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太孙第9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0/1347


朱允熥问道:“马尚宫,听当注意,多加珍重才是。”
马蓬瀛行礼道:“多谢殿下关心,奴婢省得。”
朱元章给或许是害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或者士林非议,因此给她的官职是“尚宫司宫”,正儿八经的正五品官职。
虽然按照官职来说是属于宫中的,但她真正的职务却是在钦天监任事,经常到观象台观察星象。
南京最早观测天象的机构,可以追朔到南朝刘宋时期。宋武帝刘裕首先在鸡笼山,顶设“日观台”,亦名“司天台”。南朝时鸡笼山不仅是皇家园苑,且地势高
元朝在元至正元年,也在鸡笼山顶建起观象台。
明代定都南京后,朱元章专门设置了掌管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历法的官署,始名“太史监”,后叫“太史院”,再改作司天监,最后称为“钦天监”。因此,当时也就把鸡笼山上观察天象的地方称为“钦天台”。
到洪武十八年,在鸡笼山顶正式建起天文台,隶属于钦天监,称钦天监观象台。
当时,观象台就设在“山顶之平原,地形长方,长稍过之。其间有平房一所,门南向,为占星者居室,又有稍高之台,形四方,则所以陈列仪器,其器皆置于露天之台上”。
所以马蓬瀛是个真正的女官。
根据历史记载,“太祖精于天文,每以指训子孙,以故成祖、仁宗皆知天象。”
朱元章比较重视天文学,自己也经常读,还将天文学的书籍送给自己的子孙。
朱允熥客客气气的与她谈了一会儿天文知识,马蓬瀛适时的说道:“殿下,奴婢在观象台查看天象,只是现在观象台缺少浑天仪,不知殿下可否知会朝廷设置,以便观测堪算……”
朱允熥没想到她会主动提出要求,不过想要制造浑天仪并不算复杂,只要拨发一笔钱就行了,因此道:“这个不难,王忠,通知工部只要两台浑天仪。”
“是,奴婢遵命!”
马蓬瀛对此也表达了谢意,对于她来说,殿下这样的举动就是在支持她的“科研”,自然高兴。
到这时,朱允熥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马尚宫,孤王在东华门外设立了一所学堂,将天下五岁以上孤儿聚集此地,对他们讲授课业,
可是对于天文一学至今没有合适的人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孤王想请马尚宫前去教授他们,不知你意下如何?”
马蓬瀛答道:“殿下有命,奴婢自当遵从!”有由衷的说道:“殿下宅心仁厚由此善举,必为天下景仰。”
朱允熥点点头,这是他在马蓬瀛身上所走的第一步棋,以后还还会有别的计较。
自从新年过后,各地养济院五岁以上的孩童渐渐的被送来,朱允熥便在东华门外建立了一所大大的学堂,
在这所学堂里面,根据孤儿年龄的不同,还有他们识字程度的不同,分别几个堂。
朱允熥计划等他们大一点,就会开设不同的学科,让他们自由选择,以便为自己输送人才。
而天文学,也在学科之内。不过现在所能做的仅仅是引起他们的兴趣,把各种学科作为辅助让他们有所了解,等他们掌握一定知识以后再行分科……
之后朱允熥又召来了礼部侍郎任亨泰,以及文华殿离自己的几位“内阁成员”,就着今年春闱的事商议了一番。
最终确定采取分省录取进士,至于最终是平均分配,还是按照考生举人的比例分配,就交给他们去吵了,
最后的结果肯定相差不大,对于那些科考大省,就算倾斜两三位,也无济于事,既然如此,朱允熥就懒得多管了。
面面俱到,事实细致,那不是君王该做的。
处理了一天的朝政,傍晚的时候朱允熥才起身,洗去手上沾染的墨痕,返回春和宫。
天气渐渐暖和了起来,温度也刚好适宜,让人觉得非常舒服。
用过晚饭之后朱允熥又坐在椅子上看书,不得不说,女子所读的书籍里面的糟糠实在太多了!
朱允熥一边看,一边拿笔划着,遇到不和自己意思的便会在那一片上打个叉,意思是这篇不可取,以后编撰书籍的绝对不会采用。
徐妙锦手持一盏灯凑到他身旁,给它增加几许光亮,朱允熥见状道:“你收拾完了?”
“嗯,殿下还在看这些书吗?”
“你们女儿家所读的这些书,有些东西实在不合时宜,你平常读书的时候,若是读到一些狗屁不通的地方就标记下来。”
“天色已经黑了,殿下明日还要忙碌,早点歇息吧。”
朱看着她,坏坏一笑,“夫人今日是怎么了?怎么这么早就困了,莫不是……”
徐妙锦脸上一红,曲身纳了一个万福礼,“殿下,臣妾最近几天身体不爽利……”
“啊……这样啊……”
朱允熥顿时露出失望的表情,女儿家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不方便,古代对月事看得很重,每当它来临的时候是不能同榻而眠的,唯恐占了晦气,影响气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0/13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