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太孙第10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46/1347


明代铸钱的规模,本来就远远小于前面几代国家,再加上朝贡体制的盛行,导致明代的铜钱大量流出本市,成为别国的外币。
在与明朝的同一时间内,西方各国的开采技术比不上明朝的开采技术,而对于铜钱的需求,
不仅仅是作为铜这种材料的需求大,更是因为各国铸币技术也非常不成熟,铸造的货币几乎都是不能使用的,所以大明的铜钱得以通行在西洋各国!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大明只要有足够且良善的金融体系,就能够控制西洋各国的命脉!
但是很可惜,自己本国都不够用!
“百姓之业,钱货为本,私铸之所以泛滥,是因为在市铜价,八十一文的铜一斤,私铸薄钱,一斤铜可以铸造上百枚,
如果再往里面加入大量的铅、锡,甚至铸造一百五十枚也可以……”
“甚至有卑劣之人,把大明的铜钱收回去回炉重铸,一枚铜钱的分量可以铸造两枚……在如此利益的诱惑之下,一些不法之徒才会铤而走险,
只不过他们所铸造的钱币质量实在太差,太过脆弱,只要用力掰扯就会破裂,甚至有的置之水上,都不会沉下去……”
在这件事上议论了很久,朝臣们都觉得大明在铜钱上确实太少了,根本不足使用。
在这件事上众人都深有同感。
所以大量铸造铜钱,已经成了共识。
朱允熥吩咐道:“既然诸位爱卿都觉得应当开铸铜钱,那么照此办理,户部,你们要核对历年之项,确定铸造铜钱的数量,务必做到精准。
工部,你们就负责开矿取铜,铸造钱币!”
“是,臣等遵命!”
工部尚书秦逵又问道:“陛下,如今大明铜场仅江西德兴、铅山二处,如果要大量铸造,恐怕不够使用,而之前宋时的铜矿,这些铜矿区内易采的富矿体已衰竭,
即便是开采,也非常不便,耗费人力物力也大上很多,难以为继。”
“五金凡铜坑所在有之,今大明供用者,西自四川、贵州为最盛,东南间自海舶来,湖广武昌、江西广信皆饶铜穴,其衡、瑞等郡出最下品,
臣请采云南铜矿,自四川运至长江,沿长江水道可入京师,还有铜陵、江西德兴等处铜场……”
“准奏!”
朱允熥看过铜矿分布图,知道历代铜矿生产的地理分布,则应以南方为主。
唐代以前,北方虽然出现过像徐州、中条山这样的大型铜矿,但南方的大型铜矿更多。
宋代以后,随着南方铜矿的进一步开发和随之而来的矿业经济的崛起,北方铜矿在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
后来清代的铜矿,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境内,其次为四川西部,湖南、贵州、广西三省也有一定的产量。
云南铜矿的极盛时代,大约是在雍正初到嘉庆中期,铜厂从起初的十七厂发展到乾隆三十七年的四十六厂。
所以云南四川的铜矿,还是非常丰厚的。
朱允熥又吩咐道:“从今以后,西洋各国来大明朝贡之时,不可凭货物而得大明铜钱,他们若是想要,就拿铜矿铜锭来换,以此为定例!”
“陛下圣明,臣等遵旨!”
铜矿开采不易,尤其是埋藏的比较深,非浅表的铜矿,在这个凡事都要依靠人力的时代,难度可想而知。
而西洋各国想要仅凭一些货物,就拿走大明的铜钱,简直痴心妄想!
想要,就拿铜来换!
朱允熥挥挥手,一旁李福端过来一个托盘,来到朝臣们跟前。
“诸位爱卿,这是朕命人专门铸造的银币,请诸位看看……”
众人看到托盘上的银币,不由得眼睛一亮!
这银币通体发白,真是银子的本色,从托盘当中拿出一枚放在手心里,立刻就感觉到沉甸甸的分量。
该币的外环有一圈直齿边,每个小齿都平整光滑,背面图案是两株交叉的稻穗,中间有“1两”的字样。
至于银币的正面的图案,上方铸有“宣武元年制”的字样,写明了钱币的铸造时间。
中间为一个头戴冕旒的皇帝半身像,图像也非常清晰,
众人一个个诧异的看着朱允熥,因为银币上的图像,正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
7017k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46/13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