼似虎的关西贵族们,缺的就是这份悠然淡雅……
“两位皆乃大雅之士,乡君这就献丑了,前几日出游,行于幽谷,心有所感,遂得一曲,也不知入不入得方家之耳,若是奏的不好,还请两位雅正。”
语毕,素手轻抬,拨动琴弦……
琴声叮咚,渐渐流淌在草庐之中,声调舒缓,如有魔力般让人安静了下来,此时好像只有琴音,江风还在作响,并渐为一体。
琴声越发空灵,萧阆,崔恪静静聆听,仿佛已经闻到了花草,泥土的芬芳,又好像听见了鸟雀的鸣叫,溪水潺潺,在身边流淌而过。
音符在欢快的跳动,表达着喜悦,又冲刷着人的精神,令人慢慢变得透彻,隔绝于凡俗之外。
不知过了多久,琴音渐绝,最后一个音符带着余味在草庐间回荡……
草庐里安静了下来,却还好像有什么在其间萦绕,吕乡君缓缓缩手,屈身为礼,拜的并非高人雅士,而是她身前的瑶琴。
如此的心意,也难怪她能奏出如此的曲子。
===第924章变局===
萧阆轻轻舒了一口气,就像得了一篇好文,彻夜通读,感觉身心都舒畅了许多。
他是第一次与吕乡君相会,此时心中只有一句,盛名之下果然无虚。
无论是李客卿,还是吕乡君,皆有过人之处……可惜沦落风尘……但也正因如此,才能与他相见,不然如此恩物,皆乃上天所赐,谁得了哪里还肯示于人前?
崔恪嘴快,抚掌赞道:“此中多有禅意,闻之即脱凡俗,不愧是佛前之客……”
萧阆点头附和,“大家所奏,果然不同凡响……前些日与僧人论禅,众人唇枪舌剑,往来争竞,总觉不得禅心,今日闻听佳音,才知众人浅薄……”
说到这里,抱拳为礼,郑重的道了一声,“受教了。”
如今江南佛道昌盛,像萧阆,崔恪这样的贵族官员,都是寺庙中的常客,他们与僧人相交,以为雅事,即便是吕乡君之类身有大名的人物,亦是如此。
所以这样的夸赞,吕乡君很是高兴,谦逊了几句,兴致又起,还想再奏一曲,以谢萧阁部之礼遇。
可人家毕竟是朝廷高官,能安静的吃一顿饭,喝点小酒,听上一支曲子,怕已是极限,再悠闲也就过了头了。
说话间有人纵马而来,到了不远处翻身下马,和萧阆的侍从嘀咕了几句,便有人进入草庐,附在萧阆耳边道:“至尊诏阁部立即入宫,有要事相商。”
萧阆皱了皱眉头,今天他休沐一天,出城吃点好的,不想还是不得清净。
当然了,还是国事为重,声色犬马之类的贵族休闲都要放在后面。
吕乡君知机的起身告辞,萧阆应了,让侍从再送她回去,当然人家也没忘了拿上那副画,喜气洋洋的一弹一弹的走了。
崔恪眼巴巴的望着那浑身都透着欢快的身影,暗道扫兴,虽然不舍,可他也不会像俗人一般上去纠缠什么。
只狠狠的灌了几口酒,也起身告辞。
…………………………
萧阆策马入城,一边在琢磨着见到皇帝和同僚该怎么说话。
河南生了变故,王世恽在没有任何征兆之下弃城而走,西去投了李定安。
王世充死后,这些郑国余孽早没了当年的威风,左顾右盼间,只待屈膝投效而已,至于投的是谁,可能连他们自己都闹不明白。
如今是终于下定了决心,抛弃了东都投到李定安那边去了?
洛阳这样的通衢大邑就空荡荡的摆在了那里,情形分外诡异,萧阆心动之余,却也没想明白之后该怎么做才合适。
作为内史令,他是萧铣最为信任的臣子之一,同时他还是萧铣的亲族,一直对朝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可即便如此,在大事之上,周法明等人的话语权并不比他低了,先前周法明联合了苏胡儿率军陷长沙,由此升任尚书左仆射。
若非有张绣在前,以周法明之功一跃而为尚书令也没什么阻碍。
逢此局面,周法明又会是怎样一个态度呢,还是力主入蜀吗?
想着事情,很快已经来到宫门之前,黄门侍郎刘岱已经等候多时,与萧阆并肩入宫,“至尊闻听消息之后颇为惊喜,我看发兵河南已成定局矣。”
萧阆沉声道:“一会莫要多言,先看尚书省怎么说,对了,我急着入宫,到底是怎么一个情形还不太明白,王世恽前些时不还向我摇尾乞怜,怎就突然去投了李定安?”
刘岱点头,“探报也是刚到,只说王世恽率众往西走了,跟随他的人很多,洛阳几成空城,我想过两日必然有人来投,到时便可知其中详情了。”
萧阆暗自叹息了一声,与洛阳那边往来通信也非一日两日了,还道王世恽有心投顺,今日却听到这么一个消息。
那边刘岱还在道着,“也不知王世恽之辈怎么想的,竟然舍我而投李定安,那李定安早年不过一府兵,何其低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9/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