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7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7/1986


李破就笑道:“前几日太原郡守王禄传信过来,说赵国公身有微恙……他年纪大了,还要担忧国事,很是辛劳,你们这些旧日同僚也需关心一下,莫要总忙于政务,忘了人情。”
温彦博本是一副聆训的架势,听了这个也放松了下来,“一年不到,恍如隔世啊……陈公与臣也通了几次信笺,臣也劝他莫要过于劳累,可他哪里会听?
冬末的时候,他还想去雁门见一见宇文总管……怕是想故地重游一番,看一看雁门之下的百姓过的怎么样了。
宇文总管听了也是为难,遂到晋阳与他相会,还被他埋怨了一通……至尊您说,臣等离着这么远,又怎么能劝得动他?”
说到这里,温彦博叹息一声道:“赵国公兢兢业业,勤劳王事,实臣等之楷模也。”
李破斜他一眼,心说陈老头还没死呢,你就给人盖棺定论了?不过想到陈孝意年岁那么大了,前些日子却又要弄什么故地重游……心里不由揪了揪。
皱眉道了一句,“要不将他接到长安颐养天年算了……瞧瞧人家郫国公,日子过的可正经兴旺着呢。”
温彦博瞅瞅皇帝的模样,心里由衷的替陈孝意高兴,皇帝念旧,对老臣如此看顾,实在令人欣慰而又感激,追随在这样一个皇者身边,又有什么好为自身担忧的呢?
嘴上却劝道:“路途遥遥,赵国公怕是受不得往来颠簸……他若知晓至尊的一片心意,感激之余,也定不会让至尊太过挂怀。”
劝了一句,转头便又道:“郫国公本就有长寿之相,门徒众多,事事顺遂,又得至尊纵容,足够他再向老天邀寿十年二十年的了,臣等和他真是比不得呢。”
话里隐约透出一股酸气,和陈孝意的论调极为相似,看来这年月老寿星走到哪都要惹人嫉妒。
其实陈孝意年岁也至古稀,在此时无疑属于高寿之人,比之何稠并不逊色多少,何况职位上比何稠还要高些。
李破也笑了起来,他是真心希望两位老臣能活的久些,这年月尽多短命之人,总该有那么几位例外吧?
之外他则在想着,陈孝意确实也该卸任荣养了,等过上一两年,看看天下的局势,再寻摸一下能够继任并代总管,替他把守北边门户的人物。
而陈孝意如果卸任,那么宇文歆也该回朝述职了……
到了那时,希望已经平了窦建德,萧铣之辈,内乱即平,外敌也就凸显了出来。
西北诸族,吐蕃,北边的突厥,东北的高句丽,南边还有百越族类,全都是大唐潜在的敌人,唉,环境还真是恶劣啊。
又和温彦博说笑了几句,手指敲击着桌案终于说起了正事。
“今年的事情都准备的差不多了,依次施行即可,吏部的人事你要盯紧一些,皇莆尚书性情耿直,为官清廉,这都是他的长处,可为国选才,不能守残抱缺,要晓得人无完人,取其长避其短的道理。”
温彦博连连点头,皇莆无逸是他举荐的,自然要负有责任,而且皇莆无逸的行事做派,未必得皇帝心意,这是有所预料的事情。
皇帝用人看似随心所欲,实则眼光精道,虑有长远,往往会于平常处显神奇,比如说那远在姑臧的凉州总管范文进,他怎么都想不通,皇帝当年是如何在众人当中选中的此人。
当时看那人也只平平常常,可去到西北就掀起了滔天风浪,温彦博自问也没那么大的本事。
再就是云定兴,那样一个惫懒之人,受众人唾弃,可皇帝不但用了他,还用的很好,其人在工部尚书位上,还真就挑不出太多的毛病,更在大军渡河时立下殊功。
皇帝的用人之道,与皇莆无逸信守的那些条条框框大不一样,皇莆无逸自然难以让皇帝满意。
“皇莆仁俭既然难称其职,不如另调他位,再选贤能之人任之,岂不是好?”
