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实业大亨第5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5/1164


其中机械工业部算是资格最老的,中国曾经成立过第一到第八,一共八个机械工业部,后来国家负责电子、航空、船舶、军工、核工程等部委,实际上都是从机械工业部里拆分出去的。
何大伯在机械工业部工作了大半辈子,得知机械工业部会撤销,心中自然是五味杂陈。
李卫东想了想,何大伯还不到退休的年纪,而接下的机构精简,干部编制肯也会精简,狼多肉少,何大伯恐怕很难获得提拔。
于是李卫东开口问道:“大伯,若是机构精简的话,你会被调到那个部门?”
“应该是地方上吧,具体去哪个省,还是得听组织上的安排。”何大伯开口说道。
“空降到地方啊!”李卫东心中估算了一下,以何大伯的级别,去省一级任职的话,应该是个常委。
何大伯则岔开了话题;“先别说我了,还是说说这次帮扶农机企业的事情吧。这次国家出手帮扶,主要是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层面上的,另一个则是政策层面上的。
在技术层面上,国家农机研究院那边,会拿出部分技术,与企业进行共享。你可不要小看农机研究院,他们那边还是有很多压箱底的科研技术,能够达到国际水平的。”
李卫东点了点头,中国的农机研究院成立于五十年代,是中央直属科研单位,后来进行改制后,也是副部级的央企,之后被合并进了机械工业集团公司。
作为国家级的科研机构,他们的科研技术肯定不弱,至少在中国这一亩三分地,是最顶尖的。
而企业如果能够得到国家级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无疑是中了个奖。国家花费人力物力财力所研发的技术,被企业拿来白嫖,然后投放倒市场上创造利润,企业做梦都会笑醒。
何大伯则接着说道;“至于政策层面上的扶持,你自己就是做企业的,不用我多介绍,也能明白。”
农机行业本来就是吃补贴的,要是能够得到政策方面的扶持,比什么都管用。
李卫东开开开问道:“大伯,除了技术和政策之外,资金方面还会不会有扶持?”
何大伯呵呵一笑:“资金你就别想了,国家要能拿得出资金的话,早就直接掏钱帮扶企业了。再者说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直接给钱的话,总会有花光的那一天,只能治标而不治本,帮助企业完成转型升级,适应现今的市场环境,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而且据我所掌握的信息,不光是没钱给你们,你们还得掏钱。像是引进新的技术,总归得采购新设备吧,除此之外还有人员方面的培训,市场方面的的拓展,也都是要花钱的。”
“我倒是不怕花钱,就怕花了钱也分不到这块大饼。”李卫东开口说道。
何大伯则开口说道:“与其他企业相比,你的富康工程有两点不同,首先你们不是国有企业,而是股份制企业,这可以算做是一种优势,也可以看成是一种劣势。”
“劣势我明白,国家帮扶企业,肯定是优先照顾国企的,我们这民营企业,历来都是往后站。至于您说的优势,我就不太明白了。”李卫东开口说。
“优势嘛,说起来也很简单,真因为你们不是国有企业,所以在经营策略方面,会比国企更加的机动灵活。要知道国家对于经济改革方面的探索,可不仅限于国企的改革,还有民营经济的发展,你们富康工程,会成为一个很好的研究对象,毕竟国内的农机企业中,还没有你们这种规模的民营企业。”
何大伯说着,表情变得郑重了几分,接着道:“不过也正如你所说,国家的帮扶,肯定有限照顾国有企业,你们民营企业想要获得帮扶,要比国有企业做的更好才行!哪怕你只是跟国企做的一样好,帮扶的是会优先帮扶国有企业的。”
“大伯,这个你放心。现在大部分的国有企业,还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这方面,我肯定是做的更好的。”李卫东自信满满的说道。
这倒不是李卫东吹牛,九十年代的国有企业,都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过来的,他们对于市场经济的适应能力,的确不如民营企业。
未来等国有企业进行过几次改革后,他们才慢慢的学会了市场经济下的生存法则。
何大伯则接着说道;“你们的另一个弱项,就是产品。你们富康工程的核心产品,是轻型的农用运输车辆吧?”
李卫东点了点头:“主要是农用三轮车和五轮车,另外也会改装成环卫车,以及拉客的三蹦子。”
“但这并不是传统的农用机械吧?”何大伯微微一笑,接着说道;“据我了解,无论是美国的农机体系、欧洲的农机体系,还是日本的农机体系,都没有这种农用三轮车!”
“大伯说的是,农用三轮车,实际上是针对中国市场,专门研发产品。发达国家的话用的都是小货车,咱们国家穷,农民买不起小货车,用便宜的三轮车更合适。”李卫东开口解释道。
“你说的这些情况,我都了解,但问题是,农机研究部门,以前并没有做类似于农用三轮车的研究。如果你想从农机研究部门获得技术支持的话,你们最拿手的农用三轮车,肯定是没有技术支持的,你们就需要做新的产品。”
何大伯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重新做一种新产品的话,不光是资金的投入会非常巨大,而且对于技术、生产和销售,也都是一种考验,国家也不希望重复投资,浪费资源。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比如联合收割机,如果国家想要选择一家农机企业,向他们提供先进的联合收割机技术,你觉得会选择你们富康工程,还是会选择一家现在就生产联合收割机的企业?
选择你们富康工程,需要重新传授生产技术,重新搭建生产新,重新培训技术工人;而选择一家现在就生产联合收割机的企业,只需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升级和改进,你觉得哪个更划算?”
李卫东眉头微微皱起,他知道何大伯说的是实情。
农用三轮车作为一种新产品,成功的填补了农村的确运输的空白区间,的确可以大卖热卖。
然而也正因为农用三轮车是新产品,国内的农机研究机构,对于农用三轮车的研究也是空白的。
中国的农机体系,最早也是源自于苏联,苏联的重工业实力强悍,农机制造水平自然也很高,特别是在联合收割机方面,性能并不比欧美日的产品逊色。
即便是苏联解体后,大部分的独联体国家,依旧在使用俄罗斯生产的农机。
八十年代以后,世界农机发展方向出现了变化,美国依旧是那种大型机械化的农业,讲究的就是用更少的人力耕种更多的土地;欧洲则走向了自动化,能不用人就不用人;日本则是精细化,尽可能的精耕细作,生产高品质农产品。
苏联在这一时期开始衰弱,他们的农机发展也一度陷入到了停滞当中。好在工业底子雄厚,未来的俄罗斯农机,依旧可以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5/116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