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7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2/1986


和见李道宗不同,知根知底的老熟人,不需装模作样,听了这句肉麻的马屁,李破得意的笑了起来,有什么比让当初高高在上的人低下头来为你垫脚还让人高兴的事呢?
“窦兄的脸变的恁也快了些,不说在涿郡,云内如何如何,只说前些年你出使晋地,在宴上与我唇枪舌剑,半点不落下风如今再见,怎的谄媚至此?”
说到这里不由摇头晃脑,一副感慨良深的模样。
殿中做笔记的薛元敬皱了皱眉,有点不好下笔了,当值的谏义大夫是魏征魏元成,抬头看了看“得意忘形”的皇帝,心说自己的活计终于是来了,过后若不开口谏上一谏,怕是颜师古等人就要寻他的不是了。
那边窦诞则暗自咬牙,果然还如当初一般牙尖嘴利,得志便猖狂的小人模样尤其令人不齿。
可其嘴上却不由自主的道着,“时至今日,至尊又何必拿臣来说笑臣当年有眼无珠,徒逞一时之快,今日回想起来,真是懊悔不已,至尊向来度量恢弘,望能不计前嫌,恕臣冒犯之罪。”
窦光大脸皮变厚了许多,李破也是暗自感叹。
实际上窦光大不过一刺史,不用他亲自召见,比如说李智云,黄君汉等人他就都不打算见了。
由温彦博,萧禹等人见一见,然后瞧瞧他们的心理状态等等,能用的则用,不能用的赶回家中便了。
倒是李孝恭若一起来了,他要亲自召见一下,这人也属陇西李氏之翘楚,看看是何模样从这些门阀的代表人物其实就能看出一些门户的兴衰来,毕竟门阀也是由人来组成的嘛。
召窦诞来见只不过是他的恶趣味而已,主要是想享受一下“莫欺少年穷”的快乐,无关其他。
只是窦光大一见面就趴在了地上,戏演的太差你怎么也得扭捏上几下,然后为咱的威严所折服,才算合格嘛,现在这般,你可弄的我真的有点不高兴了呢。
窦光大果然还和当年一样愚笨,就是脸皮变厚了而已
“你也没做什么,又恕的什么罪?不过我当年听闻,你给李元吉那厮做幕僚的时候,极尽挑唆之能事,想将我捉到晋阳治罪,如果是真的,那可是大大得罪了我,确实需要恕罪一下。”
他一旦不高兴了刁难起人来简直就是信手拈来,当了皇帝之后有所收敛,到底是惹他不高兴的人变少了嘛。
窦诞被吓了一跳,心都差点停跳了。
身上有点发软,想了想当年在晋阳李元吉干的糟烂事,顿时就急了,他可是知道,当年李元吉在晋阳的时候跟众人说什么代州行军总管李定安英雄了得,他那婆娘我也识得,哪天我得当面见一见他们夫妇。
李元吉说话向来轻佻,当时在堂上搂着美人,饮着晋阳的美酒,在座的人也是乱七八糟什么人都有,说的其实都是酒话。
可后来传来传去就成了晋王听闻李定安的妻子甚是美貌,欲要一见真容云云,说的很是不堪,当时他窦诞在看热闹,不想多年之后成了他窦光大的热闹了?
即便手脚有点软,背后有些凉,窦诞还是噌的一下跳了起来,可见这些年的行伍生涯没白过,身体锻炼的非常不错。
“至尊明鉴,绝无此事。”
李破看他惶恐的样子越加不顺眼,实际上不管窦诞骨头硬不硬,表现又是如何,这一关他都轻易过不去,人家心中的小账本给可他记了不少的账呢。
===第901章降人(三)===
皇帝并没有发怒,他果然是个有度量的人。
谏义大夫魏征静静的安坐于殿侧,面前的矮几上放着纸笔,他要和薛元敬,颜师古等人一道,记录一下帝王的言行。
只是职责不同,他是在这些言行中挑错的那个人,外朝的侍御史掌弹劾百官,检举非法,规范官员言行之责,有的时候还会办一些涉及官员的案子,和大理寺职责有些重叠的地方。
内廷就是谏义大夫的天下,因为是门下省的官员,所以他主要是跟在皇帝身边,有参赞之责,最主要的还是规谏皇帝,称职的话,他们确实像是皇帝的一面镜子,可以让皇帝知道自己的过错和失误。
当然了,这主要是看皇帝有没有那个度量,臣下有没有那样的骨气,不然的话,谏义大夫这样的职位便有形同虚设之忧。
魏征也是被元朗给“坑”了,本来说好一起到门下省任职,有元朗照看,魏征觉着日子肯定很轻松,不用规谏皇帝,有什么事跟元朗说一下也就成了。
可元朗倒好,转头就想去少府任职,结果没能去的了少府不说,还被赶出了长安城,若非魏征当时已经上任,他都想活动一下跟着元朗去长安县了。
可见元朗笼络人心的工夫渐深,竟然让魏征这样的人物有了不离不弃之心。
“胸无大志”的魏玄成为了做好本职工作,也只能不停的测度皇帝的心性,揣摩皇帝的想法,这无疑是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好在他有经验,论起阴沉难测,反复无常来,天下间少有能跟魏公李密相提并论者,而且那会随着战事的焦灼,身在洛阳城外的李密已经疯了。
刚愎嗜杀,暴躁的就像是一只被困住的猛虎,使他身边的人都随时处于危险之中。
而眼前这位皇帝就比较“好相处”,瞧瞧现在,窦诞窦光大明显得罪过皇帝,而且听上去旧怨颇深的样子,可皇帝也只是看上去颇为恼恨,实际上并没有真的动怒。
在魏征眼中,窦诞不但骨头很软,人也偏于愚笨,竟然看不出这一点……你即便得罪过皇帝,也是多年前的事情了。
说不定皇帝此时还有着些故人相见的喜悦呢,瞧皇帝那轻松自如的样子就知道,对那些旧怨早已不萦于怀,之所以词锋甚利,怕是有戏耍你一番的心思。
这会儿你拼命摇尾乞怜,怕是会适得其反。
冷眼旁观之下,竟是看的八九不离十。
只是人家窦诞可并不愚笨,此时一边在心里咒骂着扶风李氏的先祖,一边委屈的道着,“臣在晋阳时并无实务,只陪着李元吉游玩狩猎而已,至尊若是不信,可以去问当事之人,像宇文总管就曾参我引晋王到处冶游,疏于政事……”
李破暗哼一声,宇文歆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寻他来作证,不定就能要了你窦光大的性命……好像那会晋阳里的人们过的都很不愉快。
“多年前的旧事提他作甚?你道我跟李渊一般,心胸狭窄,容不得人吗?”