温彦博想来想去,他一个尚书右仆射政务堆积如山,还要看顾吏部诸事,不如干脆将皇莆无逸给换了,顺便也能免了他举荐失措的后患。
你瞧瞧,温彦博也非完人,做事难免有其私心的。
李破摆了摆手笑道:“让你盯着一些,可不是说皇莆尚书有何过错,如今朝局还不算稳当,应该重用像皇莆尚书一般廉能为忠的臣子,可正朝纲,亦可安人心。
你看朕什么时候以个人喜好来用人了?”
温彦博一下就后悔了,紧着低下头用手揪了几下胡子,来缓解自己的尴尬,他刚才说的话是真多余,枉做小人不说,还一下被皇帝捞住了尾巴,并狠狠拽了一下。
对温彦博,李破有着极大的耐心和宽容,稍稍教训了一句便换了话题,“和往年一样,今年战事在即,尚书省要知道孰轻孰重,除了耕种之事外,兵部乃重中之重,其余能缓的就缓一缓。
朕有预感,今年一战过后,明年局面将大有不同……封伦前些时跟我说,天下疲敝尽显,一两年之内或可扫平诸侯,还天下人一个清净,我尽管不太相信,可今年各处传来之消息……”
说到这里,他摇头失笑一声,一种天命在我的感觉萦绕心头久久不散,可他却是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
作为尚书右仆射,温彦博也有自己的看法,他没那么乐观,但和以往一样,他对大唐……嗯,倒不如说是对皇帝有着无比坚定的信心。
“至尊尽可放心,这些年来年年皆有战事,臣等早已习以为常,断不会误了大事……只盼天下能尽早归于一统,百姓们安居乐业,臣等亦可安享富贵矣。”
李破哈哈一笑,“朕倒也想安享富贵呢……唉,往年战事皆在军前,这一次怕是坐观众人争功了,总有些按捺不住的样子,还真是劳碌命啊……”
他这话可把温彦博吓了一跳,抬头紧着看了看皇帝的脸色,再琢磨了一下话茬,这才又安心下来。
皇帝和汉王可就不一样了,汉王坐镇军前可以振奋军心,皇帝到了军前多数要给将军们添乱……御驾亲征的皇帝没几个有好下场的,比如说杨广……
即便放松下来,他还是得劝两句,“至尊万金之躯,不敢再临矢石,汉祖有白登之围,杨广怯于辽东,此皆前车之鉴,至尊可千万莫要忘记。”
你说话可真不中听,我也只是开个玩笑……汉高祖也就罢了,俺还去白登山凭吊过他,杨广那厮荒唐狂悖,怎好拿来相比?
莫不是刚才说你两句,就拿这话来堵我?
河边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921章江陵(一)===
南郡,江陵。
江陵南依大江,北望汉水,西控巴蜀,地理位置上的优越那就不用说了,春秋时为楚国都城,汉末时则为蜀吴争雄之所在,那时人们称之为荆州。
在后人眼中,此间无疑是长江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流传着无数关于墨客骚人的故事,为后人所传唱,同样也有无数的英雄豪杰曾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让后人为之敬仰。
而这里和长安,洛阳又有不同,江陵领有江表,风流汇聚,受了无数年的烟雨侵蚀,却也沉浸于人墨客的吟哦弹唱之中,与那些北方雄城比起来,总是让人觉着少了几分庄严肃穆,多出了些奢华与秀美来。
如今萧铣承祖宗之余烈,据此以为都城,重称祖宗国号,起码在江表地区是有那么一些正统性的。
就像是当年刘备刘玄德复称蜀汉,很多人就都愿意跟随他,因为他有着前汉的正统性,只是你再细想一下,他家都破落到织席卖履的地步了,和大汉皇室又有几分的血缘关系呢?
说起来萧铣的情况和他差不多,只不过萧铣要强上一些,他祖上的名号在萧氏族谱上明明白白的写着呢,不用自称谁谁谁的后人,他父亲是安平献王萧璇,祖父萧严背隋投陈,灭陈之后被隋帝所杀。
因为此事他们这一支受了极大的牵连,萧铣少年时家中无以为继,竟然卖书才能苟活下来。
到了大业年间,他才因皇后萧氏而受益,当了一县的县令,然后杨广跌跌撞撞的走上了悬崖边,天下大乱之际,萧铣却开始发迹了。
由此其实也可以看得出来,江南的人们还是对兰陵萧氏抱有极大的信心的,不然那些将军们也不会随便到推举一个县令来当大家的头领。
李破比起人家来,那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还是那句话,家世在这年月就是这么占便宜。
无论是杀人魔王朱璨,还是以前声势不小的林士弘,在有着光辉履历的萧铣面前,都是低贱之人,天然便处于弱势,他们的部下动不动就跑去萧铣面前献媚去了,你说仗还怎么打?
