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雄第7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1/1986


好在李破治下没有贺若弼,刘静那样的大嘴巴,更没有什么太子,秦王之争,官位缺职也很多,不需众人争抢,所以宴上众人谈谈说说,一派君臣融洽的景象。
众人更是挨个的来拍马屁,用词讲究,花样翻新,哄的李破很是高兴,加之宫里的菜肴越做越和他口味,于是也就多饮了几杯。
茶为涤烦子,酒是忘忧君,这是李破新长的见识,不过你想做个祛烦忘忧之人,并不是喝茶饮酒就能够做到的。
推荐下,我最近在用的追书app,
\!
这次宴饮的都是他治下最顶尖的那群人,即便他是皇帝也断不敢纵情肆意,说话时都得在脑海中先转上三圈再出口。
皇帝都是如此,遑论臣下了,所以饮酒都很节制,谈论朝野趣事的多,说正经事的少,时间稍微长一些,各人的性格,才情,思维是否敏捷,智商是否在线等等就都分出了层次。
那滔滔不绝,顾盼飞扬的不一定有多高明,那沉默寡言,神情阴郁的也不一样有多少城府
李破笑看众人,众人也在时刻观察着皇帝,这就是宫中宴饮重臣的节奏,谁若掉以轻心,异日身首异处的时候你也别埋怨。
像李渊办的百兽宴就不同了,那是君王为了愉悦自己而设下的宴席,其间宴请的人物都是京师“名人”,严肃性上没法跟李破这里相比。
李渊是正经的贵族出身,喜欢享受,当了几年皇帝,还是不改初衷,在天下纷乱的今日,多少有些不合时宜。
冬夜来临的快,吃吃喝喝,没有歌舞相伴,颇有些无趣。
可你要问参会之人是否这么想,那一定会得到否定的回答,大家都很想多参与几次,因为这位皇帝勤于政务,好像很少与臣下相会,那么来宫中参与宴席的机会也就会显得越来越珍贵。
在宫门落锁之前,众人纷纷辞别而出,李破也有些累了,晃晃悠悠的奔清宁宫寻婆娘说话去了。
这样的小朝会一连开了三天,大致上将明年要做的大事都梳理了出来,皇帝案前的奏折一下就多了起来。
臣下们都想趁这个机会多多进言,如果能拿到这次小朝会上来讨论那就最好不过,因为那也就证明你上奏的事情非常重要,而且皇帝和同僚们大多认为可行。
而朝臣们的功劳就在其中,和军功不太一样,没那么明确,可日积月累下来,就是你为政的资历了。
哪一天你升迁了,成了宰相了,回头望去,你上奏的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徒耗工夫,皇帝会看在眼里,同僚们同样会看在眼中。
忙了几天,李破终于稍稍轻松了下来,冬天里皇帝过的要比之前好的多,没什么急着要办的事情。
蜀中战事进展还算顺利,因为没有像姜维那样的名将屯兵在侧,得去专门对付他,所以张伦和宇镬两部成功汇合于绵谷,正在准备进攻剑门。
蜀中郡县的抵抗并不激烈,也没有遇到大军决战的情形,只是天气和道路太糟糕了,只这一路行军,就让张伦部吃尽了苦头。
虽然一路上没有遇到激烈的战事,可经历了无数次骚扰,给张伦以及部下的将领们一个很不好的印象,蜀中的人们已经穷疯了,眼见大军路过,也要下山来抢夺,让人烦不胜烦。
于是李靖的作用便凸显了出来,正是他建议在入蜀之前准备充足再行起兵,让大军的损失变得可以承受,不然的话,很可能此次入蜀就将成为一次失败的教训了。