呃……窦诞差点吐血,这事是你提的好不好,而且纯属造谣,俺……也就说了你几句坏话而已,可并没唆使李元吉出兵。
唐公向来仁厚,哪里心胸狭窄了?
“至尊说的是,多年前的事情臣也忘的差不多了……”
你最想忘的恐怕就是涿郡的往事吧?李破终是笑了起来,接着又有些感慨,曾经趾高气扬,意气风发的窦三郎如今也都四十多岁的人了,时间过的可真够快的。
“好了,朕的度量可比你想的大的多了,窦氏出身扶风,以后帮朕多照看一些,可莫要让乡人说扶风出了个李皇帝,却于扶风没有半点益处。”
窦诞连连点头应诺,估计这会别说让他照看一下扶风老家,就是让他把老婆献出来,他也能仔细考虑一下。
“你家中子女几个?”
窦诞觉着再这么下去,他非得减寿几年,问我儿女又为哪般?俺娶的是李渊的女儿,他不会是想在这个上面做文章吧,那可就太下作了。
心里想着,嘴上却老实的道:“臣家中有一子四女,一子一女为嫡出……臣常年在外,膝下单薄……”
抬起头眼巴巴的瞅着李破,眼圈竟然还红了起来,大概意思是您可要手下留情啊。
李破却不管这些,关西贵族越活越回去了,一个两个的都想在这里哭一鼻子,真真是丢人现眼。
而且你一子四女还膝下单薄,我他娘的才一子一女,岂非薄成纸了?混账东西,竟敢指桑骂槐。
常年在外?当年就看这厮脑袋上有变绿的倾向,如今估计已成现实……真是活该。
“你那儿子多大了?”
窦诞迟疑了一下,他还真记得不太清了,他那句常年在外可不是随便说的,征薛举之后,随之入蜀,有几年没回家了,他没说的是,在蜀中他还有几个外室,诞下了两个儿子和几个女儿。
可想入窦氏门墙还得经过几道程序,不然进不得窦氏家门,尤其是这次几乎是被押送还京,家眷都还在锦官城呢。
“应该有六岁了,臣在外多年,家中疏于照看,实在惭愧。”
李破笑笑,“我儿正开蒙读书,把你家长子送入宫中,来给我儿伴读吧。”
一块大馅饼砸了下来,窦诞愣了愣,接着就是大喜过望……然后就想到了自己常年在外,不会是……当然了,立马就被他给否了,皇帝才进京不到一年。
好吧,他也不太放心家里的婆娘。
心念电转间,眼泪先就下来了,“臣何德何能,竟受此恩遇……今后必尽心竭力,报至尊于万一。”
李破摆了摆手,心说你要谢的可不是我,瞧你这样子应该还不晓得后院即将起火,回家之后有你受的。
唉,这人在外面混的不怎么样,却还不能让妻儿安享富贵,你说你怎么就这么废物呢?
又跟窦三郎说了一阵,这下让窦诞算是找到故人相逢的感觉了,之前那些担心,怨言以及不甘等等,渐渐消融在了交谈当中。
当年李破就能把他们夫妇招待的好好的,如今当了皇帝,搓扁揉圆更是得心应手。
之所以会是这种结果,最主要的原因其实在于,扶风窦氏乃外戚之族,和韦氏等差不多,威胁性较小而已。
……………………………………
窦诞一身轻松的辞了出去,收获颇丰的他这会就可以回家去了,李破让他等吏部的调令,这次窦诞不打算出京任职了,想留在京师。
当初他随军入蜀是看到秦王和太子相争太烈,有出去避祸的心思。
如今长安城中没了太子,也没了什么秦王,晋王,皇帝又是他的旧识,不计前嫌不说,还对他颇为赏识,那么在朝堂任职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了。
而且这些年他奔波在外,没少吃了苦头,也该在京师休息两年缓缓精神了。
这些盘算他没敢说出口,怕弄巧反拙,让皇帝觉着他得寸进尺……所以之后要去吏部走动一番,瞧瞧京中有什么好的职缺没有。
之外儿子得赶紧送过去……也不知二娘把儿子教导的怎样?若是成了纨绔子,那可不敢送进宫里面去,不然岂不是自找祸端?
他窦光大大好男儿,怎能让个不孝子给连累了?
他变的是真快,进去的时候还怨言满腹,出来的时候已是为自己的前程想了一遍又一遍,真不愧是门阀中人。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2/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