于是朱璨沦为了流寇,林士弘败的稀里哗啦,此时差不多已经丢掉了所有的家底,只是还没像朱璨那样被人给杀了而已。
萧铣称帝也有几年了,期间的波折不用多说,朝堂上政局不稳,外面的战事胜胜败败,梁国好像来到了一个上坡处,总是差着一口气不能去到顶端。
不过这些离着江陵城中的百姓们都很遥远,和西京长安有些相似,外间战乱越是残酷,像江陵这样的大城反而越加繁华了许多。
淮河两岸的人们被吃人魔王朱璨祸害的不轻,于是纷纷逃难到像襄阳,竟陵,江陵这样的大城之中,令其人口剧增。
江陵城没怎么经历战乱,只几年前林士弘和萧铣在此打了一仗,之后战火就再没有靠近过这里了。
相比起喜欢抄贵族之家,收集钱财美人的林士弘来,萧铣显然更受欢迎,不得不说的是,萧铣在治政上确实迎合了贵族,百姓们的愿望。
于上,没有再伤害到贵族们的利益,于下,他平息了战乱,百姓们可以维持生活,所以江南人心渐安,各地豪强纷纷归附。
这是他治政上极为成功的一面,可对于那些曾经辅佐他的功臣们来说,他的嘴脸就不那么让人喜欢了。
梁国朝堂上的动荡太过剧烈了,已经不像是正常的政治斗争,更像是一场场的清洗,让朝堂上的臣子们胆战心惊,根本不晓得下一个肝脑涂地的人是谁,又为什么会如此。
江边,草棚,小雨。
内史令萧阆席坐于地,草棚外被他的侍从围的水泄不通,萧阆闻着江边湿润的水汽,眺望着滚滚而过的江水,细雨纷纷间,他满足的叹息了一声。
“细雨蓬前落,长江成一瓯”
沉吟半晌,才情稍欠又是残句,萧阆心情微沮,此时却有人施施然走进草棚之中,一屁股坐在他的面前,只笑了一声便吟道:“雾起星沙尽,楚天入酒壶。”
萧阆一听,没好气的翻了翻眼皮,道了一声,“你个酒虫,又来坏我雅兴。”
来人哈哈大笑,“既然酒虫到了,还不快些拿酒来喂?齐翁还没到吗?春夏之交,白鱼最是鲜美,酒可不能配错了,最好是江陵鲁烧”
这不但是个酒虫,还是个食客呢。
萧阆是正经的梁国皇室中人,乃是梁武帝萧衍的后人,梁帝萧铣要管他叫上一声叔父,在张绣,董景珍等人殁后的今日,内史令萧阆已经成为梁国朝中足以左右皇帝的重臣之一。
萧阆喜食鱼脍,只要有闲便会来江边满足一下口腹之欲。
能和他对坐饮酒谈笑,并无多少顾忌的人自然也不会简单,他叫崔恪,出身博陵崔氏,北齐中书令崔昂次子,是博陵崔氏安平房中很显赫的一支。
他和萧阆年纪差不多,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之时,如今居官尚书左丞,离着宰相的位置还差些距离。
当然了,依他的心性恐怕这辈子也不可能做到宰相了,此人好酒,张绣在时,因酒醉误事,差点被张绣砍了脑袋,若非萧阆等人力保,此人坟头的草估计都长了老高了。
和其他崔氏子弟差不多,这人长的也好,虽然四十多了,却还面皮白净,没多少皱纹,身材不高不矮,微胖,捋着胡须笑眯眯的说话的时候,让人看着就很是顺眼。
俩人家世相当,年岁相若,官职上差了一些,却不妨碍他们交结为友,而且他们的共同爱好是如此的明显,那就更不用说什么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7/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