宇镬部也并没有在汉中停留,只留下了五千人马,令各部降军配合他们对周围郡县进行清理,并打通前往陇右的道路,然后率大军主力轻取百牢关,南下绵谷,与筋疲力尽的张伦部汇合在了一起。
===第861章调任===
左千牛备身将军李武来到太极殿外。
已经不是第一次来了,熟门熟路,无论是卫士还是值守的宦官都认得他,因为他与刘敬升两人掌管的本就是宿卫宫禁的左右千牛备身府。
再加上左右监门卫,也就构成了皇帝亲军,按照传统的说法,他们一道都被人统称为羽林卫士,也被时人称之为内卫。
前隋时所谓的骁果,其实就是他们的别称。
比如大业末年,杨广越发信不过身边的臣子,于是设左右雄武府,召了很多关西府兵充入其中,由宇文化及兄弟统领。
这直接酿成了江都惨案,这些新召集而来的卫士们既没有多少忠心,战斗力也极为堪忧,去到江都之后,更是思念关西故土,于是在宇文化及兄弟率领之下杀了皇帝,然后很多人就逃回关西了。
这也变相的说明,皇帝的卫士不能随便更换,羽林卫士是皇帝身前最后一道屏障,要慎重待之。
李武那就不用说了,他不但是外戚,而且还曾跟随李破作战,立下过很多军功,在长安蹉跎了几年之后,自然有所补偿。
于是李破把亲军卫士交给了他,算是当朝的红人之一。
顺利的进了太极殿偏殿,里面有人正在与皇帝说话,他得等一等,于是宦官们立即奉上了滚烫的茶汤。
里面既放了盐,还放了姜片,味道极其刺激,李武饮了几口,不由龇牙咧嘴,身上倒是一下暖和了不少。
等的时间有点长,正想着皇帝召他来见,不知是什么事情的时候,里面涌出来了一群人。
李武稍一打量,便站起了身。
当先一位须发皆白,由两个宦官搀着出来的,正是太常寺卿,金紫光禄大夫,郫国公何稠,一尊大神,别看走的慢,旁人却一个也不敢走在他前面。
后面跟着出来的也都是朝中重臣,户部尚书苏亶,少府监韦节,工部尚书云定兴,外加鸿胪寺卿唐俭。
李武倒都认得,而且韦节还算是他的长辈,也不知这些人在里面商讨的是怎样的大事,当然了,李武也不关心这个,只侧身而立,挨个的施礼问候。
这些人也不停留,只稍稍回礼便鱼贯而出,在殿门口交头接耳一番,各自施礼后便都散去了。
等李武进到殿中的时候,李破正在殿中溜圈,他已经渐渐适应了皇帝的生活,一般都在太极殿处理政务,心情好了便去后宫转悠一圈,熟悉一下后宫的路径,顺便看看景色,偶尔还能出宫浪一浪。
只要生活态度积极一些,皇帝的生活又怎么会枯燥呢?
而这些天接连与人商议事情到深夜,让他颇为疲惫,眼看到了饭点,用过饭之后他打算小憩一会,可不能把自己给累坏了。
见李武进来,他随意的招了招手,没等李武行礼便道:“不用多礼了,坐下说话。”
对待李武和旁人就不一样,里外亲疏分的很清楚,“来人,上饭吧。”
也不去别的地方,就在太极殿偏殿中两人相对而坐,吃吃喝喝了起来,李武那个感激就不用说了。
这些年的辛苦都有了回报,皇帝待他比以前还要亲近几分,令其大有人生至此夫复何求的感觉。
李破呢,瞧着李武就想笑。
李武长的不好,整个人方方正正的太过粗壮,当年在军中也还成,毕竟军人们形形,比李武丑陋的人多了去了,显不出他来。
可现在嘛,混迹在一众官僚之中,李武就比较突出了,这年月为官之人首先要美丰仪,也就是长的不能丑了,或者有什么残疾,都不行。
这其实也是贵族给下层人等设置的障碍之一,人家经过几代甚至几十代的改良,出现丑八怪的几率极低,别人哪能跟他们相比?
