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太孙第8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6/1347


“《韩非子·有度》中说道:“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说的意思就是法令不偏袒权贵,绳墨不迁就弯曲不直的木材。法令该制裁的,智者不能逃避,勇者不敢争辩。
惩罚罪过不避开大臣,奖赏善行不漏掉平民。如此才能够矫正上面的过失,追究
看了看众人,杨靖缓了口气说道:“往往法度败坏就是始于权贵,他们触犯了律法可以被宽恕,伤财害命可以被视若无睹,长此以往必然上行下效,百姓也会视法度为无物。”
“就说衍圣公,纵容家的人员劫掠民财、抢夺土地,欺男霸女,这才是导致曲阜百姓怨声载道!”
杨靖下结论说道:“所以律法要想推行,要想还百姓以太平,就必须做到内外公正,没有人可以贪赃枉法,没有人可以徇私舞弊!”
杨靖说完,大厅之中一片沉默。
一来则牵涉到众人的利益,毕竟将来这条律法也会约束自己这些人。
另外一面就是需要考虑,那些世家大族和权贵朝臣的反应。
周志清开口说道:“律法本就是公平公正,这一点谁都无法否认,在者说来,内外公平本就是执法的态度和尺度的问题,不算什么大事。”
在这里所坐众人,大理寺卿周志清主管律法的制订和对案件的审核,
由他说出这样的话,是再合适不过了。
傅友文说道:“不错,既然是权贵势要之家,都还是很注重名声的,做出害人性命、为祸一方这等大奸大恶的事情,毕竟是极少数,
大部分的人家,还是不错的,如果真的有人胆敢肆意妄为,致朝廷律法于不顾,处置了便是!”
确实正如他所说的,在这个时代里面的权贵和朝臣,大多数都是很爱惜名声的。
即便是他们占有大量钱财和土地,那也是在律法的允许之内,毕竟里面的土地是可以买卖,甚至包括人口都可以买卖。
就像后世一些大商人,总不能因为他们有钱就统统杀了吧。
律法所处置的,是违法乱纪的人。
这些权贵显赫之家,为了维护自己的名声,往往还会做出一些好事。
真要是为祸一方搞得民不聊生,不但自己的名声臭了,利益也会受到损失。
毕竟你的田地需要有人耕种,还要有别的人口依附在你的名下,名声都臭了,谁还愿意找你?
当然了,肯定也有一些奸恶之徒,那么杀了也就杀了,在整个社会环境里面,也不会引起太大的波折。
众人也纷纷表态,很是赞同。
最后就由朱允熥拍板定案,将这条律科确定下来。
又吩咐说道:“如今的大明律法,里面有一些刑法有些过重,你们在完善的时候商议一下,报上一个名录来。”“
“是,微臣遵命!”
朱允熥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朱允炆也建议修改过律法。
据史书记载,太孙生性宽仁,深感二十二年《大明律》用刑苛重,乃请于朱元璋曰:“明刑所以弼教,凡与五伦相涉者宜屈法以伸情。”
朱元璋深然其说,命他捡出二十二年《大明律》中刑重条文凡七十条款改定之。
所以朱允熥修想要改一些条款,而且还会报给朱元璋,请他来定夺,因此这并不算什么大事。
朱允熥命令将登闻鼓的事知会下去,告知万民,以便在大明各地推行开来。
但凡官府有什么新的政策,官府必定要让官吏奔走相告,不但贴出告示告诉民众,还在人多的地方讲解。
毕竟在这個时代里面,有好多人都不认识字,而且有了官吏的讲解,也能够让百姓更好的知道官府的意图。
所以不过几日的功夫,在京城地区大多百姓都知道了官府告示的内容。
朱允熥相信,登闻鼓和宽松一点的刑法,必然受到百姓拥护。
畢竟誰都没有把握自己不会触犯律法,要知道大明的律法是非常详細的,谁能保证自己不失脚?
一旦稍微触犯律法,动辄鞭打杖责,你如果不拿出金银孝敬那些小吏,就会让他怀恨在心,轻则重重责打,留下残疾,致人身死的事情不是没见过。
受过责打之后,少说也要有一段时间不能够劳作,这对于百姓来说将会是很大的难處。
现在若是犯一些小错,只需要交纳一些粮食,没有钱财粮食,或者舍不得的,也可以服几天的劳役,挖一段水渠,修一段路,
或者开垦几亩荒地就可以了,这就灵活多了,百姓的经济负担也轻了很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6/13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