李武属于李靖这一支的外围成员,和李碧拥有同一个曾祖父,血缘已经很淡薄了,李年就要比他近一些。
想起当年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还曾用酒坛子砸过李武,李破不由颇为“惭愧”。
两个人稍稍用了些饭,李破一边饮着茶汤一边道:“你在京师待的够久了,想不想出去走走?”
李武有些惊讶的抬起粗壮的脖子,没怎么犹豫便道:“至尊让我做什么俺就去做什么。”
李破笑了起来,指点着他道:“你呀,可不是当初那个军中校尉了做事之前要好好想想,能不能把事情做成,做成之后又能得到什么,不然做这个官岂非很没意思?”
李武也笑了起来,横丝肉乱蹦那种,“当初俺们就都晓得至尊说的总是对的,听至尊指派准没错,如今除了大家官做的越来越高,俺看其他的却也没变什么。”
李破摇了摇头,“变的可多着呢好了,不说这些,既然如此,那你回去准备一下,去汉中任梁州总管。”
李武有点晕,这一下就要去蜀中任职了?为什么啊?
看他那迷茫的样子李破就笑,“后悔了吧?还来得及啊,你说你不想去,我就换别人,总不能弄的不情不愿的,去了怕是要耽误正事。”
李武眨巴了几下眼睛,立即和当年一样,挺起胸膛咚咚咚的捶了几下,“至尊放心,李五郎从来不会耽误事,只是至尊想让臣去做什么呢?”
什么都没变吗?若是什么都没变的话,李破哪敢让李武去治理汉中那样的地方?李武在长安这几年长进很是不小。
随着李靖读书之外,还在平阳公主府做司马,虽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可做官的本事已经不算差了,尤其是忠心难得,又是他的亲戚,所以这个机会便留给了他。
“汉中刚经过战乱,你去了要做的很多,主要是几件事,第一,自然是要让地方官吏听话,第二,安抚人心,平定乱匪和山蛮,三呢,就是耕种,你我都在北边饿过肚囊,该晓得粮食的重要。
那里是产粮之地,我给你一年的时间,若还不能从那里运粮出来补给关西,你就还是回来当你的将军吧。
若是把事情办成了,便可为吾之臂膀,将来用得着你的地方还多着呢。”
李武连连应诺,就差赌咒发誓了,临到了才稍稍露出些狡猾,“至尊放心便是,末将当年回长安没把事办砸了,这次去蜀中也定能成事,不然至尊唯我是问。”
李破摆了摆手,“那就回去准备一下吧,接到调令尽快出京上任,最好寻几位幕僚再去请教一下明白人,弄清楚梁州到底是个什么地方。”
说的有点多,既说明他确实没把李武当外人,却也表明了他有些担心李武的才干能不能应付得了汉中复杂的形势。
尤其是眼前这厮有点过于激动了,已经看惯了朝中重臣们城府深沉的模样,换到了李武这种画风,弄的他确实有点后悔了起来。
所以等李武兴冲冲的离开,李破只能暗自安慰自己,汉中只能算是一块飞地,并没那么重要,因为自古以来也没有夺下汉中便能全有巴蜀的说法。
这次张伦,宇文镬等入蜀也说明了这一点,汉中的得失并不能影响蜀中争夺战的大局。
李武确实很激动,他在长安待的太久了,久到他都有点想念马邑了,其实他和李靖都差不多,并不是一个甘心安于现状的人。
出了太极殿,心头火热的他觉着天气都不再那么冷了,大步行出宫门,侍从们牵过马,上马便想回去家中,可想了想,却又掉了头先去卫所把公务安排了一下。
把手下将领们叫过来,告诉他们自己要调任他处了,让他们做好迎接新任上官的准备,因为他当上左千牛备身府将军不久,也没什么心腹,更不会在离任时推荐什么人,反而省去了不少的工夫。
下午时,他让人送了张拜帖去了少府监韦节府上,说晚上想去拜访。
得了回信后,赶着饭点上了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1/19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